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作为创造社理论代表,成仿吾主张文学活动是作家和批评家自我情感的表现,体现出浪漫主义张扬自我的特征,然而其批评文本却又不是纯粹的浪漫主义话语,对作家和批评家所理应具备并加以表现的“自我情感”有着特殊界定,表现出紧贴时代和社会的现实主义倾向。这种徘徊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之间的文学批评话语,反映出在中西文学传统熏陶下的一类现代批评家独特的批评姿态。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探讨五四新文学初期创造社作为"五四之子"一代在文化选择上的极端激进姿态,进而发掘这种姿态后面所呈现的创造社青年群相近的个性气质和人生道路,最后尝试由此管窥中国新文化现代性之旅上较为普遍的反哺与反噬之间的悖论。  相似文献   

3.
浅析日本大正文学界对前期创造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文学界对创造社曾产生过深刻影响,但这种影响不仅是日本某作家或某文学流派对他们具体而微的影响,也不是只简单充当了西方文学与创造社之间的中介角色,创造社主要成员留学于日本大正时代,而大正文学界给予他们最重要的影响,表现在他们文学观与创作倾向的形成过程中所得到的引导,支持和经验借鉴,他们弃实学译文学是“文化主义”思潮盛行的大正社会文化背景之产物,而大正文学界的一些具体实践,如唯美主义文学,私小说和新浪漫主义,在他们具有唯美倾向的浪漫主义文学观以及早期的小说他作方式的形成过程中,都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感伤"情调作为前期创造社最为彰显的情感氛围,普遍地弥散于其文学创作中。究其成因,就创造社成员受外国文化与文学的影响而言,由于"感伤"更多地与一种浪漫的诗性联系在一起,因而他们受浪漫主义的熏陶最为浓重。歌德等德国浪漫派的狂飙精神,卢梭的忏悔意识和自我暴露式的抒情方式,屠格涅夫小说的"零余者"情怀,惠特曼的浪漫情结以及日本文坛的浪漫运动和"私小说"风潮等,都成为创造社成员自觉借鉴的思想资源,并共同促成了创造社文学浪漫感伤的气质风度。  相似文献   

5.
鲁迅一开始从事文学活动,就被具有激进民主思想的欧洲浪漫主义所吸引。这种激进的民主思想与浪漫主义精神首先表现为对旧世界和旧传统的叛逆和反抗。所以鲁迅竭力推崇“立意在反抗”的西欧十九世纪初叶的积极浪漫主义作家作品宣传介绍他们那种狂风怒涛般的反叛精神,以推翻封建偶象和“铁屋子“;希望“国人之自觉至,个性张”,以振兴中华,“屹然独见于天下”①。正如他后来回忆说:“先前,旧社会的腐败,我是觉到了的,我希望着新的社会的起来”②。这是鲁迅早期倾向于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根本原因——对旧  相似文献   

6.
以创造社为标志的浪漫主义的崛起是一种必然趋势。崇尚创造“与”破坏,追求个性解放与表现自我是他们诗歌的主体倾向,同时他们的诗歌又表现出浓重的感伤主义色彩。创造社诗人在诗歌中所体现出来的鲜明时代精神和精神品格,无疑深深影响了整个新诗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重新审视“五四”时期创造社与文学研究会之间的论争,我们会发现,在围绕“文学之用”的观念辩驳之后,翻译起着至为重要的作用。在持续的译介过程中,创造社通过翻译进入新文学的生成空间,支撑起以张扬个性为标识的浪漫主义的理论话语体系,为初生的白话文学提供了新的文学体式,改变了新文学偏重写实主义的原初文学资源架构,进而建立了与文学研究会“双峰并峙”的文学新秩序。  相似文献   

8.
黄药眠是创造社后期重要的诗人和诗论家。黄的早期诗作 ,既有独特的风格和很高的艺术价值 ,又体现了创造社不同时期的文学特征 ,因而在创造社文学倾向发展历程上有重要意义。在艺术特征上 ,黄诗突出表现了浪漫主义的生命创造、理想追求和个性表现等特征 ,但黄诗的浪漫主义既不像郭沫若那样雄强自信 ,也不像郁达夫那样一味的悲观感伤 ,而是一种在理想与个性带动下的既有飞扬的遐想 ,又常在现实生活的挤压下迸发出铿锵强音的兼具感伤与感奋之意的浪漫主义。因而黄药眠的早期诗作在我国现代文学的浪漫主义流派中独具特色和价值  相似文献   

9.
郁达夫是创造社的主要发起人之一,是中国创造社台柱,他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他的自叙传小说中,细致入微地、赤裸裸地展示了主人公的内心情感,以抒情的笔调表现“弱国子民”的自惭与对性爱的渴求,于悲观中渗透颓废、感伤,从而描写主人公的压抑和病态心理,他以这种病态美的形象在中国文坛上呈现出十分独特的浪漫主义文学风格。  相似文献   

10.
在二十世纪初,在日本东京成立的创造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颗明星,它为中国现代文坛增添了光辉,给中国文学增加了宝藏。可以肯定地说,中国的现代文学要是没有创造社出现,那将会逊色得多,至少浪漫主义的抒情小说会有很大的空白。创造社是在饱吸了外国文学的养料后破土的,它的身上,有鲜明的日本近现代文学的特色,那就是自然主义、“私小说”的影响。由于这种影响,使得创造社的早期作家们纷纷写出了不少风格与之相同的小说。他们的作品显示出日本“私小说”的特征,在当时具有很大的震撼作用。那么,产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小说诞生在极富理想的“五四”时代,诞生在一个开放的、与世界文学相交接的时代,深受西方近现代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因而普遍地表现出一种浪漫主义倾向。创造社的身边小说是浪漫主义的,鲁讯的小说和文学研究会诸作家早期的小说也同样有着浪漫主义色彩。本文着重论述了鲁讯描写现实的小说和文研会主要小说作家的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浪漫主义特点。  相似文献   

12.
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创造社的主要发起人之一;著名短篇小说《沉沦》直至一九三二年的最后一篇小说《出奔》为止,他在早期的作品中,细致入微地,赤裸裸地展示出了主人公的内心情感,呈现的浪漫主义风格,他的小说创作到今天仍有较广泛地读者。创造社诸作家有一共同艺术思想那就是主张从主观出发,发扬个性,强调自然流露,  相似文献   

13.
创造社被认为是现代文学史上的浪漫主义文学流派,却明显具有现代主义都市性这一美学特征,特别是该流派呈现的"新感觉"特色,这表明创造社与新感觉派之间存在明显的前后精神关联.  相似文献   

14.
评朱寿桐《殉情的罗曼司》郁文(南京大学,南京,210093创造社在异军突起之时,人们就把它视为浪漫主义文学团体。从浪漫主义角度对其思想和创作进行细致分析和品味,尽管也能够概括创造社文学的某些特征(如主观性、情感性等文学倾向)和评价某些作家作品(如郭沫...  相似文献   

15.
创造社在大革命失败后,实现了“方向转换”,开始了所谓创造社第三期(即后期)的革命文学活动。后期创造社对文学本质的认识,可以说学术界至今存在着较大的误解。笔者想结合创造社“方向转换”的历史过程,着重就这个问题作些探索,以就正于学术界。创造社“方向转换”的核心表现在对文学本质的认识上,即对前期创造社文学的“自我表现”的主张的否定。“自我表现”是前期创造社浪漫主义文艺观的核心。如果说,前期创造社在某些具体的文艺问题上,也存在着不同的看法的话,那么在文  相似文献   

16.
“你吵架肯定很厉害!” 这是我的一个同学给我的评价。我一向对辩论赛场上的辩手充满了敬佩与向往,向往他们在场上的那种尖锐的话语,敏捷的思想,广阔无垠的知识面,也总奢望着自己能这样才思敏捷,口若悬河,不可一世。进入高中,参加辩论社,打辩论赛,才知道辩论并不是自己所想象的那么简单。这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思想与思想之间的碰撞。  相似文献   

17.
招夫养夫是一个充满人生困境的习俗。许地山与贾平凹都看到了这一习俗里隐藏的文学价值。他们对之各取所需,许地山借以画出春桃那收破烂的人间圣母的光辉,贾平凹则在其特殊的伦理与良心的扭曲中挖掘天狗们的灵魂深处的井水。对比之下,他们的写作姿态也更加地明显,许地山那现实主义的转向在贾平凹冰冷的镜底终于现出了浪漫主义的骸骨。  相似文献   

18.
前期创造社被认为是具有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倾向的,他们从表现“内心的要求”提出重情感、轻功利、重艺术等一系列文学主张。他们表现的“自我”,其具体内容都是围绕一种苦闷、悲哀和感伤的情绪而展开。他们高举唯“全”与“美”的旗帜,以真挚的情感来引起读者的同情。  相似文献   

19.
拉克劳与墨菲的霸权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霸权是拉克劳与墨菲规划后现代历史阶段激进民主政治的基础概念.通过批判本质主义,他们将葛兰西的霸权概念改造为话语游戏意义上的多元决定与链接关系,这是空间多元性中的置换关系,以便促进对抗的激进化.只有在这样的霸权链接关系中,才能保证参与各种斗争的主体的自由、平等与自主性,实现社会主义的激进民主理想.  相似文献   

20.
鲁迅对上海文化的建构主要以批判性、否定性姿态作出。对道德感情的偏执和对崇高话语的坚持,造成了鲁迅的批判上海文化话语的切入角度之“狭”,而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及他对中国传统文化人格的洞悉又导致其批判上海文化话语的切入程度之“深”。鲁迅的上海文化观为后人审视上海文化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