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自定步速阅读方式和词汇再认范式,在ISI为500ms和1 500ms条件下,考查语篇理解中汉语否定隐喻句的心理表征趋势。实验采用肯定与否定的命题变量和在场与不在场的情景变量相结合的两因素被试内设计。结果发现,两种延迟条件下对否定项的再认加工都显著慢于肯定项,情景因素没有产生明显效应,而被否定且出现在情景现场的项目的再认显示出最大的加工难度。这表明汉语否定隐喻句表征没有经历从命题表征向情景表征的过渡,结果支持了纯命题表征假设。  相似文献   

2.
知觉符号理论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认知科学研究中一个核心问题是知识在头脑中是如何表征的。其中占主流的理论一直是命题符号理论,受体验哲学和体验认知的推动以及知觉和认知的关系发生转变的影响,Barsalou针对命题符号理论的不足提出了知觉符号理论。知觉符号理论做为第二代认知科学的代表性理论之一,提出后获得了许多实验证据的支持。当然,该理论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于研究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以17名有人工耳蜗或助听器的初中聋生为被试,考查手势表征对于聋生语音提取 的影响.被试判断同一汉字在不同词语中的读音是否相同.结果表明,聋生的语音判断受 手势信息的干扰.在聋生的语言表征中,语音表征同手势表征联系较强.初中聋生的语言 表征符合修正的层级模型.  相似文献   

4.
以丽江市玉水寨东巴为被试,采用词义感情色彩判断和命名任务,考查知觉表征和语义表征在纳西东巴文黑色素字认知中的作用.结果发现:(1)对黑色素字的词义感情色彩判断慢于对非黑色素字,错误率亦高;(2)命名黑色素字与命名非黑色素字的反应时差异不显著,但错误率高.整个研究表明,知觉表征和语义表征在黑色素字认知中同时被激活,知觉表征激活的强度取决于材料的性质和任务的要求.知觉表征在语言认知中只有有限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模糊汉字图片为实验材料,探究背景信息对知觉干扰效应的影响。两个实验分别考察运动状态和背景颜色对知觉干扰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被试对汉字图片的识别存在明显的知觉干扰效应;运动状态和背景颜色不影响知觉干扰效应的产生,但是背景颜色会显著降低被试的识别正确率。  相似文献   

6.
问题表征是数学解题过程的中心环节,本研究基于高中生解题时的不同问题表征类型,对解题效果影响进行分析,表明数式表征对解题影响最大,且理科生的问题表征能力高于文科生,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7.
数量表征是人类重要的基础心理能力,包括了符号和非符号两种表征系统。非符号数量表征是个体不需要依赖符号知识对视觉、听觉或跨通道呈现的实物或实物记号的数量刺激进行表达和运算的过程,具有一定的种系进化基础,先于语言发生。在未接受正式数学教育之前,儿童在一定程度上就能在平面空间和三维空间内表征非符号数量,并表现出了在视觉-听觉跨通道条件下的抽象非符号数量表征能力。个体早期即可能拥有两种特点不同的离散量表征系统:对非符号小数量的精确表征和对大数量的近似表征,但对其产生机制还存在不同的理论解释。在符号系统出现后,非符号数量表征和符号数量表征在行为及神经机制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并可能通过映射过程在头脑内部相互转换。与符号数量表征相互作用发展成为个体高级数能力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8.
关于阈下知觉是否可以达到语义的加工水平缺乏一致性。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结合视觉掩蔽启动与迫选再认来完善实验范式,对阈下刺激的启动机制进行探讨。实验立据于知觉加工的视觉特征性,采用图词的物理特征的差异来切断阈下刺激和阈上刺激的视觉特征相似性。结果分析被试选择相关词与不相关词的差异,相关词的反应时显著高于不相关词。因此,被试的阈下启动项目确实达到了语义加工水平。  相似文献   

9.
化学知识的表征除了具有广义知识表征的一般特征之外,还具有自身的特点,即:化学知识主要以符号进行表征,化学知识中同样存在着表象表征,所有的化学知识都储存于一个知识网络之中。化学知识表征的形式有四种:言语表征、符号表征、表象表征及规则表征。前三者用于说明一些化学事实,并不涉及知识的使用。属于陈述性表征;而规则表征则用于说明化学学习及解决化学问题的过程中应遵循的原理,属于程序性表征。  相似文献   

10.
研究以683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其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求助的关系。结果表明:当前大学生自我效能感水平中等偏上,学业求助呈中等水平。在性别上,女生比男生表现出更多的工具性求助行为;在年级上,大三学生表现出最少的执行求助行为;在学校类型上,非师范生比师范生表现出更多的学业求助行为以及工具性求助行为;在专业上,艺术生的自我效能感高于文科生和理科生,其回避求助行为高于文科生和理科生。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对其学业求助行为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对学业求助行为中的工具性求助和执行性求助有正向预测作用,对回避求助没有预测作用。结论:大学生的工具性求助行为受性别、学校类型影响,执行性求助受年级影响,自我效能感和回避求助受专业类型影响;研究结果支持"脆弱假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