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对初中生而言,“写什么”远比“怎么写”重要。要解决学生作文“写什么”的问题,就必须解决学生的生活积累和表达的问题。因此,教师应关注学生生活,抓住“生活”这个作文基点,多角度指导学生进行生活积累、体验和作文训练活动,帮助学生有意识地组建自己的素材库,让生活成为学生作文的不竭之源。  相似文献   

2.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实践,作文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要想让学生写好作文,作文内容必须与生活紧密相连,要做到“让生活进入作文,让作文体现生活”,帮助学生架起作文与生活之间的桥。  相似文献   

3.
作文教学是学生生活的重要部分。语文教师必须树立作文教学新理念,重视生活积累,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坚持以学定教,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从而唤起学生对作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4.
赵亚英 《考试周刊》2012,(63):64-64
为解决作文教学中教师难教学生难写的问题,作者尝试让学生把眼光投向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写熟悉的生活,说想说的话题,即向学生要作文。首要,向生活要作文,让学生作文积极乐观,充满热情;其次,让学生作文立意深刻,观点鲜明;最后,让学生作文积极乐观,充满热情。  相似文献   

5.
李苗 《考试周刊》2013,(99):56-56
作者认为要改变学生无话可写、无情可抒这一作文现状,教师应当努力践行“生活作文”的教学思想.让作文与生活密切联系。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捕捉生活素材;作文命题要紧扣生活、紧贴时代脉搏;引导学生自由为文,将所思、所想诉诸笔端。  相似文献   

6.
中职学生写作时“无米下锅”,作文困难多多,教师要引来作文教学的“源头活水”,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参与生活,体验生活,让学生自由倾吐,表达真情实感,让写作成为学生的生活需要。  相似文献   

7.
写作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是中年级习作教学的阶段性目标。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必须开放思想,淡化作文意识,重视持久的观察,用好本土资源,开发丰富多彩的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打开生活之门,让作文与生活亲密接触,为学生的作文练习开创一个丰富多彩的天地,能使作文教学变得新鲜、有趣,让学生想写、乐写。  相似文献   

8.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是研究的热点。当前中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学生怕写作文、不愿写作文、写不出好的作文。以往人们有种观点,认为学生不会写作文、写不出好作文是由于缺少“生活”。为了解决这汪“源头活水”,很多老师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方式为学生创造“生活”。比如在春天或秋天让学生春游或秋游,叮嘱学生要认真观察.回来之后写游记。[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时下,在新课程改革进程中,生活作文备受青睐,学生喜欢生活作文,理由是:其一,生活作文写的是真话;其二,生活作文不用规定非要写什么内容,它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真实地表现他们的生活;其三,学生讨厌命题作文,有的学生讨厌《作文大全》一类的作文书,作文指导课老师读的优秀例文会把学生的思维框死。笔者欣喜地发现,我校的“漫画”教学来源于生活,发现生活的真谛,揭示生活的内涵,是融入生活作文的一条好路子。为此,笔者尝试让漫画与生活作文接轨,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漫画有“趣”,激发学生写作的动机漫画以其表现手法形象、生动、诙谐而令人忍…  相似文献   

10.
农村学生普遍怕作文,作文内容枯燥,要么是写假人假事的“胡编式”作文,要么是东摘西抄的“拼凑式”作文,甚至是全文照抄的“移植式”作文。究其原因,是农村学生生活单调,知识面狭窄。学生手中“无米”,只能“喝白开水”或“偷窃”。其实不然,生活是学生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源泉,关键在于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认识生活,挖掘素材,开发资源,为学生的作文开辟一条通道。  相似文献   

11.
“要是没有作文就好了。”这是学生的心声,也是教师的抱怨。在作文教学中,学生往往苦于作文难,一提到作文就头疼,就害怕,写一篇作文要憋上半天才能完成,学习习作的兴趣无从谈起。而教师的作文指导课往往按固有的模式去要求学生,更是不遗余力、详尽讲解,但学生仍感茫然,只得按教师指导的思路,亦步亦趋逐段写或胡编乱造一番。甚至为了应付考试,在考前背诵作文。在新课程的理念之下,我们都在探索、追求有效的作文教学。有效的作文课堂教学,就应该让它充满浓浓的生活味,生活味应体现在教师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经历、阅历,联系生活实际,让他们到习作中去了,想写、会写、乐写,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让我们的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提高语文素养。投身大自然,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下面,针对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12.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作文就是用笔来说话。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的话,说自己的话,不要说假话.说空话。说套话。”但因小学生生活阅历浅,对生活缺乏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往往写作时无话可说,无话可写。再加上教学时,作文题目由教师出,主题由教师定,“写什么”不能逾越教师划定的范围,“怎样写”必须遵循教师指导的几种模式…结果导致学生写作时内容不丰富,谎话大话连篇,言行不一,口是心非,甚至出现“套文”、“抄文”的现象,学生更是对作文丧失了兴趣。怎样才能消除这些现象,让学生愿写乐写。表现出真的自己呢?  相似文献   

13.
段美玉 《湖南教育》2002,(16):27-27
北宋欧阳修说过:“作文之初,意欲奔驰。”如果教师忽视学生“意”的奔驰,作文时给学生太多的条条框框,划定写作素材,规定写作方法,看似“苦练基本功”,结果却不利于学生放开手脚,其思维受到束缚,立意自然“奔驰”不起来。因此,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文,关是让学生放开思维,寻求“意”的驰。只要教师有心,不论课内还是外,都能找到让学生的思维放开驰的天地。以课内为例,我教完将相和》这篇课文后,让学生选择中一个故事进行改编,体裁、情、语言都不作具体要求,让大家体自己的个性,结果大家兴致很高,出了一批立意很有特色的作文…  相似文献   

14.
中学生作文中常见的题材有:“家庭生活”、“校园生活”、“以‘我’为中心的社会生活”和“校园外的社会生活”等四种类型。其中在“校园生活”类的作文题材中学生写得最多的是教师,教师的无私奉献与诲人不倦的精神被中学生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境界,从中我们可以洞察到中学生对教  相似文献   

15.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和土壤,没有丰富的生活内容就没有内容丰富的作文,没有真实的生活体验,就写不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对实施生活化作文教学的过程进行初步探索:关注生活—积累生活—感悟生活—创造生活,即让作文素材的获取、积累和处理都体现出生活的内容,让作文教学和写作的过程都与生活紧密联系,真正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作文教学,让生活走进学生作文,让作文走近学生生活。  相似文献   

16.
每当写作文,有的学生就“咬住笔头不放松”,哭叫着让爸爸、妈妈帮他写或是教一句写一句;有的学生挤牙膏似的写了,却常常牛头不对马嘴;有的学生干脆走“捷径”,抄“作文选”……“作文难”的现象举不胜举,究其根本,就是学生作文和生活相分离。“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相似文献   

17.
中考中,作文位置之“显赫”无其他题型能比,所以对作文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随着话题作文向材料作文转轨,议论文写作的指导比起记叙文的指导更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其优势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根据材料提炼观点要比通过材料链接生活揭示生活容易得多。二、议论文“有形”结构比“无形”的构思要浅显得多。三、整个初中生活的素材宝库给议论文写作提供源源不断的“活水”。根据以上优势可见,在九年级中考复习的作文演练中,指导学生写好议论文不乏教师作文指导的捷径。怎样指导学生们进行议论文写作,我觉得从材料中让学生提炼出深刻新颖的立意,是中考议论作文中取胜的关键一步!  相似文献   

18.
杨红梅 《教师》2008,(20):73-73
作文是倾诉,倾诉应快乐。但事实往往是一提起作文,学生害怕,教师头痛。虽然教师指导尽力无微不至,但学生的作文依然是空洞苍白,甚至无病呻吟。这是远离学生生活,禁锢学生个性,忽视作文教学中人文性的结果。因此只有在实践中借助“人文性”思想武器,让作文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生命互动,让学生写自己眼中的世界和生活,才能唤起学生对作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19.
洪涛 《小学语文》2012,(6):48-49
小学三年级学生作文的最大特点是过渡性,即由口头作文向书面作文过渡,由观察图画向观察生活过渡,由句段训练向篇章训练过渡。这个特点决定了小学三年级学生作文训练必须要解决“愿写、爱写、会写、有东西写”的问题。一、减少束缚,让学生愿写首先,不要将写作文弄得很严肃,要强调作文就是写话,是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  相似文献   

20.
快乐作文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作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鼓励学生"说自己的话,写自己的感受。"这也就是说作文要让学生的习作说真话、吐真情,表述具体、生动、形象。而只有建立在真实的生活基础上的作文才是真实自然而感人的,那么在小学阶段,学生的生活经历少,阅历不深,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当地的教学实际,为学生创设真实、愉快的情境,引领学生走进生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学生大胆想象,指导学生观察,让学生自由拟题,提供交流机会,给予成功体验,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在乐中学写,愉快作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