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赵联振 《中国教师》2014,(18):22-23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语文的基本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情感,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言习得是指学生通过一定的方式获得语言知识,形成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近年来,随着新课改步伐的不断加大,在教学中利用语言习得来提高小学生  相似文献   

2.
一、着眼于语言的工具性,重视以读写为中心的语言实践《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讲:“语言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言的本质是实践。因此书面语的习得也必须遵循同样的原则———实践性原则。即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通过自身的语文读写活动,发展提高读写能力。阅读,应当通过阅读来提高阅读能力;写作,应当通过实际的写作来提高写作能力。儿童一般在学龄前,已经掌握母语的基本语汇和语法,能够用口语顺利进行语言交际。上着重点…  相似文献   

3.
熊义勇 《陕西教育》2003,(11):29-30
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教学要闯出一条生路,就必须走出重讲解分析的误区,增强语文作为母语教育课程的实践性,将教学的着力点放在语言训练上,将语言的积淀以及读书和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  相似文献   

4.
语文姓“语”名“文”,学语习文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最重要的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凭借文本语言,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阅读中的理解不单是对文本内容的感悟,也有对文章写法的领悟;阅读中的积累不单是对文中优美词句的记储,还有对文章写法的习得;阅读中的运用,主要是对文本相关信息的吸收、内化后的输出过程,它是检验阅读效果、巩固所学知识,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所以阅读课理应成为学生写作方法习得的主渠道和习作训练的练兵场。  相似文献   

5.
金艳 《文教资料》2011,(35):47-49
语文教学是一种能力建构。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主要靠语言实践。学习语文在于吸收、积累语言和习得、积淀语感,从而形成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因此以“语言学习”为核心的语文常规课堂教学结构应包括:感受语言,触发语感;品味语言,领悟语感;实践语言,习得语感;积累语言,积淀语感。  相似文献   

6.
语文姓“语”名“文”,学语习文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最重要的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凭借文本语言,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阅读中的理解不单是对文本内容的感悟,也有对文章写法的领悟;阅读中的积累不单是对文中优美词句的记储,还有对文章写法的习得;阅读中的运用,主要是对文本相关信息的吸收、内化后的输出过程,它是检验阅读效果、巩固所学知识,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所以阅读课理应成为学生写作方法习得的主渠道和习作训练的练兵场。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是小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培养的主要学科,强化对小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针对现阶段小学语文教育中存在的轻视语言应用而重视知识传授的现状,依据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探究小学语文教学中强化语言能力应用培养的方法和规律,是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承担的教育课题,也是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言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如何紧扣教材,把语言训练落到实处,使学生学好语文,真正让学生运用好这一"基础性工具"。  相似文献   

9.
金艳 《华章》2011,(33)
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主要靠语言实践.学习语文在于吸收、积累语言和习得、积淀语感,从而形成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因此以“语言学习”为核心的语文教学常规课堂教学结构应包括:感受语言,触发语感;品味语言,领悟语感;实践语言,习得语感;积累语言,积淀语感.  相似文献   

10.
语言概括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为例,既要明确要求,又要习得方法,还要在课外阅读中反复练习,才能形成技能,培养出语言概括能力。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语感?语感是一种文学修养.是在长期规范的语言运用和语言训练中养成的.有浓重经验色彩的、能直接迅速地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感是掌握和运用语言的主要形式.语感是语言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不可能越过语感去培养语言能力和语文素养,即语言能力的实现必定以语感能力为主要方式,因为语文教学不可能讲授学生所需的全部语言知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培养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听觉障碍学生语言材料的主要来源是依靠书本,语言习得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教学活动。因此,阅读教学对形成听觉障碍学生的语言,培养说、读、写的能力,以及促进其心智能力的发展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行为直接关乎小学生读写能力和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一个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水平也会通过日常的教学语言行为得以充分彰显。本文主要从习得语言的语文学科特点出发,针对我国小学语文课堂语言活力缺失的现状,对如何根据这些特点培养小学生的读写能力进行了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14.
语言教学应实现学生语言习得和其综合素质的同步发展。本文以《现代大学英语》教材中的《十二怒汉》一文为例,探讨了如何在习得语言的基础上,从多角度引发学生对语言内容的深层次思考,培养出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5.
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修订版)》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作为文化的载体,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修订版)》把跨文化交际作为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正是回归了语言教学和语言习得的本来面貌。  相似文献   

16.
语言知识是建构语言能力的前提,语文教学需要有坚实的语言知识基础,需要语言学研究专家的深度介入。谢奇勇教授专著《中小学语言知识教学研究》从语文教学中语言学知识的理论、内容和方法三个层面展开研究,对中小学语言知识教学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教师要还原语文教学本色,必须强调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让阅读教学语文味更加浓厚。引领学生感悟语言的趣味、情味、韵味,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情感得以激发,智慧得以生成,细品语文的趣、情、韵之味。一、强化语言训练,品语文之韵味阅读教学要凭借文本的语言,着重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语文教学的旨归是掌握语文知识,习得语文能  相似文献   

18.
阅读教学应关注表达的呼声已久,不少教师也逐步跳出了内容分析的老路,关注表达形式,注重语言能力的培养。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把关注表达等同于总结写法,致力于分析文章写得好在哪儿,仅仅把语文知识、语言规律的传授作为目标,忽视了对所学语文知识的运用,影响了教学效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进一步明确了"语文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这就进一步明晰了"关注表达实践"是语文课程的必由路径。语文实践无外乎听、说、读、写。其中,"写"是实现方法迁移,促进能力习得的极其有效的手段。只有读写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好教材的例子功能。以读促写,就要防止两个"脱离"。  相似文献   

19.
<正>"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语文实践主要是语言实践,即言语实践。李海林在《言语教学论》中说:"语文能力这种非传递性和内在性决定语文教学方法必须以言语的实践为最基本的方法,它必须有学生主体的操作实践,才能最后实现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那么,如何在低年级语文课堂上进行有效的"言语实践"呢?一、立足教材,借用文本习得语言  相似文献   

20.
作为语言学科,小学语文教学有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在教学中担负着积累学生语言的任务,即包括语言材料、语言范例、语言知识三方面的积累与运用。文章结合教学实践,主要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进行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