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网络伦理的层次性、根源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的基本特征是现实性与虚拟性的统一。网络伦理规范具有高、中、低不同的层次性,其根源主要在于网络自身的特征;人性本身的特点及网民自身的素质;计算机公司和网站不同的经营目的。加强网络伦理道德建设,必须规范计算机公司和网站的经营行为;加强网民的道德自律意识;规范中小学生上网行为;加强网络执法力度。  相似文献   

2.
孔祥娜 《大众科技》2008,(7):136-137
根据国内外的研究成果,综合分析网络成瘾的成因。成瘾者原有的心理特征是成瘾行为的内在因素,网络自身的魅力是成瘾行为的外在诱因;社会支持的缺乏是成瘾行为的推动力量,家庭教养方式的不当则是网络成瘾的间接原因。  相似文献   

3.
生活方式作为一种选择行为是由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社会组织方式和物质环境等内在的主观因素与外在的客观因素之整合结果。科学技术更新生活方式的机制就在于变革了这些内在的和外在的因素,通过更新家庭的组织方式、消费方式、交往方式和闲暇方式,从而更新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4.
分析网民在舆情形成、传播、接受和评判环节选择性发布、协同过滤、被动性接纳、个人发挥等行为,可较好解释网民如何促成了网络舆情片面化呈现.为避免网络舆情片面化呈现,需引导和影响网民行为,而多维度呈现信息、设置舆情专题平台、鼓励舆情多元化、权威力量介入网络等是改变网民行为进而避免网络舆情片面化呈现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分析在网络群体事件中驱动众多行为不一的网民集体性地参与互联网舆论建构的内在动因和机制。本论文是该研究的第一阶段研究成果,旨在回答在每天都有成千上万个新闻事件发布的互联网中,为什么众多网民会集聚性地关注其中少数几个新闻事件的原因。借鉴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分析知名网络论坛的热点帖子标题,挖掘出中国网民浏览帖子行为的影响因素,包括心理距离、共同感知和表达技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出中国网民心理感知过程模型。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络的迅猛发展使人们的行为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社会的规范体系也不可避免的要发生相应的变迁。笔者认为未来信息网络社会的规范体系将是网络习惯规则、技术规范及法律规范。在这种规范体系重构的过程中我们所熟悉的法律规范也将发生重大的调整以适用于未来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7.
参考文献中网络信息资源引用规范化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成果之参考文献中引用网络信息资源的现象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也引发了多方争议。我们应该做的是规范引用者的引用行为,规范网络参考文献的表达方式以及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与保存等等相关的“大环境”。  相似文献   

8.
马颖  丁周敏  张园园 《科研管理》2015,36(6):168-176
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发布和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依靠网络获取突发事件的相关信息,因此,网络舆情在推动突发事件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重要。本文基于传染病模型理论,构建了食品安全事件网络舆情传播演变中的模仿传染模型,研究网民在食品安全事件网络舆情传播中的模仿传染机理和行为,并以双汇"瘦肉精"事件为例,对模型进行仿真以验证模型的正确性,以期为食品安全事件利益相关者正确应对网络舆情演变过程中网民的传染行为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9.
新媒体环境下公民通过网络媒体提供的平台表达观点,话语权较之传统媒体时代有了空前的提升。网络媒体在利益驱动下,一些行为活动偏离或者违背了主流社会的规范和要求,偏离了"正常的轨迹", 对正常的社会运行秩序产生搅动和破坏作用,产生了失范行为。这不仅会对网络媒体自身形象以及一部分网络行为者的正常的社会生活轨迹和秩序形成妨碍,而且也会对整个网络社会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网络正能量的发挥,因此要多管齐下、综合治理,净化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是网络化、数字化的时代,网络也在为中职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对他们的思想道德观念、生活方式、行为模式、政治态度等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导致中职学生网络行为的异化。这其中固然与中职学生特殊的心里特点有关,更与当前中职学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落后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是网络化、数字化的时代,网络也在为中职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对他们的思想道德观念、生活方式、行为模式、政治态度等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导致中职学生网络行为的异化。这其中固然与中职学生特殊的心理特点有关,更与当前中职学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落后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用仿真方法对网络舆情演化机理进行推演分析已成为当前网络舆情研究的一个热点。引入影响模型,基于实证调查设定网民个体属性与交互行为参数,通过仿真方法考察网民个体行为在网络舆情传播过程中的作用,重点研究了传播内容以及网民个体属性对舆情演化传播的影响。测试表明该模型能够很好的契合和解释网络舆情传播演化过程的实际规律与现象,为进一步使用仿真方法研究网络舆情演化与传播模式提供了个体行为建模基础。  相似文献   

13.
石榴花 《科技风》2011,(21):235
随着网络在大学校园的广泛应用,网络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也在逐渐被人们所认识。网络这把"双刃剑"在为大学生创造诸多便捷条件的同时,也确实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学习生活的顺利进行,科学思想政治及品德修养的养成等方面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究其原因,既有大学生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的内因影响,也有学校、家庭、社会等外部环境形成的外因作用。  相似文献   

14.
网络舆情热点事件"系列化呈现"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梳理和归纳近年来网络舆情热点事件,发现某些热点事件由过去零碎化出现而转向系列化呈现.深入考察表明,媒介议程设置、网民共性偏好、自然异常现象、社会变迁压力等推动了事件系列化.而事件系列化呈现推动了政府政策介入和网民认知转变,也带来了网络舆情叠加、固化、危机化及社会恐慌心理等.因此,政府、媒体、网民等需通过行为改进或机制构建等减少或消除事件系列化及由此形成的网络呈现与舆情聚焦.  相似文献   

15.
张静  赵玲 《现代情报》2013,33(6):14-18
网络环境的自由、开放为社会公众提供了较好的言论表达场所,网民的多样化言论丰富了舆论的内容,但也打乱了网络的秩序,使得理性与情绪化舆论并存于网络。本文通过对网络理性化和情绪化舆论的形成过程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层次分析确定各个因素对于网络舆论理性化的影响权重,提出网络舆论的理性化和情绪化与信息发布数量、信息沟通渠道和事件的性质有着紧密的联系,减少网络舆论的情绪化行为必须从信息和事件两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6.
人、信息和网络共同形成了网络文化,它正影响着学生思想道德的形成,对学生网络文化交往行为的合理科学引导,才能促使学生养成正确良好的网络行为,进而形成正确的道德观等。  相似文献   

17.
贾慧 《科教文汇》2013,(27):174-176
大学生作为受教育程度较高,政治意识较强的青年群体,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网络的迅速发展为大学生参与政治提供了新平台,网络政治参与成为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新范式。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面临着参与广度和深度不够,参与态度和动机复杂、参与手段和结果失范等问题,引导和规范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需要相关职能部门、高校和大学生自身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8.
安全文化是企业生存、发展的"软实力",更是一种意识和行为习惯,养成安全工作这种良好的思维习惯、行为习惯,实质上就是文化的养成。人的任何一种习惯的养成都需要外界力量和内在力量的双重介入,安全习惯亦是如此。那么,企业督促培养员工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就要从外在压力和内在动力这两个方面入手。本文介绍了如何从外界施加正向压力以及如何激发员工内在动力,从而通过双重动力推进安全习惯的养成。  相似文献   

19.
学校图书馆文化是学校图书馆职工内在思想观念与外在行为方式和物质表现的统一,阐述了学校图书馆文化的内涵、功能,探讨了学校图书馆文化创新机制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王雷  杨龙海 《内江科技》2009,30(6):152-152
网络本身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为网民带来了无限广阔的空间,成为他们获取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同时又因其虚拟性、开放性和分散性带来海量信息如潮水般冲击着后者的网络行为和伦理意识。特别是作为网民最主要组成部分的大学生,他们的网络行为水平直接关系着中国网络文化乃至整个社会的文化发展。因此,应当结合网络和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对传统伦理教育进行改革,通过bbs等多种平台创造大学生网络伦理教育的有利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