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3 毫秒
1.
第39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中外男子单杠的差距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第39届世界体操锦标赛比赛录像和2006年版国际男子竞技体操评分规则,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统计法、图像解析法、对比法,研究分析了第39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男子单杠中国选手与外国优秀选手的差距.结果表明:中国选手的单杠成套动作中E组难度动作偏少;使用E组飞行动作少于外国选手,且飞行动作完成质量较差;使用第Ⅳ组的动作最高难度仅为D组;具有连接加分的"二连接"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统计与比较等方法,系统分析了当今世界女子平衡木技术发展的新趋向及中国的优势与不足.以舞蹈和技巧两类高难度的单动作结合具有高连接价值的技巧连接、混合连接(或再结合转体二连接)及仅具有编排价值的低难度舞蹈直接串和单转体,组成由最高难度的5个技巧和3个舞蹈动作构成的具有高D分价值的成套8个动作,是女子平衡木技术发展的新趋向;中、外选手成套D分难度价值使用的技巧和舞蹈动作的比例及采用的完成形式相当,成套D分价值以中国最高,并对前空翻类、直体后空翻及羊跳等动作的个性化技术连接,占有领先优势;而减少连接停顿和失误、强化动作连接价值质量及提高成套动作完成的熟练稳定性等,还是中国女子平衡木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采用录像统计比较法、文献资料法和分析归纳法,对中、外男子单杠成套动作编排的特征等进行了系统分析与比较。认为:采用“正、反掏转体”、“扭跳转体成扭”和“向后大回环跳转成扭臂”等类动作及其连接为加分主体、及使用“飞行”类动作及其连接为加分主体,分别是中、外优秀选手单杠成套加分动作编排的主要特征。而中国单杠的差距主要是缺少高难度的飞行动作及连接。在保持目前成套动作编排特色的基础上,调整成套动作的完成难度及增加飞行动作的连接完成数量等,应是中国男子单杠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依据第30届奥运会体操比赛实况录像及2009年国际男子体操评分规则,采用文献法、专家访谈及录像观察、统计与比较等方法,系统分析了中国吊环项目的技术竞争实力.结果表明:总体中、外优秀选手成套D分价值动作类型的数量选择相差无几可谓基本相同,而技术竞争实力则以外国较强.无论难度编排还是动作完成的质量,中国均存有一定差距;但顶尖选手技术实力与外国优秀选手相当,出场顺序无便宜、难度无优势及编排无亮点缺少个性化动作,以及落地分腿、裁判有好恶等因素,是致使中国丢失金牌的主要原因;而提高成套动作的编排难度、强化环上动作完成的质量及高规格的落地稳定性,是中国顶尖优秀选手努力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以伦敦奥运周期的第41届和第42届世锦赛和北京奥运会双杠决赛选手为对象,对当代世界双杠成套动作比赛发展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双杠成套动作的平均难度较低,仅有6.5分左右,整体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而获得奖牌选手的最高D分应达到7.0分左右.成套动作的结构仍以支撑摆动组为主,悬垂大摆和短半径回环动作迅速增长,两组接近占总数的1/2,并构成成套动作难度的主体;挂臂摆动组动作数量逐渐减少,但难度越来越高;下法仍以"屈体后空翻二周下"为主,有多元化发展的趋势.E组裁判执法更加严格,平均E分有所下降,今后应在既定动作难度(特别是接近7.0分)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完成动作的质量,将成为获得优异成绩的关键.我国年轻一代选手领导了当今世界双杠发展的新潮流,预计在伦敦奥运会上仍将继续保持较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与统计法及分析归纳等方法,对参加第42届体操世锦赛男子自由操决赛选手的成套动作进行分析发现:使用9个高难度的“空翻类”动作和1个C组难度的“非空翻类”动作构成一套10个D分价值的难度动作,并采用“空翻二连接”获取更多的连接价值,是当今世界男子自由体操动作编排发展的主要趋向;采用3个“空翻二连接”结合3个高难“单空翻”,并且在第3串、或第4串空翻动作之后完成“非空翻”动作,将成为自由体操顶尖选手D分价值动作编排的趋向特征;而合理取舍难度并促使成套动作的完成质量达到最优化,将成为众多优秀自由操选手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采用调研访问法、录像统计法和文献资料法,系统分析了第28届奥运会中、外优秀选手鞍马成套加分动作结构编排的技巧特征等.运用"四连接"(或结合"单动作")和"二连接"结合"三连接"的完成,及采用"四个以上"动作的直接或再结合"单个"高难动作的完成,分别是中、外优秀选手鞍马成套加分动作结构编排的技巧特征.而使用D组以上难度的多个动作完成来获取更高的加分因素,并运用D组以上更高难度的下法,还将是新奥运周期鞍马成套加分动作结构编排发展的新特征.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和统计分析法,对41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和29届奥运会及我国11届全运会单杠决赛前6名运动员的成套D分动作的类型、难度、连接加分和完成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当前世界男子单杠发展的新特点。结果表明:飞行动作是构成单杠成套D分价值的重要动作组别,且动作的使用趋于多样化;具有0.2分连接价值的"二连接"明显增加,C组及以下难度的D分动作使用趋于减少;高D分是获胜的基础,动作完成质量是取胜的保证。  相似文献   

9.
依据第41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实况录像及相关资料,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及数理统计法,系统分析了当今世界女子平衡木技术发展的新趋向。发现:以舞蹈和技巧两类高难度的单个动作结合具有高连接价值的技巧连接、混合连接(或再结合转体二连接)及仅具有"编排价值"的A+A舞蹈连接和低难度"单转体",组成由最高难度的5个技巧和3个舞蹈动作构成的具有高D分价值的成套8个难度动作,是当今世界女子平衡木技术发展的新趋向。而适合新规则变化特点的"技/平衡(D+A)"连接及"转体/转体(C+A或相反)"的连接,还将被更多优秀选手用于提高成套动作的连接价值和增加成套动作的完成类型。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及统计等方法,系统分析了当今世界男子吊环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发现:使用由力量至静止力量或由静止力量到力量至静止力量、及由摆动到静止力量或由静止力量到摆动的过渡,已成为当今世界优秀吊环选手成套动作编排的显著特点;选择第Ⅰ组1D难度(或1C1D)、第Ⅱ组1C难度动作及第V组"D组以上"的下法,并使用第Ⅲ、第Ⅳ组各3~4个高难度动作组成三串"直接连接"(或再结合两个"单动作"),形成由10个最高难度动作所构成的一套高D分价值动作,是伦敦奥运会众多优秀吊环选手成套动作完成的主要形式;而连续使用第Ⅲ组和第IV组的3个高难动作的连接等,还将成为吊环动作编排发展的新趋向特征,未来大赛吊环动作的成套难度编排还将进一步提升,而动作完成的质量将是竞争的焦点.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第35届世锦赛优秀选手双杠完成的加分动作、编排连接类型及动作完成等情况的统计与分析发现:重视挂臂类难度动作的使用和发展.及使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潮流性”动作连接来获取更高的加分,是当今男子双杠技术发展的新动向;中国选手成套动作的整体编排结构不如外国优秀选手紧凑,其加分动作的连接编排类型,尚需进一步调整。  相似文献   

12.
对世界体操锦标赛男子自由体操决赛中,运动员完成成套动作的价值分值、动作难度、动作类型和动作连接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结果显示,世界顶尖选手的D分总体呈上升趋势,运动员之间的差距逐步缩小;在计算成套动作的十个难度动作中,选手们趋向于使用落地稳定性更好的Ⅲ类即向后的技巧动作,且动作难度向高或超高方向发展;成套动作中包含的动作连接串数量增加,动作连接主要以两个动作连接为主,动作连接中使用的动作难度增加。  相似文献   

13.
研究发现:成套前、后两类空翻动作发展均衡,在奇数和偶数两个动作位,分别完成难度相对较高的前空翻类"屈体和团身"动作和难度相对较低的后空翻类"屈体和直体"动作,并首先选用相对"易完成"的高价值团身动作和"与直体有相同价值"的高难度屈体动作,是当今世界优秀蹦床男选手选编成套动作的主要特征;发展空翻三周转体类动作,并正确处理好飞行时间、动作难度及完成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而力求积分成绩效益的最大化,还将是众多优秀蹦床男选手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统计与比较法及分析归纳法,系统分析了中、外优秀男选手吊环成套加分动作结构编排的主要特征。并针对中国吊环的不足,提出了发展性建议。使用“单动作”、结合“二连接”和采用”三个以上高难动作的直接连接,分别是中、外优秀选手吊环成套加分动作结构编排的主要特征。而增加上肢、肩带、腰腹、背肌的力量训练,提高运动员的动作控制能力及成套动作完成的难度、规格和质量,是中国男子吊环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运用录像观察法、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以第44届世锦赛和第12届全运会男子自由操比赛为研究对象,探究比赛特征及变化规律.认为:动作难度的比拼将是主宰男子自由体操比赛的绝对因素;国外优秀运动员善于采用难度较高的单个多周空翻类动作,我国运动员习惯于采用“多度转体类”动作及难度较低的“旋空翻”,动作类型“扎堆”;国外运动员多采用“空翻+转体”连接,我国运动员连接形式及动作较单一,且“D+D”连接串数极少;国外运动员成套动作编排模式多样,我国运动员主要采用成套难度较低的第四种编排模式;我国运动员获得的E分较为接近,与国外优秀运动员存在差距.建议加强动作落地稳定性和完善空中姿态,增加成套动作中单个E组动作数量及连接串数,注重开发“D+D”难度.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统计与比较等方法,系统分析了当今世界女子自由体操成套A分动作结构编排的倾向特征。发现:使用E组以上的“单空翻”或具有0.2分连接价值的“空翻串”为出场,以具有高难度价值的一个或两个“单空翻”和具有“0.1分以上”连接价值的两串“空翻二连接”结合三个或四个“单舞蹈”为中间;并采用D组以上的“单空翻”或“空翻串”为结束,是当今世界女子自由体操成套A分动作结构编排的主要趋向与特征。而提高出场动作难度价值、增加中间空翻动作的连接价值及使用稳定性高的D组空翻或其连接为结束,还是女子自由体操顶尖优秀选手A分动作结构编排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及调研等方法,系统分析了2013年新规则下的世界女子自由体操发展的新趋势.发现:超高难度下的高规格、高质量及强稳定性,将是未来大赛竞争的焦点;重视和强化舞蹈类D分难度价值的编排,并以高难度价值的4个技巧和4个舞蹈构成一套8个D分价值的难度动作,将成为新奥运周期世界女子自由体操成套D分价值难度动作编排发展的新趋向;其中, “E组以上”的超高难度空翻及“E空翻+A舞蹈”的混合连接,将会更多出现在赛场,满足新规则要求的“D空翻+B舞蹈”及两个单腿转体动作的价值连接,也将会被较多的优秀女选手所开发;而以突出新规则要求的个性化舞蹈动作编排及音乐配制,来强化体现整套动作完成的个性化艺术观赏性,则还是女子自由体操突出新发展所应追求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对参加第43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女子自由体操决赛8名运动员成套动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加大最高难度动作价值的同时,通过增加连接串数量是提升D分价值的重要途径;D组以上空翻及“二连接”是技巧动作的主要内容,空翻类型以后空翻类为主;舞蹈单动作以C组以上的跳步和D组以上的转体为主,跳步连接以含C组以上难度为主,舞蹈动作类型向多样化、高难度方向发展;成套动作结构的编排特征表现为:以F组或G组单个高难动作或含E组难度的连接串开场,中间动作由1-2个技巧串、1个含C组以上的跳步连接和1-2个D组以上的转体动作组成,下法动作为D组的技巧单动作或连接串.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录像观察与数理统计法及分析归纳等方法,系统分析了第30届奥运会女子蹦床比赛网上单人成套动作的编排特征.发现:在“奇数”和“偶数”动作位,分别以5种前空翻和5种后空翻来组成一套具有最高难度价值的成套动作,是当今世界蹦床优秀女子个人运动员布置成套前、后两类空翻动作的主要特征;而以最高难度2.0分的前空翻动作为“开始”,以3(或2)个“1.5分以上”和1(或2)个1.3分的“前空翻”动作、及2(或3)个“1.4分以上”和2(或1)个1.2分(或“1个1.0分和1个1.2分”)的后空翻动作为“中间”,并采用相对“开始”难度稍低而又不失与成套“高难度”相匹配,且有利于“稳定完成”的1.6分高难度“后空翻”为“结束”,则是伦敦奥运会众多优秀蹦床女单选手成套动作结构编排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对里约奥运会单杠决赛运动员成套难度动作进行统计.指出:当今世界体操单杠项目的竞争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单个难度动作以D、E组动作为基础,并向着F、G、H组等高难动作发展,特卡切夫、马尔凯洛夫、科瓦克斯等飞行类动作是成套难度动作构成的核心,中穿转体(阿德勒类)动作连接飞行动作是连接的首选,下法呈现出多样化特征;二连接动作仍然是主流,而"杠上+飞行+杠上"或"杠上+飞行+飞行"的三连接动作将成为连接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