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关系学是一门年轻的社会科学学科 ,其知识体系和研究方法中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因此该学科目前尚处于“前科学阶段” ,相对于其他比较成熟的社会学科 ,其科学性更容易受到人们的质疑。中国国际关系学界对该学科的科学性认同水平较低 ,是导致研究水平难以提高的主要原因。正确认识国际关系学的科学性 ,加强科学研究方法的学习和创新 ,才能改变中国国际关系学的落后现状 ,使之更加专业化、科学化。  相似文献   

2.
陈岳  李永成 《教学与研究》2003,12(12):40-45
中国的国际关系学科在近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与进步。国际关系学界对重大国际问题和中国外交战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论证方面更加深入 ,研究方法更趋科学化 ,专门研究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都有可观的增长。一、国际关系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国际关系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学科。面对纷繁复杂、千变万化的国际关系现实 ,中国国际关系学界一直在努力使国际关系的学术研究紧密结合重大的国际问题或突发国际事件 ,增强理论的解释力和现实性。 2 0 0 3年的国际形势 ,可以说一波未平 ,一波又起 ,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强词夺理的伊拉克战争、迷…  相似文献   

3.
在由美英主导话语权的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领域,意大利的国际关系研究缺乏具有世界影响的代表性佳作,学科发展水平与其现实国力很不相称,总体上处于次要、从属甚至边缘的地位.本文在考察意大利国际关系研究传统与学科建立的基础上,阐析了意大利国际关系研究的理论倾向、主要议题、显著特点以及影响其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具体的研究领域和问题入手,对最近十余年中国国际关系学的学科发展做了一个比较全面的透视。大至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研究、现实主义理论、国际制度学说、建构主义流派、国际战略探讨、全球化问题追踪、国际政治经济学、联合国研究、民族主义、地区主义、女权主义等主流或热门理论,小到政治文化分析、生态政治学、国际关系伦理学、英国学派和哥本哈根学派等边缘或支流学派,乃至主权研究、安全研究、国家利益研究、方法论研究、“中国特色”研究等核心问题,可以说这些年中国国际关系学界探讨的主要内容,均受到作者的关注和点评。论文既简明提示了所获进步的主要内容及其背景,更扼要检讨了现有问题的各个方面和下步发展的方向,着重强调了这一学科在当今中国的“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具体的研究领域和问题入手,对最近十余年中国国际关系学的学科发展做了一个比较全面的透视。大至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研究、现实主义理论、国际制度学说、建构主义流派、国际战略探讨、全球化问题追踪、国际政治经济学、联合国研究、民族主义、地区主义、女权主义等主流或热门理论,小到政治文化分析、生态政治学、国际关系伦理学、英国学派和哥本哈根学派等边缘或支流学派,乃至主权研究、安全研究、国家利益研究、方法论研究、“中国特色”研究等核心问题,可以说这些年中国国际关系学界探讨的主要内容,均受到作者的关注和点评。论文既简明提示了所获进步的主要内容及其背景,更扼要检讨了现有问题的各个方面和下步发展的方向,着重强调了这一学科在当今中国的“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具体的研究领域和问题入手,对最近十余年中国国际关系学的学科发展做了一个比较全面的透视。大至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研究、现实主义理论、国际制度学说、建构主义流派、国际战略探讨、全球化问题追踪、国际政治经济学、联合国研究、民族主义、地区主义、女权主义等主流或热门理论,小到政治文化分析、生态政治学、国际关系伦理学、英国学派和哥本哈根学派等边缘或支流学派,乃至主权研究、安全研究、国家利益研究、方法论研究、“中国特色”研究等核心问题,可以说这些年中国国际关系学界探讨的主要内容,均受到作者的关注和点评。论文既简明提示了所获进步的主要内容及其背景,更扼要检讨了现有问题的各个方面和下步发展的方向,着重强调了这一学科在当今中国的“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7.
法兰克福学派国际关系批判理论最直接的思想来源是法兰克福批判社会理论.20世纪80年代初国际关系"批判转向"的主要理论家都深受其影响.如今该学派虽不再代表国际关系理论中对正统观点的最主要挑战,但仍然是后实证主义理论中极具影响的流派之一.迄今为止,该流派研究议题十分宽泛.本文从规范的、社会学和人类行为学三大维度对该流派的发展进行梳理.保持普世主义特征,围绕排斥、对话、差异、苦难和伤害等主题尝试重建现代性方案和探究政治共同体新形式是该流派的总体研究理路.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际关系研究与心理学的发展,两个学科之间的联系也日益紧密,它们交叉可形成两个不同的研究领域,即国际关系心理学与心理国际关系学。围绕国际关系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对两个学科的概念、研究取向等进行辨析,探索国际关系心理学学科独立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正视学科建设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美英学派主导的国际关系学术界,法国的国际关系研究处于弱势和边缘地位.法国的国际关系学与社会学、哲学、人类学等学科关系密切,形成了年鉴学派、国际关系社会学和后现代主义理论三个主要的理论流派,它们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美国主流学派的单一研究模式,使国际关系理论更加多样化.但长期的自我封闭与孤立对法国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近年来许多法国学者开始与世界各国尤其是美英国际关系学者进行学术交流,积极参与论争,国际影响力逐渐扩大.  相似文献   

10.
阎静 《教学与研究》2008,1(1):85-90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目前学说林立、流派纷呈的繁茂态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对其他学科方法和思想的吸收和借鉴.著名社会学家埃利亚斯的文明进程的思想核心旨在揭示社会对暴力的内部限制,个人自我控制的内在约束,对残忍、伤害和苦难的公共态度的变化,以及不同社会成员之间的情感认同水平等.将之引入与国际关系研究相结合,不仅能够扩充国际关系英国学派对礼仪思想和文明进程的分析,还能够拓展国家体系的社会学研究的新领域,同时也对文明进程的社会学研究自身的发展创造条件.文明进程的社会学为社会学和国际关系学之间搭建新的桥梁提供了十分有价值的资源.  相似文献   

11.
冷战结束后,中东欧国家的国际关系研究逐渐摆脱苏联理论框架的影响,从政治学学科中分离出来发展成为独立学科。中东欧国家的国际关系研究多为描述性成果,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重点关注国际关系社会学、外交政策、地缘政治学等研究领域,但其发展也受到政治权力干预学术、理论基础缺乏、学科规模小、国际化程度不高、学术标准低等诸多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2.
迄今,反思中国国际关系研究的历史和现状的文章已有不少,但这些分析大多是在学术思想史的范畴下展开的,尽管也论及国际关系研究队伍的建设,却很少有学者专门从学科人才的角度论述中国的国际关系研究.本文旨在勾勒国际关系学科人才发展的特点、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北欧的国际关系研究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欧的国际关系研究整体上仍然处于当代世界国际关系研究的边缘地位,但在和平、安全、区域认同、福利国家模式等研究领域,已经发展出具有本区域鲜明特色的研究视角与方法,国际影响不断扩大,并为国际关系学术研究的多元化做出了贡献。当然,北欧地区国际关系研究也存在自身的不足,理论基础薄弱与学术规模偏小的现实造成了其学科发展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冷战结束后 ,世界经济相互依存的趋势日趋加强 ,经济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与冷战时期相比显得越来越重要。然而 ,当前我国国际关系研究以及国际关系学科发展中却存在一种重要的缺失———研究人员的学科背景和分析手段相对单一。本文旨在强调国际关系研究中同时具备政治学学科背景和经济学学科背景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由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现代国际关系研究在德国起步较晚,也始终未成独立学派,但20世纪具有德国特色的国际关系研究经验对西方国际关系学科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在考察德国国际关系学科发展历史脉络的基础上,系统地梳理了德国国际关系研究的主要流派,并对其特点进行了详尽分析.  相似文献   

16.
从本源看国际关系与国际法之间联系紧密,在学科发展史上国际关系理论与国际法学相互依托、互相促进,两个学科的教学互动蕴含着巨大的潜力。一方面,国际关系知识可以从宏观、中观以及微观层次给予国际法的发展现象提供各种解释,以及产生程度不一的影响;另一方面,国际法学经常是某些国际关系学派的理论源泉,而国际法与国际组织的实践活动给予了许多国际关系理论学说现实上的支持。因此,面对国内当前国际关系学与国际法学之间教学割裂现状,促进它们之间教学的互动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印度国际关系研究起源较早但发展并不充分,高校与智库是从事国际关系研究的主体,智库比高校更为活跃.印度国际关系研究大都基于现实导向而缺乏理论建构,考底利耶的国际体系思想、印度教的非暴力思想、尼赫鲁的不结盟主义是其理论遗产,但并未受到印度学者的充分重视.在印度,国际关系研究与地区国别研究并没有明显区分,学者们较为青睐在全球层面对全球治理尤其是金砖机制的研究,在地区层面主要关注南亚研究,在国别层面愈加热衷于中国研究.印度学者已经开始反思国际关系研究,并期望为国际关系学科的知识增长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概念是知识体系的基本元素。国际关系学科在形成和发展中产生了一系列概念,就其来源可分为前现代国际关系思想和实践中生成的概念、现代国际关系理论构建中创造的概念与从其他学科移植到国际关系领域的概念等。鉴于前现代国际关系思想和实践中生成的既有概念主要来自西方,中国学者已开始挖掘和阐释中华经典国际关系概念,基于古代亚洲各区域国际体系的分析生成新概念,并收缩或扩展既有概念的适用范围。对现代国际关系理论构建中创造的概念,中国学者通过正本清源、辨异求同、旧瓶新酒、分门别类等方式来重新界定既有概念,并通过为既有概念添加形容词、组合两个既有概念等方式创造新概念。在社会科学学科交叉的趋势下,中国国际关系学者有意识借用其他学科的概念描述国际关系领域中的经验事实,并依据国际关系领域的特点重新界定来自其他学科的概念。在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进程中,这些概念创新为中国国际关系知识体系的建构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世界秩序是国际关系学研究的重要议题之一,同时也是长期以来没有受到足够重视,研究并不充分的一个范畴.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适应国际体系的变化,国际关系学的变革时代来临.构建中国的国际关系理论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被提上日程的.对世界秩序范式进行学理界定,分析世界秩序理论体系的基本内涵,并探讨以此构建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可能性和可行性,是当前世界秩序研究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国际关系理论研究长期忽视、缺乏性别意识,这一情形严重地防碍了这一学科自身的发展.多年来,女性主义者一直努力试图从实践和理论上改变这种状况.凭借独特的女性视角,对带有性别偏向的国际关系学说给予批评,逐渐形成了女性主义的国际关系流派、方法论和主要关注领域,并谋求重构包容女性的新型国际关系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