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巍 《出版广角》2023,(6):57-61
语言产业是以语言文字作为生产的原料和内容,或是以语言文字作为加工处理的对象,生产各种语言产品或提供各种语言服务的产业。语言出版既是出版产业的一个分支,也是语言产业的一个分支,是出版产业和语言产业的交叉领域。语言传播是一种综合性的语言产业,语言出版是语言传播的重要形式,语言出版物是语言传播的重要媒介。基于语言产业视角,对语言出版以及语言出版与语言传播的关系进行探讨,能够加深各界对语言出版的认识,促进语言出版的发展。文章提出语言出版当前具有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的新任务、中文国际传播的新期待、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战略的新要求、国家文化数字化发展战略的新蓝图四个方面的发展新趋势,为语言出版的发展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2.
倪德钰 《图书馆论丛》2005,(4):47-49,27
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出发。分析非语言传播对图书馆文献传播活动的影响,并强调对非语言传播的重视和利用,以促进文献的传播。  相似文献   

3.
播音语言有效传播的元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效传播是当前传媒界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作为广播电视语言传播主体的播音员和主持人应该如何自我定位,怎样深化语言功力,广播电视语言需要具备怎样的品质才能更有利于有效传播,更有助于栏目立于不败之地呢?  相似文献   

4.
诸焰 《视听界》2013,(3):108-109
语境是语言使用的环境,是在语言交流的过程中,传播者和接收者共同创造的“交流场”。在传播过程中,语境起到了增加或者削弱语言传播效果的作用。但是声音语言并非语境产生的惟一因素,甚至不是最主要的因素,传播者和接收者的社会性、文化性因素往往导致语境的变化。作为主要使用声音语言进行传播活动的广播主持人、播音员,认真研究语境的作用、生成的元素,掌握其中带有规律性的方法,有助于提高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5.
大众有声语言在广播评论中的作用 声音传播是广播传播独特的传播方式,既传播新闻资讯等语言信息,又传播供人们娱乐生活的音乐。而大众有声语言的运用则为广播评论注人了新的活力。她可以帮助听众了解事物的真相,认识事物的本质,营造可感的气氛。[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本试图说明电视不是“以画面为主,声音为辅”,也不是“声画结合”。电视是以“语言为基础的”信息传播工具。——理论上讲,前的观点很容易背离电视的信息传播工具的特性而不能自圆其说;实践中看,前观点指导下的电视节目常常远离电视的本质,使电视节目显得不伦不类。——两个不同的观点,实质上关系到电视节目是从观众的需求出发还是从制作的主观出发的不同的制作观念。从电视以语言为基础的信息传播工具论出发,今天的电视有许多值得改进、也是急需改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电视节目主持人是一个节目能否实现其传播价值的最终决定要素之一。在传播学中,有一种要素无需语言,却能实现无声胜有声,这就是非语言传播。由于电视传播具有声画并茂的特点,语言播报并不是主持人可运用的唯一手段,非语言传播也是传情达意的有效途径。生活服务类节目对主持人的要求,与新闻、综艺等节目有着显著的不同。非语言传播包含很多要素,本文着重分析电视节目主持中常见的非语言传播的几种要素,并对生活服务类节目主持人的非语言传播的特点进行分析,希望从业者能从中受益。  相似文献   

8.
语言传播是一个国家提高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影响语言传播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强大的国力作为语言传播的推动力;合理的语言规划保证稳定牢固的语言使用群体,保持语言活力,形成语言的凝聚力;良好的国内外舆论氛围,提升语言声望,形成对其他语言使用者的吸引力.汉语的推广面临着激烈的国际语言传播竞争,需要解决师资、教材、语言文字规范化等一系列现实问题.本文借鉴国际语言传播的经验,提出提高汉语言传播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科学技术的发展势必带来媒体传播理念和模式的革新。【目的】以媒体融合视域下的新媒体语言的特征和传播为研究目的,结合新媒体语言传播实例,提出合理的建议和规划,为后来者研究提供参考借鉴。【方法】文章运用文献研究法,剖析新媒体语言特征和传播模式。【结果】认为媒体融合发展导致新媒体语言形成了独有特点和传播机制。【结论】在互联网大数据的发展背景下,传播媒介的数字化在新媒体中已越发普遍,带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进行有机融合,催生了新媒体语言,对现实社会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0.
广播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体其社会使命是向社会大众传播信息,语言是广播电视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广播电视在向社会传播信息的同时也在向大众传播语言。作为一种语言职业的广播电视,承载着信息传播和语言传播的双重使命。语言传播正是由于大众传播媒体特别是广播电视等现代媒体的出现和发展,而由“古典传播方式”跨入了“现代传播方式”的时代。正是由于广播电视的传播,大大提高了语言传播的速度,大大拓展了语言传播的范嗣,大大增加了语言传播接收者的数量,大大丰富了语言传播的内容,使社会的语言生活空前活跃,生机盎然。  相似文献   

11.
作为大众传播符号中重要组成部分的非语言符号,在传播信息时所起的作用并不亚于语言符号甚至大于语言符号,传播学者研究认为:在人际传播活动中,人们所得到的信息总量,只有35%是语言符号传播的,而其余65%的信息由诸如服饰外貌、表情行为等非语言符号传播。其中服饰这种非语言符号所负载的信息尤其丰富。但以往研究较多的是其所负载的文化信息,服饰负载政治信息,在政治事务中的传播作用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将以个案分析展开研究,以寻求政治人物完善媒介形象、最有效地传播政治信息的某些规律。政治领导人个性化服饰中的政治信息作为非语言符号的…  相似文献   

12.
在一则广告中非语言传播元素包括音乐、明星代言人的形象、动作、眼神、画面角色形象等等,非语言传播元素是广告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在不经意间向目标受众传达信息,甚至有些语言元素无法传达的信息都可以通过这些非语言元素传递出来。当然,如果不关注非语言传递信息,观众对广告角色的手势或者神态有不同的理解则有可能达不到广告商想要的效果,甚至得到反效果。因此,在一则广告中,应该对语言和非语言传播元素给予平等的关注。如果对非语言传播元素运用得当,广告中的产品理念能够得到强化,广告效果也能相应增强。  相似文献   

13.
在电视传播过程中,主持人肩负着“窗口”和“门面”的重要作用,其作用直接影响到节目的传播效果。观众收看电视节目时,主持人的“言”与“行”是被观众的听觉、视觉一并接收的。无疑有声语言是播音主持中审美表达的主要手段,但无声语言与之相辅相成,不可或缺。因此,作为主持人必须了解和掌握无声语言,并能灵活运用无声语言,做到“言”、“行”一致,以最佳的美学表达来提升电视节目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4.
语言传播与语言出版的体用关系强调语言传播之“体”需要通过包括语言出版在内的多元化之“用”来实现。本文立足当前出版行业信息化、全球化的发展格局,提出大力发展语言学习数字化平台和融合型语言出版、积极发挥语言文化博览会和语言传播的市场力量以及加强语言传播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优化策略,以进一步拓展语言传播与繁荣语言出版。  相似文献   

15.
电视传播集多种传播符号于一体,包括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两大系统多种类别。一方面,它同报纸、广播一样,大量使用语言符号,如解说词、同期声、文字等,另一方面,它又和人际传播一样,有大量非语言符号介入交流,这也正是电视传播同报纸、广播传播最大的区别。传播学研究表明,在人  相似文献   

16.
铁芝荣 《东南传播》2014,(4):131-133
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其实就是人际传播的过程。良性、有效的人际传播取决于一定的沟通艺术。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要求教育者掌握倾听、语言与非语言传播的沟通艺术,尤其在语言传播时,要把握语言的简洁性、委婉性、启发性、针对性和幽默性。  相似文献   

17.
论图书馆环境中的非语言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传播学的角度出发,分析非语言传播对图书馆文献传播活动的影响,并强调图书馆应重视和利用非语言传播,以促进文献传播.  相似文献   

18.
罗宁 《记者摇篮》2007,(5):56-57
艺术性是广播电视有声语言的重要属性之一,也正是其艺术性的存在,传播语言才高于日常口语,我们的受众才能在一种具有审美价值的语言传播中获得信息、获取知识、  相似文献   

19.
韩岩松 《记者摇篮》2005,(11):62-62
人类传播信息,主要靠语言符号,也经常借助非语言符号,而电视新闻传播则大大拓展了传播符号的范围,尤其是非语言符号。它直接对人们的感觉器官所接收。例如人的神态、姿势、服饰、色彩、人际距离、环境景致、音响等等。这些都是有被感知并提示意义的现象形式。即能还原成“意思”的传播要素。为此.提高传播要素的信息含量则成为提高电视新闻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李洪岩 《传媒》2023,(4):15-17
语言传播活动是基于理念认识的创造性应用活动,理念的支撑和指引是应用活动的基础和前提。文章从对时代、媒介和播音主持的认识出发,分析以播音主持为代表的语言传播活动规律,从辩证角度看待大变革中的播音主持和语言传播应用活动。文章认为,语言传播有其约定的传播属性、环境决定的全媒体定位、社会发展的主流价值、媒介变革中的规律格局、创新不辞守正的时代命题,为传媒人提供传播观、媒介观、价值观、语言观、艺术观方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