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孩喜欢模仿成人的言行,孩子从2岁起,消化力和理解力都逐步增强,对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已提供良好的生理和心理基础,作为父母应从以下方面培养孩子的良好饮食习惯。一、避免挑食。父母要以身作则,不挑食,各种食物都要吃得有味,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议论自己爱吃什么,不爱吃什么。孩子爱吃的食物,不要让他吃得过多,  相似文献   

2.
心理巧暗示润物细无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理学家早就发现,要使人们的心理活动受到影响,最好按照一定的方向去行动,尽量少用命令的形式提出要求。例如,有的孩子偏食,不肯吃青菜,父母就不宜用命令的方式,强迫他吃,可以自己先大口大口吃,并且说“这青菜真好吃”,还可以谈论青菜的营养价值高。这样,孩子多半也会随着吃一些青菜了。其实,这就是暗示的作用。暗示是一种特殊的信息传递方式,它是指在无对抗情绪的条件下,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人的心理或行为产生影响,使其产生与暗示相  相似文献   

3.
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是件一劳永逸的事情。说说简单,操作起来却很难。作为养育孩子的核心人物——父母,在培养孩子的饮食习惯时,也会因观念的不同或经验缺乏而举棋不定。为此,我们给父母提供一些有用的建议。食物不是惩罚或奖励的手段有些父母为了让孩子牢记自己的错误“,剥夺”了他们吃晚饭的权利,这样的惩罚将使孩子担心自己会挨饿,因此,为了防止以后“可能的”受罚,孩子一有机会就会吃东西。许多父母都很喜欢把零食作为奖励,拿到奖品的孩子会感到通过自己努力争取来的食物更有价值。但孩子所收到的信息显然是错误的,以后他们会把米饭…  相似文献   

4.
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是件一劳永逸的事情。 父母在培养孩子的饮食习惯时,会因观念的不同或经验缺乏而举棋不定,为此,我们给父母提供一些有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宝宝吃饭之初,父母更关注宝宝吃了多少,吃的什么?而往往忽略怎么吃?其实,从宝宝小的时候就开始关注他怎么吃,是培养宝宝良好餐桌礼仪的起点。餐桌礼仪是社交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餐桌礼仪是对别人的尊重,更是对自己的尊重。但是,很多父母会觉得餐桌礼仪孩子不懂,等孩子大了再教。其实不然,如果不及早教给孩子正确的做法,他很可能会受到不良习惯的影响,而纠正一个坏习惯是比较费时费力  相似文献   

6.
三四岁的宝宝味觉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同时也变得会挑食了:“我不要吃蔬菜!”父母对他“霸王硬上弓”,也丝毫不管用。那么,就努力让孩子养成丰富多样、营养均衡的饮食习惯吧!  相似文献   

7.
青菜有“三宝”——丰富的矿物质、维生素和植物纤维素。可是不吃青菜的孩子占有相当的比例,孩子的父母常常为此发愁,不知如何是好。要让孩子爱吃青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从婴儿开始培养吃菜习惯。婴儿期添加辅食时,就应该先喂些青菜汁、青菜泥,随着婴儿月龄的增长,逐渐增喂菜叶,并放些调料、肉末,以增加菜的滋味。 2.吃菜时要给予鼓励。当菜放在孩子面前时,父母可对孩子说:“看看,这菜碧绿碧绿的,多好吃呀。多吃青菜长得高、长得壮,将来能当解放军。” 3.时常对孩子进行相关知识的介绍。当买回青菜时,或孩子在看画  相似文献   

8.
孩子健康成长是每个家长的心愿。孩子的健康成长又要靠父母的精心照料和科学地养育。只要父母平时能善于安排好子女的膳食、锻炼、休息、娱乐等,就能够使孩子的身心得到正常的发育和生长。首先,父母要注意孩子的营养卫生。许多父母总是用精美的点心、水果、鱼、肉、蛋、蜂乳等补品和食物供孩子食用,结果,孩子长得并不健壮。这是因为小孩在丰富的食品面前,挑三捡四,却不好好吃饭。比如不愿吃青菜,爱吃零食;只吃精食,不愿吃粗食。这样,就会造成消化不好,营养不  相似文献   

9.
问:我的小孩好像有“进食障碍”,吃得很少,而且每次要人追着赶着喂他。一顿饭吃完,仿佛是一次战斗结束,累得人精疲力尽。请问有没有好的办法改变这种现状? 答:有些父母在对待孩子吃饭问题上心存焦虑,担心孩子吃得少会不健康、长不大,所以基于爱孩子的心理,就要孩子多吃。小孩子稍微吃得少,就很紧张,强迫孩子一定要吃,或是孩子暂时不喜欢吃某一类食物,勉强孩子吃;有些较极端的父母,看到孩子已  相似文献   

10.
临近暑假的时候,天气越来越热,学校的孩子们又迎来了期末。炎热的天气加上考前的焦虑、紧张和辛苦,有些孩子的食欲会相对减弱。因此,父母要考虑如何激发孩子的食欲,让孩子吃得健康,吃得营养,吃得美味。这段日子,别试图改变孩子原有的生活和饮食习惯,生、冷、硬和刺激性食物要少吃,大鱼大肉的也别吃得过多。  相似文献   

11.
武哲 《家教指南》2009,(10):31-31,40
孩子撒谎是父母在养育过程中一个很头痛的问题。听到孩子编造拙劣的谎言,我们会生气,尤其是我们知道事实真相的时候。比如,孩子坚持说他没有吃巧克力,而他的衣服、脸上又沾满了巧克力,这样的谎话的确让人非常生气。  相似文献   

12.
如果孩子故意撒谎,请父母检查和孩子的关系及自己言行,再进行良好交流。按儿童发展心理阶段,若5岁的孩子会做虚假的陈述,说明他内心真的认为事情就是这样,他好像还没有将想像和现实区分开。所以.如果父母发现孩子是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13.
正有些孩子在家不好好吃饭,要么边吃边看电视,要么边吃边玩玩具,吃一顿饭要两个小时。但若是问起老师在幼儿园吃饭怎样,老师居然说他(她)吃饭很好,有时还得第一名。孩子为何会判若两人?究其原因,是家园教育不一致。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助于平衡膳食,利于消化器官的吸收,因此幼儿园很注重幼儿饮食习惯的养成。有的幼儿通过老师的帮助自己能好好吃饭,可一回到家家长却不重视这方面教育,孩子难免又犯。怎样才能让孩子在家在园吃饭一样好呢?幼儿园的一些做法值得家长借鉴,同时还要做到家园配合保持一致才好。  相似文献   

14.
钵钵青菜     
我家小朋友最不喜欢吃青菜,每次吃青菜都要威胁加利诱。其实想想,身为大人,我自己也是更爱大鱼大肉,对青菜一点都不感兴趣。但是好在大人对自己有约束力,明白要吃青菜才健康的道理,所以我经常是拿炒青菜当药一般,强迫自己每餐必须吃一些。不过小孩子就不明白这些道理了,任你如何引诱或者恐吓,他不想吃的时候就千般不愿吃,最后大人孩子都气得不行,两败俱伤。后来,我想与其在如何劝导小朋友吃蔬菜上下  相似文献   

15.
夏萌信箱     
○孩子两岁半,不肯吃蔬菜,怎么办?●只要你认识到:没有任何食物、药品、营养品能完全取代蔬菜里的营养成份,办法总归有的——说服他吃:不吃蔬菜的孩子长不壮,将来做不了解放军,当不了科学家……诱导他吃:想吃水果吗?别急,先吃点青菜再说……强迫他吃:不吃就是不行,今天我就这么等着你,  相似文献   

16.
正研究显示,偏食、暴饮暴食不知节制等问题在中国儿童中很突出。如何让孩子从内心深处接受健康的饮食习惯,增加对食物的控制感,让进食成为一件健康美好的事情,父母的引导很重要。0~6岁是孩子养成健康饮食习惯的关键时期。如何帮宝宝守住底线,让他学会自己选择健康食物,拒绝不健康食物,愉悦享受美好的食物。父母不妨检查一下,这3个饮食原则是否知晓,有没有做到。  相似文献   

17.
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大有裨益。要养成定时定量的饮食习惯,教育孩子一日三餐要做到:早餐吃  相似文献   

18.
松松妈妈,您家儿子目前的状况是孩子不良饮食行为的表现.孩子不仅没有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而且对正常饮食产生了“吐”的厌恶性反应。其中形成的原因很复杂,但不能就此武断地下结论说“现在的小孩太狡猾了”。如果按这个观点走下去,家长就认为责任全在孩子身上,接下来做的就是强逼着孩子吃饭,吐了之后还让他继续吃,不考虑孩子的感受和特点。  相似文献   

19.
孩子的饮食是让家长颇费心思的一件事。下面介绍的就是能帮助孩子长高的食品和相关饮食习惯的小秘诀。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均衡饮食。对孩子长高有益的营养食品:富含蛋白质、氨基酸、钙、磷的牛奶、瘦肉、鱼类,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的青菜、胡萝卜、柑橘等食品对孩子长高是很有益处的。合理的饮食习惯是长高个儿的秘诀:1.细嚼慢咽快吃食物会增加胃的负担,导致消化吸收障碍,甚至引起胃肠疾病。2.适当补钙为了促进钙的吸收,要避免钙制品与碳酸饮料同时饮用。因为碳酸饮料中磷的含量过高,会破坏钙的吸收。钙和磷最合适的比例是2∶1。3.含盐分高的食品…  相似文献   

20.
菜丛 《中华家教》2014,(Z1):118
"哇,你把饭吃光了,你很棒!""把碗里的青菜吃掉才可以下桌。""饭全部吃完了才可以吃布丁。"多数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好好吃饭,使出鼓励甚至不惜威吓等各种手段让他们"把饭吃完"。近期发表在美国《儿科》杂志上的一项实验发现,超过半数的美国父母会要求孩子把盘里的食物全部吃完,不能有剩菜。有三分之一的父母在孩子表示吃饱后,仍要求他们再多吃点,导致孩子常吃得过饱。为何父母这么执着于把饭吃完?《纽约时报》网站新闻指出,我们从小被教育不能浪费食物,主要是因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