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代诗词作家思念亲人时,往往撇开自己,而从对方写起,委婉含蓄地抒发深挚的情感,就采用对写法。对写法是我国古典诗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也称“主客移位”,即移情于景、移情于人的写法。明明是主人公对对方有所举动,作者却不直接描述自己,而从对方落笔,选择巧妙的角度,以故乡亲人对自己的思念来表达自己对故乡亲人的思念,把深挚的情思表达得婉曲含蓄、愈有意味。  相似文献   

2.
在古典诗歌中,诗人在表现思亲怀友之情或背井离乡之意时,不直接写自身却从对面落笔,别出心裁地将这种感情表达得婉曲含蓄,这种表现手法,被称之为"主客移位"或"对写法",也叫"一笔双写"."主客移位"其实就是移情于景、移情于人的写法,即明明是主人公对对方有所举动,作者却不直接描述,而从对方下笔,把深挚的情思表达得婉曲含蓄.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可谓源远流长.众多诗人借助诗歌传情达意,或言志,或抒情.但诗歌讲究含蓄凝练,诗人们在表达自己感情的时候,往往会运用曲笔.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他们有时移情于景,有时也会运用移情于人的写法,也称"对写".明明是主人公对对方有所举动,作者却不直接描述,而从对方下笔.把深挚的情思表达得婉曲含蓄.  相似文献   

4.
在翻译中读者是译者关注和审视的对象.本文从语用移情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在文学翻译过程中读者的重要性.译文要被读者认可,译者就应该移情于读者,并且还要根据读者反应,采用适度的移情来保证译文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介绍了移情与语用移情的概念,并提出语用移情的四个原则:等同原则、合理原则、礼貌原则、信息原则。从语用移情的角度出发,分析了语用移情四个原则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如果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能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的角度,合理运用语用移情理论将对小学英语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修辞格,"移情"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大量应用。从修辞的角度出发,中国古典诗歌语言中的"移情"方法分为四类:即拟人、象征、寄情于物和身与物化。  相似文献   

7.
话用移情是语言习得的较高境界,它要求语言习得者在掌握语言形式的同时必须熟悉目的语国家的文化,并以其文化作为交际背景进行言语交际。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第二语言习得,并就如何培养语言习得者的跨文化意识、请用移情意识以及全。何把语言移情用于言语交际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8.
在世界美学史上,首先对移情现象进行过具体深入研究而形成“移情说”的,是德国的立普斯.“移情说”是心理学的美学派别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理论,从19世纪后半期开始,曾经风靡欧美.当时有人甚至把它比作生物学中的进化论,把立普斯比作达尔文.这当然是言过其实了.但是以往我国研讨“移情说”,偏于美论的角度,却走上另一极端.从美论的角度看,“移情说”否认美的客观性,混淆了物与心、对象与主体的原则界限,颠倒了  相似文献   

9.
从"移情"的"换位思考"理解角度出发,探讨在翻译的过程中,作者运用语言移情、文化移情以及审美移情三种方式翻译作品的途径,对于翻译水平的提高具有十分重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首先介绍了移情和语用移情的概念,分析了语用移情的三种策略,并深入探讨了语用移情策略在英语教学中的具体运用。笔者认为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必须充分运用好语用移情策略,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学生的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灵感,才有利于教师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李爱清 《焦作大学学报》2006,20(4):105-106,108
很久以来,对移情的研究一直被桎梏在语言习得研究领域,把移情与教师语言结合起来的研究很少。文章简要介绍了什么是移情,并从语言学的角度来分析移情对教师纠错语言的影响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语用学上的移情就是指在利用语言交流时对语言的理解要站在对方的角度上。语用移情需遵循等同原则、合理原则和礼貌原则。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离不开语用移情,语用移情可以成功地促进跨文化交际,使外语学习者理解对方的语言习惯。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虽有“移情”一词出现,但并没有移情理论的存在,原因有三:1、移情说产生于西方特定的历史化语境,主客体同一只是其内涵的一个层面,且与中国古代美学中“心物交融”说的内涵指向不一样,实现途径也不相同,前指向自我,体现出主观中华民族主义的旨趣,后指向物我消融、情景两忘的审美至境;前得之于“投射”,后得这于“神会”,因而不能单从物我同一的角度总结出中国的移情理论,2、作为言志寄托的表现方法和艺术思维方法的“比兴”与西方的“移情”有些许相似之处,但并非真正相对应的概念。3、中国古代强调艺作品审美效果的“移情”、“移人”与西方移情说之“移情”内涵亦有区别。  相似文献   

14.
【设计意图】设置情境 ,激发情感想像 ,欣赏意境凄美、语言清丽的艺术特点 ,体味移情入景、虚实相生的写法 ,进一步探究作者创作风格 ,以加深对诗歌有关方法、技巧的认识和理解。【设计提要】1.渲染气氛 ,展示课件。 2 .鉴赏探讨两种写法 :①以乐景衬哀情 (移情入景 ) ;②抽象的感情形象化 (虚实相生 )。3.对比鉴赏 ,探究作者创作风格。【设计实施】1.渲染气氛 ,展示课件。①作者生平 ;②创作介绍 ;③词牌介绍。[明确 ]渲染气氛 ,播放邓丽君演唱《几多愁》音乐 ,运用多媒体逐次展示以上课件。作者李煜 ,南唐后主 ,多才多艺 ,尤工于词律。其…  相似文献   

15.
一、以情感培养为突破口幼儿品德教育可分为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方面。从道德情感培养的角度来看,移情的培养是我们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移情是一种对他人的一种替代性的情绪、情感反应与体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性情绪、情感,也经常被称之为积极的社会性情感,因为它会使幼儿产生一种内在自觉性,要求自己能使别人快乐、幸福。否则,自己会感到不愉快。霍夫曼指出:“移情是诸如助人、抚慰、关心、合作、分享等亲社会行为的动机基础,它激发、促进人们的亲社会行为,是个体亲社会行为的推动器,提高儿童的移情能力,能极大地提高其…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两位译者移情的原因,并从语用移情的角度对比分析了两位译者对“红诗”翻译不同处理。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长期的道德教育研究和道德实践中,人们更多地从提高道德认知的角度出发,而较少从促进道德情感入手。然而,相关研究表明,移情是道德行为的动机来源。因移情而产生的痛苦、同情、愤怒、自责、内疚、不公平的感受都是道德行为的动机力量。对于情感先于认知发展的儿童来说,培养他们的道德移情能力是家庭德育的关键。儿童移情的培养需要遵循人际关系的亲疏层次原则。移情的培养可以综合移情情绪体验和移情认知两个方面来进行。  相似文献   

18.
语用移情指语言习得者将自己的感情完全融入到对方的社会文化中去,它要求语言学习者在掌握语言形式的同时必须熟悉目的语国家的文化,并将其作为交际的背景知识进行言语交际,因此它是语言习得的较高层次。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第二语言习得,并将如何培养语言学习者的语用移情意识、跨文化交际意识以及如何把这些意识运用于外语教学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情感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思潮,它是对“愉快教育”的一种超越。作为一个新的领域,情感教学的探索还刚刚起步,其理论还不成熟。但可以肯定,移情是情感教学的关键所在,它贯穿情感教学的始终,移情运用到情感教学中,有其可操作性,即教师能移情理解学生,尊重学生,满足学生的依恋需要。移情性地评价学生,最终使师生双方获得移情体验,移情性沟通使情感教学变得现实而可行。  相似文献   

20.
语用移情是奥巴马在总统选举演讲中获胜的关键因素。演讲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演讲者能否充分利用语用移情,进而达到其人际交往的意义。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出发,以顺应理论为基石来分析奥巴马在总统选举获胜演讲中的语用移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