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新闻通讯》自创刊以来,深受基层通讯员的欢迎,她在我县的订户日渐增多,大家称她是“未见面的老师,不集中的培训”。我是一名业余通讯员,过去,我因稿件见报率低,主观地认为“报社无熟人,投稿没有门”。读了1991年第9期《新闻通讯》上刊登的徐清璞同志写  相似文献   

2.
我是北京《现代教育报》的一个订户,在收阅报纸将近一年的时间里,我发现该报社在出报方面没有章法、随心所欲,诸如收了钱不出报、大量搞合刊、随意改报名等,严重损害了订户的利益。  相似文献   

3.
刘汉宏 《今传媒》2011,(10):154
报社要想吸引新订户、稳住老订户,就要在发行方法、发行手段、发行模式等方面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4.
某地,送奶人和一订户之间发生了这样一段故事. 有一天,订户拿一缺瓶盖的奶瓶来取奶,送奶人见了——送奶人:你的盖儿呢? 订户:你的盖儿呢?!(生气地) 送奶人:你这是什么意思? 订户:你摸摸你背后有没有盖儿再问我.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然而却是一场大可不必的争吵.从逻辑上说,这完全是由概念表达含混所引起的首先,送奶员用的“你的盖儿”这个概念表达欠明确,本应在“盖儿”前面加上“瓶子”的附加语,而送奶人却没有加,因而引起了订户的反  相似文献   

5.
报纸的经营问题,长期以来没能引起我国报界的重视。当前,遇到了纸张涨价、发行费率上升、报纸订户下降、报社亏损额增加、国家和地方财力无法支辅的困难。尽管有些报社开始大胆探索经营企业化的路子,已经迈出摆脱困境的可喜一步。但从整体上来说,事业型的管理方式,“大锅饭”的分配状况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报业经营和管理还没有上新闻理论的“正席”,这就造成我国报业理论与实际脱节。要想摆脱我国报业面临的困难,必须总结经验,继续探索经营企业化的路子,建立报业经营和管理的理论体系,使报业进入良性循环的轨迹。  相似文献   

6.
说长道短     
规范:从发行开始 南京师范大学 卞冬磊 2001年第6期《中国记者》刊登了一则消息:说的是浙江省80家报社共同签署《关于自觉维护报纸发行正常秩序的协议书》。协议规定:不能采用向订户送实物、免费散发报纸、相互搭配、“搭车”或其他“买一送一”、打折等所谓“酬宾”、“优惠”、  相似文献   

7.
目前,不少报刊都自办发行。但是,非订户读者要想读这些报刊就困难了。笔者过去工作过的一家报纸,是较早搞自办发行的。据了解,报社因此节省了一大笔资金,还解决了不少待业青年就业问题,同时报纸又可以投递到户,订户也是满意的。离开报社后,我发现了一个问题,那便是每当我想看看自己服务过的报纸,就无从寻觅。邮局、书报亭都不经销,街头也没有任何零售点。零售是报纸发行的重要渠道,历来是与长期订阅并驾齐驱的。邮发合一的报纸,邮局都开展零售  相似文献   

8.
目前,不少报刊都自办发行。但是,非订户读者要想读这些报刊就困难了。笔者过去工作过的一家报纸,是较早搞自办发行的。据了解,报社因此节省了一大笔资金,还解决了不少待业青年就业问题,同时报纸又可以投递到户,订户也是满意的。离开报社后,我发现了一个问题,那便是每当我想看看自己服务过的报纸,  相似文献   

9.
亦杰 《今传媒》2005,(12):58
昆明四家报纸——《春城晚报》《都市时报》《云南信息报》《生活新报》近日签订“停战协议”并发表联合公告:“停止所有报纸征订活动中给予订户赠品、奖励活动。同时,向社会承诺,报社不对征订对象以提成回扣、赠送钱物(含报刊)、出国考察、公费旅游等各种有偿促销手段征订报刊  相似文献   

10.
“红中社”的全称为“红色中华社”,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的组织机构.红中社在出版报纸的同时,还将一部分新闻编成电讯稿对外播发.中央苏区没有建立一个通讯社来专门从事新闻发布工作,所以由《红色中华》报社兼差代办.“红中社”不是“红色中华通讯社”的简称,所谓“一苏大会”开幕之日成立了“红色中华通讯社”的说法,并没有确切的文献依据.《红色中华》改名为《新中华报》后,继续兼做编发新闻电稿的工作.这项业务在1939年从新中华报社分离出来,单独建立自己的组织机构,新华通讯社遂告诞生.  相似文献   

11.
报社经常会收到一些基层通讯员的来稿,将本单位的经验、做法“一二三四”罗列一通,没有具体的事例和生动的细节,这样“简报式”的稿件报社不会采用。那么如何实现从“工作简报”到“新闻消息”的转化呢?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文学期刊由于订户越来越少,因而纷纷变“性“.我真担心报纸的文学副刊也会枯萎.值得庆幸的是还没有出现多么严重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亦杰 《今传媒》2005,(12X):58-58
昆明四家报纸——《春城晚报》《都市时报》《云南信息报》《生活新报》近日签订“停战协议”并发表联合公告:“停止所有报纸征订活动中给予订户赠品、奖励活动。同时,向社会承诺。报社不对征订对象以提成回扣、赠送钱物(含报刊)、出国考察、公费旅游等各种有偿促销手段征订报刊。”(《中国青年报》10月11日报道)  相似文献   

14.
我们党历来有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光荣传统,通讯员队伍是我党新闻事业一支重要的生力军。通讯员是报社伸向基层的“触须”,是报社的“千里眼”和“顺风耳”。一家报社,如果没有一支过硬的通讯员队伍,光靠那几十百把个记者编辑是难以把报纸办好的。通讯员队伍的好坏强弱,关系到报社的生存发展。  相似文献   

15.
报社多种经营及对其进行项目分析的一种框架(之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报社来说,开展多种经营是自身经营方式上的一个重大变革。如果说没有多种经营项目的报社,是传统的、本来意义上的“报”社,那么,一旦着手实施多种经营项目,报社就不再单纯是“报”社,而是既办报,又办其他实业的新型经济组织。这种既是报社,又不单纯是“报”社的局面的出现,无疑是对报社经营管理者的开拓、创新能力的新的考验。正是基于这一认识,在进行报社多种经营项目分析时,首先使用的框架是:把报社经营项目划分为本业、本业延伸和非本业三大类。报社的“本业”,当然是办报。报社的编辑工作。发行工作属于办报的本业之列…  相似文献   

16.
说长道短     
老订户送“活鱼” 一位中国小伙子在异国遭枪击,他的巴西女友通过当地网络管理员向南宁市电信局发了电子邮件求救。于是,南宁市电信局机房管理员忙碌起来,家乡钦州市邮电局公用分组交换机房技术员忙碌起来,市公安局外事科忙碌起来,中国驻巴西大使馆工作人员忙碌起来,受害者翟可志的亲人忙碌起来……电子邮件和互联网搭起了一座“救命”桥梁…… 读了这篇刊于今年7月18日《南方周末》头版的报道——《互联网跨国大营救》,无不为现代通信的神奇所折服,同时,更为那发生在异国他乡的故事所感动。然而,除此之外,使我深受触动的,还有故事之外的报道方面的原因。据说,提供这篇报道的作者,既非报社的记者,也非报社通讯员,而是一位身在广西的热心读者。 据《南方周末》记者附记介绍:作者黄祯光是《南方周末》几年的老订户。黄写好这篇稿子后,首先想到的便是传给该报,而遇害者翟可志的婶婶卢女士(在钦州市委工作,同样是该报的老订户),本来对披露此事心存顾虑,但当知道是黄将稿投给该报时,便欣然表示给予合作。真是一篇外来稿,处处见真情!我们从这里不难看出这些老订户对自己喜爱的报纸的几多信赖,几多热心,几多深情!  相似文献   

17.
我们党历来有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光荣传统,通讯员队伍是我党新闻事业的一支重要的生力军。通讯员是报社伸向基层的“触须”,是报社的“千里眼”和“顺风耳”。一家报社,如果没有一支过硬的通讯员队伍,光靠那几十百把个记者编辑是难以把报纸办好的。  相似文献   

18.
美国著名的图书馆学家兰开斯特在1982年其出版的书中就断言:“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和电子出版物以及机读文献的普及,传统图书馆将完成使命走向消亡.”①受此观点影响,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电脑的普及和网络的发展,“无纸化社会”、“图书馆衰落论”、“图书馆消亡论”等言论颇多,一些人言必称数字,将视线和注意力全部投向数字化图书馆,忽视了传统图书馆的存在与发展.当数字图书馆大行其道时,报社传统(印本)图书馆究竟还有没有存在的意义和必要?出路在哪里?本文围绕这个问题进行论述,就报社图书馆的职能和采编人员需求变化展开分析,探讨根据报社特点可以采用复合图书馆模式,通过多元化服务来推动纸媒的发展,实现报社图书馆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郑波 《新闻前哨》2006,(1):57-58
不少报社发行部门在经过几年的经营后,就会遇到发展中的瓶颈问题:报刊的发行量具有一定的规模后,其增量特别是订户量再也难有大的突破。发行员、发行站一边在艰难地开发着新订户,一边又无奈地流失着原有订户,当新订数多于流失数时,总量尚能有所增加,反之总量仅能持平甚至还有减少,于是发行工作中就出现了营销学常提到的一种现象——“漏斗现象”。究其原因,除客户资源有限、发行员开发能力不足、市场相对饱和、竞争日趋激烈外,发行竞争力特别是发行服务的竞争力不够也是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要解决这一发展中的瓶颈问题,须把握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0.
盼寄样报     
去年我在某报发稿三篇,总共寄来10元稿费,一张样报也没寄。为寻找发表我稿子的报纸,跑了县、市很多订户都未找到。到了年底,我无奈专程去省城那家报社寻求,虽然也找到了那三张样报,但费力不说,单旅差费花了近30元。花费心血笔耕,文稿一旦见报,对作者来说,寄样报比汇稿费更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