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张载独创理学思潮中的气学流派,以此深刻影响了明代气学.罗钦顺、王廷相、吴廷翰等著名气学家在继承和汲取张载气学的基础上,又对张载思想加以发挥,对宋明理学加以修正和革新,是当时时代精神的重要体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宋明理学在明代的发展趋向.张载创立关学,促进了理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对程朱的思想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其思辨性哲理为理学的哲学化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方面体现了张载在宋明理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敬畏生命”范畴的提出,是史怀哲长期思考和理论探究的成果,爱并且尊敬一切生命,保持生命,促进生命,使生命达到其最高度的发展——是史怀哲敬畏生命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他对敬畏生命原则之一做了哲学和伦理学的提升,将其论证为伦理学的第一原则,走出了一条敬畏生命的伦理道路,成为当代世界最具影响的生态文明形态。  相似文献   

3.
张载的气论学说在中国哲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南冥是韩国历史上一位很有特点的哲学家。在气论学说中他们二人都表现出了鲜明的伦理特征。但是 ,张载气论更多地偏重于宇宙自然观 ,是彻底的气本体论 ;南冥的气学则更偏重于个人的践履和社会实践 ,更多地体现出具体性。尽管二人的思维偏向不同 ,学术重心有异 ,但他们的气论思想都为我们留下了发掘不尽的精神瑰宝。  相似文献   

4.
庄子认为,人的一生面临着命运、社会、自我以及环境等带来的难以摆脱的困境。其中,生态之困主要是指环境之困,是指人身处其中的自然环境给人们带来的限制和束缚,涉及的主要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庄子对生态之困的解脱方法主要表现为对"至德之世"、"建德之国"的生态社会理想和至人、真人、圣人的生态人格理想的向往和追求。在摆脱生态困境的种种策略和方法中所贯穿的都是顺物自然的生态学原则。  相似文献   

5.
庄子认为,人的一生面临着命运、社会、自我以及环境等带来的难以摆脱的困境。其中,生态之困主要是指环境之困,是指人身处其中的自然环境给人们带来的限制和束缚,涉及的主要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庄子对生态之困的解脱方法主要表现为对“至德之世”、“建德之国”的生态社会理想和至人、真人、圣人的生态人格理想的向往和追求。在摆脱生态困境的种种策略和方法中所贯穿的都是顺物自然的生态学原则。  相似文献   

6.
关于张载哲学历来就存在着不同的诠释.这种不同表现于古代,就存在于程朱与二王(王廷相,王夫之)之间;表现于当代,则存在于大陆与港台之间.笔者从理学崛起的思潮背景与张载探索的问题意识出发,重新解读张载的造道视角,从而认为天人、体用以及本然与实然的双向统一就是张载的理论建构原则,也是我们准确把握张载哲学的基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7.
结合当前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问题,浅析罗尔斯顿关于生态伦理的价值论述。在分析并指出传统伦理观和事实与价值二分的片面化的基础上,阐述了罗尔斯顿两种阻碍生命伦理的思想即传统伦理观的思想观念和事实与价值二分的思想观念,对我国生态文明及"美丽中国"建设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自然之理与人伦之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家面对的重要问题。王阳明认为心即理,心主要是一种内化于人而又具有普遍意义的至善的道德原则,而物主要是一种人伦之事,在道德实践当中,就是要实现心与物的贯通,通过道德践履来建构一种伦理关系。这样,其心物关系实际上就是如何处理一种作为涵摄自然之理的社会道德规范之心与具体的道德行为之间的关系的学说。  相似文献   

9.
范梅南的生命教育思想来源于对生命哲学的继承,来源于对乌特勒支学派和北美教育研究范式的反思,来源于现代西方哲学流派的影响。他的生命教育思想贯穿于现象学教育学研究过程之中,无论是师生生命的相遇,还是教师之教的生命教育,都体现了范梅南对教育与生命的热情,也为我国的生命教育研究提供了不同的研究范式和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大地伦理学理论的哲学基础的论述,克利考特捍卫了大地伦理学,扩展了大地伦理理论,提出伦理整体主义这一新的伦理理论。这一理论为统一生态伦理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单良 《职大学报》2014,(5):65-67
张炜是一位具有强烈生态意识的作家,他在作品中借助了许多生态意象,来表达他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看法。芦青河代表的大地意象,葡萄园代表的植物意象和狗代表的动物意象表现了张炜对大自然的全面思考。正是张炜强烈的生态责任感,他才被称作是“大自然的歌者”。  相似文献   

12.
从工具到艺术作品最终到凝聚天地神人四方为一体的“物”,在这样一个思想历程之中,海德格尔的思想走入了四方游戏的大道之境,是艺术指引着海德格尔,也是艺术使他摆脱了本质主义的思想方法。如果说是海德格尔为生态美学奠定了存在论根基的话,那么艺术就是这一根基的基石。在此我们把艺术作品的存在论性质上升为一种对待世界的方法,这就使得艺术作品与生态存在论之间具有天然的联系。艺术作品的存在论性质是通向生态存在论的现实道路,以对待艺术作品的方式对待自然与一切存在者,是建构理想生态关系的起点,艺术是生态论美学观的基石。  相似文献   

13.
欧战即第一次世界大战,梁启超与欧战联系密切,在欧战期间他一直给予极大的关注,并著书演说,在其对欧战的分析与发表的演说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他的世界化意识,提出了融合的世界观,共荣共利的国际相处原则,并极力呼吁国际同盟的建立,其思想非常具有理性色彩。  相似文献   

14.
张载的心性论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是在阐释孟子心性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从儒家心性之学的角度看,孟子可以说是儒家心性论的确立者,张载则是儒家心性论的完善者;孟子的功绩在于使儒家的心性论初具规模,张载的功绩则在于对儒家心性论进行了总结与发展,并合理地解决了人性善恶及其冲突问题,从而使儒家心性论在理论与实践方面都趋于丰富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张健训练期训练负荷、营养方案和生化指标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对张健训练期的血尿指标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 :运动后尿液指标变化不大 ,反映运动负荷强度不大 ,运动后血乳酸、血尿素指标的变化也同样证实了这一点 ;训练期张健的血红蛋白、红细胞参数处于较理想范围 ,说明张健的身体机能处于良好状态 ;训练期针对超长距离游泳运动的能量供应特点安排的训练负荷强度与负荷量合理 ;训练后血糖指标变化反映我们为张健制定的营养补充方案是合理可行的 ,为科学地制定张健横渡渤海海峡时的营养补充方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张弘范作为宋元易代之际文武兼备的汉人世侯代表,他的诗词作品深刻反映了诗人在时代使命和民族气节的心灵博弈中的矛盾与斗争。用典是张弘范诗词创作的一大特色,无论是取自马援、侯霸、郭子仪等古人事迹的事典,还是源于《论语》《庄子》等前人典籍的语典,典故的运用不仅反映出一个武将深厚的学问和功力,也折射出一位士人复杂而真实的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17.
《泛槎图》是成书于道光年间的一部自传体的木刻画集,以图像的形式记录了清代画家张宝的游历人生。他在纪游过程中亲绘各地著名景观103处,并请名流文士和王公巨卿题咏,后又经张太占、刘文楷刊刻成集。考察其写作缘起和成书过程后发现,《泛槎图》的图文之间存在明显的互动关系。正是基于图文之间的互相启发,张宝在纪游过程中不断修正叙事策略,最终在纪游路线上建构出一种宏大的龙脉景观,成为理解明清文人画家思想的窗口。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实践感性观及其审美现代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克思的人的本质对象化和人的全面解放思想的美学特质,建基于其实践、能动和历史性的实践感性观之上。这使他不仅完成了从感性认识论美学向人类存在本体论意义上的实践感性学美学转换,超越了他以前的旧哲学美学,而且以其对感性本质的深刻把握宜人审美现代性问题性之中,对理解他以后的中西美学发展和当代审美文化建设也具有巨大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9.
张说是唐代文学由初唐转入盛唐过程中的一位关键性作家,他在开元初年遭贬时期所作的山水诗歌,感情真挚,内容充实,为山水诗向个性化方向发展迈出了一大步。他在艺术上能够博采众长,从诗歌形式、诗境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为山水诗歌向盛唐风格迈进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0.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一部代表作。主人公哈克贝利·费恩是几个现实人物的再创作,通过细节描写逼真的刻化出其形象。哈克贝利·费恩渴望自由,希望逃出文明的世界。在密西西比河上的逃亡旅程中,他尽自己所能来帮助吉姆,并且逐渐改变了他对黑人的偏见。哈克贝利·费恩反应敏捷、足智多谋,他的这些特性帮助他在旅途中平安躲过灾难和困难。通过对哈克贝利·费恩这一人物的塑造,马克·吐温表露了他对现实社会的态度和思想。他进一步引深了个人自由问题和社会对个人的束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