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3 毫秒
1.
林旭刚 《学语文》2004,(6):29-29
2004年高考语文试题中的文言文阅读部分是节选自《后汉书·孟尝传》的一段文章,试题考查内容包括文言文实词、虚词的用法 ,文言文的分析综合能力以及对文言语句的翻译。以下就结合今年的高考试题谈谈文言文阅读复习时应注意的两个基本问题 :一、平时注意积累常见的实词、虚词的用法高考《考试说明》要求“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对于实词 ,应注意古今词义不同和一词多义的现象。古今词义变化的情况有五种 :〔1〕词义扩大。如“江、河”古义专指长江、黄河 ,现在泛指所有的江河。〔2〕词义缩小。如“妻子”…  相似文献   

2.
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是学好文言文的关键。阅读文言文,首先要扫除实词理解方面的障碍。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古人常说,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词”为什么“不离句”?这是因为词有概括义和具体义之分。概括义是从许多具体义中概括提炼出来的,词典中对词语的解释一般是概括义;而具体义是一个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所显示出来的意义,我们常见的课文注释多用具体义。这是说的根据上下文解释常见的文言实词也就是要准确地理解词的具体义。  相似文献   

3.
广东高职语文《考试大纲》要求“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因此在文言文的复习备考中,必须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可是,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关键是要确定这个实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含义。这就必须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词义推断的具体方法,以便灵活运用,形成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因此,结合语境,正确掌握实词求义的方法,就成为破译文言文不可或缺的技巧。本文就文言实词词义推断方法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文言文阅读专题(一) 【考点分析】《考试大纲》规定“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实质就是依据上下文(语境)来判定常见实词的含义。它主要考查的文言实词有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以及同义复词和偏义复词等。考查重点是《考试大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在备考时,我们要有意识地积累这些实词及《语文》课本和《语文》读本中出现频率较高或具有某种特殊现象的文言实词。  相似文献   

5.
[能力要求]《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备考指导]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几乎可以包含学习文言文的所有知识点、能力点。最常见的有对常用实词、虚词的考查,以及对文言句子的理解和翻译。常用实词,是中考考查的传统考点之一,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的关键,是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文言实词的重点是要确定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境中的具体含义。训练中要特别注意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及其与现代汉语的差异现象。主要包括: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以《桃花源记》为例:1.通假字。“便要还…  相似文献   

6.
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是学好文言文的关键。由于文言实词面广量大,有些词与现代汉语的意义、用法有别,这往往成为我们阅读文言文的一大障碍。如何正确掌握文言实词呢?我们认为,掌握文言实词的重点在词义。■一、词义的识记勤翻字典,多读多记是掌握文言实词的常用方法。另外,我们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抓住重点学习文言实词,我们要特别注意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的偏义、词类活用等。每学一篇文章,我们都要根据具体的文章确立相应的学习重点。如《孔雀东南飞》,学习重点可为“相”、“自”的词义和偏义复词…  相似文献   

7.
汉语成语是阅读文言文的一把金钥匙。文言文阅读的基础是理解和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本)即要求“重点掌握常见的150个文言实词、18个文言虚词和主要文言句式在课文中的用法”,高考《考试说明》也提出要“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了解常见文言词在文中的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而由于成语大多脱胎于文言,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含义和用法,必然常常显现于成语之中。因此,巧借成语,奠定文言文阅读的基础,也就理所当然了。巧借成语,有助于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  相似文献   

8.
<正>其实,阅读文言文实词比虚词和句式更重要,因为理解实词是解读文言文最重要的前提。然而,在阅读文言文之时怎样提取大脑中的实词积累,结合语境推断实词的意义呢?下面介绍几点方法以供参考。一、借助句子意义推断实词意义词不离句,实词自然需要依靠句意来理解,尤其是难度大的实词,更需要要根据句子意义来理解。这一点非常重要。比如2011年江苏高考文言文《陈公弼传》"转运使调里胥米而蠲其役"一句中的"蠲"字,理解难度太  相似文献   

9.
《考试说明》要求"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因此在文言文的复习备考中,必须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可是,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上下文正确解释常见实词的词义”是阅读文言文的难点。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是读懂文言文的关键;要读懂文,就必须读懂句;要读懂句必须读懂词,尤其是实词.它是构成句的核心。作为高考语文试卷中的供测试的文言文阅读材料在选材上一定会设置必要的障碍点,这就要求我们有较强的实词理解能力。下面就实词的理解简单地谈几种方法。一、据形索义法。汉字是表意文字,通过分析字形,可以探知字的本义。  相似文献   

11.
张勇 《考试》2001,(Z2)
高考《考试说明》中,对文言文的测试要求是:“能阅读浅显的文言文”。它分为两个能力层级:1、理解B,2、分析综合C。理解B包括四项具体要求,主要着眼于阅读语言和内容理解方面的要求。分析综合C包括三项具体要求,主要着眼于对整篇文言文深层的、本质的认识,从而更加准确、全面地把握文意。下面就七项具体要求结合例题进行考点分析,从中发现高考文言文复习的规律、方法和思路。 1、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文言实词在文言文试题中占的比例非常大,而且年年必考,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是学好文言文的关键。掌握实词首先重在积累,对从高中课本里  相似文献   

12.
【考点说明】在文言文中 ,实词的数量最多 ,它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所谓“常见实词” ,是指那些在浅显的文言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实词 ,主要包括人教社现行教材中列出的 3 4 0个文言实词 ,理解这些常见实词在文中的丰富含义 ,对学好文言文关系重大。从最近几年有关高考试题的演变情况看 ,实词的考查一般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 ,考得最多的是多义词 ,如 2 0 0 0年考查的“省察”的“省”等。其次是根据古今单音节和双音节词的变化出题 ,如 1998年考查的“故事”、“首领”等 ,1999年考查的“私访”等 ,在这一类词语中 ,还要特别注意古文中的…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近五年河北省中考文言文试题的分析,发现考查的特点与方向,据此提出复习的相应建议:按照《考试说明》全面复习课内文言文,加强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实词、虚词、句意理解抓住“积累”“语境”;简答题要注意“看清要求”、“抓关键句”,要“有全文意识”,要“推敲语言”.  相似文献   

14.
“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是《考试说明》对文言文阅读最基本的要求之一。一个文言实词虽然可能有若干种意义,但在一定的语境中只能有一种意义。因此,在文言文阅读中,必须掌握一个原则:根据上下文确定词义。下面介绍三  相似文献   

15.
综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掌握文言实词是学好文言文的关键。和文言虚词相比,文言实词数量多,变化大,是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学习中要特别注意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及其与现代汉语的差异。学习文言实词主要靠积累,但也不是单纯的机械式记忆,而是能确定一个实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含义,用反训去解释文言实词是一种好的方法。反训是训诂学上的一个名词,它是指用反义词来解释词义。在古汉语中有些词含有相反的意义。如“乱”字有“治理”“紊乱”两义,后世只通行“紊乱”一义,而《尚书·皋陶谟》“乱而散”,《…  相似文献   

16.
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词汇教学远比语法教学重要得多,也难得多。对一个一个词的意义的理解,关系到对一个一个句子的意义乃至一篇文章的意义的理解。学生阅读文言文的主要障碍,正是这大量的不同的词汇(特别是实词),而不是语法规律。要进行词汇教学,就必然会碰到如何看待课文注释、如何看待词典给出的有关义项的问题。遗憾得很,相当多的学生并不会看注释,更不善于利用词典。我们常常听到一些学生这样问道:“老师,这个字的意思怎么从《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查不出来?那么多义项中竟没有一个合适的?”老师,这个词按课本注释翻译起来为什么那么别扭不顺?这是怎么回事?”这里涉及的问题可能很  相似文献   

17.
文言文阅读     
【考点讲解】 文言文阅读的总体要求是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具体要求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理解 (B) ①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所谓“常 见实词”,从 词 的 出 现 频 率 上 来 讲 ,“常见实词” 指的是文言文中的常用词和次常用词;从词义上看,考查的常见实词应当是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一部分。所谓“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就是指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由于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因而要确定某个实词在特定的语境中究竟表示哪一个义项,这就需要一种能力。 ②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  相似文献   

18.
“以”字是一个常用而变化多端的文言虚词。词分虚实,不仅从意义上看,尤其要从语法功能上看;虚词必须就该词与实词的连贯上去寻求意义,实词则就其自身便可寻求意义。虚词和实词在句子结构中都有意义(有的虚词例外)。虚词的功用只有从虚词所在的句子结构中,注意它和实词的关系,才能准确地识别出来。因此,阅读文言文,必须重视虚词的功用,必须在虚词上面花工夫。龚自珍的《病梅馆记》,全文276字,用“以”十三个。它们在语法功能上的变化是多样的,在一  相似文献   

19.
一、明确高考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高考《考试说明》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是考生复习备考的依据。“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是一个总要求,分为两方面内容。1.理解这在语文能力层级上属于 B 级,即考查的是理解能力。这方面要求包括以下三点:(1)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了解常见文言文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常  相似文献   

20.
在文言文中有一些词,它们在不同的句子与环境里,能表现出两个完全相反的意义来。我们在解释这种词的意义时,就不能向原有词义的近似方面去引申,而只能从原有词义的反面去解释。这种现象,就是训诂学上所说的“反训”,这类词就叫“反训词”。在复习记忆文言实词时,对此类词必须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