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序】笔记的特点,内容为"杂",形式为"散",故历代著录多入杂家与小说家。《隋志》入《风俗通义》于杂家,入《世说新语》于小说家。《宋志》入宋祁《笔录》(《四库全书总目》子部杂家类四著录《笔记》三卷,即此书)于杂家,入释文莹《湘山野录》于小说。《四库全书总目》于杂家、小说家之下又分多属,如杂家类入《容斋随笔》于杂考之属,入《梦溪笔谈》、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纳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格局之中,让依法治国成为引领和规范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体目标的"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呼声,以振聋发聩的高亢之音警醒着华夏大地,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和殷切的期盼。各市地、各行业纷纷出台的依法行政意见、  相似文献   

3.
编辑是杂家,别人这么说,自己也承认。本来嘛,当编辑不可能只编某一小类书,特别是地方出版社的编辑,看来分了工,实际上仍然面很广。因此,编辑得样样懂一点,门门沾上边,所谓杂,此之谓也。有的同志确实为这个“杂家”苦恼。既是杂家,顾名思义,不能专。不能专,岂非一事无成? 看起来,“杂”与“专”是矛盾的。然而,未免有点形而上学。其实,杂家之杂,不过指其横通而已,即知识面要广,了解的东西要多。但这并不防  相似文献   

4.
《东方之子》节目主持人白岩松采访 上海戏剧学院教授余秋雨时,精心设计了 这样几个问题①: 1.您的文章很多人看了之后就说鬼斧神工,经常有神来之笔,那么当您写完 之后,回头看自己的文章,是否也有种新 奇感?  相似文献   

5.
田欣欣 《新闻界》2006,(4):86-87
由“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之传统的哲学思想,可让我们领悟与把握现信息时代跨文化传播中有关传播学研究的脉胳走向与思维精髓。现今,信息时代的强烈震撼,使得科技界、知识界、尤其是教育界振兴发展之依据,迅速归属于大众全球化意识的全面觉醒与世界市场对话与交流的逐步渗透,特别是文化传播的宽宏视野。基于此,本文旨在对“信息时代·跨文化传播·传播实践研究”三者的特性指征以及他们之间日益紧密联结的因果关系加以分析,以期共同交流。信息时代:跨文化传播的优质平台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究其本源,“…  相似文献   

6.
“杂”论     
缘于业务本身的接触面广,又具较强的综合性,新闻工作者理应当“杂家”,这恐怕是不言可喻的——“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大千世界,皆杂然也。社会众生相,更加复杂纷呈。“杂”者,看来是造物的适应。然而的确有过较长期的一段历史误会,“杂家”被认为大逆不道。当年曾提出过一个“响亮”的口号,要砸烂新闻系,为的是它一直奉行“杂家路线”云。 无征不信,还有案可查。曾几何时?一位社会地位不可谓不高、知名度也不低于上海滩其他杂文作者的杂文家,仅以发表一篇题为《杂家》的杂文招来了“棍子手”当头棒喝,被打得一佛出世二佛涅砵;“文革”时再次遭殃,连他的三个女儿都受株连。这位方家当时还是出版局的  相似文献   

7.
杨晓明 《军事记者》2005,(12):40-41
新闻是什么?美国新闻学专家麦尔文·曼切尔的定义是:“关于突破事物正常轨道或出乎预料的事物的情况。”新闻人要让这类“情况”及时公之于众,引起关注,最好要亲临现场,作一番认真而不是敷衍的调查研究,深刻而不是表面的分析探索,揭示个个细节,再现桩桩场景,有所感有所悟,以不辱时代赋予的使命。1、于无声处听天籁记者要有特殊的听觉,听人之所未听。不是吗,当记者赶到现场时,欢呼、呐喊,哭声、嚎声,笑声、掌声都已时过境迁,一切都归于寂静。于无声处,作为记者的你,就得竖起你的顺风耳,力求听到八面来风;你不能无中生有,胡编瞎造,作天马行空…  相似文献   

8.
作为领导新闻宣传工作的同志,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和方法来实现“领导”?我认为,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应该是:亲近、肃静、冷静、鼓劲。亲近,就是平易近人。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新闻工作者中调查研究,与他们交心谈心,交朋友,了解熟悉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想新闻工作者之所想,急新闻工作者之所急,帮新闻工作者之所难,解新闻工作者之所愁。领导与新闻工作者的关系,既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也是同事和朋友关系。肃静,就是严肃认真。在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上毫不含糊马虎,发现错误,严肃批评,及时指正,决不姑息迁就。要严明纪律,加强…  相似文献   

9.
张颖 《青年记者》2000,(3):48-49
报纸的改革、创新都是从版面上体现出来的,版面设计又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不同时代、不同时期的版面迥然不同。范敬宜说:“报纸是时代的镜子,它不但内容应该充满时代气息,‘包装’也应该反映时代特色,跟上人们审美眼光的变化。它和人们的服饰一样,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风格和风气……”也就是说,要想体现现代意识,首先必须对我们所处的时代有一个大致的把握。当今时代,通讯手段的提高、电脑网络的迅速堀起、信息的高度密集、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发展的风云变幻等等,都使得人们更崇尚自然、简洁、明快、刺激。作为版面设计,带给人的必须是简洁明快之美,是方便实用之美,是刺激特别之美。那么,怎样才能使版面更具时代特  相似文献   

10.
三百六十行,行行有专家。在新闻这一行中,记者是什么专家呢?恐怕应该说是报道专家吧。但是,记者又必须是杂家。当不好杂家,也难当好专家。又要杂,又要专,这矛盾似乎无法调和。其实,所谓杂,就是要有广博的知识,至少不能没有常识。所谓专,即要有从事新闻报道的专门知识,调查研究,访问观察,选材炼题,谋篇行文,都应技巧娴熟,运用自如。专离不开杂,杂促进专,二者不可偏废。在杂与专这一对矛盾中,要处理好目的与手段的关系。杂是手段,专是目的。要想专得好,知识就须多而杂,为专而杂。杂又不可乱,是有计划的杂,为专服务的杂,不是盲无所  相似文献   

11.
产业化·市场化·报业集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文 《当代传播》2000,(1):12-14
江泽民总书记在十四大报告中指出,币场经济是一个系统工程。报业作为一个产业,也正随着整个国民经济一起向币场经济转轨。在此转变中,报业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出现了不同于其他经济部门的新问题。笔者试图通过对报业现状和报业集团的分析,探究报业发展的内在矛盾,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看法,求教方家。报业现状:产业化与非市场化对于今日之报业,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报社是事业单位企业管理。对此,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梁衡一针见血地指出“这种说法有点羞羞答答”。他认为:“报业从宏观上讲,是一个产业,从微观上讲是一个企业。”…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祭“稷神”,起初的“稷神”是炎帝神农氏之子,名曰柱,一说名曰农;到了周朝,所祭“稷神”为后稷。  相似文献   

13.
人们对记者的职业定位是,有高尚的品德,有敏捷的思维,视野开阔,行动机智,有倚马可待、落笔成章的能力,地市报记者作为最基层的新闻工作者,不比大报有专门的分工,而是要成为杂家和多面手,特别要加强自身的职业素质建设,对应读者对记者的角色期待。  相似文献   

14.
2004年2月13日北京时间18时,第47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WPP)评选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揭晓。卢广拍摄的《中国河南艾滋病村》获得当代热点类组照一等奖。《武汉晚报》摄影记邱焰拍摄的作品《非典时期的婚礼》获得了日常生活类单幅三等奖。对中国新闻界来说,无疑是一个喜讯。但是烦恼也接踵而来,《非典时期的婚礼》中的男当事人陈英和亲属获此消息后,以照片侵权为由向邱焰索要赔偿,  相似文献   

15.
《采.写.编》2007,(5):66-66,F0003
闻名于世的大寨,位于太行山西部,山西省东侧.物华天宝,人文荟萃,风景秀丽,是山西省著名特色旅游景区和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山负虎踞龙盘之雄。水占含华毓秀之胜的省级大寨森林公园,松涛浅唱,秀色四季。诸美迭见,亭台廊榭与自然景观水乳交融,宛若天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程关生 《军事记者》2006,(10):18-19
一个先进典型有没有说服力、感染力、震撼力,最根本的不在于宣传规模的大小,而取决于典型的事迹本身,只有深入发掘典型身上最生动、最动人的故事情节的闪光点,精心提炼最有共鸣点、最具生命力的主题,灵活采用最为新颖、最具个性的表现手法,才可望把典型身上最感人、最宝贵的精神真正展示出来。材料发掘要深入调查发掘先进典型的事迹材料,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一项非常繁重的任务。多年前,对典型的调查采访基本属于记者个体的业务工作范畴,如今,典型宣传已成为一种组织行为、集体动作。在组织记者采访之前,典型所在单位的上级政治…  相似文献   

17.
编辑、作者和读者是书刊编辑加工过程中三个相互关联的主体、三个重要因素.书籍、刊物的编辑过程是组织、处理稿件的过程.稿件是作者创作、编著的,编辑组织加工稿件并印刷出版以满足读者需要,编辑在作者和读者之间起着桥梁和中介作用,也可称之为"纽带"作用.  相似文献   

18.
近三年来,《河北日报》通过不懈的努力,明确了"主流政经大报"的定位和"权威成就影响力"的核心办报理念,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和正面宣传为主方针,服务好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的同时,以做大做强重大主题报道、坚持"新闻立报"、做亮做活深度报道、用心做好民生报道、打造与读者互动平台、坚定推进机制创新等六项举措为"抓手",扎实有效地推进改革.全体采编人员凝神聚力,践行新闻创新,使党报吸引力、感染力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在出版界,"杂家"是个颇雅的称号,自诩为"杂家"或以"杂家"为追求目标的人不少.人人以博学为荣,个个都想成为多面手,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不少弄潮儿更是身兼编、印、发三职,叱咤风云,好不风光.编辑之"杂"似乎已有定论,不"杂"不足以为编辑.  相似文献   

20.
素质·技巧·激情——新闻工作者三要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素质——立足之基什么是新闻工作者的素质,它既包括较深的理论功底,也包括较深的采写造诣,还包括经验、感觉和悟性。新闻工作者的素质不是一天两天能够铸就的,也不是刊用几篇稿件就能够印证的,它是在辛勤的积累和痛苦的磨炼中获得的。新闻工作者的素质是从执著的追求中得来的。搞新闻的人要有铁一般的意志。对于刚起步的人来说,铁一般的意志就是希望;对于把新闻作为事业干的人来说,铁一般的意志就是成功。在北京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个女孩买了5000张彩票,整整一晚上坐在商店门口撕,连撕了4998张,全是空白。她的意志崩溃了。还剩2张,不撕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