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潘双喜 《精武》2006,(11):23-23
传统少林功夫的技击法,大都是从功法中拆变出来的,每一功法非打即防,举一反三,可演变出无数的用法。其功法与功法之间紧密相联,有着普遍性与特殊性。传统少林功夫技击法,并非以刚猛暴烈为特点,它的技击原理是以柔克刚,手法与身法相合,内外相随,六合归一。在技击中对方的劲与我的劲相互接触时,即产生了合劲击打的效果,也就是我自身的心意济动、以意领气、以气催力,上下、左右、前后形成的合劲(即心与意、意与气、气与力、手与脚、肘与膝、肩与胯的六合),此谓自身之六合。再者对方进攻刚一触动时,我随即应招,这就形成敌我双方的合劲。而敌我之合又可分为意合、形合、劲合,此谓敌我之六合。  相似文献   

2.
六合拳论     
郭强  成守海 《武当》2007,(9):34-35
六合拳法是我国传统武术中的内家拳,是锻炼人的精神、意念、内劲与身体四肢百骸合一,以技击为宗旨的拳术。由于六合拳动静结合,内外双修,刚柔相济,从而要求在演练与技击中要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六合统一,故为之六合拳。  相似文献   

3.
螳螂拳小传     
螳螂拳始于明末清初,由反清志士王郎(王文成)所创,螳螂拳之流派有三:一是“七星螳螂拳”,二是“六合螳螂拳”,三是“梅花太极螳螂拳”,也称“梅花螳螂拳”。其技术理论与技击手法具有内家拳与外家拳的双重特点,内用太极混元一贯之气,外走太极圆形;不动如泰山,动如惊雷;快似闪电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形神、虚实、刚柔、气势、风格、流派等方面论述了螳螂拳的套路特征,以及从中体现出的传统螳螂拳的风格特点和当今螳螂拳竞技套路的风格特点。如今螳螂拳作为竞技武术比赛项目,使螳螂拳不但具有攻防技击性,而且具有健身观赏和娱乐性。本文就螳螂拳的技术特点和演练风格提出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5.
杨书清 《武当》2003,(8):14-15
六合螳螂拳源流 六合螳螂拳是在六合拳的基础上,融合了螳螂拳技法,吸收了众多拳种的优点,以强身自卫为目的,经两个世纪数代人的历练,以其独特的技击风格,成为中华武林中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6.
毛明春 《武当》2007,(10):25-26
一、形意拳概述形意拳是一种内功拳,其动作朴实无华,体用兼备,没有很多的辅助功法练习。形意拳的功夫主要是通过"合一"的训练,通过六合的循序渐进的方法以到达周身整合协调合一的境界。六合的训练贯穿于形意拳的始终。六合分内三合与外三合,内三合是: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外三合是: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  相似文献   

7.
300年形意拳     
形意拳术自姬际可创史以来,历经三百余年,技术理论日臻完善,形成具有独特风格的拳种。 据古拳谱记载,姬氏初创时,以“心之发动曰意,意之所承为拳”作为拳理,以“六合”为拳之法则,“六合”即: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以思维意识为诱导作用于形体,致使经络系统发生巨大变化逐步达到“内三合”与 “外三合”的高度统一,使意(大脑思维)、气(经络系统的活动)、力(形体运动)相配合,三者互为作  相似文献   

8.
螂螂拳是一项技击性较强、实用性较高的武术拳种。它源于技击格斗,又博采诸拳绝招、妙手,几经相传、细研、创新,逐步形成了系统完整的理论,在攻防技术上独具风格的武术流派。 在散打技击中,讲究“一功、二力、三胆量”。因此必须树立敢打敢拼、克敌制胜的信心,从战略上藐视对手,视“敌”如懦夫;练拳时,无人如有人;与对方交手时,有人似无从,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螳螂拳的技击法则有以下五种方法:一、固守待进,以静待动:螳螂拳在技击中采取“不招不打,招之即打”的战术。与敌交手时,主张在防守严密、不露破绽的前提下,后…  相似文献   

9.
武林小辞典     
六合拳:是近代满族拳师佟忠义祖传,所谓“六合”是指东南西北上下,即练拳时前后,左右,上下都要照顾到,内练精、气、神,外练手、眼、身。做到手与眼合,步与身合,智与力合,及内外三合,内三合为: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  相似文献   

10.
螳螂拳素以独特的演练风格和出色的技击效果而著称于武林。该拳在广泛的传习过程中,不断与其它拳种交流融合,遂衍生出了七星螳螂、梅花螳螂、六合螳螂、摔手螳螂.八步螳螂、太极梅花螳螂等不同流派。太极梅花螳螂拳主要流行于我国的山东一带。乍一看,其名称似乎非常繁琐,在“螳螂拳”前即冠以“太极”又冠以“梅花”。但细究起来.确有它深刻的内涵。我曾师从山东莱芜地区洪传陈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当地武术名家方磊思师学习“太极梅花螳螂拳”。因思师本身就是“陈氏大极拳”技击高手,所以他对“大极梅花螳螂拳”的拳理领会得更为深…  相似文献   

11.
螳螂拳不仅有健身自卫的实用价值,而且还有独特的审美价值。.螳螂拳之美是通过习练者的拳架和神态等外在形象与内在气质来展现的,并以此引起习武者自身对美的体验和观众对关的感受,使人欢快、愉悦地领悟到螳螂拳之美。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的研究方法,结合对螳螂拳的理解,从传统美学的视角,对螳螂拳之美进行了再认识,旨在把握螳螂拳之关的精髓,提高螳螂拳的演练水平,这对继承和弘扬螳螂拳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形意拳历来以刚猛粗扩、实战性强著称,随着时代发展,形意大师布学宽提出的形意拳柔化教学思想被逐漸认同。本文从现代教育学的角度,结合形意拳自身特点及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探讨形意拳柔性思想下的教学理念,为形意拳由竞技拳转变为健身拳、文化拳的柔性思想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咏春拳是晚清时期专为江湖仇杀或民间私斗而创建的拳种,以“仇”为诀,要求习练者意志坚定、心狠手辣,只要能够获得胜利,手段可以无所不用其极。其技术体系紧紧围绕“防守要害和攻击要害”而构建,并具有“占中守中、中线出击”“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贴身近打、截击优先”“攻防一体、连消带打”等独树一帜的技击特征。但是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行为规范,在“体育化”的过程中,由于“重套路、轻技击”和“竞技格斗化”改造等原因导致其本质属性和技术体系的异化,不仅没能适时演化出有效的竞技能力,反而严重地弱化了原有的实战能力。  相似文献   

14.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结合自身学习、探索与教学实践,以醉拳的基本特征、功能价值及技能训练要点为选题,从醉拳手法、步法、身法的特征及训练要点进行剖析。旨在分析醉拳的基本特征,为醉拳技能的训练提供科学的指导作用,也为运动员科学选材提供合理的理论参考,醉拳练习者在学习技术的同时,应进行客观和理智的分析,从而能真正理解醉拳的拳种内涵。  相似文献   

15.
河南心意六合拳是回族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方式主要有宗教传承、宗法传承和地域传承。研究表明,伊斯兰文化的影响、清朝对回民的政治压制和回汉矛盾是形成宗教传承的主要原因;宗法思想对回民产生很大影响,直系血缘传承明显多于旁系血缘传承;清真寺促进心意六合拳在本地域的发展,经商活动推动拳术向外地域传承。  相似文献   

16.
传统武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受到政府和社会的保护。但是随着当今社会人民的生活水平突飞猛进,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日新月异,传统武术越来越被人们所忽略,所以传统武术的发掘、传承与发展更应该受到当今社会人们的重视。烟台被称为“武术之乡”,在以前烟台就有"拳窝子"的美称。烟台螳螂拳、太极拳、形意拳、通背拳等传统武术项目都在烟台地区有着良好的师承与发展。烟台螳螂拳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蓬莱戚家拳、莱州吴氏太极拳也都是山东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虽然说这些传统武术项目受到了一定的保护,但是在烟台还有更多的武术项目、拳种需要我们去发掘、发展、发扬,从而走上申遗之路。  相似文献   

17.
Savate, also called chausson, or French boxing is a combat activity characterized by kicking and punching. Its inception reaches back to the Restoration and the monarchy of Louis-Philippe (1818-48) although it was not recognised as a combat sport until the twentieth century. This article, based on a variety of rich sources (police reports, newspapers, books, etc.) demonstrates how, on the one hand, the origins of savate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bare-fisted duels of the Restoration and, on the other hand, its emergence corresponds to the mutation of structural order as put forth by M. Foucault.  相似文献   

18.
散手运动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运用武术中的踢打摔和相应的防守等技法进行徒手对抗的现代竞技体育项目,它是中国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分析散手运动的拳打、脚踢、抱摔等运动特点,对散手运动员损伤的预防与处理方法作一初步探索,以期引起教练员、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程云旺 《福建体育科技》2003,22(1):34-35,38
本文对假动作的基本手段及其心理、生理基础进行探讨 ,阐述了假动作在实战中的作用和运用 ,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专家访谈法和个案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六合八法拳的套路及单式动作的技术内容进行研究,揭示出六合八法拳包括心意为先,“六合”为体;升降开合,螺旋伸缩;刚柔相济,整劲内蓄;化象虚空,虚实相生;步以四六,中定转换;招式变化,往来还复等技术特征,为完善六合八法拳的理论体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