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门大轿     
西方人喜爱动物,也善待动物,在许多句子里他们也拿动物作比喻。  相似文献   

2.
英语动物名词常用作比喻义。其用作比喻义后,表达简洁精炼,寓意深刻。运用在动物习语中的修辞能使动物名词的比喻义更加形象有趣,也使得语言更加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3.
表示动物名称的词语中,有许多除了它本身的意义外还具有比喻的意义,这些比喻的意义是人们根据动物自身特性总结出来的。无论是在口语还是在书面语中,这些比喻意义都可以用来比喻人,也可以用作形容词来直接形容人的某种特性。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一些比较典型的动物名词的比喻意义。  相似文献   

4.
我一直厌恶中国人以春蚕比喻教师。我不知道还有哪个有进取心的民族会有这一类的比喻。我不喜欢没有骨头的动物,也不大尊重被人喂养饲养(或豢养)的动物。虽然我在农村插队时也养过蚕,熟悉那可怜的小虫的生命过程。蚕要蜕变四次,最后通体透亮,作茧之后,如果不被烫煮抽丝,能破茧而出,也不过变成粉粉的蛾,活不了几天。我们中国人赋予春蚕以崇高的生命意义,但是他们同时也绝对不放弃对它生命的充分利用,他们不但剥茧抽丝,而且把它的蛹做成了菜,甚至连它的粪便也做成枕头,没有浪费一丝一毫。那种蠕动的小动物所需仅仅是树叶几片,它不给人类留一点…  相似文献   

5.
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着丰富的动物习语。本文从三方面对英汉习语进行比较:(1)比喻物体相同,比喻意义也相同;(2)比喻物体相同,比喻意义不同;(3)比喻物体不同,比喻意义相同,进一步分析了英汉动物习语在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习语承载着一个国家丰富的文化信息。搜集和研究它们对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大有好处。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要讨论的是《动物凶猛》及其电影版本《阳光灿烂的日子》的比较问题,有共同点也有不同之处。王朔和姜文同为文革中长大,同为军队大院的孩子,对文革那段时光不时地流露出相似的情愫:青春的躁动不安、人性在文革时期的无限放大与压抑。王朔的小说《动物凶猛》于1 991年出版发行,引起了不小的社会震动;姜文根据改编了同样反映文革生活的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使其男主角扮演者夏雨获得第五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电影自己也获得各项国内国际大奖。然而,王朔在《动物凶猛》里面表现的更加理智:里面有青少年的疯狂,甚至残忍;姜文却在《阳光灿烂的日子》添加了很多个人情感:耀眼的阳光及激情燃烧的青春。  相似文献   

7.
源于动物的国名新加坡新加坡在古代梵语中是“狮子城”的意思。相传在公元12世纪时,宝利佛王国的印度王子有一次乘船出海,遇到了大风浪,船漂到了一个热带森林丛生的岛屿。王子上岸后,一只黑头红身的凶猛野兽突然出现在眼前。他向左右人询问这是什么动物,一老人回答说,这是狮子。于是王子就把这个岛取名为“狮子城”。新加坡由此而得名。马里几百年前,马里境内尼日尔河中栖息着数量很多的河马,这种笨重而凶猛的动物在当地被视为力量的象征,于是人们便以它作为国家的名字,称为“马里”。在西非的曼丁戈语中,“马里”意为“河马”,用来比喻国家…  相似文献   

8.
动物比喻(Animal Metaphors)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均有广泛的使用,它使语言生动,形象鲜明,从而能达到良好的表达效果。然而,由于生存环境、文化背景、思维方式的不同,英、美人与我们在运用动物比喻方面有不同之处,因而人们有时对动物比喻的理解方式和翻译方法存在有障碍。  相似文献   

9.
同学们,你们好!我叫眼镜王蛇,是地球上最凶猛、狠毒的动物。因为太凶猛,所以,人们只要看见我,就会不由自主地尖叫,转身就跑。为了突出我的毒辣,人们甚至还用一些暗含我们名称的成语来形容心地狠毒的人,如:蛇蝎心肠、毒如蛇蝎等等。  相似文献   

10.
古诗文中描写女性美多用比喻手法:明喻、暗喻、借喻、倒喻、较喻等等,所用喻体有动物、植物。正确理解比喻手法,可帮助我们准确解读古代诗文。  相似文献   

11.
有人把教师比喻为“编剧”,有人把教师比喻为“导演”,也有人把教师比喻为“演员”。当人们意识到单一的角色,不能代表教师的形象时,还有人说:教师=“编剧”+“导演”+“演员”。乍看起来,这些比喻颇有艺术色彩,有某种道理。稍加分析就会发现,这些比喻既有悖于新的课程理念,也不符合教学活动与人的发展的客观规律。教师不再是“编剧”将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形象地比喻为编剧,颇有艺术色彩。有人甚至将教学设计和编剧创作的剧情作了一个对比:复习导入(序幕)—传授新知(情节发展)—课堂讨论(剧情高潮)—概括总结(结局)。…  相似文献   

12.
词义的联想和文化意象差异实际上属于“文化信息”差异(culturalinform ation gap),具体反映在词汇的比喻与联想意义(reflectivem eaning)和社会文化意义(socialm eaning)的不对应上。比喻善于表达情感,可使语言形象生动,其心理基础是对世间万物某些共同的联想,但由于各民族的自然环境、社会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不同,比喻和联想也各不相同。在这类词语中,尤以表达动物的词、数字词和颜色词最有代表性。在英语中,lion(狮子)是百兽之王,是“勇敢、凶猛、威严”的象征。英国国王K ing R ichard I由于勇敢过人,被称为theLion-H eart。英国人以l…  相似文献   

13.
动物比喻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出现的频率都很高,如何正确的理解动物比喻的语用含义并进行翻译,也是翻译中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英汉民族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不同,同一动物所承载的喻义也就不同。因此,动物比喻的翻译首先应尽可能地保留原语的形象性,并根据译语文化及语言习惯采用各种不同的翻译手段。  相似文献   

14.
乐观遐思     
豹是一种凶猛的动物,当它捕食连遭几次失败后.它会绝望而死一鳄鱼也是一种凶猛的动物。但当它连续捕不到食物时,并不会沮丧.就是饿上数月也不会悲观自尽一这就是对生活的两种态度了。  相似文献   

15.
王者之风     
森林里有三头狮子,一天,由林中动物选出的代表猴子召集大家开会,它要求大家做出一项决定:"我们都知道狮子是百兽之王,但是我们森林里有三头狮子,三头狮子都非常凶猛,我们应该服从哪头狮子,拜谁为王呢?" 这三头狮子知道动物们在开会,于是,它们也在一起商量:"其他动物难以做出决定是有道理的,因为这里不能有三个林中之王,我们三个也不想拼个你死我活,因为我们是朋友。我们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16.
英语中的动物词语除了字面意义外,还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很有实用价值。用动物词语作比喻,效果形象生动;通过动物词语,可以了解英民族的社会生活,了解英民族的思维方式,避免跨文化交际中的误会;动物谚语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有益启示,还为语法学习提供例析。  相似文献   

17.
你读过《翠鸟》这篇文章吗?其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它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春装,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读完这段话,你一定会感到翠鸟如同一位裹着头巾,内穿衬衫,外套春装的美丽的姑娘呈现在眼前了。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就是因为作者运用了贴切的比喻。由于翠鸟头上的羽毛较长,而且在暗绿色中杂有翠绿色,作者就以“绣满花纹”的“头巾”作比喻;又由于翠鸟腹部的羽毛被背上的羽毛所掩盖,于是又以“春装”裹“衬衫”作比喻,才使我们读了以后如见其物。比喻也就是…  相似文献   

18.
《动物世界》里,老虎等凶猛的动物在进攻猎物前总是身体先向后撤退,然后再猛扑过去.当我们要越过宽沟高坎时,也总是先向后退几步,再向前小跑,一跃而过.为什么要后退呢?是为了更好的向前!军事上同样有“以退为进”的谋略:当对手十分强大,你束手无策时,此时你不妨退避三舍,避其锋芒,以退为进,伺机反攻,说不定能败中取胜,力拨头筹.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与动物有关的比喻在英汉两种文化中联想的异同进行分析,对其翻译方法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比喻的主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喻的主观性顾设在诸多修辞方法中,比喻可算是使用最多、最普遍的一种辞格,因此人们对它研究得也最多、最深入。在“什么是比喻”这个问题上,修辞学家们比较一致的看法,认为构成比喻的基本条件,一是要有被比喻的事物,即本体;二是要有用来作比喻的事物,即喻体;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