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恐龙会不会游泳?这是古生物学界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近日,中外古生物学者在我国四川省西南部昭觉县发现中国首例确凿的肉食恐龙游泳足迹化石,为恐龙会游泳提供了证据。这类足迹目前在全球仅发现数例,亚洲尚无记录。来自中国地质大学的研究者邢立达介绍,这批恐龙足迹化石是在当地采矿时被意外发现的。"在对这一区域的考察中,我突然发现一道极其奇怪的足迹,每个足迹都由三道长长的、平行的爪痕组成,沿着岩壁一路往上。这是典型的肉食恐龙游泳足迹。"邢立达说。  相似文献   

2.
张成 《今日科苑》2012,(12):43-45
新闻缘起日前,由中国、波兰、美国、加拿大等国组成的国际考察队称,他们在贵州赤水发现了距今一亿年前的珍奇恐龙足迹,这批恐龙足迹因具有奇  相似文献   

3.
新闻缘起:最近,中国科学家在重庆綦江县夹关地层发现了目前西南地区白垩纪中期最大规模的恐龙足迹群。这一发现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中国多年来兽脚类、蜥脚类足迹较多,而鸟脚类足迹较少的局面,同时对研究该地区在白垩纪时期  相似文献   

4.
正保留在沉积岩层面上的动物足印化石是一种重要的遗迹化石,科学家们可以通过它们来了解远古生物。科研人员在贵州省茅台镇发现了我国最大规模的侏罗纪早期蜥脚类足迹群。作为恐龙的重要分支,蜥脚类恐龙的遗迹在世界各大洲都被发现过,而茅台镇发现的恐龙足迹化石最大的长约40厘米、宽约30厘米,脚趾处深5~6厘米。这些足迹面上还有一些特殊  相似文献   

5.
新闻缘起:最近,中国科学家在重庆綦江县夹关地层发现了目前西南地区白垩纪中期最大规模的恐龙足迹群。这一发现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中国多年来兽脚类、  相似文献   

6.
刘铮 《金秋科苑》2009,(13):54-55
近日,中国与美国古生物学家联合公布一个重要的发现:他们在世界上第一次发现了带毛恐龙的足迹化石,记者特地采访了研究者之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邢立达,向读者呈现这一发现的全貌。  相似文献   

7.
刘铮 《今日科苑》2009,(13):54-55
近日,中国与美国古生物学家联合公布一个重要的发现:他们在世界上第一次发现了带毛恐龙的足迹化石,记者特地采访了研究者之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邢立达,向读者呈现这一发现的全貌。首次发现功在"热河"  相似文献   

8.
正1.为什么说中国是恐龙家族的博物馆在古生物学中,恐龙是占据重要地位的重量级明星。它们也是美国电影《侏罗纪公园》中的主角。而且,大家比较熟悉的霸王龙、梁龙、三角龙等也都产自北美。而英国则是最早发现和最早命名恐龙(创造了恐龙"Dinosauria"这个名词)的国家。但是,世界上拥有恐龙种类最多的国家是中国。到2019年12月,中国已经研究命名了322种恐龙,居世界首位;  相似文献   

9.
《发明与创新》2008,(7):43-43
近日,一个科研小组在中国辽宁省发现了一个带有肌肉组织迹象的恐龙化石。它为恐龙皮肤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证据。此次发现的恐龙生活在大约1.3亿年前,它只有猪  相似文献   

10.
正虽然英国是最早发现恐龙(比如巨齿龙、禽龙)和命名恐龙(也创造了恐龙"Dinosauria"这个名字)的国家,虽然大家比较熟悉的霸王龙、梁龙、三角龙等都产自北美,其实,中国才是世界上恐龙种类最多的国家。到2019年6月,中国已经研究命名了308种恐龙,居世界首位。而且,中国的恐龙研究十分活跃,新命名的种类每年还在以八九种的速度增加。在中国庞大的恐龙家族中,诞生了著名的"恐龙五宝",它们是当之无愧的大明星。  相似文献   

11.
近日,一个科研小组在中国辽宁省发现了一个带有肌肉组织迹象的恐龙化石。它为恐龙皮肤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证据。此次发现的恐龙生活在大约1.3亿年前。它只有猪一样大。这种恐龙在分类学上归入鹦鹉嘴龙属,是素食恐龙,属于鸟臀目角龙亚目。这一类恐龙最显著的特征是短厚的头上长着鹦鹉般的嘴喙,它们也因此而得名。  相似文献   

12.
恐龙奇特的外形,庞大的身躯,统治远古世界长达1.6亿年,以及它们在地史中的突然灭绝……均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过去一提到恐龙,必提美国,因美国所发现的恐龙属种最多,化石也多,保存也较好。但这种局面正在不断改变,截至1995年统计,中国所发现的恐龙属种数量仅次于美国和蒙古,排名世界第三。但到了2009年,中国所发现的恐龙数种已达176种,归于157个属,比美国所发现的142个属还多15个属,比蒙古国竟多了83个属,而且中国近年来还常有新的恐龙被发现,所以中国已成为当今世界上公认的新的“恐龙王国”。  相似文献   

13.
动物学家通过分析恐龙的足迹,评估了大型恐龙的体重。他认为,重达37吨的雷龙活动能力应该跟大象不相上下。大象跑得虽然不是很快,也不能跳跃,  相似文献   

14.
莱阳,有一个神秘的白垩纪公园,著称大自然的"苏州园林",其中有恐龙蛋化石、恐龙足迹化石、恐龙化石,并且还有罕见的平原恐龙峡古群的奇观景象。莱阳是真正的"白垩纪公园",自2010年4月底以来,由我国组成的联合科考队不断的对莱阳的金岗口里面的恐龙化石地点进行挖掘和保护。  相似文献   

15.
<正>人们一直在努力探寻恐龙灭绝的真正原因,但都未能找到令人信服的答案。一些专家认为,恐龙大灭绝是6 500万年前的彗星撞地球导致的。而最近英国研究人员发现,恐龙灭绝是由海洋温度突然迅速下降造成的。科学家在对挪威斯瓦尔巴特群岛的化石和矿物质进行研究时发现,白垩纪时期,世界海洋  相似文献   

16.
绝大部分恐龙的化石都只是恐龙的骨骼,但是在极特殊的情况下。恐龙身体上的其他部分也会保存下来,让人们对恐龙有更多的了解。最近,南非科学家在中国辽宁的一具恐龙化石身上,发现了石化了的皮肤。以前,科学家也曾找到过恐龙皮肤的化石,但那些都是皮肤的表层,这次的发现不仅包括了表层皮肤,还包括了真皮组织。于是人们终于对恐龙皮肤的厚度有了了解。  相似文献   

17.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中国生态供需平衡时空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供需平衡是生态文明研究的一个科学问题,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基础。生态足迹因其所具有的社会-生态属性和宏观可度量性,成为生态供给与生态需求平衡关系研究的一个切入点。本文在生态足迹理论的基础上,构建生态足迹账户,优化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计算,评价了1995—2015年中国生态供需平衡状况。研究发现:①中国生态足迹2000年以后增长快速,最终形成东部>中部>西部的“阶梯化”的空间格局;生态承载力呈“局部调整,总体稳定”动态特征;②中国生态供需平衡状况于2005年前后发生质的变化,即由生态盈余转入“生态超载”状态。2015年,中国对自然环境的“占用”需要1.39个中国才能满足现有的生态需求;③东部地区生态超载状况远大于其他地区,西部地区生态承载力基础较差,生态足迹的增长引起了西部地区生态超载加速。其中,宁夏、新疆生态超载严重,且生态足迹呈中高速增长,应引起重视;④能源足迹与污染足迹的控制是改善地区生态供需平衡状况的关键内容。研究结果可为中国区域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是小行星撞击、气候突然变化或火山爆发灭杀了恐龙吗?研究人员发现,这些单一的说法都无法完整破解——不同恐恐为何会尸骨扎堆?2006年8月,古生物学家在内蒙古自治区二连盐池发现了大量恐龙化石遗迹。在该遗迹的核心区域约80平方米的清理面上,密密麻麻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恐龙骨骼化石,这些恐龙化石原先被埋在一座七八米高的土丘之下。据初步判断,这里约有10只恐龙化石,体型大的有10多米长,小的只有1米多。令人奇怪的是,在这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2,17(3):235-236
中国“神光二号”巨型激光器研制成功中国“神光二号”巨型激光装置在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制成功。该设备对基础科学研究、高技术应用等方面新技术的推出 ,均有重大意义 ,标志着中国高功率激光科研和激光核聚变研究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我国辽西发现一原始角龙类恐龙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徐星领导的一个中美学者研究小组前不久在我国辽西发现了一个新的原始的角龙类恐龙 ,揭示了角龙早期演化过程的镶嵌进化现象。该成果发表于 3月 2 1日的英国《自然》杂志 ,这是徐星等在 2月 14日《自然》杂志上发表具有从恐龙向鸟类演化过渡特征的中国猎龙研究报道之后的又一重要研究成果。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九五  相似文献   

20.
暴龙类恐龙是有史以来生活在地球上的大型肉食性恐龙之一,而距今1.3亿年的帝龙此前一直被认为是最原始的暴龙类恐龙,而霸王龙的出现则标志暴龙家族的演化达到了顶峰。暴龙、帝龙、霸王龙……仅凭这些凶猛强悍的名字便让人不寒而栗,更不要说影片《侏罗纪公园》给人留下的恐怖记忆。不过,一个包括中国、美国和加拿大学者在内的研究小组不久前发现了暴龙类“身形小巧”的祖先,并赋予其一个“优美”的名字——五彩冠龙。此次发现的冠龙化石产于中国新疆准噶尔盆地五彩湾,地质时代大约为1.6亿年前。冠龙的发现把暴龙类恐龙的确切化石记录提前了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