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科技馆展览学习单是引导观众参观和自我学习的资料,运用在馆校结合中,是协助教师指导学生参观和学习的有效工具。馆校结合中适用的学习单既要有科技馆的特点,又要满足学校的需求,因此,基于展品引导探究并对接中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是馆校结合学习单的显著特征。本文从科技馆教育的特点出发,论述了馆校结合中,开发基于中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探究式学习单的必要性,用对比的方法,分析了这类学习单的特征。同时,在学习单的设计上,本文着重介绍了“分解展品,逐步引导”“还原故事,探索重现”“知识升级,层层递进”三种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2.
如何改变“自上而下”的传统模式,形成“以观众为中心”的展览设计机制,是当前许多科技馆感到困惑、正在探索的命题。厦门科技馆在“问问大海”展览的设计过程中,调研观众所关心的海洋问题,从“观众问题”中提炼展览主题、延伸展览内容、指导展览设计,并采用“基于展品的问题制学习”来设计观众的展览参观过程及教育活动,借助问题引导观众在参观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探索知识、科学思考,发挥展览的科普价值。  相似文献   

3.
馆校结合是正规科学教育与非正规科学教育融合的重要体现,能够促进中小学科学教育的发展和提升。现阶段,科学教育领域对“科学探究”与“科学实践”的理解和认识出现偏差,本文对二者进行深入分析,认为“科学实践”实为“基于科学探究的实践”,在此基础上,结合科技博物馆教育资源及其教育特征——基于科学探究的实践,从展览项目、展教项目、展品项目和研修项目等四个方面论述馆校结合项目的开发与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4.
科技馆是以科普展教为主要功能的科普场馆,展览展品是科技知识的载体,是引导公众通往科普知识殿堂的桥梁,没有展览展品就没有科技馆,由于展览展品的互动性、参与性从而促使观众同展览展品融为一体,体现了展览展品的亲和性和意义所在。科技馆最重要的功能是展览和教育,其中展览展品是科技馆的灵魂,教育和提升科学素质是目的。展览展品是科技馆实施展览教育的主要载体。科技馆展品的展示形式,决定了科技馆教育活动的效果。本文从科技馆展览展品本体出发,尝试对科技馆教育形式进行剖析,对科技馆教育活动与展览展品关系现状进行梳理,并对未来发展的方向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许多科技馆引进了STEM教育项目,但教育理念却与真正的STEM教育有较大差距,并且未能与科技馆展品及其教育的基本特征相结合。为此,本文对美国《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和我国《小学科学课标》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探讨当代科学教育与STEM教育的核心理念,将其与科技馆展品及其教育的基本特征相对照,以“基于实物的体验”“基于实践的探究”及“多样化学习”作为科技馆“馆校结合”项目开发思路,并以《消化大冒险》主题课程为例,介绍了厦门科技馆在课程开发中的探索实践。  相似文献   

6.
目前,许多基于科技馆展教资源的“馆校结合”项目仅关注了对接《科学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而忽视了其中的教育理念与课程目标。在结合国际科学教育发展趋势深入研究分析我国《科学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笔者认为:“馆校结合”科学教育项目的教育目标应是引导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想事情、做事情”,同时这也是“馆校结合”科学教育项目的设计思路。根据这一目标和思路设计的“小小赛车会”项目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由关注具体科学知识转向关注核心科学概念,是科技馆展教活动必须实现的转变。科学方法教育就是核心概念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科技馆教育活动以及馆校结合的课程中,知识领域的课程及活动占绝大多数,科学探究、科学方法方面的内容较少,受众们在掌握具体知识的同时,对科学家如何应用科学思维一步步探究、受挫、转换方法、获得成功的过程了解不够透彻。本文从科学方法的定义、普及科学方法的必要性出发,通过具体实例论证在科技馆展教活动中加入科学方法教育的必要性及实施策略,并就要注意的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博物馆举办科技类展览不仅要向观众传播科学知识,更要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并运用正确的教育方法。本文在对伦敦设计博物馆“移居火星”特展展览主题、内容策划、形式设计与展览教育活动进行叙述的基础上,分析科学探究类展览以生活化的实际问题为导向,引导观众像科学家探究科学一样学习科学。展览还体现出“基于问题的学习”与“基于项目的学习”的研究性学习方法,让观众思考人类太空探索活动的目的及设计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9.
科技馆教育功能的实现,其核心在于展教能力建设。本文总结了近十年中国科技馆展教能力建设的思路与经验,提出科技馆展教能力建设模型,重点探讨了其中发展能力建设的内涵;以中国科技馆展教中心为案例,分析了展教能力建设的三方面内容,即研究、制度及实践,并面向未来提出人才培养、服务供给及教育管理三方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针对我国馆校结合STEM教育项目中以“实践”取代“探究”的错误认识与“伪探究”问题,本文尝试从科学与工程实践和探究式学习、馆校结合STEM教育、科技馆资源之间的联系出发,对馆校结合STEM教育进行再认识,提出基于科学与工程实践的馆校结合STEM教育项目的基本特征为“聚焦《课标》重点科学概念,以科技馆实物展品为教学资源,还原科学家或工程师的工作环境,促使学生浸入故事情境,在‘问题’‘兴趣’双重动力的驱动下,开展科学研究或工程设计,从而获得‘直接经验’的跨学科探究式学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馆校结合STEM教育项目的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1.
随着教育成为博物馆最主要的功能之一,博物馆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教育活动与项目纷纷推出。但值得注意的是,展览中的教育元素仍未有效体现或并未与教育活动交相呼应,在策展过程中,教育人员常常被排除在策展团队之外。这也导致了国内展览的教育价值无法充分发挥,展教结合的愿景仍然任重道远;而2017年美国博物馆协会年会上,“教育策展人”(Edu-curator)的概念首次被提出,同时,教育人员等其他社会成员加入策展,形成以观众为中心的合作策展模式也在近两年时间内在美国各博物馆兴起。这值得国内博物馆界参考与借鉴,相应实践也可以成为一种学习启示。  相似文献   

12.
我国科技馆在展示内容上往往以传播科学原理及结论为主,而忽略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深层次内涵,从而容易使展览虽然充斥着展品和知识,却难以支撑和诠释展览主题。如何挖掘展品的深层次内涵以更好地表达主题,进而提升科技馆的展教功能并深化科学教育效果?笔者认为引入和展示科学史内容是一种有效途径。科学史内容将科学与人文联系起来,增强了科技馆展览的故事性、思想性和人文性,对深化展览主题和创新展示内容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当前科技馆展品创新面临着诸多困难,“馆企合作创新展品”是有效解决途径之一。但在实践中,“馆企合作创新展品”遭遇到“四大瓶颈”——展览研发与招标制度,科技馆展品研发力量,展品设计思路,馆企合作机制。合肥科技馆与合肥磐石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的合作研究与实践表明:克服前两个瓶颈是实施“馆企合作创新展品”的前提,后两个瓶颈则是“馆企合作创新展品”过程中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14.
“蜜蜂王国探秘”活动是一项集参观、科学探究、室外科学考察、动手制作等多种形式为一体的系列科学教育活动。活动赋予科技馆原有展品新的教育内涵,有效地将科技馆的展品资源和学校教育结合。在2012年6月的“首届科技场馆科学教育项目”评选中获得一等奖。本文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了活动的开发和组织实施过程,值得关注的细节(比如,如何设计情境将学生引入科学探究活动,教师在具体环节下如何进行问题或利用材料进行引导)。文中与大家分享了活动在馆校结合方面的一些做法和经验。阐述了科技馆搭建与学校教育合作的桥梁,探索共同开展探究式学习的模式和理论。从案例中可以了解到如何在一个以场馆资源为依托的教育项目中实现综合性的学习目标,也期望我们的项目开发和实施经验能够和从事科技场馆教育的工作者进行交流和学习。  相似文献   

15.
我国科技博物馆需要什么样的高层次展教人才、高层次展教人才应具备什么样的专业素质与技能、如何培养高层次展教人才,是当前我国科技博物馆面临的紧迫课题。本文从分析世界科技博物馆展览和教育活动的发展趋势、科技博物馆展览和教育活动的特点入手,通过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提出科技博物馆高层次展教人才的职业定位——“不仅是具有较高科学素质与专业技能、较强开发与实施能力的高级策展人和高级科技教师,而且是从事和指导展教工作相关学术研究的科研工作者,准确了解和把握科技博物馆展教工作发展趋势并引领其发展方向的学术带头人”;然后通过中外科技博物馆展览和教育活动对比、高层次展教人才所承担工作任务的分析,论述了高层次展教人才所应具备的专业素质与技能;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科技博物馆展览与教育工作及其展教人员队伍的现状,提出高层次展教人才队伍建设的任务。  相似文献   

16.
西班牙国家科技博物馆(阿尔科文达斯馆)在常设展览的设计中,致力于在经典科学实验的器材等“科学遗产”与现代科学中心互动展品之间建立起双向联系,使参观者通过两者的相似性,领悟互动展品对人类科学探索历程的刻画与诠释。本文通过对西班牙国家科技博物馆历史沿革的追溯,及阿尔科文达斯馆展览架构和展品设置的分析,尝试探讨该科学博物馆在展览设计方面的独创性,融合科学工业博物馆与科学中心特点的设计思路,以及它对国内科学博物馆展览设计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科学的发展,其相关概念抽象程度越来越高且远离观众的实际生活,这对在科技馆开展相关教育活动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本文通过对这些困难问题进行分析,提取相应特征并提出科技馆采用具象化的教学思路将抽象概念进行直观化的呈现,并以中国科技馆“宇宙探索——太阳系进行曲”教育活动为案例,对如何应用这一方法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8.
如何实现“互联网+科技馆”是新媒体时代科技馆发展的重大命题。本文从分析科技馆与互联网的本质特点入手,论述了“互联网+科技馆”的发展方向,提出“互联网+科技馆”是互联网全面渗透到科技馆教育、服务、管理等各项工作中,使之成为智慧的科技馆;其核心是通过互联网理念及技术的应用,为科技馆基于体验型实践的科学教育提供崭新的思路和方式,促进展览或教育活动的设计及实施更加开放、协作、共享和精准,更富吸引力,实现科技馆科普模式的创新和改变。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STEM教育和科技馆展示教育的特征入手,分析了STEM教育和科技馆展示教育的共通之处,如跨学科整合模式、探究式的学习模式和注重学习实施的过程等,并强调科技馆展示教育需具备“实践”“探究”“直接经验”三个要素。结合重庆科技馆“你‘浮’‘不浮’”课程,从内容的开发设计以及实施的流程设计两方面详细介绍了科技馆融入STEM教育理念的教育活动开发设计。  相似文献   

20.
目前有些科技馆的参与体验型展品存在过多地关注于科学知识的传递,将“直接经验”的自主获取退化为“间接经验”的灌输等问题。经实践调研、案例剖析,笔者认为其问题原因是科学信息通过展览展品向观众传递的过程中“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较高层次的科学信息损失过多。在此基础上,运用科学信息传播模型理论进行分析,应将参与体验型展品看作是科技馆向观众进行科学传播的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为此,在科技馆展览展品的设计中必须关注如何让展品能够准确、高效、尽可能多地将科普信息传递给观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