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社交媒体的急速创新深度改变了媒介传播的原有生态,使得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视角和叙事手法不断被扩容与丰富.场景化、故事化、共识化,逐渐成为品牌宣传的趋同策略.本文以百雀羚《一九三一》广告为研究样本,梳理其传播特征,探究长图叙事、集体记忆、媒介表征、镜像呈现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制,旨在为文化传播的创新实践提供全新视角.  相似文献   

2.
文章将博物馆学研究中的“叙事学”理论引入公共图书馆的策展过程中,建立运用“讲故事”的方法让文献“活起来”的思想,结合国内外优秀叙事展览或有叙事元素的展览案例,对文献类展览的策展提出叙事化策略:从“故事阶段”着手,确立故事主题、故事主体和故事主线;再进入“话语阶段”,确定叙事结构、叙事视角和叙述修辞。以期为解决文献类展览的传播困境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左晨 《新闻前哨》2023,(23):16-17
本文以湖北日报《“一带一路”行·一线踏访》为例,分析其中的故事化叙事表达技巧,对地方主流媒体如何通过故事化叙事注重个体的命运与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做好“一带一路”国际传播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地方主流媒体做好国际传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2010年10月11日,沈阳广播电视台公共·社会频道《今日法治报》开播,子栏目《孙刚说事》正式和观众见面。故事化叙事+评书式表达是《孙刚说事》特有的传播模式,故事化讲述,讲好故事,讲好故事。是节目开播以来所秉承和追求的,新闻专题是内容,故事化、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中医故事》创新传播传统文化的经验方式和叙事策略,以期对国漫的创作和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创新发展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以国漫《中医故事》为例,从动画的叙事主体、叙事内容、叙事结构与叙事语言等方面进行研究,对其叙事策略进行分析。【结果】总结出《中医故事》在叙事中注重主题的民族性、结构的创新性、声画的国风化和受众的全龄化。并为国漫发展提出建议:挖掘特色题材,坚持内容创新;加强监督引导,树立价值导向;打造品牌IP,延伸价值效益;利用传媒平台,拓宽宣传渠道。【结论】动画作为一种文化艺术产品,逐渐成为传承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开辟了弘扬民族文化和树立文化自信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6.
数字记忆工程是当代数字技术与传统历史文化融合而成的一种叙事文本,实现了人文资源互动性生成、数字化再现与共享式传播。数字记忆工程的中国故事叙事的突破表现在挖掘跨时空多元文化记忆原故事,建构文史内容的故事性表达内容,推送结构动态交织超文本呈现的叙事作品,目前面临着从国内传播拓展至国际传播、从文化记忆上升到价值引领、从区域文化记忆到国家文化记忆的挑战,其需要树立讲好中国故事的正确价值导向,做好跨语境的传播内容与渠道设计,打造适合国际认知特征的沉浸式叙事文本,发展讲好中国故事导向下的数字记忆项目。  相似文献   

7.
后情感文化现象融入大众生活的当下,作为故事讲述者的电视与新媒体积极挖掘中外经典文化的潜力,且试图打破视听节目在文化传播方面的叙事窠臼,通过创新话语编码模式来实现文化类节目的形象表达。本文以近年活跃在荧屏上的文化类综艺节目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8.
故事化新闻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潮流,它在丰富传播形态和扩宽媒体思路上起到了关键作用。本文根据电视新闻传播特点与故事化叙事理论进行分析,讨论了故事化新闻叙事特征,阐述了故事化新闻的叙事策略与原则。  相似文献   

9.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增强农村地区内生发展动力的战略布局,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和保证。在2023年全国“两会”报道中,主流媒体在乡村振兴叙事方面通过个人化内聚焦视角与编辑式零聚焦视角相结合立体呈现乡村振兴故事;以多文本、碎片化、数据化的新闻叙事表达强化乡村振兴故事传播力;以开放性叙事建构场景化与沉浸化乡村振兴叙事生态,实现了展示乡村建设新貌、讲好乡村振兴故事、凝聚乡村振兴共识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0.
宋煜 《东南传播》2012,(11):117-118
电视新闻故事化已经成为我国新闻传播行业的一种潮流,它在拓宽媒体思路和丰富我国新闻传播形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结合电视媒介传播特点和叙事学理论,从电视新闻故事化的叙事特征分析入手,阐述了电视新闻故事化的叙事原则和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11.
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为了和平》从小切口切入,采用史论结合、故事表达的方式,对抗美援朝战争予以忠实还原和全面呈现,阐释了抗美援朝战争的正义性、时代价值和中国必胜的内在逻辑.该片最大的特色是其叙事策略的创新,具体表现在叙事视角多元化、叙事内容细节化、叙事素材多维化、叙事内容纵深化和叙事语言诗意化等五个层面.  相似文献   

12.
在对外传播中,"讲好中国故事"是近年来的焦点和热点。上海外语频道(International Channel of Shanghai)以全媒体的方式对外播出,主要受众为在上海的外籍人士、英语使用者以及具有国际化背景的中外人士。作为全国唯一个英语综合频道,内容上既有新闻,也有引进的和自制的各类纪实、影视、综艺、生活专题等节目。频道自开播以来,始终致力于推进上海的国际化进程,同时也让本地受众了解国外的信息和文化,助力中国、上海的国际形象的塑造和对外传播。本文就近几年来增长较快的民生类叙事内容为主要分析对象,一方面是他山之石,精选分析了部分引进的以普通民生为主要内容和范畴的海外节目在对外传播上有哪些艺术表达和传播的手法和特点值得借鉴;另一方面,也对频道自制的民生叙事类对外节目在艺术表达上的共性进行整理和思考,希望以此助力"讲好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13.
正民生新闻的立足点,是民生内容、民本取向,它关注社情民意,聚焦社会热点、难点,彰显服务民生、以人为本的传播理念,在叙事上,自觉采用平民视角,讲求故事化表达,即不光"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而且是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述老百姓  相似文献   

14.
民生新闻的立足点,是民生内容、民本取向,它关注社情民意,聚焦社会热点、难点,彰显服务民生、以人为本的传播理念,在叙事上,自觉采用平民视角,讲求故事化表达,即不光“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而且是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深受广大读者的好评。  相似文献   

15.
相比于传统媒体语境下的倒金字塔式新闻叙事模式,新媒体语境下的新闻叙事模式更加丰富,主要包括菱形式、蜂巢式和钻石式三种。在新媒体语境下讲好中国故事,这一政治传播理念需要准确把握这一政治传播理念与新媒体语境之间的关系,即从领导人开始的中国故事表达、国际传播"转译机"中的中国故事以及国内舆论引导助推器的人民故事;同时,要遵循以下新闻叙事模式,即报道体量的碎片化与切入角度的细化、彰显人文的情感诉说以及协同化传播的有效互动。  相似文献   

16.
蓝刚 《中国传媒科技》2023,(2):62-66+86
【目的】通过分析时政类Vlog在叙事主体、叙事结构、叙事视角、叙事方式、叙事场景等方面的特点,探索其作为一种个人化新闻的现实意义和影响。【方法】使用互文性理论,从报道层次、报道样态、报道温度三个方面探讨时政类Vlog对电视新闻的拓展和延伸。【结果】研究认为,时政类Vlog延伸了电视新闻的社会价值和传播功能,主要表现为主观认识信息得到表现,沉浸化报道提升体验,共性效应丰富内容选择等方面。【结论】增强时政类Vlog与电视新闻互动的举措包括加强版权保护明确侵权行为,创新报道形式挖掘新闻价值,打造特色主题延展传播矩阵。  相似文献   

17.
吴辉 《声屏世界》2017,(10):49-50
反腐题材的电视专题片政治、政策传播意图明显,舆论引导功能很强.专题片《永远在路上》既用光影和色彩表达思想和感情,用景别和拍摄角度传达意见和立场,也运用了各种修辞技巧表情达意,还通过蒙太奇进行叙事、表达和劝说.  相似文献   

18.
张红岩 《传媒》2016,(13):81-82
本文以《真诚沟通》为例,从策略层面分析其内容创作的技巧,总结归纳其在电视化处理、标准化叙事、故事化表达和现场化意识四方面的策略,以期为我国电视公益广告片的创作带来有益启示,从而更全面、清晰地把握此类栏目或广告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数字叙事理论,以两个典型的抖音“书单号”为研究对象,力图分析内容生产者在短视频生产过程中所采用的数字叙事策略。研究发现“书单号”的短视频内容生产呈现出典型的数字叙事特征,多模态、交互式、沉浸式叙事已成为短视频图书营销的主要叙事策略,情绪共享、知识焦虑、成就动机的叙事策略为图书营销提供了基于情感、认知和社会的沉浸式叙事体验。由此,本文尝试性地提出了在数字叙事环境下短视频对图书媒介的再媒介化过程。研究也表明,“书单号”的内容生产和传播实践受到图书营销和平台商业文化的影响,其叙事空间进一步窄化,导致内容同质化、空泛化等传播的异化现象。  相似文献   

20.
不同的叙述行为可以使相同的叙述内容产生不同的叙述话语.同样的妇人杀夫的故事框架,电视专题片<忏悔录·情怨>和小说<杀夫>的叙事者依据不同的叙事"所指"和叙事手段,构筑了叙事结构类似的不同文本.通过对两篇文本的比较研究发现,电视叙事和小说叙事在叙事者、叙事角度、叙事结构等方面既存在差异又有着共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