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胡彬 《广东教育》2005,(11):62-63
说“超级女声”引得万“生”空“校”,似乎有些夸张,但这个电视娱乐节目声势浩大,人气旺盛,女生趋之若鹜,引发了全国性的“超级女声”狂潮却一点不为过。纵看“超女”以及她们“Fans”的身份,大多是在校学生。在“超级女声”面前,教育者该反思什么……  相似文献   

2.
周俊 《教书育人》2005,(12):53-55
“超级教师超级驯” 日前,一场名为“超级教师超级驯”的活动正以“超级女声”的形式在杭州卖鱼桥小学落下帷幕,参选老师将通过海选PK、总决选,充分展示自身才艺,以赢得小学生的选票,活动设评委、大众评审团、后援团,且每一场比赛都有拉票赛。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社会语言学视角对“超女语言”和“超女言语社区”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超女语言”指的是与“超级女声”节目相关的流行语,“超女语言”的使用群体有着普遍的心理认同,并保持着长期的言语互动,他们构成了“超女言语社区”。而“超女言语社区”的形成又进一步推动了“超级女声”节目的传播。对“超女言语社区”这一特殊言语社区案例的讨论有助于言语社区理论的深入研究和对“超级女声”节目传播和运作模式的全面了解。  相似文献   

4.
“超级女声”一词,大家肯定不会陌生。2005年的“超级女声”,是一个音乐梦想之花盛开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青春和美丽,浪漫和执著,与歌声一起飞扬。“超级女声”、“超女”及随之带出的好几个新词,在一夜之间传遍大江南北。  相似文献   

5.
“超级女声”与新的语言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杰 《学语文》2005,(6):44-44
湖南卫视“超级女声”栏目创造了中国电视史上的收视率神话。狂潮之后,余波未息。伴随着“超级女声”,出现了不少新的语言现象。这些现象并没有随着“超女”的谢幕而退去。仍然活跃在我们的语言生活中。  相似文献   

6.
虽然2005年度的“超级女声”已经画上了圆满的“休止符”。但“超女”的热度却依然存在,人气丝毫末减。为填补“超迷”们因比赛结束而形成的失落情绪,适时迎合大众的需要,天娱传媒隆重推出“超级女声”首张合唱专辑——《超级女声终极PK》,其中收录了由网络票选出来的2005年前十名人气“超女”的精彩演唱,使这场全民娱乐活动延续下去,为大家展示“超女”魅力的另一个舞台。我们“好歌当听”栏目这就为同学们解开关于《超级女生终极PK》的种种疑问。  相似文献   

7.
每个时代都有它的烙印,每一代人都有他们的青春记忆。正如生于70年代的人会铭记那些校园民谣一术,生于80年代的人一定会铭记“超级女声”,记住有它做伴的春葱岁月。2005年的“超级女声”,不管它多么炙手可热,喧哗过后终会冷却;不管它惹出多少争议,口伐过后终会平息。下面就为同学们梳理一下令年“超级女声”的几个关键词,是为了纪念,纪念一场青春蓬勃的聚会;是为了感谢,感谢那些或悲或喜的日子;更是为明年还能关注“超级女声”找一个理由。  相似文献   

8.
“超级三教学法”是从“超级六教学法”演变而来的,专门用于培养学前儿童的科学探究能力。教师和家长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引导幼儿学习用“超级三教学法”中的计划、实施、回顾策略解决各种信息问题。运用“超级三教学法”,可以明显促进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情景法”教学让学生如身临其境,全方位、多感官体会英语语言,“语法法”教学又可让学生在现有的母语语言基础上理解英语语言,笔者以为,在英语新教材中应当“情景法”为主,“语法法”为枝,互相结合,再加上教师的努力,一定会产生突出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language learning”和“language acquisition”从语言学习的本质上看可以互译;语言的“学习”和语言的“习得”在本质上本来相融。文章从分析关于“学习”与“习得”的已有的正反两方面理论入手,介绍中外经典的定义,列举知名专家的历验,提出作者自己的观点:“学习”是即时的“习得”,“习得”是即时的“学习”.二者交融相通。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