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历史档案》2017,(3):30-47
清代太监止供使令洒扫,不许干涉政务。乾隆帝向来重视防范太监干政。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七月,在召见兵部侍郎高朴时,乾隆帝听闻有太监高云从将记名官员朱批记载泄露的事情,深为震惊。乾隆帝亲自讯问高云从,得知除了侍郎观保、蒋赐棨等外,军机大臣于敏中也牵涉其中,遂下旨严讯高云从。又得知高云从将其弟高云龙、高云惠分别荐往山东、粤海关充当长随,于是,乾隆帝下令将粤海关监督李文照革职拿解来京审讯,又令山东巡抚将相关地方官员革职严审,务必厘清案情原委。最终高云从被处斩,高云龙、高云惠等发往伊犁赏给兵丁为奴,涉案官员均遭惩处。高云从案是体现乾隆帝严密防范太监干政的典型事件。现从宫中朱批奏折、军机处录副奏折、军机处上谕档、内务府奏销档中选取相关档案,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2.
雅尔哈善,字蔚文,满洲正紅旗人。雍正三年翻译举人,历升至通政使。乾隆初,因劾御使邱玖华夺官。旋受任四川龙安知府,后转任江苏,福建。乾隆十三年,以福建按察使署江苏巡抚,又因处理上元民毁制钱案不当,受革职留任处分。乾隆十五年,循例奏报江苏十四年钱粮完欠数目,突受乾隆帝朱批训饬,两江总督黄廷桂随即连章参奏,雅尔哈善被交部严议。吏部议请革职,但乾隆帝仍命其留任。由于雅尔哈善原已革职留任,所以此次处分实际很轻。而仅一两个月,雅尔哈善即被调任户部侍郎,次年又实授江苏巡抚。整个事件看上去似乎虎头蛇尾,但颇有值得玩味之处。通过雅尔哈善特参惰征州县官员案,对于考察皇帝如何控驭大臣,大臣如何在当时复杂的政治关系中行事,或有助益。本专题史料选自馆藏宫中朱批奏折和军机处上谕档。  相似文献   

3.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六月初,陕西道监察御史曹锡宝奏称和珅家人刘全家赀丰厚,服用奢侈,器具完美,怀疑其有借端招摇撞骗之事。曹锡宝同乡侍郎吴省钦闻知后,密告和珅。及乾隆帝命留京王大臣等察查时,和珅已令刘全掩饰净尽。因查无实据及乾隆帝对和珅的袒护,曹锡宝被革职留任。嘉庆四年(1799年),和珅被治罪后,曹锡宝终获平反并追赠为副都御史衔,刘全被发配至黑龙江为奴。现辑录军机处录副奏折、上谕档及宫中朱批奏折中相关史料,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档案全宗中,有宫中朱批奏折和军机处录副奏折两个文种。朱批奏折是清朝官员上呈皇帝的原件,录副奏折是军机处照朱批奏折謄写件,为朱折副本。我们在阅读录副奏折时,常常会出现这种现象,一是在奏折末尾录有朱批内容,一是在奏折末尾出现“×××年×月×日奉朱批钦此”字句,朱批内容空而不录。同样是录副奏折,为何有些录有朱批内容,有些则空而不录呢?这是否是军机处謄录时疏忽所致?不是的。通过多次摸索探究,即尽量找同日的朱批奏折与录副奏折相校,或查阅军机处《随手登记档》,凡不录朱批之处,乃为“另有旨”或“即有旨”。 清代官员呈递奏折,均要由清帝亲阅,阅后在奏折(片)末尾留下批示,谓之朱批。对于清帝在奏折末尾朱批内容的形式可分三类。第一类是清帝阅后表示阅过,知晓或要有关部门研究了解。如“阅”、“览”、“是”,“知道了”,“该部知道”、“该部议奏”等,用词极简。第二类是清帝表示对奏折上报内容的具体意见,赞成、否定或其他。用语一般要十几字、几十字,个别也有数百或上千字不等。第三类则是清帝对奏请内容事关重要,有必要单独颁发谕旨,即用  相似文献   

5.
清政府禁止民众聚赌,但民间赌博依然盛行。嘉庆十六年,御史韩鼎晋奏请严饬各地禁止赌博,并提及京城内轿子房赌博,旗人多受其累。嘉庆帝谕令严查。后查明,大学士明亮、禄康等官员的轿夫都涉嫌开设赌局,召集旗民人等聚赌,而步军统领衙门相关街道官弁则收受贿赂,加以包庇。嘉庆帝因此震怒,下旨穷究,一大批官员人等都遭到严惩。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嘉庆年间京城的社会风气与吏治情形。现从宫中朱批奏折、军机处录副奏折、军机处上谕档中编选相关档案,以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6.
清初,地方官员在任时于任官之地竖立德政碑,离任时建立去思碑,官员藉此为自己歌功颂德,沽名钓誉,下属及地方绅衿等藉此献媚逢迎,假公敛费,上以结交官长,下以私饱囊槖。康熙四十二年(1703)湖广提督俞益谟奏请禁止督抚建德政碑,未获允准。以后此恶习愈演愈烈。乾隆四十九年(1784),陕甘总督福康安参劾灵台县知县毫无政绩,却于离任时强令百姓制造衣伞,以致民怨沸腾,声名狼藉。乾隆帝谕令制造衣伞脱靴等事一律禁止,严饬各省将现有去思、德政等碑全部查明扑毁,并于每年年终汇奏。现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宫中朱批奏折、军机处录副奏折及军机处上谕档中辑录乾隆朝毁禁去思、德政等碑档案,供研究参考。乾隆五十一年后各省督抚按例汇奏毁禁去思、德政等碑情况,因均未有查获,故未予收录。  相似文献   

7.
庄有恭,字容可,广东番禺人。乾隆四年状元,十六年授江苏巡抚,后署两江总督,二十一年底丁母忧,命百日后署南河河道总督。庄有恭在即将离苏抚任时,奏报在任期间有泰兴县捐职州同朱(日冉)因主使杀人罪拟绞,曾准其以三万银赎罪。乾隆帝得知此事后大恼,责其专擅,令家居待罪,并令两江总督尹继善等从速审办朱(日冉)准赎一案。二十二年初,夺官逮至京师,下大学士九卿论罪,当绞。乾隆帝以其赃不入己,免绞,发军台效力。旋命戴罪署湖北巡抚。现将有关这一案件之史料从馆藏宫中朱批奏折、军机处录副奏折、上谕档中选出,予以发表,供研究参考,亦可从中窥视乾隆朝吏治之一斑。  相似文献   

8.
现从馆藏宫中朱批奏折、军机处录副奏折、上谕档中选辑的这组史料,反映了乾隆年间清政府在加强地方驿递管理方面的诸多问题,可供研究邮驿史参考,现予刊布。  相似文献   

9.
现从馆藏宫中朱批奏折、军机处录副奏折、上谕档中选辑的这组史料,反映了乾隆年间清政府在加强地方驿递管理方面的诸多问题,可供研究邮驿史参考,现予刊布。 ——编选者哈恩忠  相似文献   

10.
铜版画起源于欧洲,清初,随着西洋传教士在清朝宫廷 供职,铜版画艺术形式亦为清廷所采用。乾隆年间,开始以铜版画艺术形式表现历史事件, 制作了一系列描绘征战的组画,平定准噶尔的得胜图系其中一组,共计16幅,由西 洋人郎世宁、王致诚、艾启蒙、安得义4人起稿,丁观鹏等人用宣纸依样着色,交由军机处 发 往粤海关,寄往法国巴黎雕刻铜版,由著名雕版技师柯升(C. N. Cochin)承办。自乾隆二十 九年 (1764年)造办处传办铜版画,至乾隆四十二年所刻铜版及画全数缴齐,历时十余年之久。得 胜图 铜版画融合东西方绘画风格,它的印制成为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现从馆藏内务府 造办处活计档、宫中朱批奏折、军机处录副奏折和上谕档中选录有关史料予以刊发,供研究 参考。——编选者 谢小华 刘若芳  相似文献   

11.
乾隆二十八年三月,在直隶宣化府万全县碧天寺内,查获黄天道教大量符咒经卷。清政府对此十分重视,直隶总督方观承得知此事后,即赶赴现场,随后便派出协办大学士兆惠及户部侍郎钱汝诚为钦差大臣协同处理此案。一个月后即对收藏传抄经卷之人处以极刑,已死者处以冥戳,并将寺塔全行拆毁。现将馆藏军机处录副奏折及上谕档中有关档案予以公布,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2.
《清代前期苗民起义档案史料》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贵州省档案馆合编,光明日报出版社1987年11月出版,共分3册,134万字,大32开,平装,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发行。 该书所辑史料,绝大部分取材于档案原件,主要采自《宫中朱批奏折》、《军机处上谕档》、《军机处苗民起义档》(清代原名《苗匪档》)等文种。部分辑自《雍正朱批谕旨》。  相似文献   

13.
茶课为清政府所征收杂税之一种,现研究此问题者不多,为此,从本馆所藏宫中朱批奏折及军机处上谕档中,选出部分有关史料,供研究参考.为保持档案原貌,对于其中有碍少数民族之词均未予改动,请读者鉴察.  相似文献   

14.
乾隆五十九年查办巴宁阿与盐商交结联宗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巴宁阿,汉军正白旗人,曾任内务府大臣、粤海关监督、两淮盐政、工部右侍郎、户部右侍郎等职。乾隆五十九年,由他监修的热河安远庙工程竣工不久,在一场大雨中,大殿前玻琉璃瓦脱落数十陇,并将下面两层檐瓦全部砸坏。恰恰此时乾隆帝驻跸热河,闻听此事大怒,以其昧良欺伪、营私舞弊为由,传旨严查其前在两淮盐政任内有何贪黩败检情节,并因此处罚了数名地方大员。 本组史料选自馆藏军机处录副奏折、上谕档。  相似文献   

15.
张玉祥 《档案学研究》2017,31(2):111-119
巴里坤地处新疆天山北路东部地区,被誉为“新疆咽喉”。巴里坤是清代新疆地震多发区。其中,清代道光二十二年五月初三至初五巴里坤爆发了7.5级大地震。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宫中朱批奏折档、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宫中朱批奏折档、道光朝上谕档、军机处录副奏折等至少14份清宫藏地震档案极为翔实地记载了此次大地震的相关事宜。这在清代新疆地震史乃至清代全国地震史上堪称罕见。笔者据以上档案等概述了新疆巴里坤大地震的情况,论述了清廷采取的抚恤灾民、官员捐廉、借贷银两、捐款修城、派拨兵遣、起用废员、提拔官员等赈灾对策,进而剖析这些对策的利弊,从而使我们借鉴其合理对策且警惕其不妥对策,这对当今的防灾减灾工作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清代努尔哈赤的父亲、显祖塔克世的直系子孙称宗室,清初多"从龙入关",驻守于京城内外。到嘉庆朝,随北京城的宗室人口繁衍,越来越多的宗室无官可做,清政府也无力供养,以致其生活窘迫。宗室犯法的案件越来越多。嘉庆十七年(1812),嘉庆帝命盛京将军择地建盖住房,并由宗人府挑选京城无业的闲散宗室移住盛京。从嘉庆十八年秋天开始,70户闲散宗室分三批移住盛京。现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宫中朱批奏折、军机处上谕档和录副奏折、内务府档案中编选相关档案,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7.
清代努尔哈赤的父亲、显祖塔克世的直系子孙称宗室,清初多"从龙入关",驻守于京城内外。到嘉庆朝,随着北京城的宗室人口繁衍,越来越多的宗室无官可做,清政府也无力供养,以致其生活窘迫。宗室犯法的案件越来越多。嘉庆十七年(1812),嘉庆帝命盛京将军择地建盖住房,并由宗人府挑选京城无业的闲散宗室移住盛京。从嘉庆十八年秋天开始,70户闲散宗室分三批移住盛京。现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宫中朱批奏折、军机处上谕档和录副奏折、内务府档案中编选相关档案,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8.
乾隆朝甘肃屯垦史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乾隆朝时期,甘肃远处边陲,地旷人稀,但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清政府从当时的军事、政治角度考虑,在此广兴屯田。现从馆藏宫中朱批奏折、军机处录副奏折中选辑部分相关史料予以刊布,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9.
金砖,取材特殊、做工精良、质地光洁,“明如镜、声如磬”,是专用于铺设宫殿、坛庙及陵寝享殿等地面的材料,象征着皇权的至尊。本组史料选自馆藏宫中朱批奏折、军机处录副奏折、上谕档及内务府等全宗,反映了清代金砖的烧造、运输、铺墁等情况。现予刊布,供研究参考。 ——编选者 刘源  相似文献   

20.
乾隆四十六年,甘肃发生陕甘总督勒尔谨与甘肃布政使王宣望等通省官员共谋作弊,利用捐监捏灾冒赈,大肆侵贪的特大贪污案。此案被揭露之后,乾隆皇帝出于维护清朝统治,安定社会,平息民怨,笼络民心之目的,采取严刑峻法,对于甘肃众多贪官,不论官级高低大小,一律给予严惩。现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珍藏军机处上谕档及乾隆朝朱批奏折中有关史料编制此表,供研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