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构建富有生机与活力的语文课堂,引领学生热爱读书、开启智慧之门、提高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由此可见,语文教师的作用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应重新定位语文教师的角色。一、语文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师的责任就是点燃火把,让它充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语文教学常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于是,我们就常见到课堂成了演出"教案剧"的"舞台",对这种教学形态,过去有一个褒义的形象比喻,把教师当作水桶,学生当作容器,整个教学活动就是倒水于容器之中,可没想到,水桶和容器里的水是死水,灌水盛水的过程又是那么呆板、那么被动.  相似文献   

3.
备课是教师授课前所做的必要准备,是教师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教学设计的再创造。以选文为主要内容的语文教材,只是语文教师训练学生语文听、说、读、写基本能力的凭借,或者说是“例子”。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不应把一篇课文的完整分析像从一个容器装入另一个容器那样地交给学生,而是应根据培养能力的目标要求,对教材进行一番加工改造,使之真正变成切实有效的训练材料。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从备课的第一个步骤——熟悉课文开始,就进入了一个构思教学方案的境地之中。语文教师在备课中熟悉课文既不是一般读者在欣赏作品,也不是文艺评论家在做作品评价,更不是语言学家在做语法分析。它的目的是要从实际出发,因人、因地、因材、因势地进行教学设计。要在教学设计体现创造性,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课型的设计上、在课文内容讲解上,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心得。分析那些优秀的语文教师之所以能在课堂上挥洒自如,使教学充满活力和生机,正是因为他们在备课中不断追求创新设计所致。所以说,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目前存在的普遍状况:教师讲得太多,分析得太多,而学生读得少写得少,教师对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太少,语文实践活动机会极少。一篇课文往往从时代背景、作者介绍、生字词、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色一路讲来,架空分析,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抹杀学生学习的创造性,把学生视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新课程要求:学生的角色发生着从知识的“容器”到“超越型”学习的主体的裂变,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让学生学会学习。一、把课堂学习的主阵地还给学生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过去教师…  相似文献   

5.
现代课堂教学的理念强调 :教育过程应是学生主动探索、主动获取、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发展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独立思考 ,学习运用祖国语言 ,学习怎样读书。长期以来 ,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普遍形成了一个基本定型的模式 :师生读课文———学生学习字词———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学生“容器”般地接受讲解———教师总结课文。在这样的一个阅读教学模式下 ,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习 ,很大程度上压抑了学生思维发展 ,学生的阅读能力无从培养 ,语文素养得不到…  相似文献   

6.
教了二十多年的语文,有了一些感想和体会。要当优秀语文老师,要让学生学好语文,我认为最主要的是三条:首先,教师要点燃学生头脑中的火把,即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其次,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自己拿着钥匙去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即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会自主学习。第三,教师必须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除了课堂教学以外,要让学生到社会这个大观园中去游览、观赏、体验和探索。教师要点燃学生头脑中的火把“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杨福家语)点燃学…  相似文献   

7.
李伟明 《考试周刊》2010,(35):53-53
在目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教师是施动者,传授学生知识,或简单,或复杂,而学生则是被动者,接受教师讲述的一切内容,成为知识的容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掌握简单的教学方法,利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引出精彩的知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学得轻松。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目前存在的普遍状况 :教师讲得太多 ,分析得太多 ,而学生读得少写得少 ,教师对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太少 ,语文实践活动机会极少。一篇课文往往从时代背景、作者介绍、生字词、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色一路讲来 ,架空分析 ,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抹杀学生学习的创造性 ,把学生视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新课程要求 :学生的角色发生着从知识的“容器”到“超越型”学习的主体的裂变 ,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让学生学会学习。一、把课堂学习的主阵地还给学生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  相似文献   

9.
<正>如何构建高效的语文教学课堂,是广大语文教师普遍关心的问题。笔者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构建高效课堂,全面提高了语文教学效率。下面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对构建高效课堂的认识。一、构建高效课堂,前提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过去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大多数语文教师已经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这种一切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目的,只把学生当作存储知识容器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常常将学生置于消  相似文献   

10.
新教材需要的是新观念、新方法。如果拿以往的“满堂灌”到后来的“满堂问”来实施新教材,那是行不通的,也是不理智的。既然是教师,又是语文教师,就要视“头脑不是一个被添满的容器,而是一把被点燃的火把。”把教师的人生价值与意义,看作是点燃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去实现自身的价值,挖掘自身的潜能。因此,语文教师要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明确“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性”,创造一个和谐、民主的语文教育环境,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语文教育教学质量观。为了达成这个理念,则要弄清楚几个转变: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的思维训练,是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分析力、联想力、想象力等思维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加强思维训练,既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为发展学生的智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一、传统语文课堂教学忽视思维训练在传统语文教学中,往往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训练。首先,传统的语文教学在思想上唯教师的话是听,唯标准答案是从。教师把学生当成一个被动接受事物的容器。这样,学生不用思考,不善思考,也不敢思考,扑灭了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其次,传统语文教学只注重知识的积累和记忆,却忽视了对…  相似文献   

12.
正"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通过这句令几代教师用以自勉的"名言",可以透视出在许多人的意识里,教师是水,学生是盛水的容器,水倒得越多说明教师越优秀,容器装得越多说明学生知识越丰富。结果往往是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津津乐道,学生却听得索然无味、昏昏欲睡,使本来充满情趣和魅力的语文课堂失去了活力,变得枯燥至极。久而久之,学生的厌学情绪必然越来越大,语文教学也因而费时不少,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13.
当前语文教育改革的一个发展趋势是要实现由关注教师的教学走向关注学生的学习。把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转化为能动、主动学习的探索者,使他们能够经常地运用创新方式进行探索式的语文研究性学习,这是我们教师的责任。研究性学习是一种符合素质教育的全新的学习方式,它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要求学生借助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并综合运用.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4.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的这句名言生动地说明了兴趣在学生认识过程中的作用。是啊,"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杨福家语)。教师只有点燃这支火把,即想方设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课堂活动,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才能让学生学好语文,才能完成教师的真正使命。那么,怎样才能点燃这把火呢?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师智慧与否不在年龄、学历和职称,而在于他有怎样的教育思想。智慧的语文教师把学生当做教学的第一资源,把自己当做班级里的一名学生。他明白一切的教都必须服务于学生的学,以学定教,以学评教,以学促教。智慧的语文教师强调育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爱学生的生命,不把学生当成"容器",  相似文献   

16.
正最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素养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前提,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提高课堂语文课堂的高效率是保证语文教学质量的快捷途径,如何使学生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目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是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向往的结果。如果说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的话,那么课堂教学过程就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舞台,所以在课堂上要注重学生个体差异,设计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能把学生当做学习的容器,不能强行灌输式地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学生的主导地位,教师充当引领者、指导者,课堂上师生应共同参与、互动、交流学习,才能实现课堂的高效率。  相似文献   

17.
1.小学语文教育的现状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固有的观念是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主动和被动的关系,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在这种教学观念的影响下,学生也自觉地认为学习是自己的任务,取得好成绩是自己学习的目标,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过去,语文教学的效率不高,学生语文能力不强,最主要的原因是把学生当做没有任何主观能动性的机器、容器。课堂上光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说,学生记,就好比是光看别人游泳,自己不下水一样,是无论如何也学不会游泳  相似文献   

19.
梁正秀 《成才之路》2009,(14):40-40
一、改进教学方法、渗透创新教育 传统的语文教法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是注射器,学生是接收容器,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在教学中。教师教一篇课文常常是五大块:时代背景、作者简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  相似文献   

20.
赵亚荣 《新疆教育》2012,(21):182-182
1小学语文教育的现状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固有的观念是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主动和被动的关系,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在这种教学观念的影响下,学生也自觉地认为学习是自己的任务,取得好成绩是自己学习的目标,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