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智 《青年记者》2017,(32):63-64
自2016年以来,人工智能成为持续发酵的新闻热点,Alpha Go及其升级版横扫世界棋坛,2017年5月更是完胜中国顶尖棋手柯洁,令人叹为观止,甚至引来了“人类危机”之说.人工智能在人类生活领域的功能性渗透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与此同时,人工智能在电视领域的应用也愈加频繁,“电视节目+人工智能”模式初现端倪,尤其是在电视综艺节目中的应用更是令人惊艳,引发了人工智能能否引领电视综艺节目升级的讨论.  相似文献   

2.
董九阳 《传媒》2021,(14):64-66
浙江卫视为响应"创新中国"和"科技强国"战略而重磅打造的科技类综艺节目《智造将来》,以其匠心独运的"暖科技"定位理念、通俗易懂的科普讲解、兼顾实用与娱乐的创意表达以及多元化的信息传播,成功收获了社会各方的一致好评与高度赞赏.节目在创制模式与传播方式上体现出的求新求变,既适应了现如今受众对科技类综艺节目的品质要求,也为同类综艺节目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陈敏 《传媒》2018,(10):45-46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完善,人工智能机器人与综艺节目的融合传播备受关注,或将成为电视界的一个新爆点和收视率的增长引擎.由当前比较流行的"人机大战"模式可知,人工智能机器人综艺节目的看点十足,吸引了大量受众的眼球,结合趣味知识与先锋科学,让原本高冷生硬的科技有了"温度",变得更加平易近人.当前,媒介开启对人工智能机器人与综艺节目之间关系和边界的深入探索,通过创新策略的运用,激发受众对大数据、识别技术等人工智能要素的兴趣,加深其对高新技术的认知和了解,为受众带来独特而新鲜的传播体验,拓展综艺节目的外延和内涵,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基于此,笔者以海内外诸多融入人工智能机器人的综艺节目为例,探析其创新传播策略,以期为传播学界和业界提供些许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郭美婷  祁博 《东南传播》2024,(3):155-157
自ChatGPT发布以来,人工智能生成内容逐渐应用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当中。文化类综艺节目作为传播中国文化的窗口之一,需要人工智能技术助力,将传统文化以创新方式进行传承与传播。AIGC能够助力文化类综艺节目文本创作、推动视听内容生成以及丰富主持人语言表达,但同时会遇到AIGC无法深度理解中华文化和产生情感共鸣、出现虚假信息和侵犯知识版权、挤压主持人生存空间等问题。因此,需要人机协同为文化类综艺节目提质增效、深化技术研究及提高AIGC使用素养、建立主持人与AIGC互动协作机制,才能使AIGC更好助力文化类综艺节目发展,从而讲好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5.
从1983年央视春晚的举办开创我国综艺节目先河至今,综艺节目历经近30个年头的发展,在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同时也遇到了发展瓶颈。本文以湖南卫视综艺节目《天天向上》为例,针对后娱乐时代语境下我国综艺节目发展趋势问题进行探讨,试为综艺节目发展提供一些可以参考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蒲璐 《东南传播》2022,(3):118-122
网络综艺节目开始成为人们娱乐生活的重要内容,其受众市场逐渐扩张,也构成了网络视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由于融媒体的迅速发展,智能传播越来越被人们接受,迅猛发展的算法推荐应用、人工智能等技术引领互联网行业产生了大变革,网络综艺节目的生产与消费也被算法技术渗透。依托算法、大数据技术,各大视频网站纷纷推出独创的综艺节目,这些自制节目无论是生产还是传播等都与传统综艺节目存在较大的不同。同时,算法技术的不断普及及广泛应用一改以往网络综艺节目内容再创造的低效率,且为网络综艺节目的价值融合传播创造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基于此,本文重点阐释和说明广受大众喜爱的网络综艺节目在算法推荐影响下的内容生产逻辑,并对网络综艺节目接下来的价值融合传播提供一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毛晶晶 《视听界》2011,(5):104-105
随着综艺节目的风行,诸多频道都开办了明星参与的综艺节目,然而,观众对明星类综艺节目的态度已由当初的极度好奇到争相追看,再过渡到如今的不以为奇。不管是几个明星一台戏,能把这台戏唱好的综艺节目越来越少,绝大多数节目的收视大不如前,在“瓶颈”中的“窒息”感越来越强。为何明星类综艺节目越来越萧条?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电视台与各大视频平台的热门综艺遭遇发展瓶颈,综艺IP出现疲软现象。如何突破固化思维,在新领域开发有价值的综艺节目,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元宇宙热潮下,艺术与技术的结合是大势所趋,从数字技术在综艺节目中的多维嵌入,到虚拟数字人与综艺节目的融合创新,综艺节目的制作边界在技术加持下不断扩展延伸,呈现焕然一新的样貌。  相似文献   

9.
电视综艺节目是当今电视媒体非常重要的节目类型,其发展已进入瓶颈时期,克隆化、同质化成为电视媒体人必须解决的问题。2011年5月,深圳卫视一档全新的怀旧类综艺节目《年代秀》的开播,无疑让电视受众、电视媒体人眼前一亮,在栏目的策划中通过对代际元素的合理运用,可以让不同年龄阶段的电视受众在节目中找到各自的情感共鸣,有效解决了电视综艺节目仅为年轻人制作的问题,扩大了受众范围。它的开播开创了电视综艺节目新的节目形态,有效地解决了电视综艺类节目的创新问题。  相似文献   

10.
王冠  袁烨 《档案与建设》2023,(11):48-51
生成式人工智能虽然具有令人惊叹的强大功能、惊人的更迭速度和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现阶段将其应用于档案开发利用尚存在诸多瓶颈。文章分三个阶段分析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于档案开发利用的瓶颈所在,认为数据准备阶段在数据库层面和数据量层面均存在发展瓶颈,内容生成阶段在内容生成机制和内容生成结果两个方面存在风险,社会传播阶段瓶颈产生的根源则主要包括其高并发性和强破坏性。  相似文献   

11.
陈旭 《中国传媒科技》2023,(10):142-145
【目的】人工智能技术几乎应用于各行各业中,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图像识别能力以及深度学习能力,可以大幅提高期刊出版的工作效率,但人工智能技术在期刊出版中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亟须进一步深入研究。【方法】文章通过归纳总结阐述人工智能技术在期刊出版中的稿件接收、审稿、编辑和校对等出版环节的应用情况。【结果】通过分析发现,人工智能与期刊出版进一步深度融合面临着专业人才匮乏、智能化程度不高、数据资源分散、传播模式有待创新等诸多瓶颈问题。【结论】通过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在期刊出版中的应用情况,以期为人工智能技术与期刊出版行业的深度融合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刘琼 《今传媒》2006,(8):26-28
近年来,国内各大电视台综艺节目的迅猛发展造就了一大批综艺节目女主持人,她们在主持风格上各有千秋,但却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娱乐有余,知性不足。”尽管业界认为,“知识修养,知性魅力”是综艺节目主持人的必备素质之一,但在实际中,这一点往往被忽略了,有的电视台负责人甚至认为女主持人只要长得漂亮,会唱、会演、会跳、会搞笑即可。而这正是导致综艺节目女主持人无法长期发展的瓶颈所在——过于肤浅。久而久之,易使观众产生审美疲劳。一、魅力的核心是个性当人们感叹当今内地综艺节目美女主持人泛滥、智慧型女主持人稀缺时,当人们惋惜曹颖…  相似文献   

13.
傅准 《东南传播》2016,(3):92-93
在各大卫视荧屏被海外引进综艺节目充斥的今天,形式单一、内容雷同,电视"文化创意产业"的精髓慢慢淡化,各电视台竞争实力差距日益悬殊,受众对原创电视综艺节目的诉求愈加强烈,业内人士也开始思考"原创"发展的必要性和节目策划途径,在电视行业发展瓶颈期的今天,推动中国原创综艺节目发展对于电视行业的重新启航具有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前国内的电视娱乐综艺节目在处在改革的关键时期,要想取得改革的成功,就要创新属于电视台自身的新节目,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而娱乐综艺节目要重点关注节目形式与内容的创新,融入各类全新的想法,实施较为深入的计划,促成具备现实意义的节目战术与内容,这样,国内的电视娱乐综艺节目才可以突破瓶颈,取得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5.
刘琼   《今传媒》2006,(8X):26-28
近年来,国内各大电视台综艺节目的迅猛发展造就了一大批综艺节目女主持人,她们在主持风格上各有千秋,但却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娱乐有余,知性不足。”尽管业界认为,“知识修养,知性魅力”是综艺节目主持人的必备素质之一,但在实际中,这一点往往被忽略了,有的电视台负责人甚至认为女主持人只要长得漂亮,会唱、会演、会跳、会搞笑即可。而这正是导致综艺节目女主持人无法长期发展的瓶颈所在——过于肤浅。久而久之,易使观众产生审美疲劳。  相似文献   

16.
谭衍慧  张杨 《兰台内外》2023,(13):73-75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其逐步应用为社会各个领域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图书馆改革经历了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化转变后遇到瓶颈,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为图书馆创造了新环境,为用户提供了新服务。其中,智能感知和可视化技术等为智能检索和语言学习提供更多便利,为图书馆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未来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图书馆建设革新,为图书馆创新发展奠定基础,促进了图书馆智能化发展。本文立足于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发展研究,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对数字图书馆带来的重要变化,挖掘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前景,旨在为图书馆革新发展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媒介融合视域下,电视综艺节目必须适时求变,主动拥抱新媒体技术,积极谋求创新。【方法】文章从综艺节目编辑制作的角度出发,结合新媒体技术的特点及优势,针对我国电视综艺节目发展的实际情况,对新媒体技术在电视综艺节目制作中的具体应用提出了一系列策略。【结果】新媒体技术应用于电视综艺节目中,能够提高受众参与性、节目收视率,以及增加节目的附加值。【结论】在媒介融合视域下,电视综艺节目的技术革新与发展,是其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郭肖华 《传媒》2014,(5):46-48
正中国的电视综艺节目,发轫于20世纪90年代初,迄今已蓬勃发展了20余年。该类节目一方面极大满足了广大受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另一方面,作为和新闻节目分庭抗礼的电视节目样式,其自身也经历了模仿、借鉴、迷顿、挣扎、蜕变的发展历程。而今,在"造星""平民选秀"等硝烟渐退的后选秀时代,电视综艺节目如何突破节目内容和形式的瓶颈,延续  相似文献   

19.
乔婕 《传媒》2021,(6):64-66
在网络综艺节目如火如荼的今天,如何创新节目模式以获得市场,取得不同代际受众的认可,是各类网络平台共同面临的一大挑战.在这种背景下,B站跨年晚会的成功给网络综艺节目提供了创新思路.本文分析了B站跨年晚会的成功经验,即通过打造"属于年轻人的晚会"激发用户共情与共鸣,借助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打造年轻人喜爱的节目,以求同存异理念主导打通代际文化之间的鸿沟.  相似文献   

20.
科技论文自动分类知识库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起立 《图书情报工作》2003,47(5):38-39,62
认为可利用人工智能方法自动分类,以解决信息分类的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