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杂技艺术蓬勃发展,各地杂技节目精品频出,各类杂技剧也如雨后春笋般推出。这些作品不仅具有主题性、思想性、地域性和时代性,而且融入了多种姊妹艺术,通过声光电、投影等舞美设计进行全方位包装,使得现代杂技艺术变身为综合艺术,作品越来越符合广大群众的审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相似文献   

2.
(获第九届中国杂技金菊奖第八次理论作品奖银奖)上海作为一座现代化繁华与喧嚣交糅的国际化都市,有着古老的文化遗迹、养成背景与堪称城市经典的印记。这些代表性的文化留存,体现在艺术与文化的多个层面。而杂技以其无语言的肢体表现,在无言境界中创造了空灵和清澄的审美情韵,特别是中国元素与地域文化的结合,打开了上海城市生态文明的新篇章。杂技多媒体梦幻剧《时空之旅》,因此成为解读上海城市历史与文化,传统与经典的最好证  相似文献   

3.
《杂技与魔术》2014,(3):13-13
中国杂技金菊奖理论作品奖是由中宣部批准,中国文联和中国杂协共同主办的国家级杂技理论专业奖项,每三年举办一次。为推动杂技理论研究和评论工作,促进杂技艺术的繁荣发展,中国杂协将于2014年F半年进行第九届中国杂技金菊奖第八次理论作品奖的评奖工作。  相似文献   

4.
我国杂技艺术是伴随着人们社会生产生活而产生的,其可溯之源虽久,可载之史却甚少,对杂技艺术的系统梳理与理论研究则更少。新中国成立后,在旧社会不登大雅之堂的杂技艺术获得了新生,杂技艺人的社会地位得到了空前提高,杂技节目在国内外一些大型赛事中屡获佳绩,为中华艺术赢得了世界声誉,在对外文化交流中更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的杂技艺术和杂技团体被称为“东方艺术的瑰宝、民族艺术的奇葩、美丽友好的使者”。  相似文献   

5.
所谓差异化的杂技艺术产品,是指其在特色、内容、形式、道具、表现等各个方面具有独创性和独特性的作品。在当前文化“走出去”战略深入实施、杂技艺术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形势下,同质化的杂技艺术产品越来越难以满足观众多层次、多样性需要。突破传统杂技仅靠发展高难技艺不够、打造差异化的杂技艺术产品,已然成为推动文化“走出去”的迫切需要。黑龙江省杂技团在传统杂技的基础上,结合花样滑冰以及冰舞、冰上芭蕾等艺术,创新打造了冰上杂技艺术产品,冰上杂技将为“文化走出去”提供“成功模板”。  相似文献   

6.
创作与训练     
一、创新与构思 不论哪门艺术,想要适应现代人的欣赏要求,就要不断创新。杂技这门艺术在我国已有三千年的发展历史了,通过一代又一代的杂技前辈们的创新与发展,中国杂技不仅在国际赛场上荣获一块又一块的奖牌。还代表着中华文化艺术出访世界很多国家,让世界观众了解了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杂技人,想要继承和发展杂技艺术,用杂技艺术的肢体语言向世界观众展现了中华民族欣欣向荣的精神,就是要不断创新,成功创新。  相似文献   

7.
中国杂技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众多灿烂文化中的隗宝。但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少人从事杂技这一行业,观众接触杂技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了。为了弘扬杂技艺术,让这一艺术更加亲民,广州市杂技艺术剧院尝试以让观众体验的形式,把观众清进来,从今年6月份开始,推出以小家庭观众为主体,逢周六在本剧院小剧场轮流上演优秀杂技剧《英雄小子》和精品节目的演出活动。  相似文献   

8.
有生命的杂技艺术,不仅仅要传递给观众兴奋紧张、轻松悠然、惊险刺激等不同的情绪,更要让观众感受到这门独具一格的艺术有文化的魅力。如果说满台奇炫梦幻的高科技手段是杂技艺术的鲜丽外衣,那么,让其力与美和谐相融的文化内涵,就是杂技艺术的灵魂。这也正是杂技编导最重要、最核心的工作。对于编导而言,熟悉杂技和编导技法之外,还必须不断提高文化艺术修养,借助独特的理解能力和敏锐的捕捉能力,创造出精彩的杂技作品。  相似文献   

9.
杂技,是通过背景和高难度形体动作、技巧来引起观众美感的一种艺术,也是被世界各地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在法律上,与舞蹈、戏曲、戏剧类似,杂技作品与杂技作品的表演都是受到著作权法保护的;不过,在严格意义上讲,作者对杂技作品所拥有的是一种著作权,而表演者对作品的演绎、表演等创造性劳动所拥有的是一种邻接权,也即是表  相似文献   

10.
《杂技与魔术》2021,(2):19-19
2021年2月26日,元宵佳节之际,从澳大利亚第五届国际马戏节传来喜讯,由中国杂协选派的河北吴桥杂技艺术学校与沧州杂技团共同完成的杂技节目《凌云狮秀——流星》、湖南省杂技艺术剧院的杂技节目《丝路芳华——柔术造型》和四川省宜宾市酒都艺术研究院的杂技节目《中国结》分获“未来之星”(青年组)金、银、铜奖,银川艺术剧院的杂技节目《蹬人》荣获“希望之星”(少儿组)银奖。  相似文献   

11.
一段时间以来,在兰州,甘肃省杂技团创作演出的杂技剧《敦煌神女》成为广大观众热烈议论的话题。杂技剧对于兰州观众来说是陌生而新鲜的,《敦煌神女》以杂技艺术为载体.以戏剧情节贯穿始终,融合多种艺术元素.让人们看到了一台风貌全新的具有敦煌文化特色的原创杂技剧。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杂技是一门古老又创新的艺术,传承和发展是杂技艺术生命力的根源。当前,我国的杂技艺术正处在突飞猛进、高速向前的发展阶段,杂技艺术的发展变革需要我们不断推陈出新,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观众观赏水平的提高、艺术表演市场的繁荣、表演竞争的激烈需要我们提供更丰富多样、更与时俱进的杂技表演。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广义的杂技包含四个方面的艺术品种,即技艺、马戏、魔术和滑稽。这四个艺术品种各以鲜明独特的个性彰显着自身的风姿,构成了杂技艺术的整体恢宏和绮丽。滑稽已经存在了数千年,在古埃及国的历史中,就有一位矮小的小丑在宫廷内给法老王表演的记载。在中国,有记载的滑稽表演也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国语》中就有“侏儒扶卢”的描写,即身材矮小的人用滑稽动作爬杆,以营造一种喜剧效果,博取观众一笑。干百年来,滑稽一直作为杂技艺术的重要组成,成为了杂技观众的开心果。  相似文献   

14.
在新世纪的浪潮中,编导者们开始对杂技技巧之外的文化意义和叙事功能进行挖掘和展现,那么,如何让观众感受到杂技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让技、艺与美更高层次地结合,就是一个杂技编导的核心工作。一个完整的杂技艺术作品,好比植物一样具有一个完整的生命体系。作为编导,我把作品创作过程比作对一棵植物的精心栽培过程,根、茎、叶、花好比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5.
一、创造与创新 在20世纪中国杂技发展史上,发生过两次重大的变革,第一次变革使中国杂技从地摊卖艺走向了舞台表演;第二次变革就是从表演形式的单一化变为艺术多元化。21世纪的中国杂技正酝酿着第三次重大变革,这就是用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的模式培养和造就大量高素质的杂技人才,创造出全新表演形式和内涵的杂技作品。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创新与发展成为我们探索的课题,也是杂技的出路。  相似文献   

16.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杂技艺术的发展开启了一个变革时代,之所以我称之为是一个变革的时代,那是因为从那时开始,中国的杂技艺术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变化,那就是中国杂技不再像过去那样以纯粹展现杂技技艺为主体,而是以多样化的手段吸收、借鉴国内外的优秀文化艺术,吸收音乐、舞蹈等姊妹艺术语言,特别是戏剧元素在杂技创作中的运用,形成具有戏剧特性的杂技晚会,使杂技晚会有了主题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一、创新与构思不论哪门艺术,想要适应现代人的欣赏要求,就要不断创新。杂技这门艺术在我国已有三千年的发展历史了,通过一代又一代的杂技前辈们的创新与发展,中国杂技不仅在国际赛场上荣获一块又一块的奖牌。还代表着中华文化艺术出访世界很多国家,让世界观众了解了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杂技人,想要继承和发展杂技艺术,用杂技艺术的  相似文献   

18.
杂技艺术高难惊险,表演没有语言障碍,观赏不受年龄限制,一直是世界各地观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中国杂技历史悠久,品种多样,凭借精湛的技术技巧和鲜明的民族风格一直深受海外观众的赞赏和喜爱,在我国对外文化交流事业中长期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杂技是一门展现人体高难度技术为本体的艺术。在中国,以往杂技的发展与改进大都围绕着本体性展开,因为其自身的高难性、市场化等原因,杂技的传承、发展往往滞后于观众的审美需求,"曲高和寡"。广西杂技发展的历史经历了同样的艰辛探索过程,近年来,一些节目进行了大胆革新,凭借广西特殊的自然与人文优势,广西杂技的发展、改进显示出蓬勃活力。广西杂技从高难技术追求趋向形式多元的表意,近几年又慢慢融合"大技艺"的探索路径,表现出从"技"至  相似文献   

20.
中国杂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三千多年的历史传承中,杂技艺术不仅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日渐式微,反而日臻完善,愈显生机勃勃。新中国成立以来,杂技艺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成为我国文化艺术中第一个服务于国家外交战略的艺术品种。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杂技艺术走出国门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