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文章运用汉语动词被动化理论对“被”字句的生成进行新的探索,认为汉语的“被”字句不是通过移位生成,而是通过“纯粹合并”生成。汉语动词被动化的基本结构可以表述为“……被VP……”。长、短“被”字句具有不同的生成模式,短“被”字句是汉语“被”字句中的基本式,长式“被”字句中“被”字后面的名词是动词功能“再造”的结果,不能随意省略。汉语“被”字句中的其他典型结构可以解释为,以初级收敛为前提,由动词进行功能“再造”后而产生的VP重新参与被动化。  相似文献   

2.
文章运用功能"再造"理论对"被"字句的生成进行了新的探索,认为汉语的"被"字句不是通过移位生成,而是通过"纯粹合并"生成。长、短"被"字句具有不同的生成模式,长式"被"字句中"被"字后面的名词是动词功能"再造"的结果,不能随意省略。"被"字句中的动词和中心语可以功能"再造",它们的性能和特征恢复后,通过多次选择扩充原有生成式。  相似文献   

3.
回顾以往对汉语的“被”字句派生问题的研究,发现相关文献中对“被”字句的假设存在不少问题,文章提出将“被”分析为《最简方案》框架下的次动词的假设,“被”字句通过“被”字的移位而生成,长短被字句以同一模式生成,两者具有类似的句法结构,其派生可通过次动词的基本特征来解释。  相似文献   

4.
何鑫 《现代语文》2006,(9):127-128
零主语"被"字句简称"零被句",是近代汉语中一类较为特殊的句子.俞光中在《零主语被字句》(1989)一文中,将其定义为:"被"前没有被动受体,句子没有主语(不是省略)的两种被字句.这两种"被"字句分别是:R1(被一人抱住刘知远);R2(正在途中,被鲁智深要行便行,要歇便歇,那里敢扭他).俞氏还指出,R1"被"表动词被动,因此是被动句;R2"被"不表示动词被动,因此是被字句但不是被动句.换言之,"零被句"从语义角度可分为表被动关系的被动句和不表被动关系的"被"字句两种.  相似文献   

5.
贾晓露 《文教资料》2011,(35):31-33
“被”字句是汉语一种特殊的动词谓语句,也是留学生习得的重点和难点。文章通过语料检索,从遗漏、误代、错序、误加几个方面对韩国学生“被”字句习得偏误进行归类,分析偏误原因,以对韩汉语教学起到更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把"字句和"被"字句是现代汉语里的两种特殊句式.一般认为,句中的动词不能是光杆动词,其后应有其他成分对其进行补充说明.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由于某些动词的特殊性质, "把"字句和"被"字句在动词后没有其他成分的情况下依然成立.本文试从这些动词前后成分的特征、动词的重叠形式以及动词内部结构出发,对这类"把"字句和"被"字句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7.
用乔姆斯基的“最简方案”分析汉语“把”字句.通过与英语中轻动词的比较及对“把”字句产生的历史演变的分析,“把”字具有轻动词的特点.这种处理使汉语中的使成式、处置式(即“把”字句)、被动式及动词复制句等被广泛认为是具有汉语特点的句法现象.通过分析近代汉语中“把”字句的生成和现代汉语的语法特点,推导出在VP嵌套下该句型的分析模式.  相似文献   

8.
"被"字句和"有"字句在语义和句子结构等方面存在一些异同。"被"和"有"在语法特点上存在的对称性,将被统一处理为扩展词汇核心的功能范畴。"被"字句和"有"字句在受事的受影响程度,论元角色以及句法结构等方面存在不对称性,这些差异的存在归其根本原因在于两种句式的句法结构不同。被动范畴"被"分别扩展的是表示致使和表示完结的轻动词Caus和Bec,被动范畴"有"扩展的是表示活动的轻动词Do,二者在句法结构上呈互补分布。  相似文献   

9.
汉语语法学界素来关注被动式,近代汉语"吃"字被动句亦不例外。诸多学者以"吃"字被标的用字、来源、句式结构的考察上作为着力点,对"吃"字被动句进行全方位探讨。文章从"吃"、"喫"、"乞"三字的关系、"吃"字句表被动的来源、"吃"字被动句与"被"字句的比较三个方面对"吃"字被动句再探讨,考察其用字、来源和发展过程中与"被"字句的差异。"遭受"义动词是汉语被动关系词的来源之一,也反映了汉藏语系内部语言被动关系词的发展线索。  相似文献   

10.
"被"字句和被动句是相互交叉、部分重叠的关系;在含有被动意义的"被"字句中"被"的属性为表示"遭受"义的特殊动词;在新兴的"被+双音节词"结构中也涵盖了"遭受了令人无奈的事情,不情愿地接受这种事实"的意味。  相似文献   

11.
新兴构式“被XX”是近期非常活跃的一个构式,具有独特而完整的构式义。“被XX”是具评判义的认知类构式,其构式义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否认”,既O_AS对事实的否认,即“没有XX,却被认为是XX”;也包括对能愿性的否认,即“不能或不愿XX,却XX了”。  相似文献   

12.
《三国演义》塑造了刘备善“哭”的性格特点。对于他“哭”的原因和目的,我们应以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他的哭,为立业,为求才,为兄弟,为求生。从个人生活到政治主张,再到用人治国,一应俱全。所以对刘备“哭”的研究与剖析是理解和把握刘备形象所不应忽视的一点。  相似文献   

13.
“被”字结构,一直是欧化现象研究的重点。本文对比分析了汉英被动句句法差异,考察了现代“被”字结构的用法演变,指出“被”字结构欧化现象,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善加利用其善性欧化,能使汉语更富有张力和活力;欧而不化的,则应尽量规避。  相似文献   

14.
朱自清的《背影》是华文语文教材中的名篇,对《背影》的解读,既要参考前人丰富的研究成果,又须取简择要,须从主旨把握和文体特征判定两个角度对《背影》的教学价值进行分析。以往关于《背影》主旨的解读可以分为“传统家庭伦理”、“社会批判”及“文化分析”三类,作为基础教材,应取最基本的意义即“父子情深”说。虽然《背影》在散文文体的结构、选取材料、人物与环境描写、语言等方面都具典型性,可称为“经典课文”,但对《背影》文体特点的把握,既要合乎散文的共同特点,更须扣住其独特之处。如“特征(背影)描写”、“现实与回忆的时空结构”等,才显出其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自古以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都是由我国各民族文化的碰撞、交流,交相辉映,汇聚融合而成的。随着北辛文化遗址的发现、研究以及北辛文化的命名,近年来,北辛文化因其独特的内涵、久远的历史以及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力,逐渐得到学术界的重视。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北辛文化,她在整个中华文化历史长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被字句中“被”后宾语的隐现与上下文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通过对大量语料的考察,描写了“被”后宾语在篇章中的分布情况。在篇章中,被后宾语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被后宾语所指对象有三种情况:在上文出现、只在下文出现或者从未在上下文中出现。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被XX"成为时髦用语,在网络上迅速蹿红。这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语言现象。通过分析"被"字句的语义特征,从模因论的角度探析其流行原因,总结"被XX"流行语的功能,希望能为人们正确看待网络流行语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茅元仪所作《武备志》,为中国古代著名兵学著作,被称为"军事学的百科全书"。其中《兵诀评》部分,集中整理、注释了包括《孙子兵法》在内的九部兵学典籍。茅元仪高度评价《孙子兵法》,称"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并综合宋本《十一家注孙子》,重新对《孙子兵法》加以注解,其中不乏精辟见解。同时借军事言政治,表达了其报效朝廷的政治理想。  相似文献   

19.
对于先秦汉语“如何”结构中的“如”字词性和词义,以及“如何”结构的来源及演变的相关问题,语法学者有着诸多的解释,虽有一定的道理,但都存在着不足。先秦时期,“如何”中的“如”字应为动词,解作“处置”、“对付”义。而“如何”这一结构则最初来源于“如……何”这一固定格式。  相似文献   

20.
茅元仪所作《武备志》,为中国古代著名兵学著作,被称为“军事学的百科全书”。其中《兵诀评》部分,集中整理、注释了包括《孙子兵法》在内的九部兵学典籍。茅元仪高度评价《孙子兵法》,称“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并综合宋本《十一家注孙子》,重新对《孙子兵法》加以注解,其中不乏精辟见解。同时借军事言政治,表达了其报效朝廷的政治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