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正>康熙皇帝一生3次巡幸盛京,俗称东巡。3次因行进路线不同分别费时60、79、103天。每次随行人员成千上万,庞大的出巡队伍,路上的饮食绝对是个大问题。那么这一路上都吃些啥,喝些啥呢?清代官修典籍鲜有详细记载,辽宁省档案馆保管的《黑图档》中康熙年间满文档案恰恰可解开这些疑问。康熙三十七年(1698)皇帝三次东巡,距1643年清军入关定都北京,已然流逝半个世纪的时光。饮食习惯和食材种类  相似文献   

2.
康熙创制     
<正>清代皇帝巡幸盛京回乡祭祖意起清世祖福临,虽筹划数次但终未遂行成为遗憾。康熙皇帝于康熙十年(1671),第一次巡幸盛京,开启清帝东巡之始,之后又分别于康熙二十一年、三十七年两次回归故里,创立了清帝东巡定制及各项活动仪轨,后嗣皇帝遵循并发扬光大。根据辽宁省档案馆所藏《大清圣祖仁皇帝实录》及"盛京内务府文书档案"记载,我们还原康熙皇帝东巡创制过程。康熙九年九月初二日,玄烨颁谕礼部明志东巡缘由,不替父亲完成东巡祭祖夙愿寝食难安:"太祖高皇帝创建鸿图,肇兴景  相似文献   

3.
<正>康熙皇帝玄烨冲龄即位,在位61年,先后三次巡幸盛京。每次举行东巡前均会颁布诏书,遍行晓谕天下,说明东巡是为将所取得的重大成功告慰祖宗,感谢祖宗的保佑,表达感恩孝心,并祈求祖宗的继续护祐。回乡祭祖,告以成功,用展孝思,是康熙创制东巡及其后嗣皇帝举行东巡的最直接理由。康熙东巡除祭祀祖陵外,还举行清宁宫祭神祭天,并被后嗣皇帝所遵循。在山海关外清朝发祥地有三座清皇室祖陵,兴京(今抚顺市新宾县)永陵和盛京(今沈阳市)福陵、昭陵分别安葬清朝皇  相似文献   

4.
<正>三陵总理事务衙门,始建于清代乾隆四十八年(1783),其职能是总管永陵、福陵、昭陵关外三陵事务,负责关外三陵的修缮与保护,与清代的吏、户、礼等六部并列。官员级别很高,而且只能是满族八旗人担任其中的重要职务,可见其地位非同一般。清迁都北京,盛京作为陪都,清代帝王东巡祭祖之时,相关的一切事宜都是由三陵衙门负责安排。当年清代皇帝乾隆等相继东巡祭祖,也都是"三陵衙门"负责接待。  相似文献   

5.
<正>清代皇帝千里迢迢由北京回故乡盛京(沈阳)祭祖,创制于康熙帝玄烨。玄烨一生三次东巡,每次均于盛京停留数日,拜谒祖陵、瞻仰旧宫及宴筵赏赐等,并未于盛京增建行宫,那么在盛京期间他住在了哪里呢?清代官修典籍对此均无翔实记载,不免世人猜测种种。盛京是清代第一座帝都,留有旧时宫殿,其中清宁宫即为其祖父皇太极寝宫,唐熙皇帝在盛京期间可能住此吧。其实不然,皇祖居所此乃圣地,只可作为"胜迹"瞻仰,万不可作行宫下榻。诚如金梁著《光宣小记》载:"圣祖东巡,以太宗所居,不敢复履,改为神宫。"那康熙帝究竟住在哪里了呢?  相似文献   

6.
康熙皇帝在位六十一年,曾先后三次东巡,六次南巡,创有清一代巡幸之制。康熙帝东巡,是中外学者颇感兴趣,且着墨较多的一个问题。但是由于史料匮乏,对此问题的研究尚不够深入。本文依据满文档案资料及有关文献,仅就康熙帝东巡中物资消费概况、在盛京的驻跸处所及其三次行幸规模等史籍所不录者,略作钩补,舛错之处,敬请指正。  相似文献   

7.
位于东北沈阳的故宫,始建于后金天命十年(1625)。其时,努尔哈赤力排众议,果断决定由辽阳东京城迁都沈阳,营建宫室,使沈阳成为东北政治、军事乃至经济文化之中心,从而为清军入主中原奠定了基础。沈阳故宫在清王朝迁都北京后的260年间,一直受到清王朝的尊崇,被称为"京宫阙"、"陪都宫殿"。清制,历朝皇帝登基后,均须东巡陪都,祭奠祖宗。乾隆朝,高宗弘历多次东巡谒陵,对先皇宫室深怀尊崇,并规定此后凡内府刻印之书,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封建社会的帝国王期,一家天下,家事国政实难分得清楚。康熙皇帝开创清帝东巡之制,是将家事国政合二为一,共襄盛举的典范,回归敌乡盛京祭祀祖宗山陵就是皇室家族私事,并且是其及其后嗣皇帝举行东巡最直接的理由。每次举行东巡前均会颁布诏书,遍行晓谕天下,皇帝东巡是为将所取得的成功告祭祖宗,感谢祖宗的保佑,以表达后嗣们的孝心,并祈求祖宗的继续护祐。清帝东巡意起顺治皇帝。他认为其登极、入主中原是祖宗的护祐,欲回乡祭祖,将成功告慰祖先以表孝心,"睠怀陵  相似文献   

9.
乾嘉年间五台山寺庙行宫修缮工程史料(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台山是我国佛教圣地,其悠久的建寺历史及宏大的规模居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清代从康熙二十年(1681年)至嘉庆十六年(1811年)间,康熙、乾隆、嘉庆皇帝先后十余次巡幸五台山。为筹备清帝巡幸,清廷曾多次拨巨款维修扩建五台山寺庙和行宫,逐渐形成了规模巨大、气势恢弘的寺庙和行宫建筑群。在馆藏档案中,有大量反映五台山寺庙和行宫修缮方面的史料,现从中选辑部分予以刊布,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0.
永定河是流经北京的最大河流,有"北京母亲河"之称。历史上永定河汛期洪水肆虐,裹挟泥沙,威胁京师安全。清代各朝皇帝均关注和积极治理永定河,馆藏军机处、宫中全宗档案中保存有大量相关档案史料。现将光绪年间治理永定河汛灾部分奏折、奏片、上谕编选刊出,内容包括永定河汛灾对京城及周边地区的破坏情况,官员治理永定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刘鸿臣 《兰台世界》2024,(1):151-153
沈阳史称盛京,在清代,盛京是“龙兴之地”,是清朝满族统治的大后方,有清帝先辈的旧宫、陵寝,更有皇室经济来源的皇庄等,备受清历代统治者重视。通过历史档案中关于“清帝东巡”的相关记载,重走“清帝东巡”之路,探寻辽宁满族地域特色文化。  相似文献   

12.
<正>《清实录》或称《大清历朝实录》,是记录清代历朝皇帝执政活动的官修编年体史料汇编。编修实录系延续唐以来旧制,《清实录》的编修自清太宗皇太极始,此后凡承嗣皇帝即位,均依例开设实录馆,为前朝皇帝纂修实录。实录以各朝皇帝庙号、谥号命名,如康熙朝实录名为《大清圣祖仁皇帝实录》。《清实录》的编修主要依据谕旨、题本、奏疏、起居注等原始资料,采用干支纪年,按时间顺序逐条记述皇帝的施政大事、日常活动,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旗务、民族、外交等多个方面,内容丰富详尽,是我国现存历代实录中最完整的一部。  相似文献   

13.
北京紫禁城皇宫内廷的乾清官,曾是明代14个皇帝和清代顺治、康熙两个皇帝的寝宫。此外,乾清官也是历朝皇帝临轩听政、召对臣工、引见庶僚、内廷典礼、接见外国使臣以及读书学习、批阅奏章的场所。  相似文献   

14.
<正>《清圣训》是清代皇帝谕旨诏令的汇编,是记言类官修史书。有清一代12位皇帝,除逊帝宣统外,纂修了11朝圣训。前10朝各有满、汉两种文本,光绪朝只有汉文本。圣训内容极其广泛丰富,涉及敬天法祖、制度法令、机构设置、百官规范、文治教化、恤民劝农、招降怀远等等,充分反映皇帝的统治思想和执政理念。《清圣训》始修于顺治十二年(1655)五月,并自此形成新帝登基即开圣训馆为前朝皇帝纂修圣训之定制。自康熙起,圣训的纂修改归实录馆而不再设圣训馆,实录告成原班人员续修圣训。圣训馆、实录馆都是临时机构,书成即散。  相似文献   

15.
奏折制度是清代独有的官文书制度。由于奏折往往附有皇帝的朱批,内容又包括了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记载,所以史料价值甚高。奏折始见于康熙朝,目前,康熙朝朱批奏折分藏于北京、台北两地。七十年代,台湾故宫博物院将该院所藏的康熙朝朱批奏折影印出版了,全书共9册(其中最后两册为满文奏折),命名为《宫中档康熙朝奏折》。1984至1985年间,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将该馆所藏史料价值较高的1千多件康熙朝汉文奏折与《宫中档康熙朝奏折》中的2千多件汉文奏折汇集一起,分8册影印出版,命名为《康熙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以下简称《奏折汇编》)。  相似文献   

16.
<正>清《实录》是清历代皇帝在位时的大事记录。乾隆皇帝重新(?)校前五朝实录,书成后誊送盛京宫殿(沈阳故宫)尊藏一份,后嗣皇帝每缝实录告成后均循例送往盛京崇谟阁贮藏。沈阳故宫曾藏有清代11朝《实录》,目前与《宣统政纪》(虽不用实录之名,但体例则与实录无异)一并保管于辽宁省档案馆。鸦片战争后侵入中国的西方各国急需了解中国的过去,寻找制定对华政策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正>《清实录》是清朝历代皇帝统治时期的编年体大事纪,是经过整理编纂而成的清代官修文献,记载皇帝在位期间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重大活动或事件,为清史研究的基本史料。清代沿袭旧制,新皇帝即位后即临时开设实录馆纂修前朝实录。清代12位皇帝,有11位编纂了实录,最后一个皇帝溥仪在位仅三年就被辛亥革命推翻,仍由原修《德宗景皇帝实录》的人员完成了《宣统政纪》,虽未用实录之名,但体例与实录无异。  相似文献   

18.
军机处的设立及变迁 清代随明制不设宰相,清初设议政王大臣会议为清代前期的主要决策机构,号称“国议”,历顺治、康熙、雍正各朝。康熙十六年(1677年),康熙在乾清宫西南方向设立了“南书房”开始是皇帝与翰林院词臣们研讨学问、吟诗作画的地方,“择词臣才品兼优者”入值,称为“南书房行走”。  相似文献   

19.
康熙帝是中国历史上受儒家思想文化影响最深的皇帝之一,在位期间,通过经筵日讲的形式,系统地学习和接受儒家思想理论,推动治国理念和康熙朝文化的发展。本文以《清代起居注册(康熙朝)》为主,对照《康熙起居注》、《圣祖仁皇帝实录》、《乾隆朝上谕档》及其他文献记载,推定康熙朝经筵次数应是60次,并对其具体日期、具体内容逐一予以确认。  相似文献   

20.
小幽默     
《云南档案》2008,(12):59-59
<正>一皇帝出巡多年返京,忽文一皇妃生子,心想:我在外这么久,她这会怀孕生子,准是身旁太监所为。于是大怒召集所有太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