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时候,人们认为事物大都是不可分割的,可是到后来,人们发现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而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在很长时间内人们都认为原子是不可分的,包括道尔顿。到后来,卢瑟福发现了原子是由居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而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再后来,我们又发现了质子和中子都是由夸克构成的,那么,夸克是否也是由更小的微粒构成的呢?  相似文献   

2.
名词解释     
原子各种元素,如制造锅子的铝或空气中的氧,都是由一些很小的颗粒组成的,就像房子是用砖砌起来的一样,不同的元素具有不同的颗粒。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时候,这些颗粒是参加变化的最小单位。这种颗粒叫做原子。原子是很小的,一亿个原子一个挨一个地排起来才有一厘米长。原子有一个核心叫原子核,几乎佔全部原子的质量,带有正电。原子里还有一些更小的颗粒,叫做电子,带有负电,它被原子核吸  相似文献   

3.
天文学家可能已探测到超新星1987A的闪光核。让我们来设想一颗星体,它有太阳的1倍半那么大,但是被压缩成一个直径仅有10英里的球体。电子从普通物质中被抖落出来,它们又被紧紧地压入原来物质的原子核中,结果电子与质子结合在一起,并形成中子。确实,该星体类似于一个巨大的原子核,但它是依靠引力而不是强核力,互相保持在一起。  相似文献   

4.
问题解答     
摩擦为什么能够带电? 我们用玻璃棒、火漆棒、硬橡胶棒、硫黄块或水晶等物体,和毛皮或呢绒摩擦过以後,这些摩擦和被摩擦的东西就都带上了电,可以吸引轻小物体。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一般地讲,任何两种不同的物质相互摩擦都能起电。实际上所谓摩擦起电,更明确些说,应该叫做“接触起电”。这是因为只要两种不同的物质互相接触,就足以使它们带电,“摩擦”的作用不过使物体能有更好的接触而已。摩擦起电的原因是这样的: 任何物质的最小组成单位是原子。每一个原子又是由若干带有负电的电子与带有正电的原子核构成的。原子核的质量大  相似文献   

5.
等离子体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按一定轨道环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组成的。气体原子中的电子在温度或射线的作用下,挣脱了自己的运动轨道而离去,这种现象叫做电离。气体电离后,失去了电子的原子变成了带正电荷的粒子,叫做正离子,离去的电子是带负电荷的粒子。假设在极高的温度下,一团气体中大部分原子都失夫了它原子核周围的电子(通常只失夫一个电子),结果便变成高度电离的气体。在高度电离的气体中带正电荷粒子的数目和带负电荷粒子的数目几乎相等,因此就称作等离子体。任何物质,当温度达到极高时,就成为等离子体。它是物质三态(固态、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学院物理学和核科学四十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物理学和核科学都是研究物质世界中各种物理现象、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客观世界中的物质存在着诸如原子分子、凝聚态、原子核和基本粒子等不同层次的结构,由此便有着不同层次的物理问题.原子分子层次和凝聚态层次中的物理问题属于物理学(包括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基础光学、原子分子物理、波谱学和声学等分支)的研究范围,原子核层次和基本粒子  相似文献   

7.
物质到底是由一些什么组成的? 偉大的俄國科学家洛莫诺索夫,很早以前就正确地回答了这个问題。在他的早期著作“数学化学原理”中就提出:“一切物質都是由極小的微粒(即原子)組成的。”十九世紀初,英国的物理学家道尔顿發表了有名的原子学說,但是道尔顿却認为原子是组成物質的終極粒子,原子不能再分割了。二十世紀初,科学家們証明原子并不是終極粒子,而是以一个带陽电的几乎集中原子所有質量的原子核为中心,核外是带陰电的电子圍繞着原子核旋转,原子核含有帶陽电的質子和不帶电的中子。人們对于物質結構的探索并未就此終止,随着科学和技術的發展,对物質內部結構的認識更加深入了。科  相似文献   

8.
人类探索自然奥秘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研究物质世界的微小结构。本世纪初已逐步弄清:物质由原子组成,其中心有一个带正电的原子核,周围有带负电的电子运动,核外电子的总质量只占原子质量的万分之二到万分之六;尽管最重的原子质量是氢原子质量的264倍,但各种原子直径的量级相同,一般说来原子的直径大约是100亿分之一米;最重的原子核直径大约是氢原子核直径的9.65倍,其直径是100万亿分之一米的量级,而电子的直径则小于100亿亿分之一米。如  相似文献   

9.
你知道吗?     
正元素周期表有尽头吗?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是原子。原子由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元素按照与原子核内质子数相等的"原子序数"加以区别。1869年俄罗斯化学家门捷列夫把当时已知的60多种元素按照质量和化学性质排出顺序,这便是最早的元素周期表。他还在元素周期表上给尚未发现的元素留出了空白。随后,科学家们不断发现新元素,元素周期表的空白不  相似文献   

10.
一、人体结构的概念 人体中具有物质结构的所有层次,是由多种原子组成的,这些原子又是由电子、原子核、基本粒子组成的。人体中的多种原子,又离子态、游离态,更多的是结合成分子状态存在,组成细胞、组织、器官,再组成人体。人体是物质的具有最高层结构的一种“建筑”,越是高层次的  相似文献   

11.
最空的和最重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在核的周围环绕着的电子构成的:各种元素的原子核含有一定数量的微粒。在所有各种原子中,最简单的是氢原子。在氢原子中只有一个电子,同时原子核里面只有一个微粒。这个微粒便是质子。在氢原子的中心是原子核,围绕着原子核旋转的是电子。一个氢原子的直径大约是0.000,000,01厘米。这就是说:一亿个氢原子排  相似文献   

12.
《科技风》2021,(16)
本文是在前几篇论文的基础上推理出的观点。文中主要介绍原子的结构及性质,在前文的基础上我们推理出原子的结构是由不同质量的电子因为因果性作用力存在原子核不同的轨道上,而不同轨道上的电子相对于原子核相互作用形成原子的稳定结构;原子的性质是原子核(最外层)轨道上的电子得到或失去表现出因果性作用力的存在。  相似文献   

13.
物质三态(固态、液态和气态)的概念,是大家所熟知的。在固态中,一般原子都处在严格确定的点上,并回绕这些点振动。液态时,原子和分子的运动比较自由,气态中的原子和分子的运动就更自由更无秩序了。如果原子一旦失去电子,成为离子,则气体具有更大的活动性。没有结合在一起的原子核和电子的“混合物”,叫等离子体,这是物质的第四态。  相似文献   

14.
《中国青年科技》2004,(1):24-25
原子是由电子和原子核组成的。原子核带正电,它们可以在磁场中旋转。磁场的强度和方向决定原子核旋转的频率和方向。在磁场中旋转的原子核有一  相似文献   

15.
物质是原子的宏观集合,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因为原子是单个存在的,那么物质就是不连续的,是量子化的,所以物质只不过是一堆原子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即信息,而这种信息就是电磁波)不连续地堆积起来,又具有一定能量的产物,而且从量子力学来看,物质在下一秒会以什么状态出现在什么地方,也是无法完全确定的。那么直线更是人们思维意识中的幻想,现实中根本不存在的实物中的直线。  相似文献   

16.
委治昌 《科教文汇》2014,(27):103-104
物质是原子的宏观集合,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因为原子是单个存在的,那么物质就是不连续的,是量子化的,所以物质只不过是一堆原子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即信息,而这种信息就是电磁波)不连续地堆积起来,又具有一定能量的产物,而且从量子力学来看,物质在下一秒会以什么状态出现在什么地方,也是无法完全确定的。那么直线更是人们思维意识中的幻想,现实中根本不存在的实物中的直线。  相似文献   

17.
我们无意间发现我们生活的空间和微观的原子、电子间有着些许的相似。宏观如太阳系,是八大行星在围绕着太阳做有规律的旋转,而微观体系原子中,是若干个电子在围绕着原子核旋转。如果把地球想像成一个正做着绕核运动的电子。那么这两者之间是否就有些许相像了呢?  相似文献   

18.
“左亚”     
“左亚”是世界和平理事会主席、斯大林国际和平奖金得奖人、卓越的原子物理学家约里奥·居里1948年12月15日在法国建造的第一个原子核反应器(即原子堆)的命名。“左亚”的意思是“生命”,约里奥·居里是因为和平的目的才建造这个反应器的。“左亚”的主要设备是一个盛有重水的大缸,缸内插着铀棒。从铀里放射出来的中子,经过重水的作用把它的速度减低以后,便能使反应器中的物质发生原子核的链反应,产生原子能。缸的四周围着一层石墨壁,可以反射中子,防止中子散失,把中子尽量用来发生原子核的反应。石墨壁外面有一层厚厚的混凝土护壁,用来保护工作人员,使他们不致受到原子核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放射性的危害。左亚的控  相似文献   

19.
《科技风》2019,(8)
原子在重叠时,由于多个原子的原子核相互作用,使得原子之间有一个点对原子外围的微粒有着强烈的吸附作用,这些外围粒子围绕这点形成一个没有原子核的"假原子"。"假原子"并不稳定,除非在特定条件才能稳定存在或者在捕获新的原子核就会化假为真。"假原子"会受到电磁场的束缚,从而稳定运动。处于稳定运动状态的"假原子"可以产生磁场。个体"假原子"在特殊温度和压强下也会保持稳定,这种外界条件叫做"假原子"的平衡态。不同"假原子"的平衡态也不一样。处于平衡态的假原子会因为自发运动的产生自己的磁场,拥有排斥周围强大磁场的特性。大量自发稳定运动的"假原子"是产生引力的最终原因。大量非自发不稳定假原子的规律运动的是受到引力的原因,也是它自己产生引力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科学家们通过研究电子和正电子的碰撞实验,发现了一个很奇异的粒子——Ds(2317),并且认为它会有利于人们揭开原子结构之谜。 我们都知道,原子是由电子、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其中质子和中子组成小而致密的原子核,电子则围绕着原子核运动,在电子和原子核之间存在一个非常空旷的空间,因为和原子的大小比较起来,原子核的直径要小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