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前,人们总说:“一个人穷其一生,他所用的脑量不过是全部脑容量的十分之一,人脑还远远没被充分利用。要是人脑全部得到开发,那我们每个人都会成为天才。”现在,一些心理学家则说:“恰恰相反,要想成为天才,必须把脑的一部分关闭掉。”这是真的,还是无稽之谈? 我们知道,世界上有一些白痴天才,他们的智商远远低于普通人,而且通常是自闭症患者,但是,他们在数学、  相似文献   

2.
1924年列宁逝世后,苏联政府决定成立专门的研究室,对这位天才的思想家的大脑进行研究,这就是人脑研究所的前身。六十多年来,它试图解开构造复杂的人脑之谜。人们常说,人的智能高低与人脑体积大小成正比。但苏联学者研究的结论并非如此。苏联学者认为,一些有天赋的人的大脑的某些构造确比一般人更发达些,但笼统地说天才与常人的  相似文献   

3.
成功之道     
有人问高尔基怎样可成为天才,他说:“人的天才是火花,既可能熄灭,也可能燃烧起来。而强迫让它燃烧起来成为熊熊大火的办法,只能是劳动,天才就是劳动。”黑兹利特说:“成功之道在于你为获得成功所作出积极的努力,而不在于预先就衡量这种成功的价值。”张广厚说:“学习科学,是一口气也松不得的,科学的成就就是毅力加耐性。”华罗庚教导青少年的一句话是:“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  相似文献   

4.
爱因斯坦小时愚蠢而又不善表达,成绩极差:氢弹之父特勒直到3岁才会说话,被人视诈弱智;美国前总统威尔逊直到9岁才学会26个字母;爱迪生13岁就被学校开除,他的校长说他将永远一事无成……为什么他们从默默无闻成为举世瞩目的“天才”?仅仅只因为,他们掌握了成功的“秘诀”。 今是,我们教你第一招——“走出守旧迷宫”。 主持人:宏志  相似文献   

5.
世上真的有“天才”这一说吗?也许我们认为只有爱因斯坦之类聪明绝顶的人,才算得上“天才”。其实不然,每个普通的高三学生,都有“变身天才”的内在潜力,都有成为高考天才的渴望。至于最后是否能成功跻身于“天才”行列,就要看你如何挖掘潜力了。何不跟随下面这位“曾经笨蛋如今天才”的同学一起,去经历天才成长计划的每一步呢?  相似文献   

6.
他们是白痴吗?他们是!他们的智商只在25~70之间,远远低于正常人的水平。他们举止怪异、行为异常,甚至有的人连生活都无法自理。他们是天才吗?他们是!他们可以是画家、数学家、物理学家、音乐家……他们甚至可以是一个跨越历史、文学、地理、数学、体育、音乐等15门学科的大天才。他们既是白痴又是天才?他们是!他们不屑于旁人的嗤之以鼻,也不需要周遭的刮目相看,“白痴”或者“天才”都和他们没有关系。他们到底是谁?他们是今医学界百思不解的学者,他们是上帝给人类的哑谜。  相似文献   

7.
关于天才     
许多评论家喜欢用“天才”这个字眼来赞美伟大的作家,其实他们并不懂得什么是天才。不妨听听那些常常被称为“天才”的伟大作家是怎样谈天才的。德国诗人歌德说:“天才所要求的最先和最后  相似文献   

8.
世界上真有天才和神童吗? 也许有。但是这本书告诉你,不是神童也一样可以成为天才。本书的作者就给我们讲述了一群普通孩子成长为天才和大师的故事,他们现在都是微软中国研究院的科学家。比尔·盖茨这样评价:“我敢打睹你们都不知道。在微软中国研究院,我们拥有许多位世界一流的多媒体研究方面的专家。”这些人中每个人都被称为天才,但是他们自己都不认为自己是天才——确确实实,他们都曾经很普通。在学习上甚至都没有得过第一,然而他们却为自己选择了一条智慧之路。在生活中,智商很高的人才有可能被称为天才。那么.智商是不是最重要?微软全球副总裁李开复告诉我们:在任何领城里,情商的重要性都是智商的两倍。在管理层中,情商比智商重要9倍。那么,什么是情商?对于我们来说,情商其实就是健全的个性、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看了这本书,想给大家说的话很多,好书总是能给人很多奋发向上的力量,能够帮助我们实现梦想。如果你想做个快乐的学生,如果你愿意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如果你愿像天才一样成长,那么请仔细看看这本书。  相似文献   

9.
奇怪的人同学甲:“家长真是一些奇怪的人。”同学乙:“为什么?”同学甲:“他们先是拼命教我们学会说话,可是我们能够说得很好的时候,他们又常常叫我们闭嘴!”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在世界泳坛取得巨大成绩,究竟是靠服用违禁药物,还是靠艰苦训练?奥运会金牌得主庄泳最近在港披露了中国游泳队成功的秘密,现据港报的报道摘登如下: 庄泳曾担任中国游泳队教练周明的助手。庄泳说:“任何一个人,只要他了解我们是如何训练的,他就会对我们所取得的成就确信无疑。” 庄泳说:“我们一年训练364天,只有春节这一天才放假。我们每天得在游泳池小训练6个小时,在健身房训练两个小时。” 她说:“我们日日夜夜训练只为了一个目标——尽善尽美,这是我们当时生活的全部意义所在。” 除了进行长时间训练外,中国教练还使用一些非常艰苦的非正统训练方法。 庄泳说:“我们经常得穿着衣服、鞋子游泳。因为‘全副武装’,我们不得不在水中奋力拚搏。  相似文献   

11.
人们都说他有点石成金之术、变废为宝之力,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好老师。无论多么顽劣、多么笨拙的孩子,只要经他点化,都会脱胎换骨。同事问他:“你用什么办法使那些自卑的学生不自卑,骄傲的学生不自傲?是不是有什么秘笈没有公开?”老师说:“我哪里有什么秘笈?我只说一句话就足够了。”同事问:“哪句话?”“每个人都是天才。”“这话有什么新鲜?”“对于自卑的孩子,我说‘每个人都是天才,所以你不必自卑’;对于自傲的孩子,我说‘每个人都是天才,所以你也不必自傲’。”每个人都是天才@小黄  相似文献   

12.
庄国伟 《教师博览》2006,(11):42-43
世界上有两种天才,一种是“普通的”天才,一种是如魔术师般“神奇的”天才。只要你我再聪明几倍的话,就可以比得上普通的天才,而如魔术师般神奇的天才就不一样了,他们的大脑到底是怎样在运作的,我们是无论怎样也无法理解的,分析他们的思想就像要看穿魔术师怎样变戏法一样困难。所以,在外人看来,神奇的天才都是一些语言荒诞、行为古怪、智慧超凡的“鬼才”。而理查德·费曼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千年难出一个的科学鬼才。费曼被很多物理学家誉为上个世纪爱因斯坦之后最伟大的实证物理学家,在他研究生刚毕业时,就参与了美国制造第一枚原子弹的“…  相似文献   

13.
小时候,父母指导我们几个兄弟姐妹学会“社交礼仪”。有人可能认为,这意味着教我们说“请”和“谢谢”。这些礼节父母确实教过我们,此外,他们还教我们如何成为善谈的人。我最近才知道他们是有意识地这样做的。我记得,每当父母举行晚会时,我们9个孩子在开始的头几个小时全部在场,而且每个人都有一个任务。有人同父母一道迎接客人,得说:“我帮您拿大衣好吗?我会把它放在楼上的卧室里。”其他人的职责包括把奶  相似文献   

14.
有人说作文是一个人的情感流动的过程,也有人说作文是一个人思维活动的过程,还有人说作文是在人脑机能的作用下客体与主体双向运动“物”“我”化一的心理运动过程。笔者认为:作文还是一个人对人、事、物认识了的激化过程。我们研究学生的作文心理,分析他们作文的思维活动,有助于克服学生作文中的障碍。本文就现代中学生在作文时显现的种种不利心理因素,谈点肤浅的见解。  相似文献   

15.
日本教育家木村久一说过:“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人迷。”也许我们的孩子不是天才,但我们可以向着“天才”的方向去引导,只要我们愿意相信孩子,孩子真的会以“奇迹”来回报我们。  相似文献   

16.
无论是哲学家还是一个最普通的人,在我们幼小的时候,总是要问及我们的父母:我从哪里来?而长大以后,我们都会在有意无意之间问自己:我为何而生?人生是丰富多彩的,答案同样是丰富多彩的。然而,爱因斯坦的答案却道出了我们每个人的心声。他说:“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首先是为那样一些人,他们的喜悦和健康关系着我们的全部幸福;然后是为许多我们所不认识的人,他们的命运通过同情的纽带同我们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7.
有很多人都问我,你的记忆力为什么那么好?我说,不是我的记忆力好,只是我掌握了科学的记忆方法。有很多人对我说:“你真是一个天才!”我说押“世界上根本没有天才,天才,就是百分之二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八的汗水”。一、当鱼与熊掌难以兼得的时候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当中,常常会  相似文献   

18.
郭沫若决不是“人中之至人”,而是一位文化天才。人们以前用“一代完人”去要求他,不免要失望,然而作为天才而言,却值得我们认真研究。郭沫若在年轻时曾论述过天才的两种类型,他说:“我常想天才底发展有两种Typus;一种是直线形的发展,一种是球形的发展。直线形的发展是以他一种特殊的天才为原点,  相似文献   

19.
新书推荐     
天才10种———如何发现并驾驭你的天才作者:犤美犦迈克尔·葛尔布定价:25.00元南海出版公司出版一份最强有力的天才素质分析的报告,一种最直接地发现潜在天才的方法,一次最有效地驾驭天才本能的训练。作者搜寻了最震撼世界的思想、发现与创新,组合了一个由10名伟人构成的“天才梦之队”。他们都具有无可比拟的力量,因为他们能比大多数人更好地驾驭自己与生俱来的潜能。从本书中,你将了解到他们是怎样获取了所需的“起飞”的速度与力量而改变世界的;你将看到他们是怎样用慧眼看世界,从而想出了如今我们所熟知的理念的。为什么GRE、MBA、G…  相似文献   

20.
周奎英 《吉林教育》2005,(10):43-44
确切地讲,我在读书方面是个落伍者。 30岁以前,我曾经固执地以为,人的成功主要靠的是天分。每当读到“成功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之类的关于天才的论述,我便很逆反地以为他们本来就是天才,便说天才微不足道。因了这个逻辑,我和许许多多的教师一样,除了课前钻研教材算是“读书”了以外,再无任何有意识的阅读。不仅如此,我还为“读书无用论”推波助澜,说过一些不该说的话。我很感谢2000这一年,我觉得这个“千禧年”对于我来说确实有些特别的内涵。这一年,我刚过30岁,不到5岁的儿子上学了,我的家庭也住进了新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