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新闻图片的审美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摄影要求真实地反映生活,不允许有任何虚假的成分,但是优秀的新闻摄影却因其中作者能动性的增强而具有了艺术性,即它在具有新闻价值的同时也具有新颖生动、内涵丰富的形象意义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也就是说,作为艺术性较强的新闻作品除了它本身特有的重要的新闻价值外,还具有  相似文献   

4.
5.
谈谈新闻与文学的“杂交优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闻与文学的结缘由来已久,在我国报业初创时期,即在新闻纸上给文学辟出一块地盘,称之为副刊。如当时京沪报业有名的四大副刊———北京《晨报》的《晨报副镌》、上海《民国日报》的《觉悟》副刊、《京报副刊》,上海《时事新报》的《学灯》副刊,为中国新文化运动摇旗呐喊,建立了功勋。当时副刊上发的多是一些纯文学性的文字,如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郭沫若的诗《女神》等;也不时发一点颇具文采的政论性文字,如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也发表于文学副刊之上。这说明,很早以来,我国的老报人就十分重视新闻与文学的结合…  相似文献   

6.
新闻价值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然而,又是一个常谈常新的问题。新闻价值的界定及其构成要素,诸多专家和学者已作过既广泛又深入的讨论,本文仅以新闻作品为出发点,立足于受众角度,探寻关于新闻作品的价值兑现问题。  相似文献   

7.
价值既不是客体及其属性、结构、特点本身,也不是主体的需要、利益或能力本身,价值是客体与主体相互作用的产物。从客体角度说,价值是指客体属性对主休的效应,或者说是对主体的作用和影响。但客体不会自动地去满足人的某种价值需求,价值的动力根源在于主体的需要和主体的价值活动,主体必须通过自己的劳动才能获得价值,劳动过程就是按照自己的需要尺度、使用不同价值中介改造客体对象的过程,这一过程从原则上说就是价值的创造过程。“人类根据自己的需要,发挥自己改造世界的能力,把可能变为现实、潜在价值变为现实价值的过程,就是价值创造的过程。”①这是我们理解新闻价值创造及其特点的基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8.
正如著名雕刻家罗丹所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一样,生活中不是缺少新闻,而是缺少发现。新闻发现,这里指它的动词意义,其本质含义是,对新闻事实传播价值先于世人的正确理解、估价和认识。也就是说,新闻发现必然是新的传播价值的认识。那么,新闻发现在什么层面实现  相似文献   

9.
新闻报道策划在新闻界已成为一门“显学”。从技术层面来看,策划的学问当然深得很,皓首难以尽述。但是,从本质的角度看,可以认为,策划,就是作者主观价值判断的、工艺化的客观体现。马克思说:“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这话说得何等痛快!我们不必遮掩,一切策划,都是具有一定功利性的,没有什么纯客观的策划。策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策划,适用于单个的人,凡是做新闻采访的人,时刻都在盘算,如何把素材变成题材,如何用最合适的体裁去表现题材,这也是一种策划。狭义的策划,则是指在有组织、有分工合作的…  相似文献   

10.
对新闻价值问题的思考必须着重把握的一个关节点就是揭示它的二重性。 如果以通常的提问方式提出“新闻有价值吗?”这样的问题,若仔细分析一下,这里问的是两个问题:“新闻是否像一切劳动产品那样,是价值的的载体”?“新闻能否创造价值”?其实,把这两个问题包含在一个简单的句子里作为疑问提出,这提问方式本  相似文献   

11.
新闻敏感,在西方又叫新闻眼、新闻鼻、第六感官,我国的新闻学大辞典上解释说,它是记、编辑发现和判断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写出好的新闻作品,甚至精品,是每个新闻作者的美好愿望和追求目标。所谓好作品,从最宽泛的意义上说,就是能够充分满足社会及其广大读者需要的作品。怎样才能写出这样的作品,取决于多方面的条件,本文试图从价值论的角度,探讨一下新闻作品的价值构成,从而为新闻作者如何提高自己新闻作品的价值,以更好满足读者的需求,提供一些理论上的建议和参考,写作实践上的努力环节和方向。 探讨报刊新闻作品的价值构成,实质上就是探讨在读者(价值主体)与新闻作品(价值客体或对象)间建构起的价值关系中,新闻作品应该在哪些基本方面满足读…  相似文献   

13.
近日读了《中国广播》杂志2004年第9期上曹仁义同志撰写的章:《要特别重视立论和论证这两个环节—2003年度中国广播新闻奖评论类评选述评》,我觉得章对立论和论证的阐述比较全面,对这两个环节也概括得比较好,但对其中几个问题有点不同看法,要与曹仁义同志商榷,如有不当之处,恳请指正。  相似文献   

14.
对新闻中的价值认识和事实认识有时是不统一的,受众在关注新闻事实的同时,更多的是关注新闻价值,媒体在关注新闻价值的同时更多的是关注新闻事实。这往往容易给人造成错觉,好像对新闻的认识都少不了价值认识和事实认识这两方面。实际上,事实认  相似文献   

15.
汤山 《声屏世界》2004,(9):22-22
关注民生、反映民意是新闻发展的方向,也是坚持“三贴近”的具体体现。《南京零距离》自开播并取得巨大的社会反响以来,“民生新闻”这一概念越来越清晰,并受到大家的重视和关注。《1860新闻眼》《服务到家》《新闻坊》等栏目的共同特点是内容贴近受众,并给百姓“话语权”。但在“民生新闻”冲击波的作用下,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  相似文献   

16.
17.
让经济新闻充满魅力!越来越多的读者发出这样的呼唤。有读者曾感慨地说:如果看经济新闻能像看社会新闻一样轻松,像看小说一样有趣就好了。当然,经济新闻不同于小说,但是,新闻的重要、及时、新鲜、真实等特性往往比小说更能吸引读者、震动读者,这就是新闻特有的优势。因此,作为一个报道经济新闻的记者,应该学会运用新闻这一优势,认真研究经济,研究生活,研究读者,在经济新闻的判  相似文献   

18.
“新闻宣传如何按照中央的精神把工作做好,做到有利于稳定,有利于鼓劲,只能帮忙,不能添乱,确实是一个值得重视和研究的大问题。”这里,李瑞环同志十分强调新闻宣传的社会效果,即十分重视新闻报道的宣传价值。重申党性原则,提醒我们不可忽视宣传价值谈论新闻价值,我们搞过几年新闻报道的,一般都不会觉得陌生。但说起宣传价值,我们的头脑中尚未有深刻印象。有时我们埋怨报纸,尤其是头版上一些稿件没有或没有多大新闻价值,而很少考虑到它是  相似文献   

19.
20.
近日,某单位开宣传干事工作会。一个上任不久的干事写的本单位事迹见了报,人们向他表示祝贺,还有人建议,让他拿给单位人看看,说是准能得到好的反响。哪料到这位干事打着手势连忙阻止说:“稿件水分太多,是为应付任务写的,千万别让单位人看,看了,还不炸了窝!”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不真实的新闻,即使写得天花乱坠“丰富多彩”,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