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徐霞客及其游记对保山文明史的贡献和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霞客及其游记对保山文明史具有特殊的位置和影响。其考察及游记是对保山山川自然最早最全面最详实的梳理和评介;徐霞客所激赏称赞的特异景观和山川奥秘形成了其后保山重要的旅游、自然资源;徐霞客从人文、自然相生相克、和谐统一的理念基础上,对保山人的文化心理和精神面貌作了描述;徐霞客的游记成了认识保山、宣传保山的重要资料,是研究保山明代历史文化、自然山水、民俗风情、文学艺术、经济政治、边关国防等百科全书式的宝贵史料;徐霞客的科学精神和爱国情怀更是留给保山人最有价值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2.
旅游与艺术的商品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文化、艺术、民俗等旅游形式中、旅游与艺术好似一对孪生兄弟。纵观东西方旅游发展的历史,在游客的消费行为中,艺术与旅游的关系,一方面体现了一种积极的、自然的结合,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另一方面又表现出一定的消极性。带有文化内涵的工艺购物及以观看地方特色的戏、曲、弹、舞、民俗仪式等为主要内容的闲暇娱乐活动几乎成了旅行社具体旅游日程安排中的保留项目。受文化艺术民俗旅游动机的驱使,不仅是团体游客,就连那些独  相似文献   

3.
试论旅游审美及导游在旅游审美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审美文化包括自然审美文化、社会审美文化和艺术审美文化三种类型。中西传统文化的差异决定了中西旅游审美文化的差异,旅游审美主体的差异决定了旅游审美实践和旅游审美场值的差异。导游员在旅游活动中是审美信息的传递者和审美活动的调节者。  相似文献   

4.
旅游活动本质上说是一种对文化艺术与自然的体验过程,从旅游活动的主导者旅游从业人员来看,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其审美感知能力与敏锐的审美感官,可以帮助这一群体更深层次的把握旅游文化载体中的音乐形态,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取向,以及为创建良好的旅游企业文化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5.
诗人魏源热爱祖国山河,曾遍游神州名山大川。他在诗歌中,提出了拓荒性的“游山学”理论,指出山川与人有天然联系,自然山水构成自然美并强调要领悟山川之美,就要做到“与山为一”。他认为,人有虚静心境,才能与天地山川合而为一,这些便是“游山学”的哲学基础。诗人创作的大量山水诗,是“游山学”理论的具体化。他的“游山学”,在我国旅游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我国山水美学的一份重要遗产。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电脑》2006,(4):42-43
从今天起,阳光我要走遍祖国的名山大川,寻找传说中的武功宝典和环保秘籍……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不仅拥有巍峨的山川、秀美的河流、雄伟的古代建筑艺术,还有数不尽的名胜古迹,可谓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众多的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闪烁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勤劳的光芒,在这里阳光将带领大家探访中国世界遗产的踪迹,和同学们一起来领略中国的古老文明……  相似文献   

7.
任何一种富于民族独特精神内质的艺术,在其发展与繁荣的历史性征程中都必定受到他这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哲学意识、宗教思想以及艺术观念、美学理念等的深刻影响,这既是艺术演进的规律,又是艺术成熟的根本。在中国画的历史演变中,就深受庄子哲学思想的影响,它不仅直接反映在画论价值取向和审美观念上,而且表现在艺术技法方面。庄子哲学思想的内核是道法自然,因此,中国画对人或自然的艺术表现,是基于第一自然,又成于第二自然:中国画的写实观,也就是师法于自然,又超越于自然。  相似文献   

8.
旅游,开始就是以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出现的.现代旅游,是一项规模巨大的经济活动,但旅游的社会文化现象并没有因此而消弱.相反,随着经济重要性的增加而越来越大.旅游对社会文化具有巨大的影响.研究旅游与社会文化,目的就是认识旅游对社会文化的影响,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的发展,促进社会文明.  相似文献   

9.
公共艺术是指可以依托任何媒介进行创作,放置于公共空间,面向公众开放的艺术作品。将公共艺术融入文化旅游项目发展,能够丰富文化旅游元素,提升文化旅游项目独特性和质量,体现了文化旅游项目发展模式的创新。以盘锦市为例,探讨将公共艺术融入当地特色文化旅游项目发展的创新过程、创作产品和效果评价。"盘锦模式"为公共艺术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提供了理论与经验指导,同时提供了文化旅游创新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汉字本身就是对自然物象的抽绎概括,那么自然物象的美则包蕴于汉字之中,这便是书法在汉字的基础上与自然物象之美建立的第一层关系。但是书法不单单是造型艺术,它的艺术语言凝结了古人对生命律动的把握与表现,通过文辞、用笔、结字、章法等可以感知其中的情感意蕴。书法与自然的第二层关系就在中国人独特的审美自然观中得到展开,而这种审美自然观建立在中国传统哲学的"天人"思想中。  相似文献   

11.
我国同名异地旅游景点及其地理分布□孙超/重庆市璧山县丁家中学我国是世界上历史悠久、山川秀丽、景色宜人的旅游大国,华夏大地上蕴藏着丰富的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风景旅游名胜比比皆是,数不胜数。在我国众多的风景旅游名胜中,有不少风景旅游名胜同名异地,形成我国...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漳州文化的实证研究发现,移民文化、边界文化、流域文化、海陆文化演化共同构成本地区文化变迁路径的四个方向,其文化层次包括艺术文化、建筑文化、宗教文化、美食文化等.依据自然、经济、社会变迁背景提出了纵横产业融合、慢文化旅游开发、区域旅游竞合、现代服务业升级等旅游开发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西班牙以金色海滩名扬世界,是全球排名第二的旅游大国。分析西班牙旅游发展的成功原因,不仅在于西班牙拥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独特的人文旅游资源,而在旅游产品的开发上更是做到了不断推陈出新,在旅游线路的编排上富有创造力。同时,对旅游资源的保护也毫不放松,充分实现开发与保护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山水画在"以形媚道"的创作思想指导下,以似与不似、虚虚实实的创作方法把自然与人格之美结合起来,通过对自然界的山川、草木的赞美来表现人的理想心态及人格。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流变与文化哲学思潮的更替变迁有着密切关系,其中一脉相承的艺术生命精神应是中国现代山水画发展不变的"根"。  相似文献   

15.
一个杰出的旅游景区的诞生,必然反映出其杰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一个景区内在美表现出来的特色旅游,就是这个地方山水灵气与地方历史文化结合的地方文脉。成功的旅游规划,就是要在自然旅游资源与社会历史旅游资源之间架起一道桥梁,并将之整合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打造出地方旅游品牌。文中以山西省长子县为例,分析了地方文脉在旅游规划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6.
文化旅游景区中普遍存在的婚礼展演是民族传统婚俗际遇文化经济的现代建构,而婚礼展演舞台行为的意义互动与社会象征则是婚礼文化经济化的基础。其以生活真实的艺术生产形式,体现了文化产品的意识形态特征和商品经济属性。作为一种旅游文化商品,婚礼展演的经济伦理基点在于提高了少数民族的生存能力,改善了民族地区的生活质量,丰富了文化旅游商品种类。  相似文献   

17.
周益民 《人民教育》2011,(21):32-35
当民间文学与语文课程相遇,意味着什么?它首先击中了当下儿童阅读生态的缺憾。城市文化中长大的“塑料儿童”,与自然、山川疏离,失去了某些人类的“本能”。而民间文学正是记录着人类、民族文化密码的自然存在,如果让儿童亲近它们,便可能找回阅读和学习的本来意义。从这个角度看,民间语文课程建设肩负着文化“寻根”的重任。  相似文献   

18.
善行旅游是基于东方传统文化基因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旅游消费理念与行为,是旅游可持续发展和本土化实践的一种新尝试。它的理念基础是以善知、善念、善行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基因,核心精神是善待自然、善待他人、善待自己,实质是肩负道德责任的旅游,目标是旅游可持续发展。善行旅游吸取了生态旅游、可持续旅游、绿色旅游、低碳旅游的共同点——亲近自然的同时保护自然,以此来实现全球大环境下的可持续发展。善行旅游更加强调人的行为对自然产生"善"的影响,以善行这种行为来向自然、他人传达自己的想法。对旅游者、政府、旅游企业来说,无论是在实际措施、做法上,还是在内在的精神认知上,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善行旅游理念的树立与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面临着诸多的机遇与挑战。政府部门、中介机构、旅游经营者应各司其职,共同推进善行旅游理念的传播并付诸实践。  相似文献   

19.
以大瑶山丰富的自然与民族文化资源发展全域旅游,推动金秀大瑶山旅游产业的发展,为大瑶山自然保护和金秀瑶族文化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是新形势下金秀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的最佳路径。统筹规划金秀旅游空间布局,有效整合大瑶山旅游优质资源,在自然保护和瑶族文化传承前提下,推动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探索创新全域旅游体制机制、扶持政策、营销模式、服务体系的经验,有利于促进大瑶山自然保护、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20.
正确决策是正确行为的前提.自然景区旅游发展正确与否关系自然景区生态、经济、文化与社会的系统发展.政府是自然景区旅游发展决策的关键主体.在主持和参与自然景区发展决策的系统过程中,坚持贯彻以人地公平、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为价值原则,重点关注环境保护,民族文化传承,居民体面生存、体面就业与全面发展,着实促进环境、经济、文化与社会和谐而可持续发展是我国自然景区属地政府当务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