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途径.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能读出对文本的独特理解.能在读的过程中发展思维.但是,让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并不是"放羊式"地让学生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导"非常重要.只有教师正确地"导",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才会有目的,才会有方向.  相似文献   

2.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想让小学生的阅读达到上述要求,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让学生能够在兴趣的指引下快乐的阅读,让学生"读出声、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读出神,读得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  相似文献   

3.
<正>一、激发兴趣,让学生喜欢阅读1.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阅读课上教师的讲解不能完全代替学生的自主活动,教师应千方百计地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自己用心读课文,调动各种感官,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因为,学生只有在良好的个性化阅读氛围中,才会有"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感觉,才能积极地思考,去把握、分析和赏析课文,  相似文献   

4.
读出"个性"     
阅读教学"以读为本",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但是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把"读"落到实处,如何把无声的文本语言转化为有声的、鲜活的个性化语言,让学生读出个性,读出风采,这正是我们语文教师孜孜以求的.最近,笔者先后聆听两位教师执教《赤壁之战》一课,对课文中"火光照得满天通红,浓烟封住了江面,分不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岸.  相似文献   

5.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创造性活动。阅读不应以教师的讲解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该让学生自读自悟,积极主动地思考、寻求问题的答案,通过个性化的阅读积累、个性化的思考、个性化的表达使"个性"在阅读教学中闪光。  相似文献   

6.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种具有很强的个性化的活动,决定了阅读只能是学生自己的事,任何人都无法越俎代庖。而教师的职责,是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情绪化的"场",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主动地去读,专注地去读,兴致勃勃地去读。学生的自主性越强,积极性越高,其所获就越多。个性化阅读结果实质上是作为阅读主体的个人对阅读材料的一种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理解、感悟和体验,必然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为此,教师要实施行之有效的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使阅读"活"起来,让个性化的阅读充满生命的灵性。  相似文献   

7.
新课改的实施,为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它强调学生在阅读中要说出“自己的体验”,鼓励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让学生读出自己,读出问题,读出独特的新颖见解。这种尊重学生独特体验的阅读方式我们称之为个性化阅读。个性化阅读使原来一度死气沉沉的课堂泛出春天般的活力。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这句话揭示了阅读活动的本质: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创造性活动,我们不应以讲解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该让学生自读自悟,积极主动地思考,寻求问题的答案,通过个性化的阅读积累、个性化的思考,使"个性"在阅读教学中闪光。一、不期待答案曾经有一个美国教育考察团来我国考察,听了一位特级  相似文献   

9.
阅读是一种复杂的个体心智活动,是通过接触文本、感受体悟,从而读出自己的感悟和理解。只有充分挖掘阅读主体的潜能,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感悟,读出自己的个性化思考,才能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人。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个性化阅读呢?  相似文献   

10.
[设计说明] 阅读是一种技能.崔峦老师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趣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积累优美语言,享受审美情境.  相似文献   

11.
<正>"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这一新课程理念已经走进我们普通课堂,在师生阅读对话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尊重,个性得到了解放,个人体验得到了深入。怎样让阅读更为自主,更加有效,让学生读出"本我",读出"超我"呢?读了毕闫学老师的《冬阳·童年·骆驼队》的课堂教学实录,我颇受启发,现在写下来和大家分享。一、在观察学生的"本我"中扩充内容案例描述课程伊始,闫老师从跟学生聊童年趣事入手,一下子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学生眉飞色舞地交流着童年发生的  相似文献   

12.
所谓"煮书",就是反复诵读品味,把书读熟读透,以求得深入体会文章情感,说话和写文章得心应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让他们在这种最基本的语言实践中走进语言、感知语言、积累语言,并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  相似文献   

13.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思考,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个性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主要表现为:鼓励"创"读,尊重独特体验;引导"研"读,培养探究学习;强化阅读的个性化反思;指导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  相似文献   

14.
何学琴 《宁夏教育》2012,(Z1):72-73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让学生充分地自主读书,读出声,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朗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内容、培养语感、使用  相似文献   

15.
品鉴式阅读强调学生在大量阅读中自然吸收语言,关注学生"语言意识"(language awareness)的培养。强调"以读为本"、"整进整出"和"多种技能的融合训练"。它让学生在品味、鉴赏中学会原汁原味的英语,全方位多角度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一、阅读,教师指导好小学生的朗读小学生学习一篇新课文,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扫除知识障碍,这是阅读教学的第一步。一是指导学生读课文,要求学生用普通话,声音响亮,读准字音,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不读破句。二是读课文教师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切不可让学生读上一遍就草草收兵,让读书仅仅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个过渡环节。教师要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课文之美,读出语言之美,读出生活之美。三是采取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一味地让学生  相似文献   

17.
刘欣 《中国教师》2013,(18):46-47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可见,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创造活动。教师应让学生自读自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寻求答案,并通过"个性化"的积累和表达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闪光"。本文旨在通过教学实践具体从三方面探讨这一问题。一、鼓励学生"动"起来  相似文献   

18.
正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能够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体验。通过学生阅读,才能对课文的内容做到基本了解,从整体上感知;通过阅读,才能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立意和作者情感的理解,从读中真正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为了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切实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学中必须依据教材的具体内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水平,选择适  相似文献   

19.
"张力"是文学作品不可或缺的东西,具有极大的审美价值。阅读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挖掘意境,激活语言"张力";利用"矛盾",拉伸叙事"张力";补充"空白",生成角色"张力"。只有有效利用生成的"张力"引导学生细读、感知、揣摩,才能读出文章的情致与意蕴,读出独特的感受与理解,最终获得真实的个性化体验。  相似文献   

20.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同的学生对阅读文本的感知和体悟呈现差异性。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不仅要为学生提供阅读方法,而且要为学生提供阅读场域,让学生展开阅读活动,掌握阅读的方法、策略,这样学生才能找到打开阅读大门的“金钥匙”。整体阅读、区域点读、情感诵读、语言赏读、延伸荐读等策略,能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展开深度探究,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获得阅读素养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