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练太极拳用意练气,关键在于对气的理解。按照形、气、神整体生命观的理论,气是维持人体生命的物质。从繁体“氣”字来看,在“氣”字中有一个米字,这个米字说明,人吃进的五谷杂粮,在胃肠中气化而成为“氣”,气功学称之为水谷之气。古人认为,水谷之气是维持人体生命的物质。用现代话来说,维持人体生命的物质是糖、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随血液循环,周流全身,无孔不入,无处不到,供各系统各器官各组织细胞进行新陈代谢,故曰:“气者,体之充也。”  相似文献   

2.
精、气、神三者,中医称为三宝,认为它们是可分不可离的。精可化气,气可化精,精气生神,精气养神.而神则统驭精与气。鉴于三者间的互相关联,任何一个的失调都会影响其它二者,只有当三者和谐稳定时,人才能保持健康,“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素问·上古天真论》。精、气、神本是古代哲学中的概念,是指形成宇宙万物的原始物质,含有元素的意思。  相似文献   

3.
虚静  大江 《武当》2000,(6):48-50
《心印经》云:“上药三品,神与气精。”这是说修道者所修的就是神气精这三元的融同。神是指心神场,气是指体内的能量,精是指体内的生命信息,所以气与精是神的基础,神是气与精的主宰。修道就是从修主宰人手而达统御气与精的和谐运化,气与精的和谐运化反过来  相似文献   

4.
中华武术审美特性的根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中国古典美学认为,“美”离不开“气”气是宇宙万物之所以为美的总根源,也是武术美的本源。人的生命根基是气,而气分阴阳。武术中阴阳二气的运化是丰富多样的。但其最基本的审美特征是:阳刚美,阴柔美,节奏美,神形和谐美。武术所具有的这些基本审美特征是符合“耗散结构”学说所揭示的生命活动的动态平衡特征。人们通过观赏武术的运动形式,能观照生命生生不息的活动形式,从而产生审美愉悦。  相似文献   

5.
练太极拳如何养神等问题。内经《灵枢·本神篇》中说:“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神是由父母阴阳二精相结合而形成的,是生俱而来的。我国古人把与生俱来的神的功能,称之为元神,把人后天获得的意识活动,称之为谓识神。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元神与识神的关系,由知可知,神相当于大脑。大脑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练习太极拳养生,应该首重养  相似文献   

6.
合气道入门     
合气道是植芝盛平(1883一1969)深入研究了日本传统武术,兼收并蓄众家之长而成的现代武道。合气通有四个主要特点:一是重视“气”。“气”的内涵丰富,既表示客观存在的自然之气,也表示抽象之气,如杀气、灵气、生气、霸气等等,还表示维持生命活动的抽象力。中国古代思想家淮南子对气的定义为“气乃生命之本也”;古印度哲学中称气为“卜拉那”,也认为气是宇宙的本源,是生命活动的根本。合气道认为气是维持生命活动的根源性力,极为重视“气”的修炼。二是讲究气、。C、体的统一D植芝盛平认为“合气”的本质是:借助绝妙地活用作为…  相似文献   

7.
依据文献分析,力图从前人浩繁的论述中,提炼出中国传统保健哲学的理论框架。中国 传统保健哲学可以概括为:"精、气、神"三位一体的生命观;"阴阳和谐"的健康机理;"正气存内, 邪不可千"的保健思想;"节阴阳,调刚柔"的动静法则。它从三个方面提出了保持健康的要求:首 先是机体组织系统的优化结构状态,要求机体各部发展和谐统一,生理与心理状态的和谐统一; 其次是机体与生存环境的动态和谐,要求保持一个稳定而有规律的社会生活节奏和稳定恬和的 心理状态;其三是保健运动的和谐,要求身心互动的平衡和练习量与机体承受力的平衡。它对建 立在西方生理学基础上的健康学说,有着很强的互补性,对建立新的健康理论体系,提供了可资 借鉴的理论模式。  相似文献   

8.
张世昌 《武当》2023,(10):4-7
<正>气之义理关于“气”,中国古人认为人体是由气构成的,气是最细微最流动的如原子一样至小无内的物质。春秋时期法家管仲有精气之说。“有气则生,无气则死,生者以其气。”(《管子·枢言》)“精也者,气之精者也。”“凡人之生也,天出其精,地出其形,合此以为人。”(《管子·内业》)战国时期道家庄周以“气”来表示万物的本源,万物都是通天下一气而变化者。“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庄子·至乐》)无形之气为有形之气的基础。“人之生也,气之聚也。  相似文献   

9.
精气神是“气”物质内部结构在物质性、能量性、信息性方面的倾向性表现,而不是截然分开的,所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是精、气、神三者,各有各的功能和效用。所以古人有云:精足不思欲,气足不思食,神足不思眠。义云:“精满、气足、神旺。”丹家修炼里有三花聚顶、五气朝元之说。  相似文献   

10.
连淑兰 《武当》2013,(6):57
大家都知道,"生命在于运动",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只有生生不息的运动,才可以维持健康的生命。然而,从古至今,许多养生学家无不提倡清静养生。那么,究竟是生命在于运动,还是在于静养呢?现代医学认为,生命处在动静平衡之中,生命既在于运动,也在于静养。在时间分配上,应是三分运动,七分静养,动静相结合。运动锻炼的侧重点是筋、骨、皮,静养锻炼的侧重点是精、气、神。人在运动时,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证了中国养生体育的认知模式,即“人——天”相应的一体观察,“内——外”结合的辩证省悟,并形成以“阴阳”、“五行”、“气”为主体的理论体系。古代中国人认为,世界象人一样是由阴阳(男女)二性交合的产物,并具有“五行”(金、木、水、火、土)的物质结构、性质、功能特征。人和自然界的生命活动都是由于“气”的运行和转化。人要生命长久,就必须保证人体中的“内气”与外界的“外气”不断运行和转换。从而产生了以“导引”、“气功”为主要特征的养生体育形式。中国养生体育的认知模式虽有其科学性,但也存在着局限性和片面性。随着历史的前进,它必将沿着“分析与综合”、“理性与直觉”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自古以来,人们把保养精、气、神视为健康长寿的人生三宝,因为它们是构成人体,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是脏腑功能综合活动的结果。"精"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精,包括血、津、  相似文献   

13.
(0)无极桩 属阴阳合德,动静未分之桩。真气内收,神不外驰,精不妄伤,气不轻浮。真相不露,以静待动,其攻守之意存乎一心。劲主柔,形为合,架式为高桩。因此式适用于养气延年,故又名“养气桩”。此式旨在集意凝神,安定心神,所以又称“安神桩”。 神是生命活动现象的总称。《灵枢·本神篇》说:“两精相搏谓之神”,即男女两精结合形成生命时,形成先天之神,后天则依赖水谷之精气不断滋养,才能使神生化不息。  相似文献   

14.
郭德才 《武当》2008,(9):44-45
我们大家都知道,道家炼养者历来对“精”“炁”都很重视。《上阳子金丹大要》曰:“养生之士,先宝其精。精满则气长,气长则神旺,神旺则身健而少病。”《老子河上公注》云:“人能保身中之道,使精气不劳,五神不苦,则可以长久。”《释滞》中讲:“欲求神仙,唯当得其至要。至要者,在于宝精行炁。”太上老君说:“精者,血脉之川流也。精去则枯老,是以宝之也……常行爱精,此要道也。”《太平经》中也说:“神者主生,精者主养,形者主成。”  相似文献   

15.
中医“精气神学说”对武术理论与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是武术“精气神”的理论之源。“天有三宝日月星,人有三宝精气神”,古代养生家将“精气神”视为人身“三宝”,认为精气神是相互联系的,“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精生于气,气化于精,精化于气,气化于神”。武术练功依照这一规律,通过各种练功方法来促进“精气神”的转化,提出了“调身、调息、调心”的健身原理,来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杨春 《武当》2006,(5):15-16
一、太极拳与气·炁·功太极拳道功法都是为气、炁、功转化而修炼的。它依赖于精气神的相互作用。气、炁、功三者基本体现了太极拳修炼三个层次的变化。气者,大自然之气也。中国传统哲学认为,在宇宙自然和生命之间,充斥着一种无形无象、至精至微、无所不在的微观物质——气。大自然之气是宇宙中最原始、最根本的混元之气,它可以化为阴,也可化为阳;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庄子·知北游》云:“人之生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天地保  相似文献   

17.
王小龙 《武当》2006,(12):43-43
《心印经》云:“上药三品,神与气精。人有精则生,无精则死,故精为生命之能源,内丹之药材。施之则生身,逆之者人圣。正如三丰真人所云:“顺为凡,逆为仙,只在其中颠倒颠”是也。  相似文献   

18.
寡以养生     
中医认为,精、气、神乃人体三宝,精元、气足、神全是人体健康的标志,而精亏、气虚、神弱则是疾病与衰老的标志。因此,重视保养精、气、神,既是健康长寿的诀窍,也是一种良好的养生方法。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来保养精、气、神呢?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自然哲学的阴阳学说认为万事都有阴阳之别,一切事物运动变化无不是相互对应的、阴与阳相互作用的结果,并将阴阳变化的规律精炼地称之为"一阴一阳之谓道".而阴阳转换变易正是太极拳的灵魂,阴阳相济是太极拳的指导原则.太极拳中的拳理、拳技及理论无不体现着阴阳学说的精髓.  相似文献   

20.
太极拳形神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远 《武当》2003,(10):18-20
身心之在,古哲谓之形神。《练功秘笈》曰:“有形谓之形,无形谓之气,运有形与无形而会之谓之神。”哲者又云:“形者有为之功,神者无为之德。”古人又云:“灵明知觉之谓神”。清玄散人曰:“神者,变化(阴阳)不测之为神,昭感应化者为神,出乎意料者为神,不由思虑智慧而得者为神,拳技武艺运用自如,依随自然,不凭思虑所出而制胜者为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