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国两会历来是各大媒体大比拼的时刻。在移动优先策略下,不少媒体推出创意十足、制作精良的移动端融媒"爆款"产品。仔细梳理发现,与传统媒介产品相比,这些移动端爆款产品并不只是形式的革新,而是从生产理念到传播路径的再造。  相似文献   

2.
融媒时代,主流媒体打造“网红记者”“网红主持人”,是提升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湖北宜昌开展城市形象爆款作品评选为例,深入分析地方媒体记者、主持人借助新媒体平台,致力于打造“网红记者”“网红主持人”,从而推动媒体深度融合的路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3.
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是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战略举措。安徽新媒体集团近年来力推媒体融合,在融合中把握导向,依托"八位一体"平台优势,做好融媒传播,构建新型主流媒体舆论引导新格局。本文论述了面对复杂多样的舆论环境,安徽新媒体集团是如何做好融媒传播、创新升级、占领网络主流舆论场的。  相似文献   

4.
赵晓蕾 《传媒》2023,(18):23-24+26
爆款融媒体产品是媒体融合的重要抓手。本文对爆款融媒体产品的创作路径进行分析,发现大多数爆款融媒体产品善于运用情感要素,以达到共鸣效果;树立用户思维,调动用户参与积极性;通过技术的创新应用打造沉浸式场景,提升其传播力、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南苏格  浦翰林 《传媒》2020,(10):55-57
融媒体时代,人民日报社积极探索媒体融合,成立了以财经类时事为主导的融媒体工作室——麻辣财经,将看似不接地气的财经新闻报道做成一道道符合大众口味的“家常菜”。本文结合人民日报社“麻辣财经”融媒体工作室打造新闻“爆款产品”的成功经验,分析主流新闻媒体在融媒体时代值得借鉴与尝试的媒体融合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融合传播时代的到来,深刻影响到传媒格局并发生重大变化。在互联网平台、自媒体、网红博主“大流量”频出的背景下,传统主流媒体应与时俱进,在“流量风暴”中,以亲临一线的脚力、敏锐独具的眼力、深入思考的脑力、求新求变的笔力,紧跟流量,引导流量,做大流量,以大流量的爆款产品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本文以湖北宜昌三峡融媒体中心《农科院专家上门助力小伙种菇》系列融媒报道为例,重点解读地市主流媒体在热点新闻的“流量风暴”中,自觉践行“四力”要求,创作有思想、有温度、有深度、有流量的新闻精品。  相似文献   

7.
王敏利 《传媒》2021,(7):30-32
泸县融媒体中心成立于2019年1月,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逐渐从新媒体"困难户"成长为能够自主策划宣发、打造新媒体"爆款"的县级政务融媒体大V.泸县融媒体中心在扎根本土优秀传统文化,讲好泸县风俗故事的基础上,不断求新求变,通过积极传播正能量,讲好地方故事,短时间内打造出多个传播"爆款",粉丝群体不断壮大,传播声量大增.本文结合泸县融媒体中心转型升级之路,探析县级政务融媒体在新媒体语境下的创新发展,为其他县级融媒体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对新闻人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当前传统媒体受到巨大冲击,纸媒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逆势突围?传统党媒要突围,必须牢牢抓住媒体融合这一"总开关",力求观念更新,换上互联网思维的头脑;内容改变,让新闻产品更具吸引力;立体传播,努力做到党媒声音传播无死角,进而不断提高地方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相似文献   

9.
苏妍 《新闻世界》2020,(5):34-36
媒体融合现已步入"深水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新闻评论报道形式正在发生转变。主流媒体不断拓展在融媒领域的评论阵地,创新评论表达方式,创新传播手段,不断扩大主流声音的有效覆盖面,以期更好地实现舆论引导。"融评",赋予了评论更多可能性。本文试以当下现有"融评"产品为线索,分析融媒体时代新闻评论的突围之道,并试图为今后新闻评论更好的发展提出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兰佩蓉 《东南传播》2021,(12):106-107
从2G到5G时代,人类的记录方式由文字进化到影像,从对个人生活、社会环境的琐碎记录升级至主流媒体的权威发布.短视频也迅速成长为融媒体发展过程中,移动互联网时代最具爆发力和影响力的融媒创新产品.本文从短视频在新冠肺炎信息发布为切入点,探究传统主流媒体如何在"战疫"组织宣传中,借力短视频的传播影响力,在守正创新中实现传统媒体与短视频的共融共生.  相似文献   

11.
<正>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是一篇大文章。2020年11月,在新华社领导指挥下,新华社国内部探索创新、精心策划的“权威快报”融媒栏目正式上线。3年来,“权威快报”发布各类独家首发、创意海报产品1000余张,将新华社传统受权发布、权威发布的内容优势转变为网络传播新优势,打造新华社品牌栏目和爆款融合产品,唱响网上主旋律,产生全网刷屏之效。  相似文献   

12.
<正>媒体融合时代,对新闻宣传提出更高要求,多元化、数字化传播让新闻人的声音传得更广,也会让“谁写谁看,写谁谁看”的尴尬无处遁形。适应新形势,需要放大融合生产优势,用产品思维打造“爆款”。本文结合全国首批60家市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试点之一——湖北鄂州市融媒体中心最新的媒体深度融合实践,着眼于融媒体产品语态、形态上的创新,从内容、技术、管理、运营等方面解剖典型案例,探析党媒融媒体产品“引爆流量”“C位出圈”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董阳 《新闻战线》2023,(7):12-14
<正>10来位报纸编辑,10余天时间,怎样打造流量5亿+的融媒“爆款”?两会专栏4年“长红”,主流文艺评论何以持续唱响两会好声音?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人民日报社文艺部、人民日报“文艺范儿”融媒体工作室推出10期“两会艺览2023”短视频,微博话题总阅读量超5.6亿,5次登上微博热搜榜,引发大量微信公众号、短视频账号乃至传统媒体二次传播,在舆论场引起强烈反响。至此,“两会艺览”连续4年流量破5亿,总流量突破25亿,成为两会报道和主流文艺评论“爆款+长红”品牌。“爆款”不易,“长红”难得,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面对互联智能时代的融合变革,黑龙江广播电视台着力打造融媒创新发展升级版,传统主流媒体如何构建新型融媒传播体系,实现新闻生产流程再造与共享发布?如何加快新闻产品的转型升级、打造立体传播矩阵,实施移动优先战略?一系列融媒发展进程的问题,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15.
李博  向爱静  王聪 《传媒》2021,(1):25-26
在社会协同大扶贫格局中,主流媒体扮演着脱贫攻坚信息"传声筒"和舆论引导者的角色.本文以《人民日报》"新春走基层?脱贫攻坚一线见闻"专栏为例,探讨脱贫攻坚语境下主流媒体如何响亮发声、触达受众,为融媒时代主流媒体创新脱贫报道、引导舆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范明献  李昂 《新闻战线》2023,(17):33-35
融合新闻呈现可视化、移动化和交互化趋势,新闻题材偏向重大社会热点并在叙事上多采用个体化与情感化策略。未来,主流媒体须加大前沿信息传播技术在新型融媒产品中的应用,注重用户体验,并扩展适用题材领域来推进融合新闻生产常态化,推动融媒产品形态创新。  相似文献   

17.
新闻网站作为媒体融合发展的排头兵,在融媒实践中精准发力,持续提升全媒体报道的传播力与影响力,以内容活泼、形式多样的新媒体产品重塑传统的重大主题报道,将融媒体新闻报道作为主旋律宣传的常态操作。要在"四全"框架下,把握时代脉搏,从老百姓的角度切入,讲好中国故事;面对融合发展的舆论生态和媒体格局,打造融媒体新闻产品,在坚守主流新闻媒体内容优越性的同时,丰富内容表现形式和传播方式,通过平台整合形成跨媒介融合新模式。  相似文献   

18.
媒体融合,不仅要着眼于融合的过程,还要关注通过融合取得的最终成效。在媒体深度阶段,生产出具有价值的“爆款”融媒体产品,对媒体和社会来说都是获益匪浅的。本文分析了当前融媒体内容生产在议题选择、体制机制、人才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以及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生产“爆款”产品时在思维意识、人才转型、叙事角度等方面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9.
媒体发展进入全新的阶段,不管是传统的主流媒体还是新兴媒体,大都进入了融媒时代。融媒时代的媒体要想在竞争中获得先机,必须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网站,并与传统的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实现融合,以达到媒体间的互补,实现媒体间的内容兼融、宣传互融、资源通融、利益共融的目标。狭义的"媒体融合"是指电视,报纸和期刊的融合发展,随着媒体运营和数字技术的发展,媒体融合的程度不断加深,媒体融合的概念不断深化,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已经成为媒体产业的必然趋势,融媒时代的到来使我国的摄影记者面临全新的环境,为适应新环境的需要和产业发展的需求,摄影记者需把握住新的机遇,克服新的挑战,基于此,本文分析和讨论融媒时代摄影记者所面临的机遇及挑战,希望能为促进新闻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20.
政策、市场、技术是推动主流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主要动力,整体呈现横向联动和纵向融合的自上而下的发展趋势.文章以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近几年的融合发展实践为切入点,深入总结了中央主流媒体的融合发展经验,以期充分发挥"国家队"融媒引领示范力,以"先强"带动"后强",为地方主流媒体的融合发展提供有益启示,加速传媒业整体转型升级,进一步推进现代传播体系和全媒体传播格局的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