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6 毫秒
1.
<正>一个笔画的起笔、行笔、收笔各有各的笔法势和由此产生的笔法,其在一个笔画中的作用不尽相同,从它们的主要作用方面总结:起笔决定着精到度,行笔决定着力度,收笔决定着到位度。实际上起笔也有力度和到位度的问题,行笔、收笔也是这样。但作为收笔笔法的形态主要作用是到位度,而每个字的收笔笔法的作用更大,对字结构还有一个稳定结构、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笔画不同的收笔取势方式也是丰富收笔笔法的关键。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分析的这些笔法墨迹  相似文献   

2.
第五讲:中实 完成一个笔画,需处理好入笔、行笔、收笔三个环节.入笔与收笔,要注意笔锋藏露,通过笔锋藏露形成笔画的不同形态,以塑造不同审美风格的书法作品.而行笔,是完成笔画主体部分的操作.不同的行笔动作,决定笔画的线形与线性.  相似文献   

3.
正第二十一讲顾盼呼应《石门铭》是静态书体,点画之间独立性强,然其内部笔意连属,顾盼生姿,对其进行专题训练,亦是学书要津。顾盼,是通过笔势、笔意的呼应,使本来独立的笔画产生动势,气脉相连。呼应,是不同笔画以及汉字不同偏旁部首之间的照应,后一笔画的入笔要与前一笔画的收笔相承接,后写笔画的位置、走  相似文献   

4.
正七、捺法作捺之法,一波三折,势宜开张。李溥光《雪庵八法》中说:"险横三过,而开揭其势力。"行笔宜抑扬顿挫,不徐不疾,从容不迫。收笔时,须提笔战行右出,意即写捺角时笔画满捺,已带侧势,须用腕法带动笔锋,逐步衄挫,边走边提,将锋提到离纸之时。唐太宗《笔法论》中说:"磔须战笔发外,得意徐乃出之。"所谓"得意",即收笔时能将笔锋收归画中。  相似文献   

5.
正5.捺法:提按顿挫潇洒俊迈(1)捺画的基本写法《颜勤礼碑》中的"捺"特点鲜明,极具张力和气势。其中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厚重感。多数捺画都需要充分铺开笔锋书写,一般都比撇画粗壮有力,在一个字中显得较为突出。二是节奏感。对于比较长的捺画,起笔稍快,笔画中段行笔舒缓,收笔敛锋慢慢送出,形成尖利的出锋效果。一般藏锋起笔(如起笔与其它笔画衔接,可不藏锋),形成"蚕头",再转笔向右下;中锋行笔,逐渐铺开笔锋,使笔画渐粗壮;铺锋达到充分时,短暂停笔,迅速收拢笔锋,并顺势回笔轻压;最后,笔锋慢慢提起,适  相似文献   

6.
去拘谨求舒展王义杰先生颂奥运书作,下笔遵法,收笔守度,运笔熟练,线条沉凝,笔画温厚圆融。结字稳健,笔画穿插合度。正文布局匀整,字距大于行距,非常切合隶书正文排列之规限。从总体看,其功力自不待言。概览这幅作品,还有以下几  相似文献   

7.
正出:露锋重下笔,然后轻提起写长竖,稍作左右摆动,避免单调,增加了灵活度。在竖的中部靠左处露锋重下笔写点,后出锋右行,转折后向左下方粗笔撇出,再转折先下后上弯曲横向行笔,收笔处回锋挑出,落笔为点。这个字写出了不同寻常的姿态,中竖远高于下部笔画,形成了较大的空白,两个"山"的四个短竖不是省略就是变为了点。最后一短横的波折,是米芾的习  相似文献   

8.
正隶书是篆书演变而来的一种书体,既是篆书的快写,又是楷书、行书、草书的源头。其笔法、结字、章法相对其他书体来说比较严谨、简易,能使初学者更容易走进书法的世界。掌握好隶书这种书体,对将来进一步学习书法很有帮助。笔法。隶书改变了篆书(尤其是小篆)笔法单一少变的状况,使线条的粗细、方圆、曲直有了变化,而且笔锋的提按动作加大,形成了代表性的笔画"蚕头燕尾"及收笔处明显的"左波右磔",因此增加  相似文献   

9.
正樊暑仁书友此幅作品为隶书七言绝句,全篇笔画厚重,字形宽博舒展,隶书的笔画特征表现明确。由此可见,作者能够较为准确地掌握隶书的用笔、结字等基本特征。从线条点画的形态和质感来看,作者书写速度较慢,线条略显凝滞,不够生动。笔画起笔的藏锋运用不够充分,因此,笔画起笔处形态稍显随意,如"天"字的横画起笔形态略像楷书。通篇来看,结字较为规整,只是个别字形处理有失协调,如"方""塘"等字,结构不够稳定。另,作品中"徘徊"的"徊"字,不应写作"洄"。  相似文献   

10.
正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系统地学习了楷书书写的基本方法和要领,相信你已经可以写一手规范的楷书了。今天,我们要引领大家由规范迈向美观、生动。点画造型要准确、美观。要做到点画准确、美观,关键是把握好"起笔、行笔、收笔"这一过程,要留心不同笔画"起——行——收"的区别,正是因为有区别,才使字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变化。请你仔细推敲、临摹下面字例,进一步掌握每一个点画的起笔、行笔、收笔要领。  相似文献   

11.
意趣盎然 基本功尚欠 徐静文的隶书作品意趣盎然,基本做到了藏锋递人,回锋收笔,笔画多姿。结体宽博,巧拙相生。章法紧密而不拥挤。  相似文献   

12.
二十三、竖心旁
  图21-4“惟”字的竖心旁,系篆书写法,中锋行笔,笔画浑圆,略带颤笔,中间一竖,圆笔起笔,方笔收笔。  相似文献   

13.
二、人字头 图21-1、图21-2是《史晨碑》中的两个"命"字,写得非常舒展,确确实实起到了"上盖下"的作用,其人字头的撇画的收笔处都重按.图21-2的"命"字的撇画的收笔处,不但重按,而且还向上挑起,与捺画形成笔断意连的呼应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一、指导 写前指导是提高写字质量的关键。指导时应突出字的重点、难点,开始时逐笔逐字地讲清要领,重点笔画反复引导学生观察笔画的形态特点,包括粗细长短、起笔收笔的部位和角度等。教师在分析笔画时要指导学生运笔,突出关键部分的运笔方法。只有笔笔交代清楚,学生才能掌握正确的写法。对于字形结构也要同样指导。  相似文献   

15.
九、提画的写法 提画,即挑画,是由左下向右上挑起的短小的笔画. 1.书写步骤 如图19-1所示,书写提画可分解为三个步骤: (1)向左下方逆入,入笔一般较轻. (2)转锋向右上方行笔,行笔稍快. (3)回锋收笔. 2.提画的变化 (1)图19-2的"援"字的提画,入笔稍重,收笔稍轻,线条凝练圆润.其轻重、长短、走向,与右边的平画、撇画的搭配非常协调. (2)图19-3的"援(扰)"字的提手旁写得较窄,提画写得短小,是为了在整体上的左让右,突出右边.  相似文献   

16.
正郑征健书友的对联以欧阳询楷书为师法对象,基本掌握了欧楷的用笔、结字等基本技法。从书写效果看,作者在欧体方面的学习时间还较短,有些问题还比较明显。比如,用笔太注重方刻效果,导致很多笔画的起收笔和转折处过于生硬;结字还不熟练,有重心不稳——"泉"字  相似文献   

17.
正败笔,大概就是写得不好、失败的笔画。怎么是写得好,怎么是写得不好?怎么就算失败,标准是什么呢?这不容易说清楚。古人聪明,不说标准,只是打比方。比如柴担、蜂腰、钉头、鼠尾、墨猪,等等。写一条横画,有起笔有收笔,中间是行笔或者说运笔,起笔收笔要稳、准、狠,要  相似文献   

18.
运笔     
写毛笔字,要解决好笔法和结体两个问题。笔法,一般包括执笔、运笔和基本笔画的书写规律。执笔法前面已讲过,这里讲运笔法。书写行笔字的基本笔画,大都要经过起笔、行笔、收笔三个步骤,这三个步骤统称为运笔。起笔又称落笔,它是笔锋开始下落到纸上时的  相似文献   

19.
正起:露锋尖笔写横,逐渐加重至收笔处向左上挑起。然后,藏锋作竖,收笔处轻提向左挪动再藏锋作横,渐提笔至横末端,提笔连带作横撇。折回锋,先重后轻横向行笔,至后段加重右斜上行笔,后收笔微挑起回锋。这个平捺的写法不同于一  相似文献   

20.
反捺 如同长点。其写法是逆锋人笔,边右下行边按笔,然后边提边行,至收笔处回锋收笔。但仔细分析,每一个字的提收位置多有不同。这正是它们的变化之处。如“於”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