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温岭箬山半岛的大奏鼓并非只是丰富的年文化中热闹场景的点缀物,而是一种与酬神相关联的让渔事结束后赶海人得以放松休息的祭神娱神的祭祀活动。  相似文献   

2.
<正>"傩"是我国古代华夏民族的一种由巫者戴面具驱鬼逐疫的宗教祭祀仪式。在周初,就有关于"傩"的文字记载。"傩"在当时分为"有司傩"和"乡人傩"两种[1]1"。有司傩"主要是宫廷祭祀采用的仪式,到汉代发展为宫廷傩舞。舞者头戴假面,手执干戈,驱鬼捉鬼,也称为"方相舞"。而"乡人傩"则是寻常百姓驱鬼逐疫的仪式。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傩"逐渐由一种祈天向娱神转变,成为了一种具备浓  相似文献   

3.
<正>傩是中国民间以"驱鬼逐疫"为目的的一种原始祭礼,是巫傩文化的一种形式,历史悠久、形式丰富。傩戏则是由傩祭、傩舞发展起来的一种宗教与艺术相结合,娱神与娱人相结合的独特戏曲样式,长演不衰,被誉为我国傩文化的"活化石"。云南省昭通市的一些地区,傩戏曾经长期盛行,其形式与中原地区的傩戏一脉相承,却又带着深厚的地域印记。傩面具是傩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巫傩仪式中起着"通灵"的作用。作为历史悠久的工艺品,傩面具在造型、刻绘、装饰、具  相似文献   

4.
宗教是人类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以至有人的地方就有神的踪迹。这种关系十分密切,已经到了因果难分的地步:究竟是神创造人,还是人创造神?答案是:人不能创造自己,所以把创造权推向神;另一方面,人也设法创造他所能接受的神。人所创造的神必定有着干百种面貌,由此构成丰富的内涵与多变的历史。我们不能倒果为因,以为神真的“如人所说”。  相似文献   

5.
在江淮之间属于苏皖的许多地方,近年来,田野作业者发掘出大量的巫觋行傩时歌唱的"神书",且在这个区域内,不论在何地,神书的内容基本相似。这些神书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对于文化、宗教的研究,亦具有极大的价值。笔者今就经眼的资料,作一报告。 "神书"的演唱我国古代巫风盛行,江淮之间的地区亦不例外。巫觋的宗教活动称为傩,行傩的目的是驱鬼敬神、逐疫去邪、消灾纳吉。在  相似文献   

6.
王俊芳 《兰台世界》2014,(9):156-157
同其他民间信仰一样,盐神信仰是支撑盐区人们生产和生活的精神动力。从对海盐盐神的考察中即可看出:盐神信仰奠基于盐神话传说之上,通过盐神祭祀、节会活动等形式表达出来,功利性和广泛性是盐神信仰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7.
同其他民间信仰一样,盐神信仰是支撑盐区人们生产和生活的精神动力。从对海盐盐神的考察中即可看出:盐神信仰奠基于盐神话传说之上,通过盐神祭祀、节会活动等形式表达出来,功利性和广泛性是盐神信仰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8.
正如俄罗斯宇航员罗曼连科所说,“宇宙是一块大磁石……你一旦去过,以后就总想再去”。从“神五”到“神六”,中国的宇航人期待着向宇宙更深处迈进。  相似文献   

9.
范常喜 《文化遗产》2014,(6):143-146
香港中文大学藏“序宁祷神简”是东汉建初四年家人为已逝的母亲“序宁”祷神的记录,属于珍贵的东汉民俗材料.简文中数见“头目堅颠”“头堅目窅”两语,但研究者训释多有分歧.本文在诸家研究的基础上,对此做了重新释读,认为这两个词语应当分别释作“头望(恍)目颠”和“头坚目窅”,二者均是形容序宁死容的词语.  相似文献   

10.
庙会是一种社会风俗,它就像一面镜子,展示着当地的社会面貌和风土人情.太昊陵民间传统庙会节庆体育活动依附在庙会祭奠有关的宗教仪式活动中,渗透于庙会众多的游艺中,反映着当地的民俗、民风及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体现着娱神、娱人、自娱的活动特性.作为一种体育性质的文化娱乐活动,延续已久且富有生命力. 一、太昊陵民间传统庙会节庆体育活动历史源起及变迁 相传淮阳是远古时代东夷族部落首领太昊伏羲氏的都城,远古时代人兽共存.  相似文献   

11.
超级记忆世界公司开发的在线英语教育产品《奥莉弗·格雷》使用基于科学记忆研究成果的算法技术,以精彩影片与互动英语教学融合为卖点,在国际上获得无数重量级奖项.它的成功预示着娱教技术和产品可能成为教育出版的全新方向之一,尽管国内娱教事业仍面临发展迟缓的困境.  相似文献   

12.
中国作为农耕文明发达较早的国家,风调雨顺对国家、社会、人民生活都是至关重要的,所以中国历代重视抗旱求雨,形成了较为繁复的祈雨祭仪。作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志怪小说的代表《搜神记》,展示魏晋时期的社会生活风貌,其中不乏当时以及前期的祈雨习俗记载,其中涉及了魏晋时期及以前具有政祭合一身份的帝王祈雨巫师,专门祭祀的巫官祈雨巫师以及具有宗教色彩的祈雨巫师  相似文献   

13.
黄立新 《大观周刊》2012,(48):5-8,11
神是老子本源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文章围绕前贤对老子神理论的阐释进行讨论,指出老子的“神”的涵义是信息。老子把信息的作用看成是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内在原因和根据,因此赋予神以信息的涵义,意在揭示信息与物质运动的关系,以此坚持朴素唯物主义的世界可知论。笔者在这一理解的基础上,对古人关于神的一些重要研究和讨论话题作出了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14.
我不承认将来再没有人读书,或者没有人写书。但我可以肯定,将来真正受欢迎的书,是那种直白的实用性书籍。明星书可能仍会广受关注,但人们关注的,并不是励志之类,而是八卦,是茶余饭后的自娱和娱人。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解读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的内涵基础上,从操作层面思考限娱形势下的地方卫视发展之路,提出卫视竞争将出现马太效应、节目创新性提高、各类节目娱乐性增强、又一轮"剧时代"将来临和非黄金时间段开发等观点,以期为地方卫视的发展和今后中国电视改革研究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盐区,盐神信仰存在多样的表现形式:对海盐盐区而言,除了普遍存在的祭祀,它还和海神崇拜紧密联系在一起,并表现为颇有特色的习俗和活动。从深层考察,这些形态的根本指向是功利性的,究其原因,这不仅因为它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还由于人们对行业神的崇拜。  相似文献   

17.
神灵庇佑     
《报林求索》2012,(10):75-75
<正>2012年9月14日,印度孟买,印度艺术家给象头神塑像上色,为庆祝象神节做准备。相传象神伽内什是湿婆神的儿子。有一次伽内什触犯了父亲湿婆神,被砍去了脑袋。后来湿婆神为了挽回一时盛怒犯下的过失,就把一只小象的头安在儿子身上。在印度人眼中,伽内什是幸运、聪明和财富的象征,深受人们喜爱。  相似文献   

18.
戏神信仰是中国古代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同时也浸染了浓厚的宗教色彩。文章从历史文献入手,推考出中国古代戏神信仰产生于宋代。在此基础上,将中国古代戏神信仰的历史分为萌生期、发展期和繁荣期,并探讨了清代中叶戏神繁盛的原因是源于戏曲声腔的多元化和地方剧种的大崛起,而明代存在的"二郎神"信仰在清初被"老郎神"取代,则是政治势力和社会舆论双重压力下改弦易辙所致。  相似文献   

19.
《古代希腊:人与神》展力求清新、质朴的艺术风格,给物展品以充分展示的空间,让观众从物本身解读古希腊明。本分别从展厅的空间布局、色彩运用、灯光设置、制作选材等多角度详尽介绍了《古代希腊:人与神》展在艺术设计与实施方面的构思和体会。[编按]  相似文献   

20.
傩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记忆,是十分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原始的记忆。岑巩傩文化之所以能够生存下来,与傩文化的道德伦理价值是分不开的。"孝"是岑巩傩文化的基础和实质,而"和"则是岑巩傩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