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浅析当代青年道德人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瑞芹 《文教资料》2009,(3):121-122
今天道德和道德教育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困惑和价值失落.如何认识和把握我国当今青年的道德状况和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如何培育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道德人格,培养他们的道德主体精神,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使青年走出道德冲突与困惑,这是我国伦理道德教育在21世纪所面临的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当代青年道德人格的困境、时代要求及其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以现代社会的发展为背景,探讨了当代青年的道德困惑和道德失范现象及原因,提出培育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道德人格,培养他们的道德主体精神,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是使青年走出道德冲突与困惑的关键所在,并对如何培育青年的道德人格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道德人格主要表达的是人的社会性特质。社会关系是发展变化的,这决定了人格的可变性和可塑性,同时也说明改变和提高人们的道德人格是必要的和可能的。对于大学生,除了在学校中完成学业学习知识外,大学生的道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对他们的发展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如何塑造大学生道德人格将是大学教育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和谐道德人格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正处于多重社会转型相叠加的时期,成长在转型期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元化。学习网络化时代的大学生的道德观已经并正在发生新的深刻变化。本文在理性认识和客观把握转型时期青年大学生的道德状况和发展趋势基础上,探究如何培育与转型时期相适应的和谐道德人格,培养他们的道德主体精神,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使他们走出道德冲突与困惑,这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伦理道德教育所必须面对的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试论道德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道德选择作为人类社会生活实践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决定人们生活的道德方向以及人格的发展水平,现代社会是价值多元、道德多样化的社会,如何实现合理的道德选择,明确相应的道德责任,推动社会与个人趋向完善,已成为当代道德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论职业院校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职业院校大学生的道德人格和道德教育在市场经济的强烈冲击下,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困惑,探究如何培养职业院校大学生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道德人格,提高道德修养,使他们走出道德冲突与困惑,是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政治教师所肩负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20余年,社会处于转型期,一些大学生远没有树立健康的道德人格意识,发生了的触目惊心的事件,引起了家庭、学校、社会的重视,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大学生是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主要力量,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而,我们必须对这个问题加以重视,必须通过大学生自身的道德自律和外部社会环境的整治和优化,加强对社会转型期中的大学生道德人格培养。  相似文献   

8.
道德品质是情商的一个重要因素,道德品质的稳定表现就是道德人格。本文通过对情商与道德人格的关系的分析,阐述了如何通过情商的培养,促进道德人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人何以会有道德需要这一特殊需要?这是伦理学中带有根本性意义的问题,古今中外伦理思想家们对此作了多角度不同层次的思考,归纳起来可分为两大基本类型:一是道德目的论者,以亚里斯多德、康德、孔孟儒家等为代表,他们视道德为人之为人的本质规定,认为道德需要是人所独居的、确证和丰富人性的根本要素。二是道德工具论者,以伊壁鸠鲁、斯宾诺莎、霍尔巴赫、爱尔维修和穆勒等为代表,认为道德是人追求幸福生活的手段,是因人而需要道德,道德因其具有工具性价值而为人所欲求。  相似文献   

10.
如何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变迁中青年的道德状况和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如何培育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道德人格,培养他们的道德主体精神,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使青年走出道德冲突与困惑,这是我国伦理道德教育在21世纪所面临的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竞争的日趋激烈,当前高校大学生群体出现了诸多道德人格的危机和障碍,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学生由于各方面综合因素的影响,在道德人格的发展上也产生了一些不容忽视的倾向。因此,如何确定高职学生道德人格教育的应然目标,如何培养他们健康的道德人格,是当下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核心课题。  相似文献   

12.
假如有了理想人格,道德又如何?深深突显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如何能做到道德人格与理想人格的趋近或统一?本文从信仰作为人类思想的支撑点、信仰作为道德人格通向理想人格的中介及其对内心信念的终极解释来加以探讨,指出此三者一而三,三而一的,且皆着眼于信仰在道德人格与理想人格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教师道德动力,就是指具有推动教师道德不断向正确方向发展的力量源泉。教师道德动力的必备基础,集中地体现有教师的德、才、学、识四个方面。教师道德动力之一,来自于理论的力量,即来自于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是根本的动力。教师道德动力之二,来自于人格的力量,即来自于理想人格的力量。因此,教师道德动力主要来自于理论力量和人格力量。  相似文献   

14.
教师道德理想人格就是教师职业中最完美的道德人格,是教师的高尚精神及其外化的感性显现。它是由教师理想人格的准则意识、人格意识、道德责任感组成。教师道德理想人格是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而内在美是教师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的最佳结合。外在美则是教师道德行为、道德语言、道德习惯的最佳结合。  相似文献   

15.
于天红 《吉林教育》2006,(12):15-18
道德人格是具有人格意义的道德主体,参与道德生活后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行为倾向和生活态度,是个人做人的尊严、价值和品质的总和。它是个体比较稳定的内在精神组织系统,支配和决定个体的道德行为,并通过个体的道德行为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6.
论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对人的物化的抗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得以确立和运行的最基本的社会前提是市场经济主体有独立自主的权利和追求自身利益的自由。主体性道德人格确立的前提便是存在着自主决断、自由选择的权利,因为个体道德总是表现为一种良心导向的行为选择,这是市场经济为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提供可能性的一面,而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即对人的物化的诱迫,则体现着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对人格教育对人的物化抗拒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和谐道德人格的培养不仅是他们自身健康成长与发展的要求,也是社会对他们的期望和要求.互联网已逐渐成为网络空间人际交往借助的重要手段,大学生网络道德人格也随之面临严峻的考验.高校道德教育应加强大学生网络交往的道德伦理教育,注重网络文化环境建设;健全网络文化建设的维护机制,强化大学生的反省力:鼓励大学生参加实践,在实践中养成和谐道德人格.  相似文献   

18.
道德的实现是道德人格形成的过程,主体的自省是实现道德人格的内在的、自觉的、有效的途径之一,是个人道德修炼的主要方法和重要环节,对个体道德观念的培养、道德人格的践行起重要作用。探讨自省的内容和通过主体自省的方法进行自我修养、自我完善,从而实现完美的道德人格。  相似文献   

19.
网络道德教育的落脚点和归宿是促使道德生活主体的道德自律意识的觉醒,并在此基础上重塑主体性道德人格。这是人的主体性的道德人格发展的历史性、内在性和现实性的必然要求。觉醒和重塑的途径即要从外在的影响因素方面考虑,又要从内在的主体意识发展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0.
教师的道德人格极其修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师的道德人格是指个体作为教师这一特定社会角色所表现出的道德面貌。教师的道德人格具有较高的格位特征,是人格与师格的统一。教师的人格修养应当注重采取“取法乎上”的策略、遵循审美的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