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大凡优秀散文都贮满诗的意境,意境乃散文的生命。诚如前苏联作家巴乌斯托夫指出的:“真正的散文是充满诗意的,就象苹果饱含着果汁一样”(转引李洛元:《笔谈散文》)。杨朔也曾强调:“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海市·小序》),他写散文“常常在追求诗的意境”。由此可见,从散文诗化这一点研究杨朔散文应是成功地获取其审美效应的真谛。  相似文献   

2.
一 在我国当代散文发展中,杨朔是有重大开拓与贡献的作家。他自觉地把诗与散文结合起来,不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散文的美学价值。但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名人也有失误,名篇也有不足之处。尽管杨朔为当代散文创作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在某些方面,某些篇章,却存在着明显的不足。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作者对于散文“诗意”的刻意追求。周立波曾说:“文章要做,又不宜太做。”杨朔散文对“诗意”的重视就失之于“太做”。所以,我们  相似文献   

3.
杨朔是“十七年”的散文大家.作为一名散文家杨朔为我们留下了200多篇的散文,出版了几个散文集子。以大量的文学实践和独特的审美追求,奠定了自己在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那么,什么是杨朔散文的追求呢?1959年深秋,杨朔在《(海市)小序》中说:“我素来喜欢读散文。常觉得,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还记得我是孩子时候,有一个深秋的夜晚,天上有月亮,隔着窗户听人用高朗的音调读者《秋声赋》,仿佛自己也走进诗的境界。一当然,我喜欢散文,还有更重要的原因。散文常常能从生活的激流里抓取一个人物一种思想,一个…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当代散文创作中,秦牧和杨朔都是有重大开拓的作家。他们都以自己独特的美学理想,创作出大量有艺术特色的散文。提高了散文的美学价值,奠定了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一秦牧是一个具有学者气质的散文作家,追求理趣美,自觉地把小品与抒情散文结合起来;杨朔则是一个具有诗人气质的散文作家,追求意境美,自觉地把诗与抒情散文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对杨朔《樱花雨》的“诗化”“点评”,是毛、杨在散文美学理念上的一次碰撞与碰撞之后的神通,所引发的60年代初期的散文“诗化”思潮,是历史机遇的一个必然.杨朔“诗化”的理论及引发的散文“诗化”思潮,在散文回归中国古典“诗”的艺术传统与创造“载道”、“言志”兼容的文本两个主要方面,为当下散文诗性的重建提供了不可漠视的正价值.  相似文献   

6.
杨朔同志的散文赢得广大读者的喜爱,决不是偶然的。读着他的散文,好象身浴东风,口含荔枝,乘竹筏畅游在漓江碧波上,诗意盎然,美味无穷。他说他写散文就是“常常在寻求诗的意境”。《茶花赋》既是他散文的代表作,又恰恰能反映出他当诗一样写散文的经验。 你看,文章一开头就说他想构思一幅“祖国面貌”的画,以抒发他极度怀念祖国的诗情。 “祖国的面貌”,要用富有诗意的画能表现好吗?他借画家之口说:“这可是个难题”。为什么“难”呢?难就难在杨朔同志要画的不是祖国一般性的面貌,而是要求画出特色来。要有“自己新鲜的意境、思想、情感”,要“耐人寻味”而“零山碎水”、  相似文献   

7.
杨朔同志是我国当代一位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的著名散文作家。由于革命的需要,他在一九五六年以后从事人民外交工作,同时致力于散文的创作,先后出版了《亚洲日出》、《海市》、《东风第一技》、《生命泉》等散文集.一九七八年出版的《杨朔散文选》,共收入他的散文作品六十篇。他的散文,感情真挚,文字优美,结构精巧,诗意浓郁,为广大读者所喜爱.他“在写每篇文章时,总是拿着当诗一样写”,“常常在寻求诗的意境”.(《东风第一枝》小跋)这种以诗为文的艺术方法,虽然并非杨朔所独创,却是作者在继承我国古典文学优秀传统,学习诗歌艺术的基础上,从长期的散文创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条宝贵的经验;这条经验,以及它在作品里显示出来的散文艺术的若干特色,在今天仍然能够给予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杨朔同志的散文构思精巧,文笔清新,酣畅动人,富有诗意,深为广大读者所喜爱。然而,杨朔散文的诗意是怎样产生的呢?他在《〈东风第一枝〉小跋》中说过这样的一段话:“我在写每篇文章时,总是拿着当诗一样写。我向来爱诗,特别是那些久经岁月磨炼的古典诗章。这些诗差不多每篇都有自己新鲜的意境、思想、情感,耐人寻味,而结构的严密,选词用字的精炼,也不容忽视。我就想:写小说散文不能也这样么?于是就往这方  相似文献   

9.
杨朔是当代散文大家,他的散文风骨独具,是文学艺术中的珍品。他总是站在时代的前头,积极地反映生活,致力于反映“时代感情”,在构思中又追求一种“诗的意境”,因而他的作品能与众多的读者在思想感情上形成“同构对应关系”,产生“轰动效应”。美国著名美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认为,人之所以能够感到美,关键在于事物的形体结构和运动与人的生理、心理结构有着相似的对应性,即同构对应关系。这是说,艺术是通过其物质材料(即形式)造成的完形结构来唤醒鉴赏者整个身心结构的反应,从而引起共鸣的。我们认为,这种同构关系,在杨朔散文中体现得十分明显和广泛。杨朔  相似文献   

10.
自从杨朔在《东风第一枝·小跋》中讲了“我在写每篇散文时,总是拿着当诗一样写”之后,许多评论家便喜欢用它作为依据去评论杨朔散文。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他们在评论过程中往往只注意杨朔散文的诗的意境,诗的结构,而对其语言特色似乎很少  相似文献   

11.
杨朔同志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散文家。他的散文感情真挚,立意高远,结构精巧,语言洗炼,诗意盎然,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雪浪花》是杨朔散文的一篇代表作。这篇散文写于1961年。那年春天,杨朔同志访问了日本,写下了《鹤首》、《樱花雨》等反映中日两国人民深厚友谊和日本人民反抗精神的作品。他回国后不久,就风尘仆仆地来到了北戴河。杨朔同志是山东蓬莱人,他从小就在大海的摇篮里长大的。他喜爱大海,认为“大海是最美妙的诗。”在北戴河疗养期间,他有时和朋友们一起散步,吟诵古典诗章;有时独自在海滩徘徊,和大海谈心,了解大海的性格,寻找着一种诗的意境。有一次,在疗养院的餐厅里,大家争论着大海的性格,有的人说大海是和悦、善良的,有的  相似文献   

12.
杨朔是我国当代卓有成就、独树一帜的散文家。他努力继承我国古代优美诗词的长处,为我国当代散文创作繁荣和发展作出了贡献。每一篇散文都是一首优美的诗,正如老作家冰心曾经说的“假如刘白羽的散文像‘采云流水,蓬蓬元春’的话,那么杨朔散文就是‘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了”。  相似文献   

13.
杨朔是一位在散文园地里辛勤耕耘并取得重大突破的散文大家。这位明确提出散文诗化的理论、毕生矢志不渝地致力于散文艺术实践的作家,从五十年代中期写作《“走进太阳里去”》开始,便形成了他独具的艺术风格。而此后他的一篇篇散文,总是情不自禁地倾注着诗的质素,飞扬着不能自已的情思,蕴含着浓郁芳馨的诗意。他以激荡在自己心灵中的热泉,把生活中“动情的事”浸润和洗涤得象璞玉那样晶莹透亮。通过艺术的联想和想象,新颖、自然、深刻的比兴,  相似文献   

14.
“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这是作家杨朔同志对散文的一句评价。的确,优美的散文,不仅有缜密、凝炼如诗的语言,更有着美妙动人的诗的意境情致,读来令人陶醉。现代作家鲁彦的散文《听潮》,正是通过运用诗的语言、诗的意境和诗的情致,来体现其艺术  相似文献   

15.
杨朔是我国当代卓有成就、独树一帜的散文家。他努力继承我国古代优美诗词的长处,为我国当代散文创作繁荣和发展作出了贡献。每一篇散文都是一首优美的诗,正如老作家冰心曾经说的“假如刘白羽的散文像‘采云流水,蓬蓬元春’的话,那么杨朔散文就是‘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了”。  相似文献   

16.
散文吸收了诗的激情和想象,构成了它的“诗意”和“意境”。分析诗和散文在创造意境上的异同,阐释散文应该追求诗情画意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17.
郭保林的“系列式”散文,容易产生“整体效应”,在当今散文界可谓独标一格。他的散文创作和美学追求是建构在前人崇尚“刚健”美学的基础上,表现出他追求主体人格的崇高和艺术上高度凝炼的力之美。他的散文能充分调动诸种辞格,使之文辞飞动,诗意盎然,达到“发蕴而飞滞”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8.
朱自清以“诗意”和“画境”为审美内涵,创造出富有现代生命活力的美感充盈的现代美文。“诗意”、“画境”、“理趣”构成了朱自清散文的审美境界,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的,它们共同形成朱自清散文的美学追求、精神追求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9.
杨厚军 《陕西教育》2011,(12):37-37
语文.它充满灵气.洋溢着诗般的气息。诗中画,画中诗.尽在语文的课堂中酝酿。诗意是生活的灵魂,是教育的灵魂.更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灵魂.于永正老师说:“对语文教学要有情.上课要有情。”创设诗意的语文课堂是语文美学的追求。是语文本色的回归。那么我们教师应该如何为学生创设一个,诗意的课堂呢?  相似文献   

20.
杨朔在《<淮市>小序》一文中写道:《我素来喜欢读散文。常觉得,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当然,我喜欢散文,还有更重要的原因。散文常常能从生活的激流里抓取一个人物一种思想,一个有意义的生活片断,迅速反映出这个时代的侧影。所以一篇出色的散文,常常会涂着时代的色彩,富有战斗性。”他在《<东风第一枝>小跋》中又写道:“我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