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佛教进入中国,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其为沉浸在儒、道思想中的魏晋思想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传统哲学的道路. 人是历史的人,中国哲学如今的现状,很大的原因应归结为佛教的传入. 即色派理论作为佛教初入中国时最为接近佛教原始理念,其发展可以说承接了玄学和之后禅宗,因此从即色派的理念可以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思想发展作一个大致的叙述.  相似文献   

2.
两汉时期的"脂""微"两部分合在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其中主要有两派观点,一派是以王力先生为主的主张脂微分部,一是以罗、周两位老先生为主的主张脂微两部合为一部"脂部"。本文以两汉诗词韵文为主要材料,探究两汉时期"脂微"两部的分合问题。  相似文献   

3.
《西游记》关于人类国家的笔墨主要集中在南赡部洲唐国和佛祖所在的西牛贺洲。这两洲的国家在作品中的真实形象与佛祖“抑南扬西”的说法矛盾,且唐与西牛贺洲诸国在书中的描写十分相近,这反映了《西游记》作为一本以佛教故事为主要架构的小说所受到的佛教的影响,又受到传统“华夏中心论”的影响,同时也反映出作品写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浅议图书馆流通部的导读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通部的导读工作有着广阔的服务领域,是联系读者与藏书的桥梁和纽带,是图书馆流通部的核心。  相似文献   

5.
清初四僧中,弘仁的绘画是最能体现佛教思想的。探究弘仁绘画艺术中所蕴涵的佛学精神,对研究佛学与中国传统绘画的关系,以及探索佛教教义,修证方式与思维习惯对艺术家人生观,世界观及美学观形成的内在联系有着很大的启发。  相似文献   

6.
从佛典文学看佛教的女性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教的女性观不仅涉及佛教队伍中大量的女尼问题,还反映了佛教如何看待整个社会的妇女问题.早期佛教悲观厌世,以生活为牢笼,以涅槃为解脱,提倡"无生",视性欲和性行为为大罪,将其列为一切戒条之前列.而作为生育和生命力象征的妇女,就被当成"性"和"欲"的化身,淫逸、放荡的源泉和邪恶的标志.小乘佛教认为"为女人不得作佛".大乘佛教虽也在一定程度继承了小乘佛教的女性观,经典在与日俱增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思想洪流的猛烈冲击下,给女性相当高的地位,即使女性为淫逸之源,但只要接受佛教之开化,照样可以悟道成佛.这种抬高女性地位的观念除了与男女平等思想有关外,又与天竺原始生殖崇拜文化的巨大惯性,有着直接的和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由考古资料断定,哈拉巴文化时期,出现了商人,并且有了早期商业活动。吠陀时代以后,商人阶级最终形成。佛教与商人关系密切:在经济上,佛教依靠商人施舍;在政治上,为共同反对婆罗门势力,他们结成了天然同盟;在思想上,商人与佛教对婆罗门有着共同的反抗对象,并有共同的思想观点。商人和佛教的合作对推动古代印度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8.
人间佛教思想最初由太虚大师提出,后经赵朴初继承和创新,创造性地把佛教与社会主义相圆融,把佛教关注的重点从彼岸佛国转移到现实人间,赋予人间佛教以新的时代内涵。赵朴初人间佛教思想为当代佛教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9.
印度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我国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经了从依附道家之说到与中国本土的儒道相互影响、相互吸收、不断融合的发展过程。佛教思想的渗入和佛教的中国化———禅宗的发展使佛教文化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古代诗词中的空灵意境虽然可以在儒道中寻到其根,但佛教思想对中国士大夫的创作无疑产生了重要影响,佛教思想对诗词中的空灵意境也起了助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枞阳浮山历史上曾以佛教驰名,尤华严寺最著。方以智于明亡后被迫逃禅,晚年主江西青原道场,纂修《青原志略》,但心中日益萌生归乡终老之意;而家乡官绅父老亦热切期盼他回乡兴修华严寺,重振名刹。方氏虽是应允,派其弟子山足兴斧先行浮山料理,但本人因粤难突发而逝,终未遂愿。他虽名列华严寺第16代住持,却未一日入寺坐堂说法。考其史实,于研究方以智晚年行实与佛教思想或有裨益。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文艺理论与他的政治、经济理论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共同的理论基础、政治观念、策略思想和价值观念等,使邓小平文艺理论与他的其他理论思想,特别是集中体现其务实派思想特色的政治、经济理论,有着内在的相通之处,由此也充分体现出了邓小平文艺观的特色和意义,同时也确证其所建构的文艺观正是名副其实的务实派的文艺观.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代著名革命家章太炎不仅深入研究过佛学.而且造诣颇深.他在研究佛学的过程中融会了国学思想,故其佛学思想内容丰富,影响广泛.章太炎不仅从学理上阐发佛教哲学的基本观点,考辨大乘源流,评判中国佛教流派,呼吁佛教改革,还将佛学作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想武器.为佛教在近代中国的复兴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3.
17世纪中期,在俄国出现了一个被官方教会认为是"分裂派"的民间宗教派别——旧礼仪派。由于居住地自然环境的限制和政治地位的影响,旧礼仪派不得不转而从事工商业。到19世纪及20世纪初,旧礼仪派的两大派别——教堂派和反教堂派对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一些著名的旧礼仪派商人家族甚至还与俄国1917年革命有密切的关系。旧礼仪派对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产生影响的主观原因是共同的旧信仰和社团组织,客观原因是历届沙皇政府对旧礼仪派实行的不同政策。  相似文献   

14.
瑜伽与佛教发源于印度,而佛教又是以瑜伽禅定为基础而创立,两者在发展过程中互相影响。本分从佛教起源、瑜伽禁戒和佛教五戒以及慈悲心来阐述瑜伽与佛教的渊源。这对我们更好的理解印度文化、更清晰的认识我们内心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晚唐五代诗僧,虽然思想上深深打上了佛教禅林的烙印,但是这并没有泯灭他们悯农济世的情怀。他们对现实红尘有着似乎比一般世俗士子还要强烈的参与热情。在他们的笔下。个人悲喜、入世渴求、针砭时弊、关注民生等内容都得到大力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杨文会作为近代中国佛教复兴之父,站在佛学的立场解释老庄,在本体论、心性论、修行观和言意观等方面全面融会佛道思想,为近代佛学的振兴弘扬作出开创性贡献。杨文会对老庄思想的佛学解读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使佛教文化在中国近代思想中留下浓墨重彩的印迹,推动了近代知识界对时代先进思想的创造性吸收和不失民族特色的改造,对中国的思想文化影响深远。其佛学思想对匡正当今的世道人心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佛教装饰艺术,因地域不同,其风格方面有着很大的区别.本文在叙述九华山佛教装饰艺术起源及其应用范围的基础上,从"题材"、"造型"、"精神"等方面分析了九华山佛教装饰艺术的风格.  相似文献   

18.
少林武术在起源与发展中受到了佛教思想文化的影响.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其进行研究,佛教思想对少林武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少林武术的武德方面.2)少林武术的拳术、招式命名.3)少林武术的内功修炼方面.4)佛教修行对少林武术的影响.佛教思想与武术的结合,特别是禅与武术的紧密相连,是少林武术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被称为“拳禅合一”的武术.  相似文献   

19.
苏轼是我国宋代的著名文人,他融会贯通儒道佛三家思想,文化性格丰富多样,并形成一套独立的人生处世哲学。他的性格魅力倾倒过中国无数文人,并在思想、文学、政治多方面有着重大深远的影响。本文试以苏轼黄州时期著名散文篇目《前赤壁赋》为核心,结合其政治生活经历及相关作品,从庄子论辩艺术与佛教思想影响,浅析苏轼超越人生痛苦之道。  相似文献   

20.
近十余年明代女性与佛教关系研究之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被佛教史研究者视为佛教思想呆滞的保守期。在这个保守时代,女性群体与佛教之间的关系是微妙的。女性在遵循传统的封建礼教标准的同时,又努力在佛教信仰过程中开辟出自由的生存空间。近十年来,史学界对明代的女性群体与佛教关系也有为数不少的研究成果。在回顾明代女性与佛教关系研究的缘起和发展状况的同时,从女性的佛教观、佛教中女性的主体地位和文学作品中女尼形象这三方面来对明时期女性与佛教关系作深入的探讨,对这一领域的研究状况进行归纳和评述也势必为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