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我国日趋严重的老龄化社会压力为背景,指出太极拳对老年人健康的重要意义。通过分析目前太极拳运动开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一从个人方面加强技术指导,以提高老年人自身锻炼的科学性;二从政府方面加大开展与扶持力度,从而构建太极拳科学化健身平台,科学开展太极拳运动。  相似文献   

2.
论太极拳运动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文章对太极拳在健身修身、调节心理、陶冶情操、娱乐观赏、产业经营等方面的作用进行了探讨,旨在引起人们对太极拳在提高个人健康水平和服务社会方面所作的积极贡献的重视,为促进太极拳在全民健身运动中的深入开展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3.
蔡新林 《武当》2000,(9):14-15
有关太极拳发展的问题较多,但笔者认为,如能解决好太极拳的客观定位、量化标准、学练方法等三个方面的问题,则对太极拳的健康发展和让其更好地造福人类将会起到很大的作用。下面就这几个问题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4.
祝大彤 《精武》2007,(11):24-25
无论是科学、艺术、哲学、武术,只有少数人可以窥到它的门径。一般武术家所看重的自然只是他们个人的某些方面的成功,而一流的武术家终其一生都在努力完成一个宏大的志愿——肯为亿万万人的身心健康打算。杨禄禅没有一点踌躇,就把古老神秘的太极拳术送到国人面前,只要你肯练,我肯练,便可以享受它的利益,"太极拳好"也就好在这里。我们每个人都渴望健康,而健康在于运动,编者认为:凡是最先加入锻炼太极拳行列的,益处也一定会先降临到他的身上,凡是先找到科学锻炼方法的,也势必先尝太极拳佳果。祝大彤先生文中的"心脑练"观点很新颖,"见仁见智"倾吐了一个太极拳习练者的真挚感情,相信阅罢对读者朋友正确的认识和分析太极拳理论,指导太极拳练习会有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探讨数字化视角下太极拳健康促进的价值和困境,并提出实现路径:一是完善太极拳健康促进的数字化教学内容,为“云推广”奠基;二是搭建太极拳健康促进的数字化智库平台,实现太极拳文化知识“云沟通”;三是系统整理太极拳健康促进的数字化智库内容,推动共享太极拳文化“云发展”。  相似文献   

6.
健康传播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在进化生长过程与维护自身健康方面一项必不可少的活动,而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的养生术之一,其健身功效已经被长期大量的实践所验证,太极拳有助于改善不同年龄人群的健康水平,适合当代社会对于健康的需要,符合健康传播中提高整体健康水平的原则。同时,其身心俱健的功能与效果符合现代健康理念对于生理、心理健康的要求,并从健康传播的四个层次划分出太极拳自我健康传播、太极拳人际健康传播、太极拳组织健康传播和太极拳大众健康传播。通过太极拳健康传播的四种类型与途径,最终达到提高社会整体健康水平的发展目标,使我国这一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能够造福全社会。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有规律参与太极拳运动对中年妇女焦虑及生活质量方面的影响,采取实验法,以未从事任何运动训练且身心健康的40名中年妇女为受试对象。随机分为太极拳组与对照组,每组20名进行实验研究,为期共12周。对照组不做专门性运动,太极拳组实施每周2~4次、每次60min太极拳运动。实验前后各组受试者于安静状态下,接受自评焦虑量表以及生活质量量表(WHOQOL-BREF)测量。结果发现:(1)太极拳组的自评焦虑水平明显降低。(2)太极拳组的生活质量除社会关系以及外在环境等并无明显的变化外,生理健康、心理与个人信念、生活质量总分以及综合自我评估等指数,实验期间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笔者从健康老龄化与太极拳的延年益寿机制,老年人的心理失衡与太极拳的修心养性机制来阐述太极拳运动对增进健康老龄化的积极作用,同时也指出太极拳动作复杂、训练指导尚缺乏科学性等不足之处进行讨论,旨在实现健康老龄化过程中正确引导人们进行太极运动尽些菲薄之力。  相似文献   

9.
张峻峰 《精武》2007,(4):39-39
一提到太极拳,人们总是会讲到太极拳是中国的瑰宝,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但怎样才能把太极拳理念运用到生活中呢?在下面的文章中本人将简要地谈谈自身的体会。就我个人的看法,练太极拳有这么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10.
时间:2001年3月 22~26日 地点:海南省三亚市 报名截止日期:第一次报名截止到2000年12月31日,第二次报名截止到2001年2月 15 日 一、表彰为世界太极拳做出贡献的集体、个人(“太极拳杰出贡献奖”“太极拳推广奖”) 二、太极拳交流、竞赛与评比 (一)各流派的太极拳演示交流与比赛。包括规定套路及各流派传统和自选套路。 (二)大场面的集体演示。由全国各省市代表队、太极拳发源地代表队和知名武馆以及世界各国的武术组织参加。 (三)来自世界各国的太极拳爱好者个人表演。 (四)太极拳名家演示。 三、学…  相似文献   

11.
太极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太极拳是太极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不仅蕴涵养生、健体、搏击之道,更体现了和谐发展的哲学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构建和谐社会时期,探讨太极文化,对提高全社会的体育文化素质,进而提高全民素质,乃至世界人民的综合素质,具有积极、广泛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吴念思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20(10):117-118,123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专家咨询等方法,从何谓太极拳之"主宰于腰",腰在太极拳中的具体表现及其作用、如何练腰等四方面对太极拳"主宰于腰"这一拳理进行了分析及论述。本文不仅从健身角度论述了太极拳"主宰于腰"的作用及价值,而且从推手技击方面阐述了"主宰于腰"在推手技击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旨在进一步增进太极拳练习者对太极拳的认识,为提高太极拳练习者演练水平提供理论指导及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朱家勇 《精武》2013,(18):130-130,132
太极拳是一项深受中老年女性喜爱的运动健身项目,在预治中老年女性的某些疾病方面具有一定的功效。本文通过对健身俱乐部的中年女会员连续参加3个月以上太极拳的前后的腰臀比(WHR)体质量指数(BMI)进行测试,结果显示:太极拳运动可以致使身体成分发生改变:WHR将由平均的0.84下降至0.78,同时BMI保持在理想范围内(21.69±1.50—22.34±2.01)。检测结果还显示,常年坚持太极拳运动对预防心血管系统疾病、骨质疏松等疾病都有不错的防治重要。  相似文献   

14.
文章旨在归纳总结国内外近20年关于太极拳练习对老年人平衡能力影响的研究。这些研究证实了太极拳具有改善老年人平衡能力的功效,且主要通过强化老年人的平衡神经机制与增强骨骼肌肉系统的工作能力达到提高平衡控制能力的目的。与其他健身项目相比,太极拳更适于老年人提高平衡能力以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太极拳运动对老年肥胖Ⅱ型糖尿病患者神经肽Y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敬浩  曹阳 《体育与科学》2003,24(4):67-68,72
目的:本文通过对老年肥胖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浆神经肽Y水平的对比研究,探讨太极拳运动对老年肥胖Ⅱ型糖尿病患者产生作用的神经内分泌机制。方法:选取老年肥胖Ⅱ型糖尿病患者16人,按自愿原则分为两组,一组为太极拳运动组(10人),另一组为随意运动组(6人)。各自进行每天1小时,为期3个月的运动锻炼,观察锻炼前及锻炼后空腹、安静状态下的血浆神经肽Y(NPY)水平、血糖和体重指数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太极拳运动组血浆神经肽Y水平下降,其中伴有高甘油三脂血症者6人,NPY水平下降;伴有高胆固醇血症者4人,NPY水平升高。而随意运动组血浆神经肽Y水平变化不显著。结论:太极拳运动对血浆神经肽Y水平的影响,表明了太极拳运动改善老年肥胖Ⅱ型糖尿病患者代谢紊乱的机制与其时机体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从清朝时期的时代背景着手探析太极拳的产生、发展与兴盛。清代特殊的社会环境为太极拳的产生、发展、兴盛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深厚的文化基础。而太极人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技艺创新、风格创新是太极拳产生、发展、兴盛的灵魂;摈弃门户偏见,进行开放政策是太极拳产生、发展、兴盛的基础;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采取求变措施是太极拳产生、发展、兴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马旭君 《浙江体育科学》2010,32(1):82-84,97
元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太极拳是一种强调自我锻炼的运动,太极拳的智慧源自锻炼者自我认识的深入,源自自身的“体悟”累积。太极拳智慧主要表现为:认识智慧、内劲智慧和修养智慧。运用元认知理论对太极拳智慧提升进行阐释。在太极拳练习中,如何用“意”体现着锻炼个体如何积极运用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功能的实现水平和能力。太极拳功夫造诣越深,锻炼者的元认知越发达,其自身的悟性越强,智慧也就越多。太极拳是一门名副其实的智拳。  相似文献   

18.
太极拳是一项具有广泛社会价值、功能、健身价值和民族文化特色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的有效举措,可以有效推进亿万学生的阳光体育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目前,太极拳已经列入国家正式的体育竞赛项目,国家体育总局对太极拳也作了系统的整理和研究,编写了一系列规范、统一的教材,有配套的太极拳书籍、挂图、音像制品等,使太极拳在发扬传统、百花齐放的基础上走上了规范化、系统化的现代体育道路。文章着重分析了如何进行太极拳的教学,使学生通过练习太极拳来增强体质,培养学生兴趣,为终身体育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教学观察法、访谈调研法、逻辑分析法,探讨太极拳对大学生良好心理特征的教育教学.研究结果表明:太极拳的拳势及其理论,对大学生良好心理特征的形成,对大学生良好举止操行的养成,对大学生为人处事的和谐,具有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对大学生修身养性,端正人生观念,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追求休闲为主流的时代,太极拳习练者从以老年人为主发展到呈多样化发展趋势,太极拳习练场地从公园、社区活动中心为主到高端养生场所蓬勃发展,证明太极拳已成为休闲时代的必需。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在休闲视域下对太极拳的现代价值进行重新定位与分析,探讨太极拳继承与发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求相应发展策略,以期为太极拳在休闲时代的传承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