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相比一般文学作品的翻译,诗词的翻译难上加难,关于诗词的翻译理论、翻译方法甚至可译性一直以来都存在争论。语料库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研究方法,语料库选取真实的语料素材,具有客观性、代表性和说服力,把语料库方法用于研究翻译和教学也是一种有益的探索。毛泽东诗词广为流传,选取一首有代表性的诗词,并基于毛泽东诗词译本语料库,以诗词翻译赏析为目的,从语言、文化和韵律等方面来进行对比赏析,在提高学生翻译能力的同时,也能培养其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2.
国外毛泽东诗词英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泽东诗词的英文译本质量影响到读者的接受、理解和欣赏程度。国外译本中不同的翻译策略、本土化的语言、详细的注解和后记等方式或技巧的运用都使西方读者从不同的侧面较好的了解到了毛泽东诗词、中国革命的历史和中国文化.其文化影响已经远远大于译本本身。  相似文献   

3.
归化和异化一直是文化翻译策略中的争论焦点.论文从毛泽东诗词翻译入手,从翻译的目的、翻译的背景及译者的态度这三方面讨论文化传播的翻译策略选择,并通过实例进行佐证,最后指出异化策略是传播本土与外来语言文化的积极手段和有效途径.但同时也指出,强调异化不等于否认归化.  相似文献   

4.
"语录"从古至今都为中国人所常见常用。语录及语录体产生于春秋时期,其言简意赅的表达方式深受儒、道、佛哲学思想的影响。产生于同一历史时期的西方对话录,受古希腊哲学思想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形式逻辑特点。语录体和对话录产生于不同的历史背景,归属各自的文化体系、语言体系,各具特点,相映生辉。  相似文献   

5.
语义学从研究词义的角度为研究《毛泽东选集》及毛泽东诗词中之战斗性语言英译提供了理论基础。通过分析译者翻译过程中对词义的甄别与选择、对源语所处的语境与时代的考虑,对译入语读者的语言文化习惯的关顾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以推动对毛泽东著作的英译研究。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前人对毛泽东诗歌翻译研究的基础上,对比分析毛泽东诗词中文化意象的翻译。通过对毛泽东诗歌翻译不同版本的总结和归纳,提出针对不同文化意象应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本文从功能对等理论视角出发,把文化意象归类为专有名词意象、地名意象、历史特色意象以及典故意象,分析不同种类文化意象的翻译技巧,建议在翻译文化意象时要考虑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对同一文化意象的不同理解以及同一文化意象在不同国家的不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林语堂曾以“一捆矛盾”自喻,而对“白话文”的支持与对“欧化文”的反对似乎是其“又一捆矛盾”,而实则不然。文章从语言发生学、语法学、翻译学、语言心理学等维度分析了林语堂“欧化文(翻译)”批判的深层原因,并从语言哲学的高度对林语堂反对“字译”、坚持“句译”,“清顺自然”的行文要求、文化自信心的培养,以及“文白调和”的语录体的提倡等一系列应对策略进行了深入解读。  相似文献   

8.
帕尔默在其著名的<文化语言学理论>一书中提出了文化语言学作为研究语言的新途径,意象理论则是文化语言学的根本.因此立足文化语言学理论,对毛泽东的词<清平乐·六盘山>的英译中意象的转换进行研究,以寻求更好的意象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9.
汤文  刘雅婷 《考试周刊》2008,(25):208-209
翻译是语言的翻译,而语言又是文化的一部分,所以语言的翻译也是文化的翻译.文化因素处理的好坏就决定着翻译成功与否.因此,我们不仅要学习语言本身,而且要学习语言文化,包括交际模式、习俗、价值观、思维方式及处世态度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交际工具--语言,并使其成为真正的交际工具.翻译也是如此,译者要深谙源语与目的语民族的语言与文化,正确处理好文化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虽然不是翻译人员,但对翻译具有深刻的认识和见解。笔者首次系统归纳和探讨毛泽东对翻译的理念以及对我国翻译工作的巨大贡献。毛泽东信任、尊重、关心、保护、体谅并严格要求翻译工作者,且高度重视翻译教育;理解并重视翻译工作,对翻译意义、翻译态度、翻译目的、翻译方法、翻译语言和译场组织等有比较独到的认识。毛泽东的翻译理念对中国革命、新中国建设、外交事业和翻译事业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毛泽东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在毛泽东逝世后的一段时间,如何科学地认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全面、正确地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总结“化大革命”的经验教训,是一个非常迫切而又复杂的问题。1978年的真理标准大讨论。开始比较集中地提出并初步讨论了这个问题,与会人员虽发表了不少有见地的意见,但还是没有解决实质性的问题,直至邓小平发表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讲话和叶剑英发表国庆30周年讲话后,全党中经过一年多的共同努力,通过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才得以完满解决,实事求是地确立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作用,对于统一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认识,实现新的历史转折,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诗经》的毛传、郑笺、王逸的《楚辞章句》都注重解释作品中比兴手法的含意,为中国古典诗歌注释开创了释意的传统。宋代任渊《山谷诗集注》继承了上述传统,并克服了李善《文选注》"释事忘义"的缺点,结合作诗的背景,考证诗歌的本事,从而解释了黄庭坚诗歌中的典故与比兴意象的含意。作为"宋人注宋诗"这一文学现象中较早产生的作品,任渊重视释意的注释思维及其释意模式对宋代诗歌注释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赵树理在20世纪文坛上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其成功既有某种"政治性"的因素,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的产物,最主要的还是因其作品也相应地显现出它自身的重要价值,体现了赵树理站在广大农民立场上独立思考的可贵品性,赢得了广大民众的强烈关注和支持。  相似文献   

14.
敦煌文献中有不少的碑铭赞文,经过前辈学者的整理、编辑,已然汇集成册,成果斐然。但由于这些赞文多用骈文,用典繁多,且其中有大量的佛典,故而十分难解,现考诸佛学及文史典籍,略作笺注,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5.
韦庄是唐末诗坛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他的诗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中,在典故的运用上也具有较高的艺术性。韦庄诗中的典故根据所表达的情感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思乡之情等五大类。这些典故通俗易懂、浅显明了,而“新奇可爱”是其最重要的特色。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在“讲话”中提出的文艺的“工农兵方向”,要求作品不但要以工农兵生活为题材,而且要有工农兵的思想感情,还要有工农兵喜爱的、易于接受的语言和体式。然而学术界往往只看重题材。把一些不是“工农兵方向”的作品都说成是“工农兵方向”文学,或“工农兵文学”,并对它们进行了不切实际的过分的赞扬,这反映出学界始终未能摆脱以政治评判文学的思想束缚,使许多文学史著作缺少了应有的学术品格。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其思想解放和改革意识可追溯到上世纪 60年代初的一次重要讲话。讲话提出的“好猫”理论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在其诗文中运用典故的基本内容主要是事典与语典。事典与语典计可概括为"有运用中国历史事件的事典","也有运用古代传说的事典"和"有运用名人名言的语典"等4个方面;而在具体运用典故时,则主要是"有以句子形式出现的典故""有以谚语形式出现的典故"和"有以短语形式出现的典故"等8种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19.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毛泽东出于1940年代特殊的战争政治环境的需要而对五四"人的文学"的调整,它在战争语境下有其合理性。但这种讲求政治功利性的文艺思想不再适合新时代的需要,对当代文学的发展造成了阻碍,直到1979年邓小平进行了修正,文学才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对陈独秀评价的变化及其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对于陈独秀的评价基本上以1955年为界,前期以肯定为基本态度,后期则以否定为基调.究其原因,主要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特点,他们之间的固有分歧,不同的社会环境对毛泽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