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高年级某某同学敲诈低年级同学100元钱":"同学之间因一点小事用刀拼":"某学生用拳头砸向自己的老师,只因老师问他为什么上课不做笔记!"……听到这一桩桩、看到这一幕幕,我深感痛心."人之初,性本善",这些孩子怎么了?他们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我认为学生精神的空虚、行为的失范、道德的堕落,有家庭教育的责任,有社会教育的责任,但更主要的是学校教育的责任.作为教师,我们真的应该好好反思一下我们的教育了.  相似文献   

2.
正教学《九色鹿》一文时,一位学生问道:"老师,给九色鹿报信的为什么会是乌鸦?"学生的提问让我一愣,一时竟不知如何回答。我笑着反问:"为什么不可以是乌鸦呢?你认为应该是谁?"学生说:"因为乌鸦不是吉祥的鸟,人们都不喜欢它。我觉得应该写喜鹊给九色鹿报信。"哦,原来他是这样想的。是啊,为什么在这个神话故事中给九色鹿报信的是乌鸦呢,那么多的"好鸟"不用,偏偏用这么个"丑陋"的家伙呢,的确是个问题。但是,这个问题有价值吗?有  相似文献   

3.
正起初,我并未留意郝。他瘦小腼腆,言辞不多,又是那种看起来迷迷糊糊的学生。就像沉默的睡莲,突然有一天会绽放,这让我有点措施不及。原来,郝是那样努力的学生!口号式呐喊?第一次和郝接触缘于郝对大学生活的迷茫。那时候,刚刚进入大一的郝一副愤愤然的样子跑来找我:"老师,大学生活为什么这样?为什么那么多学生在玩游戏?为什么那么多学生有临时抱佛脚的心态?"至今,我仍清晰地记得郝那天的质疑,不仅仅是因为他看到的一些学生,一学期的大学生活让郝感慨万千。更重要的是他不想态意挥霍自己的青春,他不想在迷茫中堕落。这样的反省是好事啊,可是郝会不会像  相似文献   

4.
镜子里的人     
某天 ,站在试衣镜前 ,发现里面有个人 ,他面容憔悴 ,目光茫然 ,在他那微微发黄的头发中 ,闪着几根银亮的白发。他就这样呆滞地看着我 ,一言不发。这张脸孔好熟悉 ,却又觉得好陌生。于是 ,我开口问道 :“你是谁 ?为什么看你这么面熟 ?”“我就是你 !”他沉沉地回答道。“算了吧 !别开玩笑了 !”“我没有开玩笑 ,这是真的。”他一脸认真的表情 ,使我诧异了。“那 ,那你为什么会如此失落 ?”“我也不知道 ,只觉得心里比较烦 ,干什么事都不起劲 ,最近还常常莫名其妙地发火。”“为什么会这样呢 ?是学习的影响 ,还是朋友或父母 ?”“三者都有吧 !…  相似文献   

5.
妈妈我恨你     
俞雪芽 《家长》2013,(1):27-28
身为母亲的您,要坚强起来,您的行为能给孩子带来更有力的安全感,让他觉得不孤单,有心事能和您商量,减少与您的冲突。家长:您好,老师!我有一个独生子,但是我这个家长当得很失败,我现在最大的愿望不是孩子怎样孝顺我,只要他不恨我就行了。咨询师:听您这么说,您和孩子的关系很紧张。家长:是的,现在他不上学,天天在家呆着,您说我能有好气吗?咨询师:孩子多大了?为什么不上学了?家长:我儿子今年十五岁,应该上初三了,可他  相似文献   

6.
天津市杨淑玲读者问:我的孩子2岁多,有时他看到一种新认识的东西,总是重复地说,比如“这是苹果,这是苹果……”。不管我们怎么打断他,也不起作用。而且,有时我们对他讲话,他好像没听见似的。请问,这是为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做?编辑李心心答:孩子的学习是模仿式的,对语言的模仿也是一种学习方式。但是如果在不适当的环境中重复与环境无关的语言,则是一种刻板的模仿。只凭这一种行为,还不能确定孩子是否有问题。因此,建议家长尽快带孩子去医院就诊,让医生通过观察孩子的行为做出正确的判断。刻板的模仿可能是病态  相似文献   

7.
陈思  金然 《大学生》2012,(8):19
Q:工作怎么找的?工作第一个月工资多少?A:3000还是3500啊……具体数字记不清了。那年我开始找工作的时候有次正好跟《设计》杂志的主编吃饭,她问我:"要不你来上班?"我说:"行啊!"Q:第一份工作你没有奢望找到一个自己喜欢,薪酬还不少的?为啥不问工资多少就去上班了?A:当时我觉得我那份工作就是这样的啊。当时我可满意了!我一学国际政治的,本来就不是做设计的,因为跟主编吃了顿饭,人家就要我了。多值啊!我觉得赚翻了!Q:按照当时的标准,3000元对一个北京孩子来说也差不多够了。A:但是我那时候还一个月给我爸1000块钱呢!Q:为什么?A:因为觉得自己挣了钱应该给爸妈。我们家的规矩就是这样。以前写稿,不管多少钱都要给我爸一半。我知道他不花,但是他会跟我要。Q:你当时跟朋友说你的工资了吗?他们什么  相似文献   

8.
Unsafe: 常常能听到这样一种说法:"脱口秀是冒犯的艺术."之前杨笠的段子"为什么他那么普通,却那么自信"就让部分人觉得被冒犯了,甚至因此抵制她的代言,我想问:幽默和冒犯的边界到底在哪里呢?我们应该怎样去避免开玩笑却不小心冒犯到对方的情况呢?  相似文献   

9.
张叔     
刘若英 《当代学生》2011,(22):19-21
"张叔病了。"婆婆在电话的那头说着。不知道为什么,我听了竟觉得"应该没事"。为什么?是因为多年来张叔不管有什么病痛,都能很快好起来?是我心里的张叔从不生大病?又或者,我打从心里不允许他生病,不能接受他也会离开……  相似文献   

10.
嘟嘟:我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了,总是觉得不快乐。每当遇到风吹叶落、夕阳西下或是乌云密布,一种萧瑟的情绪便在我心里油然而生。在别人眼里,我的生活应该算是幸福的,我是独生女,被爸爸妈妈宠着,吃得好穿得暖,可我仍然觉得自己运气不好,做什么事情都不顺心。我不知道怎么倾诉,也不知道该向谁倾诉,无缘无故地想哭。我总觉得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但是又说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我究竟是怎么了?我这是心病吗?在我这个年龄的其他人也都这样吗?小蓝  相似文献   

11.
特别对话:每一个人都能创造出一些奇迹岳池县齐福学校蔡义义:我是“青春热线”的发烧友,喜欢您以幽默、简短的方式解答我们提出的问题。我的许多烦恼,就从中找到了解决的办法。最近我读了《韩寒访谈录》,觉得他的许多观点也不是不对,为什么人们还要把他称为“另类少年”?他到底是不是我们中学生学习仿效的榜样?应该怎样向他学习呢?很想知道您是怎样看韩寒的。田星:关于韩寒的话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是这样看的:韩寒能够写出那么多作品,他的勇气和才华,是值得学习和拥有的;但是,我不喜欢过分偏激和“另类”。一个健  相似文献   

12.
天使在哪里     
正有些人在人际交往中总觉得障碍重重:为什么向他打招呼,他居然不理我?为什么找他办事,他却故意说没空?为什么电子邮件发过去,他却没有回复?为什么找他借钱,他竟说没有?为什么评优他没投我一票?为什么他们这样对我?为什么我从来遇不上天使那样的好人?天使在哪里?天使怎样才会向你走来?下面的故事会给我们很好的启示。天黑了,外面的风雪大了。西丹妮太太用手试试孩子的前额,烫烫的!已经没车去城  相似文献   

13.
教师对课程改革中生成的新词汇的认同,并不意味着他们对课程改革理念有了深刻的理解,更不意味着他们的行为有了根本的改变。我们常常听到一线教师发出这样的慨叹:"专家们说的理念我都懂,但是请告诉我,我该怎样上课?"为什么教师会提出这样的问题?理念与实践有多大距离?应该由谁来弥合理念与实践的裂痕?  相似文献   

14.
试卷中有一道题:用“不是……就是……”造句。有一位优生这样造句“:这些天复习考试,因为我考试成绩不好,爸爸不是打我就是骂我。”这让我很是惊讶:这位学生在班上的成绩是优秀的,他不可能考不及格。他的家长,我是了解的,是一位很民主的家长,应该不会对他的孩子有这样的行为。怀着疑问,我在课余询问了这位学生“:这些天你的爸爸真的对你不是打就是骂?”“不是。”“那你为什么在造句的时候那样写呢?”“这不是造句嘛!”孩子一脸无辜地看着我。“造句不就是编吗?”孩子又说道。凑巧的是,晚上回到家里,我看到二年级的女儿的试卷上面也有这样…  相似文献   

15.
每次放学回家,我都会经过一条小街。在那条小街里,总是会出现一位做糖糊的老人。他六十多岁,脸上满是皱纹。一开始,我觉得这没什么稀奇,可过了不久,我的好奇心来了:他为什么会一直待在这儿?为什么那么多小朋友围在这儿?他做的糖糊真的好看又好吃?于是,有一天放学  相似文献   

16.
一名教师,能得到学生的崇敬、热爱是最幸福的事情,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但是我们仔细想一想,学生为什么会喜欢你?学生凭什么喜欢你?在今天这样一个开放的时代,学生信息来源多,思维活跃,教师不再是绝对的权威,我们怎样才能给学生的发展提供让他觉得是非常受益的东西,这很值得思考。我曾经在一次教师论坛上回答过“理想的课堂是怎样一种状况”的问题,我说:“我崇尚的课堂是:如果学生不听你的课,他觉得是一种很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17.
李桂华 《教师》2010,(25):91-93
“高年级某某同学敲诈低年级同学100元钱”:“同学之间因一点小事用刀拼”:“某学生用拳头砸向自己的老师.只因老师问他为什么上课不做笔记!”……听到这一桩桩、看到这一幕幕.我深感痛心。“人之初,性本善”,这些孩子怎么了?他们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我认为学生精神的空虚、行为的失范、道德的堕落,有家庭教育的责任。有社会教育的责任,  相似文献   

18.
尊敬的编辑叔叔、阿姨:怎样才能把感人的一幕表现出来呢?我觉得“感人”太抽象了,怎么写都觉得很假,和我当时的感觉不一样。山东省潍坊市前进小学封彦珍写好感人的一幕,老师觉得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弄清楚这感人一幕发生的背景是什么。就是说,它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与事情的前因后果有什么联系。按照事情的来龙去脉,把“这一幕”置于大环境中来理解。这样,才能领悟其深刻含义,有利于确立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如《西门豹》一课,最感人的地方要数西门豹亲自送新娘那一段了。可是,西门豹为什么要亲自送新娘呢?他的真实目的是什么呢?这…  相似文献   

19.
莎士比亚在他的《威尼斯商人》里,一开头就让安东尼奥道出了这样的对白: “真的,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这样闷闷不乐。你们说你们见我这样子,心里觉得很厌烦,其实我自己也觉得很厌烦呢;可是我怎样会让忧愁沾上身,这种忧愁究竟是怎样一种东西,它是从什么地方产生的,我却全不知道;忧愁已经使我变成了一个傻子,我简直有点自己不了解自己了。”  相似文献   

20.
偶然间读到这样一则故事:著名专栏作家哈理斯和朋友在报摊上买报纸,那朋友礼貌地对报贩说了声谢谢,但报贩却冷口冷脸,没发一言。这家伙态度很差,是不是?哈理斯问道。他每天晚上都是这样的。朋友说。那么你为什么还是对他那么客气?哈理斯问。为什么我要让他决定我的行为?朋友答道。读后我陷入了深深地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