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范群英 《兰台世界》2012,(16):68-69
通过对明代黄册体制、大明律例,以及当时明朝所指定的户籍档案的管理工作作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可以了解到,明朝时期的统治者对户籍档案管理制度非常重视,并为此设立了多个管理部门,配备了相关管理及工作人员,以保证更好地完成户籍管理工作。同时,档案管理部门在当时也是  相似文献   

2.
结合古典文献记载中明代后湖黄册档案,在分析明代后湖黄册库成立、管理的基础上,指出黄册档案的人员配置、安全保卫、分类、保存的方法仍然对今天的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彭晶 《兰台世界》2005,(4):60-61
户籍档案是我国古代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属专门档案范畴。《周礼》中就有记载,说明至少在战国时期国家已建有专门的户籍档案,并有专人掌管。以后历代王朝,都有关于户籍档案的专门记录。在中国古代,户籍一直是与赋役制度紧密相连的,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本文主要就西周、西汉、隋、唐、宋、明、清等时期赋役制度与户籍档案的关系问题作简要阐述。1.西周时期。西周是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西周的土地制度,主要是奴隶主国家所有制,王室是全国土地名义上的所有者。奴隶主贵族通过井田制来剥削奴隶。井田制在夏、商已实行,…  相似文献   

4.
黄册档案是关于土地和税收的档案,因此在整个明代都十分重视,不仅建立了专门的库馆,还形成了以从上至下的管理机构和较为科学的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5.
努力开发图书档案信息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古代,档案与图书一直有着密切的联系。古代的档案管理机构就是文书、图书、编史与档案结合在一起的管理机构。第一个皇帝档秦图书馆,是11世纪即真宗大中祥符年间建立的龙图阁,主要收储宋太宗的档案图书。这说明档案与图书的管理构成了一个共同的机构。到明代相继出现了专门管理档秦的机构,如后湖黄册库和古今通集库等。但是,大本堂、内阁大库,仍然是专门保管档案图籍的机构。所以,当时的王朝档案库,又是图书和史料的编纂库。如我国第一部断代体史书《汉书》就是利用兰台档案资料编纂成书的,利用档  相似文献   

6.
宋菲 《兰台世界》2012,(28):57-58
由于黄册制度的长期、广泛推行,有明一代形成了大量的黄册档案.作为明代中央级黄册库的后湖黄册库,保存着明代数以万计的黄册册籍,它们能否被有效的管理,关系着明王朝统治的长治久安.因此,尽管限于当时的科技水平和认识程度的不足,但后湖黄册库的档案工作者仍在档案保护和提供利用上花费了很多心思,形成在档案保护和提供利用上相对系统的制度以及在当时看来较为先进的保管方法.  相似文献   

7.
(一)古代档案馆的性质 纵观我国档案史,具有档案馆性质的古代收藏档案的机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周代的天府,将中央各机关地方官府形成的最重要的档案正本收藏其中;汉代用来收藏秦代律令图籍的石渠阁;汉代的东观、兰台:唐代保存各级官员履历、政绩的甲库;宋代及沿用至清代的较完备的各级价格库;明代专门保管赋税役册的后湖黄册库;清代保管皇室宗谱、谱牒、实录、起居注的皇史晟等,特别是宋代以后的档案管理机构,  相似文献   

8.
"黄册"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核实人口、征收赋税徭役的重要依据,始见于宋代文献,元代未有记载,盛行于明朝时期。"黄册"一词由"黄"、"册"两个词素组成,其中"黄"表示颜色或人口的含义,"册"表示籍册之意。"黄册"一词通常用以指代户籍簿册,且专指性极强,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户籍类文档名词。本文通过计量语言学方法,结合"黄册"一词的结构属性、文献记载情况探索"黄册"的起源,并定量分析"黄册"一词的发展演变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档案机构是维系档案工作完整性与连续性不可或缺的载体,在古代中国,帝王及其政权力量对档案等历史记录和文化典籍的高度重视和严密的垄断性封锁,将其作为实施政治统治的重要"武器"秘藏于专门的档案存放场所和管理机构中。档案机构在唐宋以前不仅保存档案,还保管有图书、文物等其他物品,唐宋以后出现的甲库、架阁库、黄册库等则是档案机构的代名词。从中国古代颇具特色的档案机构角度出发进行研究,有助于研究中国档案史。  相似文献   

10.
李俊斌 《档案管理》2023,(4):91-92+95
上海图书馆藏公文纸印本《赵元哲诗集》,保存有最先形成的明万历十年(1582)大造的山东兖州府东平州东阿县赋役黄册以及稍晚形成的《赵元哲诗集》这两种文献,具有重要的史料与文献双重价值。通过黄册档案本身的书写特点及此部古籍的版本信息,可进一步明确纸背中存有的黄册档案性质为东阿县最初攒造的黄册草稿。上海图书馆藏公文纸印本《赵元哲诗集》这一典型实例,具体展现了我国古代公文档案的利用状况,亦可为我国现代的档案制度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后湖黄册库是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建立于南京后湖小岛之上的专门用来贮藏全国黄册和鱼鳞图册等赋役档案的中央专用档案库房。本文重点阐述了后湖黄册库的存在发展过程中本身存在的弊端,以期对今日的档案事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后湖黄册库是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建立于南京后湖小岛之上的专门用来贮藏全国黄册和鱼鳞图册等赋役档案的中央专用档案库房,后湖黄册库各库房册架使用《千字文》编号,但其藏册的编号并未使用宋代以后常用的“千文架阁法”,本文拟从中探寻其原因,以期对今日档案事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明代的后湖黄册库,是我国封建社会中规模最大的一个档案库。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登基称帝,建立了明王朝。面对元朝末年生产凋敝、户口失实的情况,在恢复、发展社会生产的同时,开始了对全国户口赋役的整顿。洪武三年,“太祖籍天下户口,置户帖、户籍。”之后,为进一步加强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朱元璋又采纳了户部尚书范敏的建议,于洪武十四年“诏天下编赋役黄册,以一百十户为一里,推丁粮多者  相似文献   

14.
正为加强户口管理和赋役征调,明初朱元璋在全国推行户帖制度,"置户帖、户籍,具书名、岁、居地。籍上户部,帖给之民"a。其中发给住民的户帖,实为明初户帖制度的核心,是征调赋役的依据,因此非常重要。然而,目前学术界对于明代户帖的介绍和研究尚嫌不足b,究其原因,最主要的还是保存下来的户帖资料极其有限。本文拟对新发现的一件祁门县僧户帖进行介绍和初步考察,以期对明代户帖以及相关制度的深入研究有所裨益。一户帖的流传与洪武四年祁门县僧张宗寿户帖的发现洪武三年(1370年)十一月,朱元璋颁布命令,在全国调查户口,正式推行户帖制度。然而,户帖制度实际上只实行了10余年。洪武十四年以后,黄册制度作为户籍和赋役的基本制度开始在全国实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户籍档案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本文按照社会地位的不同,把中国古代的户籍档案划分为四类,即宗室户籍档案、官员户籍档案、赋役户籍档案和贱民户籍档案,并从户籍档案的内容、机构及管理等方面出发,对其起源、演变和发展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6.
后湖黄册库是明王朝专门用来贮藏全国赋役档案的中央专用档案库房,堪称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国家专门档案馆,但当明成祖迁都北京中央职能机构皆随驾北上之时,其却仍保留于原址未动。本文重点论述了其未随明中央政府迁往北京的原因,以期对今日的档案事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所发现的古代衙署图中 ,清晰的架阁库、黄册库等名称 ,说明古人对档案保管的高度重视和科学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8.
档案是人类历史的记录,也是人类文明的必然结果。虽然我国古代没有专门的档案学理论,但在先秦两汉的历史典籍中却已经蕴藏着重要的档案思想。正是这些古代档案思想在华夏5000年文明的产生、记录和延续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书”与文字、档案和历史。书之所兴,盖与文字俱起。孔子观书周室,得虞夏商周四代之典”①。“书”字在我国文字、档案及其他文献形成、发展的历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作用,对我国古代档案的称谓的变迁也曾产生过重要影响。虽然“书”字现在主要是书籍、书信、书法、文书之意,但在先秦,特别是春秋前,“书”字…  相似文献   

19.
梁占修 《兰台世界》2013,(19):159-160
<正>明朝是档案制度大成的朝代。除了继承前朝的档案管理众多优秀的制度和经验之外,还修建了皇史宬,并完善了黄册制度,首创票拟批红制度。明代档案管理工作者在长期的档案管理实践中,通过不断积累经验和主动创新,完善一系列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明代对于国子监监生的档案管理工作与其他档案的管理大致相同,分为档案的收集、处理、归档和利用,是一种链条式的管理工作流程。  相似文献   

20.
韩英  李晨 《档案学通讯》2012,(6):98-100
汉唐间户籍制度的形成与演变是古代户籍制度史上的关键所在。近代以来,在出土的秦汉简牍、三国吴简、敦煌吐鲁番文书等出土资料中,多有发现户籍档案。这些材料对于认识汉唐间户籍制度的变迁有重要的价值。通过对出土户籍档案的具体考察,我们可以从载体、形制、内容三个方面来认识汉唐间户籍档案的变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