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为了培养创造性思维,不仅学生要把学习情景看作一个整体呈现出来,而且教师也应把学习情景作为一个整体呈现给学生。一篇课文是语言和思想连贯的一个整体,它既有完整的思想,又有完整的结构。因此,在课文教学时,必须采用整体教学法,把每篇课文的教学分成四个步骤进行。一、SurveyClass(thepreparationofatext).1.学生自读全篇课文,拼读生词,理解课文大意;2.口头完成课后问答题或老师给出的问题;3.划出文中不懂的词、句、语法;4.独立完成或小组讨论老师布置的“talkingpoint.在surveyclass中,学生…  相似文献   

2.
张志国 《教书育人》2002,(11):19-19
长期以来,英语课教学过分注重语法和词汇的学习,把课分解成一个句、一个词,把有意义的生动的课变成枯燥的条条款款,不但不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滋长了厌学情绪,压制了学生掌握语言的欲望,使得语言知识零散,不利于学生掌握和形成一定的语言能力。即使是教学中注重了整体教学,依然是换汤不换药,在对章大意整体理解之后还是停留在原先的语法、词汇教学上,  相似文献   

3.
陈颖 《云南教育》2004,(19):54-55
“识字学词学句”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的主要课型。本册要求学会370个生字,其中的129个生字安排在“识字学词学句”中完成。这部分教材有以下特点:一是集中但不孤立识字;二是在语言环境中识字;三是把识字与认识事物相结合;四是把识字与学词、学句融为一体。教学的着力点是:帮助学生在识字的基础上学词学句.初步建立词和句的概念,并进行初步的阅读训练,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  相似文献   

4.
品词品句是小学阅读教学中感悟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品味、揣摩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句,理解其内涵,领悟语言文字的表达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品词品句,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本文仅谈一谈通过联系和比较引导学生品词品句。一、通过联系,引导学生品词品句在阅读教学中,注重课文内部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注重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品词品句。1.引导学生联系课文中具体的语言环境品词品句。任何一篇课文都是一个活的、有机的整体,品词品句时必须摒弃那种把课文肢…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小语教材中选用的古诗,文质兼关、意境深远,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颗瑰丽璀璨的宝珠。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特点,充分利用电教媒体辅助手段,帮助学生品词析句,体味语言关;运用多媒体动画,创设诗境,感知整体关;启发想象,训练表达关。让古诗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在大学英语课程中,传统教学方法强调词和词组及基本语法点等的语言点教学。其结果是学生对课外篇章缺少整体把握,忽视了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语法及逻辑上的内在联系,从而出现了篇章理解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新兴的语篇教学,侧重于句子与句子组合等的学习,认为语言点与语篇是互为联系的一个统一体。它就要在注重语言点教学的同时,更应注意上下文之间的有机联系。教师应通过对语言点和语篇进行生动有趣的演绎与归纳,从而使学生对整篇文章有全面的认识。本文拟从实际出发,结合典型课文的讲授实践,在《大学英语精读…  相似文献   

7.
语言训练是语文教学之本。也就是说,语言训练不能脱离文本。语文教学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一贯坚持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课堂中采用读、说、换句式等训练方式,这些方法无非就是让师者引导学生把字、词、段放回文本这个整体语境中,让学生更加深刻地领会文章主旨,真正走进文本,达到在品词析句中更好地感受、感悟和积累。  相似文献   

8.
语言训练是语文教学之本。也就是说,语言训练不能脱离文本。语文教学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一贯坚持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课堂中采用读、说、换句式等训练方式,这些方法无非就是让师者引导学生把字、词、段放回文本这个整体语境中,让学生更加深刻地领会文章主旨,真正走进文本,达到在品词析句中更好地感受、感悟和积累。  相似文献   

9.
一、台阶式的作文训练序列把小学阶段所进行的每一次作文训练作为一个台阶,把句、段、篇、文体集中训练和穿插训练结合起来,由单项到多项,由局部到整体,由简到繁,由字到词,由词到完整句子,由句到写一个具体内容的片断,再由片断到谋篇布局,这样分阶段建立起来的作文训练序列,使学生写作能力沿着台阶循序渐进,螺旋上升。一、二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以写句为主,立足于语言实践,运用多种练习形式对学生进行规范化的语言训练,使学生从低年级起就能用规范语言进行说话和学习写话,并把联想能力的训练渗透到低年级的教学中。一年级…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的核心是开发学生智力,因此,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以语言为中介,在进行听、说、读、写训练中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素质。教学中,我反复探索,总结出开发智力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语境”中开发智力 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经验告诉我们,阅读教学必须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即语文教学要在“语境”中开发学生智力。它要求我们结合语文的语义情景解释词、句、段、篇,把语文训练和思维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心理学的研究,课文的语义情景是影响学生理解字、词、句的重要因素。所谓语义情景,就是教…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语文教学担负着的积累语言的任务,应包括语言材料、语言范例、语言知识三方面的积累。语言材料主要是指汉字和词语;语言范例是指好词佳句、名段名篇名作;语言知识是指同语言材料、语言范例的掌握密切相关的字词句篇、语法逻辑等知识。语言积累的方式各不相同;学中积累、读中积累、用中积累、说中积累、课外阅读中的积累等。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丰富学生语言积累和运用,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2.
有些学生不能保持语文学习的可持续发展,为什么?原因之一是语文知能结构不合理。语文知能结构,是指各种语文知识、技能和能力之间及其内部的联系和比例关系。语文知能结构的发展是呈阶段性的。字、词、句掌握到一定量,就会滋生阅读的欲望;阅读到一定量,就会滋生写作的欲望。这种阶段性也可以看成坡度。从字、词、句到阅读是一个坡,从阅读到写作又是一个坡。中小学语文教学,就是帮助学生完成这两次上坡的跳跃。字、词、句是阅读的底,整体把握是阅读的坡。阅读的知能就是整体把握的知能。当人们还没有跃上整体把握这个坡的时候,读文…  相似文献   

13.
“识字学词学句”一般包括词和句,有的还有短。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识字、学词,初步建立词和句的概念,同时进行初步的阅读训练,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编排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4.
特殊词、句、段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理解文章的基础,因而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基础.中学语文课本里的一些词、句、段,由于它们的语言环境不同,往往具有其特殊的含义。这些含义,是工具书中所没有的,一些教学参考资料也很少甚至没有涉及。对这些词、句、段,学生在阅读中或自以为懂而忽  相似文献   

15.
语篇教学是相对于以词汇和句子结构为中心的教学而言,是指在具体语境中教学单词和句型,主张词不离句,句不离景从整体入手,展现给学生完整的语言篇幅。本文通过让学生阅读前准备,阅读中理解,阅读后领悟,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阅读策略,更高效地进行语篇教学。  相似文献   

16.
整体语言教学法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和一场教育运动深刻地影响了外语教学。它的特点是:语言是一个整体;语言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语言知识和技能应通过自然的语言环境加以培养;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密切相关。综英课整体语言教学的实践与探索表明:英语教学不能只培养学生的语音、语法、口语、词汇知识以及遣词造句的语言能力,而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整体语言教学法能较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17.
随着阅读能力的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学习的重点已从词句逐步转向句子和语篇。语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语篇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提倡从整体入手的教学。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语篇整体教学策略,既能帮助学生弄清词与句、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又可为学生分薪和理解所学文章打下基础,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8.
随着阅读能力的提高,小学阶段学生英语学习的重点已从词句逐步转向句子和语篇。语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语篇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提倡从整体入手的教学。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语篇教学,既能帮助学生弄清词与句、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又可为学生分析和理解所学文章打下基础,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9.
随着阅读能力的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学习的重点已从词句逐步转向句子和语篇.语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语篇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提倡从整体入手的教学.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语篇整体教学策略,既能帮助学生弄清词与句、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又可为学生分析和理解所学文章打下基础,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20.
学习语言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而品词析句又是语言学习的重要方式。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在教学重点词句时,只是如蜻蜓点水般一掠而过,并未引导学生沉潜其中,细细体味,因而学生始终置身事外一般波澜不惊。其实,品词析句如果经历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那么,学生便可能体悟到其中的真意、真情与真味。一、会真意理解词句本身的内涵及其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把握其字面的和隐含的信息是品词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