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契机,指教育者对孩子施加教育影响的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关键时机,具有突发性、短暂性等特点。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的意图,对他的教育效果就越大”。通过捕捉教育契机让孩子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的方式,尤其适合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逆反心强的孩子。  相似文献   

2.
张志芬 《中国教师》2009,(Z2):352-353
<正>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  相似文献   

3.
陶行知先生曾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都奥妙,就是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著名教育学家夏丐尊先生也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的教育是儿童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家长和老师如何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呢?我既是一位孩子的父亲,也是一群孩子的老师,下面就来谈谈本人关于孩子爱的教育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4.
每一个班主任,都希望自己班里的孩子个个聪明伶俐,颖悟绝人.但往往事与愿违,班级总会良莠不齐.那些在智力边缘的孩子往往得不到老师的关注,我班里就有这样一个孩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那么就让我匀点爱给他,让他也能健康的成长吧.  相似文献   

5.
每一个班主任,都希望自己班里的孩子个个聪明伶俐,颖悟绝人.但往往事与愿违,班级总会良莠不齐.那些在智力边缘的孩子往往得不到老师的关注,我班里就有这样一个孩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那么就让我匀点爱给他,让他也能健康的成长吧.  相似文献   

6.
乌克兰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一个孩子到十二三岁还没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做老师的要为他担忧,担心他长大以后对什么都漠不关心,成为一个平平庸庸的人。的确,如果一个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趟,将来很难有什么成就。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老师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近日,认真重读了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在整本书中,字里行间,我能深深地感受到他对孩子的关注。让孩子树立信心,让孩子对所学内容有兴趣,让孩子喜欢你的学科,让孩子自信,从容面对学习等,这些正是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最需要而却没能做得最好的。  相似文献   

8.
美国教育专家对教育提出了三点建议,其中一条是:对孩子的期望要高。这不仅是未来教育的,而且,也道出了期望在教育中重要作用。曾记得有位哲人说过:“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  相似文献   

9.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在每个孩子身上发展他最强的一面,找出他作为个人发展的根源的“机灵点”。这里的“机灵点”主要是指学生的个性特长,表现在人的生活和学习当中。然而,课堂教学中学生“机灵点”的出现往往稍纵即逝,捕  相似文献   

10.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几十年前就说过: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孩子的嘴,使他能说;解放孩子的空间,使他能接触人类社会、大自然;解放孩子的时间,使他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这段话,在今天看来,无疑是对创新教育的生动诠释。那么,今天的教师如何对孩子进行创新教育呢?我认为,首先要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即通过课堂教学中教法创新和学法创新,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1.
苏联教育科学硕士科温柯最近撰文,提出怎样检查和帮助孩子提高读书能力。文章说,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对孩子们来讲,书是一个小小的窗,通过它,孩子们可以观察和认识世界,也认识自己。  相似文献   

12.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没有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可见,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学校、家庭的共同教育,二者缺一不可。在某种意义上说,家庭教育更为重要。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教育行为影响着孩子良好个性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影响着学校教育对孩子的教育效果,尤其是班主任对孩子的教育效果。所以,家长对班主任工作的配合程度直接影响到班主任工作的开展。如果家长能和学校步调一致地教育孩子,那么一切难题都能迎刃而解了。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家庭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的教学、教育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  相似文献   

14.
俗话说“行行出状元”,对孩子的期望要实事求是,因势利导,顺其自然,要设身处地为孩子分忧解难,而不要硬逼孩子,不要无休止地对孩子要求这个那个,不切实际地急于求成。拔苗助长只会事与愿违。当我们无休止的对孩子期望要求时,我们首先想想给了他多少实际的帮助。我们不妨换位思考一下,如果孩子天天这样不切实际的要求我们,结果又会如何呢?我接触过一位家长,他曾经和孩子试着换个位置,孩子当父亲,父亲做孩子,孩子向父亲提问题:“人家挣1000元,你怎么挣800元呢?人家住三居室,你怎么住筒子  相似文献   

15.
学生成才教育要重视孝心教育。那么如何对孩子进行孝心教育呢教育孩子学会孝敬父母。从孩子懂事的时候起,父母就要教他们关心人、体贴人。家里要有一定的原则和规矩,有好东西一定要先让父母先吃。父母要舍得孩子吃苦,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参加一些社会活动。通过这些形式,他们就会亲身感受父母的辛劳,自然萌发对父母的孝心。常言道,家穷出孝子。事实也是如此。有位著名作家总结他成功的原因时说:“家里穷,我娘把我养大不容易,我想报答她,让她过几天好日子,我没有别的本事,只好拼命写作。”现在一般家庭的经济条件较…  相似文献   

16.
教育术夏丐尊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前提,是班主任老师的一种教育能力,更是凝聚班级力量的源泉。我班有这样一个学生,他的父母离婚了,开始时是跟随父亲过,但父  相似文献   

17.
家长如何管理好孩子的学习是家庭及学校共同关注和探讨的话题,爱孩子是人的天性,爱孩子就要"管"孩子,"管"孩子就要"懂"孩子。笔者结合自己近年来组织开展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活动及本人做家长的经历,谈儿点看法。一、学习效率贵在"境"一是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优化学习"内环境"。要想办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尽最大可能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对孩子的学习要防止目标极端化,也  相似文献   

18.
适度的家庭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延续学校教育,如果家长拔苗助长,对孩子的学习、学校的教育其实是很大的破坏。多年来从事家庭教育研究工作的吴文儒老师总结了家庭教育中常见的四个误区。误区一:把孩子当做实现自己梦想的工具很多家长都曾表示,要让孩子实现自己当年的梦想,但是简单地把孩子当做自己“还愿”的工具,反而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会让孩子感觉他学习是为了父母,而不是从自身愿望考虑主动学习。吴文儒举例,曾经向她咨询过的一个孩子,从小喜欢无线电单片机,但该生的父母因为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希望孩子能考上高中进而考上大学。他们并…  相似文献   

19.
父母教育孩子要站在一条阵线,不能一个说好一个说坏。因为现在的孩子很聪明,从爸爸这里受责骂,他便想从妈妈那里得到安慰。对于孩子某个行为或观念,夫妻之间要经常沟通和了解,夫妻在处理孩子的态度的温和和严厉上可以有所差别,但立场一定要一致。专家提出,对孩子的管教,不妨试试“八字诀”,即:管束、期望、教导、关爱。对孩子学习不要急于求成,要保持长远的积极性。孩子学东西,父母总有期望在当中。是专门为了追求成绩,还是让孩子能从学习的过程中找到乐趣孩子学习,无论是在外面或在家中,都要创造一种愉快的氛围,让孩子学的东西…  相似文献   

20.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与家庭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的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家庭,作为孩子从小到大生长的地方,父母与孩子的亲子关系,对孩子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而学校,则是孩子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家庭和学校作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两股主要教育力量,如果能相互配合、支持,将形成教育的合力,则起到强化教育的作用;但若家庭和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