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听写     
郭瑶 《小学生》2005,(10):44-44
今天语文课上,老师让我们听写生字。有一些同学不会,就偷(tou)偷地把生字写到了手上,趁(chen)老师不注意时偷看。不但没有被老师发现,有的同学还因为写得好受到了老师的表(biao)扬(yang)。但是我觉得他们这种做法  相似文献   

2.
李凤耐 《学周刊C版》2011,(11):111-112
语文课上,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一节课下来,干巴巴的,课后反思一下:没意思!别说学生学得不带劲.就连老师也觉得缺乏热情,太枯燥,难怪学生不愿上语文课。  相似文献   

3.
前几天听到一个学生请假时这么说:“我听不听语文课无所谓,就是一个学期不听语文课也没多少损失!”笔者听后感到很悲哀,难道我们现在的语文课就这样形同虚设?这样没有效果了吗?虽然这一学生所言并不代表全部学生看法,说的或许也夸张了些,但笔者觉得无效语文课堂的确是普遍存在的。  相似文献   

4.
智商问题     
尤异不爱上语文课,因为他觉得老师常常把那些生动的课文讲得无滋无味、支离破碎。在语文课上,他很少专心致志,要么偷偷地看课外书,要么就是任思绪飘飞,想自己感兴趣的那些事情。  相似文献   

5.
王勇 《现代语文》2011,(8):71-72
在探讨问题之前,请先看几段对话。(一)师:发现你上语文课时经常睡觉。生:是的!老师,很多时候,你讲的课文我在开学初就看过了。开学初我就把语文课本看完了,其实语文课本上好看的文章也就那么几篇,我觉得很多时候你上课提的问题,我自己当时读课文的时候根本就没有产生这些问题,所以听起来就没什么感觉,听着听着就想睡觉了。  相似文献   

6.
智商问题     
尤异不爱上语文课,因为他觉得老师常常把那些生动的课文讲得没滋没味、支离破碎。在语文课上,他很少专心听讲,要么偷偷地看课外书,要么就是任思绪飘飞,想自己感兴趣的那些事情。  相似文献   

7.
王文轩 《小读者》2013,(3):21-21
有个少年认为自己最大的缺点是胆小,为此他很自卑,没有朋友,常常觉得自己的未来没有一点儿希望。一天,少年鼓起勇气去问老师。老师听了他结结巴巴的诉说后,握住他的手,笑着说:“这怎么是缺点呢?分明是个优点!你只不过非常谨慎罢了,而谨慎的人总是很可靠,很少出乱子的。”少年听到老师这么说,就有些疑惑了:  相似文献   

8.
经常听到学生议论,某某老师的语文课轻松、自然、有趣,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某某老师的语文课沉闷、呆板、枯燥,让人45分钟难过.我们听课也经常有这样的感觉,有时听名师上课,一节课一下子就过去了,既其乐无穷又受益非浅,有时听一般的老师上课,不但时间觉得漫长心情烦燥,而且收获也不多.原因何在?显然,一堂课的好坏,有老师诸多方面的因素作用,但一堂课的成功与否,跟老师能否恰当地掌握好课堂节奏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正>记得一段时间内我连续听了几节语文课发现:现在的孩子在课堂上似乎失去了灵性。课堂上,老师看似精心设计的问题孩子们不感兴趣,而孩子们感性趣的问题,教师又恰恰回避。比如,听了几节讲述小动物的文章,老师在课堂上仅仅围绕课文讲述小动物的样子及可爱,这似乎无可厚非,但孩子们关心的是它们的生活习性,老师觉得应当依据教材,而且没有时间再去拓展。这样,老师讲老师的,学生无奈地接受。课后,我与几名学生聊天,他们的话令我感触颇深。孩子们说:"我  相似文献   

10.
我在南京听过魏书生老师的语文课,初二学生学高二教材里的一篇文言文。魏老师竟然一个字没有讲,一个知识点没有教。去洋思中学考察两天,我听了所有科目的课,我听的政治、历史、地理、生物课,多数老师没有讲。这些老师不讲的课,学生学的主动、快乐,教学任务完成的又非常好。  相似文献   

11.
李亮 《小学语文》2011,(3):8-11
一、学生是否也会觉得累? 大赛期间,评委们在评析和讨论的时候都不约而同发出了同样的感叹:有不少课听得好累!我也是感同身受。有时听着听着,就会傻想开去:如果我是台上的学生,会不会也觉得累?还有,如果我是学生,我会喜欢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我会喜欢什么样的语文老师?在语文课上我究竟想要什么?……  相似文献   

12.
施一公 《大学生》2013,(15):132-135
我一定会把自己的这段经历讲给每一个学生听。新生常常问我:“老师,您觉得自己苦吗?”我通常回答:“只有做自己没有兴趣的事情时候觉得很苦。有兴趣以后一点也不觉得苦。”是啊,一个精彩的实验带给我的享受比看一部美国大片强多了。现在回想起当时的刻苦,仍感觉很骄傲、很振奋!  相似文献   

13.
上好语文课最难了,学生对语文课意见往往最多。原因之一是我们有些老师的语文课有课无效,甚至"不听倒好,听了更糊涂"。这是我们语文老师的悲哀,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悲哀。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不能老是怨天尤人,更应敢于反问自己:我们的课有实效吗?  相似文献   

14.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现象:明明是课堂上已经反复强调的东西,学生似乎都“理解”“掌握”了,可一考试学生却做错了;一道阅读理解题,学生写了很多但不得要领,看了答案后却觉得自己也想到了,只是表述时不够到位罢了。学生也常常反映,语文课一听就懂,语文试题似乎比数理化题容易,可考试分数老是没有较大的变化,语文素养似乎也没有真正提高。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很多。这些问题困扰着学生,严重影响他们语文学习的兴趣和效果,消解了语文的魅力。而有的老师没有思考此类问题产生的真正原因,也没有探求解决之道以改进自己的教学,更没有引导学生去反思解决。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上,我捧起语文书满怀信心地对孩子们说:“老师来把这篇课文读一读,大家可要听仔细了!”我有声有色地读着,时而轻,时而重,时而急促,时而缓慢……“孩子们,肯定会听得入了迷吧!”我猜测着孩子们听我朗读时的表现.然而,我却出乎意料地听到了孩子们天真的笑声,那笑可不是为我的朗读在喝彩.我顿时懵了.课后,我问孩子们:“为什么听老师的朗读要笑呀?”“老师,我觉得挺好笑的.你把自己当做课文里的小朋友了!”“老师,我觉得挺奇怪的!我妈妈给我读故事的时候不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6.
王传莉 《课外阅读》2010,(10):160-160
今天听课回来,一起等车时,一位语文老师说:“唉,今天上午听了三节没意思的语文课。”“咋没意思了?”一位数学老师说。“咳,三节课都是老师在费力地讲呀讲,生怕学生听不懂,学生默不作声地听着记着。”“我一直觉得你们语文挺有意思的,你看你们语文里有小说、诗歌、散文多有意思呀!  相似文献   

17.
原来我上语文课总不爱动脑筋,只听老师讲,同学们的回答,然后抄笔记,写练习册,时间一久觉得学语文真没劲。后来杨老师教我语文,她的教学方法挺独特,改变了以往的"分析""串讲",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老  相似文献   

18.
我们在两所学校内时间很短,但觉得老师们给我们帮助是很大的。首先是老师们对教科书提了系统意见,对改进教科书的编辑工作很有帮助;其次我们还听了八位老师的课,也使我们学到不少东西。我们很为感谢。今天想就我们对听说的意见来和大家谈一谈。我们和各位老师接触很少,不可能了解老师们的整个教学情况,谈的问题可能有很大片面性。但作为我们的看法提出来供各位参考,我想也是好的。因我们所听的课大半是语文课,今天就专就语文课来谈。其内容为下列三点: 一、课堂教学的一般情况: 两校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都注意运用教学环节,而  相似文献   

19.
孙惠芳 《师道》2006,(11):24-24
这段时间,我们学校举行骨干教师挂牌上课活动,作为语文老师经常听自己这一门学科的课,在自己的园子里耕种长了就觉得有点腻了,不由突发奇想,不如去别人的园子里逛逛,听听学校数学老师的课吧,说不定学科之间还能优势互补,给我的语文课不少借鉴与启发。“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  相似文献   

20.
由于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上存在着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弊端,学生没有提问的机会和权利.如今,新课程倡导建立和形成主动探究合作的新型学习方式,强调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语文课上或下课以后,有些同学突然会向老师提出各种问题,常常使教师头痛不已.我们怎么办?"课时紧,不讨论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不是我们课本要学习的内容.""你想用这个难题难倒老师吗?"老师常常用这样的回答来对付学生,学生自然也就哑口无言了,但效果很差,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