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曲化冰 《记者摇篮》2009,(11):69-69,88
幽默是指通过影射、讽喻、双关等修辞方法,在善意的微笑中,揭露出生活中的乖讹和不通情达理之处。幽默广告是广告设计者运用幽默手法及其特殊的情景创造出来的广告作品。幽默广告由来已久,在现代广告中已成为赢得消费者的最佳手段和有效的“软销”策略。  相似文献   

2.
近来,翻阅了一些报刊,发现运用幽默的写作手法在新闻报道中应用广泛,无处不有。其实,幽默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在人们的生活中之所以广受人们欣赏和喜爱,主要在于它含蓄诙谐,活泼新颖,表现形式充满情趣,不落俗套。细观静察之时,人们不难发现,幽默其实也是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包含着幽默。它不仅作为一种高层次的喜剧表现手法,广泛运用于艺术舞台,而且早已被西方新闻记者巧妙灵活地运用于当今的新闻报道中了,并当成一种写作手法流行于报刊和影视屏幕,以它独特新颖的艺术神韵和美感风姿吸引着千千万万个读者,从而大大增强了新闻报道的可读性和竞争力。 那么,运用幽默手法写新闻在表现形式上究竟有哪些引人之处和特点、功能呢?从见诸报刊的一些新闻报道在读者中产生深刻印象和社会反响来看,我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灵活巧妙地运用幽默手法写新闻  相似文献   

3.
新闻报道的性质决定,新闻语言忌修饰夸张。而在报道某些社会新闻时适当运用表述上的幽默,则能准确而形象地勾画出事物的特征,引导受众了解事物的本质,增强新闻的可读性。刊登在1998年3月5日《羊城晚报》第九版的新闻述评《谁在“风风火火闯九州”》,就比较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手法。此文报道,在电视连续剧《水浒传》还没有出磁带的情况下,北京复兴商业城的音像制品柜台就举行了“水浒专辑首次上市”的销售活动,“‘李逵’睡得正香,‘李鬼’已经在风风火火闯九州了”。精当的比喻.辛辣的讽刺,引发的是忍俊不禁之后沉重的思考。 幽默的本意为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的。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它也可以运用影射、讽喻、双关;在善意的微笑中,揭露生活中乖讹和不通情理之处。在新闻评论的写作中运用幽默手法比较普遍。毛泽东同志在革命战争时期为新华社撰写的许多评论,笔调幽默,语言诙谐,堪称时评写作幽默手法的典范。但是,并不是在表述所有新闻事实的时候都可以运用幽默手法,如果在报道重大而严肃的政治、经济、军事新闻时也“幽”它一“默”,在传播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自然发生急剧变化时也用曲笔,新闻的社会价值会被曲解、误解,造成误导。一则雷电击死人命的报道,如果单纯追求生动幽默,用“雷公发怒”来  相似文献   

4.
王再承 《新闻窗》2005,(1):52-53
何谓幽默?关于它的定义不少,主要是指用含蓄、凝练、机智、风趣而又诙谐的方式(包括行为举止、谈吐文章等),揭示生活中的某种矛盾或哲理,令人发生会心的微笑。可以说,幽默新闻是一种用诙谐有趣的方式,提示生活中的某些矛盾或哲理,让人在轻松愉悦中感到意味深长、有所了悟的包含艺术表达方法的新闻。幽默新闻在国内新闻报道中所占的比例不大,但近年来有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1933年,肖伯纳来到中国,鲁迅、宋庆龄、史沫特莱和蔡元培先生等会见了他。在这次欢叙中,鲁迅和肖伯纳这两位幽默大师作了非常精彩和诙谐的交谈。当他们两人谈到世界局势和英国、中国前途问题时,肖伯纳对鲁迅说:“你以为我真姓肖吗?我是姓‘费’。”鲁迅说:“以我看来,你既姓肖,又姓费。(注:当时肖伯纳是费边社的首脑之一。费边社是英国资产阶级政治流派之一,主张采取温和缓进的办法以谋社会改良。)但我相信,你终究只会姓  相似文献   

6.
目前对幽默的解释,《辞海》(1979年版)是:“美学名词。通过影射、讽喻、双关等修辞手法,在善意的微笑中,揭露生活中乖讹和不通情理之处”。《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的。” 人们的生活中就离不开幽默。在西方不少国家  相似文献   

7.
董毅 《采.写.编》2017,(5):130-131
幽默趣谈属于一种文化现象,是言说者文化内涵高度精粹的审美体现,也是主持类节目的一个重要创作手法.一名优秀的主持人既要掌控好幽默的尺度,又不能有隔靴搔痒之嫌.这需要主持人懂得幽默语言的逻辑,学会自嘲、逆向思维、语到而不唠、话讽而不刺伤人.从美学角度看就是将话语的风趣与幽默恰当地加以艺术化,正如美学大家朱光潜先生所说,"艺术一方面要能使人从实际生活牵绊中解放出来,一方面也要使人能了解,能欣赏."换言之,就是要让艺术回归生活本身,又能够从生活中提炼艺术.  相似文献   

8.
幽默是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给人以娱乐和教育的艺术表现手法,在电视广告中,常常运用让人发笑的、幽默的艺术手法来进行表现,通过引起受众欢乐的情感反应来进行有效说服。在电视广告这种幽默手法的运用中,表现较为突出的是颠覆手段的运用。  相似文献   

9.
贺东梅在第5期《新闻三昧》上撰文说,新闻,可不可以用幽默手法来写?新闻能不能幽默?这是个有争议的问题。文章认为:新闻可以幽默,幽默是在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作为现实生活最新记录的新闻,为什么不能反映这种存在呢? 新闻不是无情物,不是刻板、拘谨的化身。好的新闻作品对读者不但要告之以事、晓之以理,还要动之以情。记者写新闻时带着浓厚的感情,读者读新闻时,才会受到感染。连自己都无动于衷的写作,能感染感动谁呢? 作为新兴学科的新闻学,要从其他门类汲取营养。新闻学是一门年轻的、新兴的学科,众所周知,越是新兴的…  相似文献   

10.
曾致 《视听界》2004,(5):50-50
幽默,英语写法是“HUMOUR”,是指“会心的微笑”。英国戏剧家萧伯纳则说“没有幽默的语言是一篇公文,没有幽默感的人是一尊雕像,没有幽默感的家庭是一间旅店,而没有幽默感的社会是不可想象的。”幽默可能发生在社会生活的每一个层面、每一个角落。可以说,幽默是一种不拘性别、不拘年龄、不拘社会地位、人人皆可为之的社会现象。幽默是人类的特有产物,是智慧灵光的闪现,对幽默的摄入量和释放量可以折射出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幽默,以逗笑的形式来表现富有情趣、智慧的美的生活内容,从中反映出审美主体感悟和表达这些生活内容的能力。节目主持人一旦具备了幽默的意识,掌握了运用幽默的原则,拥有了释放幽默的能力,他(她)所主持的节目定然能妙语连珠、锦上添花,给观众带来由衷的快乐。  相似文献   

11.
王德义  耿伟 《当代传播》2007,(2):107-108
一篇动人的新闻稿,一靠素材鲜活,二靠手法巧妙.嫁接"幽默情节"不失为一个妙招. 一、"幽默情节"嫁接原则 "幽默情节",是以悬念、夸张等幽默手法描绘的诙谐而带有深刻意境的新闻事件的某一片段.  相似文献   

12.
在谈论杂文写作的时候,不能不谈杂文的幽默。 虽然幽默对于杂文来说,并不是一个必备的因素。但由于受到三十年代杂文的影响,现当代的杂文,总是和幽默联系在一起。这有点儿像人们对漫画的认识,以为漫画总是具有讽刺功能抑或以讽刺见长的。如果列出一个公式,就是“讽刺 幽默”。大多数的人都认为,一篇好的杂文,总应该是具有幽默感的。幽默感,也可以说是杂文的一种艺术性。 什么是幽默?幽默是这样一种艺术手法:它以轻松、戏谑但又含有深意的笑为其主要审美特征,表现为意识  相似文献   

13.
报纸中的生活漫画不是直接的新闻解释,它是通过捕捉生活中的有意义的具体情节,融入作者的思想后用漫画的形式画出来,使人们看后在体味幽默的同时体味含义,且这种含义须是深层的、宛转的,具有幽默的渗透性。因此,  相似文献   

14.
幽默属于美学中喜剧范畴,它是造成艺术魅力和文笔情趣的重要手段之一。人们常常称它为交际中的“润滑剂”,生活中的魔术大师,一朵永不凋谢的智慧之花。西方的编辑和记者是非常重视运用幽默手法的,以致于有人曾经这样说;“如果你想写一篇报道而又没有找到幽默的材料,那就说明你这篇报道现在还不值得写”。  相似文献   

15.
谭健 《军事记者》2006,(11):20-21
在杂文文体的诸种特征中、若以阕读经验来论说,最易感受到的恐怕当数幽默与讽刺。但是,如果我们想要寻根究底的话,它又最为赜隐,最难梳理。这里为了避免骼于“剪不断,理还乱”的状态,我把它限定在一般的理论描述中。幽默二字,来自英文Humour,中文里原本没有完全对应的词汇,现在译为幽默是一种音译(也有意译的成份),这是被称为幽默大师的林语堂先生的创见。由此约定俗成,沿用至今。考其Humour的原意,乃有“会心的微笑”,“只可意会的诙谐”谑而不虐”等内容。《牛津英语词典》为它下的定义是:“行为、谈吐、文章中足以使人逗乐、发笑或消遣的特点;欣赏和表达这些特点的能力。”由此可见它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要有趣味,二是要能逗笑,三是只可意会不说破它。这样一来,幽默的逻辑线索就出来了:所谓幽默,首先是要有情趣,要能引人发笑,但又不揭穿,幽然默识即可,开怀大笑便不是幽默了。它表明幽默非常讲究度,只须存乎于心,点到为止,过了度便作它种范畴观。许是都看见了这一点的缘故,尽管关于幽默的定义种种,但最为流行的还是“轻微的讽刺”一说。幽默和讽刺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说它们有联系是说它们都是主体对客体的一种认识方式,是主体机智的一种特殊外射:说他们有区别是说它们都具有自身的特点,幽默是带着一种善意会心的微笑来对社会和人生做出审美评价的,而讽刺则多些火药味,它主要借助艺术夸张的笔墨和真实的力量,无情地谴责一切不合理的和反常的社会现象,具有一定的杀伤力和破坏性,但绝不恶意中伤。正如鲁迅先生所言:“他的讽刺,在希望他们改善,并非要捺到水底里。”“如果貌似讽刺的作品,而毫无善意,也毫无热情,只使读者觉得一切世事,一无足取,也一无可为,邪就并非讽刺了,这便是所谓‘冷嘲’”。由此可见,幽默也好,讽刺也罢,都是主体对现实社会的一种人生态度,都是对一切不合理现象的一种臧否方式。为了论述的方便,本文在以下的探索中,将大而化之把它们“模糊”地视为一个概念。  相似文献   

16.
漫画是报纸上常见的一种独具讽刺与幽默色彩的新闻体裁。它采用高度的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夸张手法和灵活多变的表现技巧,来反映社会生活中出现的一些矛盾,不仅能使读者在笑声中产生丰富的联想,而且能切中时弊,产生强  相似文献   

17.
人类自从有了荷马,便有了荷马式的痛苦和感叹;自从有了伊索,便有了伊索式的幽默和微笑。幽默本身就是一种大智慧和大才华,它消解了严肃与正经,却因此获得了一种难得的亲和力。西方甚至有言:“只有幽默才是真正的民主。”以倡导和凸现幽默品质、游戏精神和快乐理念为己任的“中国幽默儿童文学创作”丛书,最近又推出“董宏猷系列”三种:《天上掉下个胖叔叔》、《老鼠为什么爱大米》和《快快乐乐写作文》。这三本书既是作家个人近年来一个重要的创作成果,也是中国幽默儿童文学领域里的一次新的收获。这个旋律来自“胖叔叔”这个喜欢唱歌和拉小…  相似文献   

18.
幽默属于美学中喜剧范畴,它是造成艺术魅力和文笔情趣的重要手段之一.人们常常称它为交际中的“润滑剂”,生活中的魔术大师,一朵永不凋谢的智慧之花.西方的编辑和记者是非常重视运用幽默手法的,以致于有人曾经这样说:“如果你想写一篇报道而又没有找到幽默的材料,那就说明你这篇报道现在还不值得写”.这话虽然有些言之过甚,但它显示了西方记者和编辑对幽默的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19.
幽默或夸张识广告诉求中常用的手法,且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我最赞赏宇兰的:是她的眼光,总能顽皮而敏锐地观察各种生活情景,并且神情专注,稍露微笑,在寻常中发现独特,在琐碎处看出深刻;是她的心灵,总能好奇而诗意地品味各种人情物态,并且畅快地联想,悄悄地幽默,在平凡中揭示优美,从现象中发掘哲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