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中学生物知识除用文字表述外,有的还需要用量来描述,量是生物学教学的重要方面。1定量教学1.1实验中的定量操作包括(1)试剂的定量配制,如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解离液、龙胆紫试剂、0.3g/mL蔗糖液等试剂配置;(2)实验操作中的定量,如鉴定蛋白质时双缩脲试剂A液加2mL而B液只加3~  相似文献   

2.
双缩脲试剂能和二肽反应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管是原人教版教材还是不同版本的新课程标准高中《生物》教材中,双缩脲试剂都被用于蛋白质的定性鉴定或检测。什么是脲?为什么叫双缩脲?双缩脲和双缩脲试剂有何关系?双缩脲试剂能用于二肽的检测吗?以下简单介绍有关知识。  相似文献   

3.
1双缩脲试剂可以简称双缩脲吗? 在鉴定蛋白质的实验中,用的鉴定试剂是双缩脲试剂。但很多学生把双缩脲试剂等同于双缩脲,甚至个别教师也常简称“双缩脲试剂”为“双缩脲”。其实,双缩脲和双缩脲试剂根本不一样: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中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使用的双缩脲试剂A即0.1g/mL NaOH溶液和试剂B即0.01g/mL CuSO4溶液,与鉴定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物质相同浓度不同.学生实验时,一般特别强调双缩脲试剂加药顺序与斐林试剂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5.
用双缩脲试剂鉴定多种肽和蛋白质,实验结果表明:双缩脲试剂并不能用于鉴定所有的具有两个以上肽键的化合物,有些多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并不呈紫色;许多二肽也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只是不属于双缩脲反应,结果也通常不是紫色。  相似文献   

6.
1实验原理和材料“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的实验原理是还原性糖和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色沉淀,脂肪遇苏丹Ⅲ染液成橘黄色,而遇苏丹Ⅳ染液成红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成紫色反应,淀粉遇碘液变蓝色。本实验的实验材料分别是:检验还原性糖的是梨或苹果、检验脂肪的是花生、检验蛋白质的是大豆或蛋清、检验淀粉的是马铃薯块茎。  相似文献   

7.
基于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和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的反应原理,按照不同的配方与反应条件设置不同实验。结果表明:在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实验中,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时间与水浴温度、水浴时间以及可溶性还原糖溶液的浓度均有关系;与配方中是否有酒石酸钾钠没有明显差异。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实验中,在碱性条件下,产生紫色的深浅与Cu2+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8.
在一些习题中经常遇到能否用双缩脲试剂检测尿液中的蛋白质的问题,讲解时大都按照提供的参考答案.参照文献资料,《中学生物学》2011年第2期中42~43页的《谈实验异常设置对实验教学的甄别作用》一文中也提到了这个问题,作者也认为不能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检测,原因是尿液中含有尿素,尿素分子和蛋白质分子中均含有肽键,都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现紫色,故不能判断溶液呈紫色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教材中有"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该实验中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组成相同,均为甲(A)液(NaOH)和乙(B)液(CuSO4)。我在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不清楚它们参与的反应,混淆两者的反应原理和使用方法,甚至误认为  相似文献   

10.
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能否混用的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人教社编写的试验修订版新版高中《生物》教材,编入了实验。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在该实验中所使用的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都由NaOH溶液和CuSO4溶液组成,因此学生感到很疑惑,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提出在做蛋白质鉴定实验时。双缩脲试剂A和双缩脲试剂B能否颠倒顺序或同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就甘油的检验,醛基的检测,蛋白质的双缩脲反应这三个实验的反应原理、最佳反应条件控制等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2.
对于新教材高二生物<实验一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中的有关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配制的问题(此实验在高中阶段是个定性实验),若按课本上那样准备和实验的话,其操作繁杂费时,且学生不易记住.我们在探索此实验时,统一采用了10%的硫酸铜和10%的氢氧化钠溶液来配制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其操作比较简便,效果比较理想,并且学生易记住.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3.
李英 《中学生物学》2005,21(3):38-38
在高中生物课本上,鉴定生物组织中是否含有蛋白质,常用双缩脲法,使用的是双缩脲试剂,双缩脲试剂的成分是质量浓度为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1g/mL的硫酸铜溶液.其原理是: 在碱性溶液(NaOH)中,双缩脲能与Cu2 发生作用,形成紫色或紫红色的络合物,这个反应叫做双缩脲反应.由于蛋白质分子中含有许多与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链,因此,蛋白质都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  相似文献   

14.
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生物>第一册"实验一: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中,学生在做蛋白质的鉴定的时候碰到了这样一个疑问:按照实验步骤应该先向蛋白稀释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A(质量浓度为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再向试管中加入3~4滴双缩脲试剂B(质量浓度为0.01 g/mL的硫酸铜溶液),摇荡均匀即可产生相应的颜色反应.那么,要是先加双缩脲试剂B,后加双缩脲试剂A,结果会怎么样?下面,笔者首先对蛋白质的鉴定原理作一个阐述.  相似文献   

15.
1 实验材料的改进 1.1 检测生物组织中蛋白质的实验材料改进 将豆浆或鸡蛋清溶液改为煮熟的鸡蛋白.操作过程中不需要使用试管,直接将蛋白块放在培养皿中,先加双缩脲试剂A液,再加B液,即可直接观察实验现象.鸡蛋白为白色,与实验现象紫色形成明显颜色对比,实验现象明显,不需要另设对照实验.实验结束后将实验器材清洗方便,用鸡蛋清溶液做,如果稀释不均匀,可能导致残留在试管壁不容易清洗.  相似文献   

16.
<正>还原性糖的鉴定和蛋白质的鉴定是高中生物必修一的实验。还原性糖的鉴定用斐林试剂,蛋白质的鉴定用双缩脲试剂,这两种试剂都是由NaOH和CuSO_4组成,浓度和使用方法不同。还原性糖的鉴定需要  相似文献   

17.
为了顺利地进行沪科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蛋白质含量测定"一节实验的准备工作,确保实验数据的精确可靠.本文比较了双缩脲试剂法和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质含量两种方法的灵敏度与检测时间,使该实验的过程得到了优化.  相似文献   

18.
邢艳兰 《教学考试》2023,(15):76-77
<正>(建议用时10~15min)1.实验原理是实验所依据的理论,下列对实验名称及其实验原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2.某些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会影响到实验结果的科学性,下列实验操作不合理的是 ( )A.鉴定蛋白质时需先加双缩脲试剂A再加双缩脲试剂BB.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时需将酶和底物分别保温后混合C.观察经低温处理的根尖细胞时先解离后用卡诺氏液浸泡D.使用血细胞计数板需要先盖上盖玻片然后再滴加培养液  相似文献   

19.
新版高中《生物》教材中有“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蛋白质、脂肪的鉴定”实验。可溶性还原糖用斐林试剂鉴定 ,蛋白质用双缩脲试剂鉴定。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都是由甲液 (NaOH)和乙液 (CuSO4 )组成 ,但参加鉴定反应时 ,却是以不同的反应物出现。不明白它们参与的反应 ,很容易把两者混淆 ,甚至误认为就是同一种试剂。斐林试剂是指新制的Cu(OH) 2 悬浊溶液。还原性糖与新制的Cu(OH) 2 在加热煮沸条件下 ,能生成砖红色的Cu2 O沉淀。实验过程中 ,必须先把甲液(NaOH)和乙液 (CuSO4 )等量混合 ,让其反应生成Cu(O…  相似文献   

20.
对于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这个实验,书上介绍了斐林试剂的使用方法,执笔者对于该方法的单一性产生怀疑,根据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探究斐林试剂的甲液、乙液的加入顺序;水浴的温度;双缩脲试剂是否能取代斐林试剂三个问题逐一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