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字的作用是把音、义结合的语言记录下来,因此,汉字的栽体是它的形,汉字的内涵是它的音和义。汉字把有声语言的听觉信息转换为汉字符号的视觉信息,这些符号所负载的实际上是不同的语言单位。形是字的本身,字音和字义是字所记录语言的声音和内容。认识、研究汉字,实质就是认识、研究汉字的形音义之间的关系。笔者从形音义三者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来谈“0”和“零”这两个常用汉字的异同,从而回答“0”=“零”与“零”≠“0”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辛”的古文字字形及一些文献、文物进行了分析,认为“辛”字当为“梓”的本字,其本义为梓树。后会意为辛苦、冠饰义,“新”、“辟”、“童”、“妾”、“龙”、“凤”诸字古文字字形从“辛”,恰好诠释印证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3.
汉字的特点是形音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大量研究已经证实,早期汉语中语音相同或相近的字,其意义上也多有联系,可能由同一语源滋生。文章从语音着手,结合字形分析和古代文献的用例情况,试着论证了“舞”、“巫”与“武”是一组语源上同源的同源词,同时这种联系也再次证明了词汇系统性的存在。  相似文献   

4.
释"辛"     
此文对甲骨文“辛”字,不同意郭沫若的解释,认为不是黥刀,而是用以剖劈巨木的工具。有新(薪)、析、辟、辨等字可证。引申为刑、法等义,如“大辟”的辟,“辜磔”的辜,也都与剖劈之义有关。比释为黥刀来引申字义更顺理成章。  相似文献   

5.
《家教世界》2011,(10):48-48
“辛”老爷可真不简单,它呀,对四个儿子管教有方,不管是谁,非得学好一门手艺。这不,今天可是向“辛”老爷汇报成绩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6.
“辛”和“幸”两字的楷书字形相近,因而作为偏旁或部件,它们有时会被混淆,容易被写错;从字义看,它们的古今义变化也较大。(编者)  相似文献   

7.
小学汉字“形义”联想教学法哈尔滨师范学校戴云汉字之所以量多形繁,音义繁杂,难认、难记、难写、难用,其原因则是汉字“因义赋形”创制的表意性语素文字。但如果与造字规则相对应,遵循汉字的“四书”结构规则,采用据形释义,形义联想的方法教学,这不但可以使学生对...  相似文献   

8.
“尹”字考     
汉字“尹”从产生到现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历史的演变中,其形音义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使得人们对“尹”字的认识只停留在了“姓氏”这个意义层面.本文通过对“尹”字形音义等诸方面展开讨论,以便加深人们对“尹”字的认识,使人们能够正确使用每一个汉字.  相似文献   

9.
汉字间音义关系是复杂的,古人对语言的音义关系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是“约定俗成”,二是“音近义通”。宋代王圣美提出“右文说”,继承和发展“右文说”必须要对“右文说”有全面深刻了解。  相似文献   

10.
“辛”字的历史十分久远,在甲骨文中便已出现.历来有—些针对“辛”字的研究,但对该字的本义等方面的问题仍然存在诸多分歧,意见不一.本文将从字形演变、构造、意义、文化内涵等诸方面对“辛”字进行多方位的考释,并从形旁为“辛”的字、“辛”字甲骨文字形等方面对本义进行具体考察,认为辛字的本义应为“梓”树.  相似文献   

11.
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详细地阐述了他对汉字形音义相互关系的理论 ,特别是汉字语义学的理论。首先他对文字的性质和文字的形、音、义的关系作了确切而明晰的说明。其次 ,“六书”理论是理解汉字形音义关系和汉字这一书写符号的体系的关键。他关于“六书”的阐述是其汉字语义学的核心  相似文献   

12.
汉字书写四十二“不”吉林前郭二中张国学,李秀莲汉字不同于任何其他文字。它形音义三位一体,密不可分,独成体系。一旦字形书写错了,也就失去了“读音”表意的作用。因而,不管是什么人,只要他运用汉语进行书面交际,就必须具备正确书写几千个常用汉字的能力。这正如...  相似文献   

13.
汉字是在悠悠数千年中贮存中国烹食文化信息的一个宝库,汉字的原始构形理据、形音义的发展脉络、分化孽乳的轨迹和个体字符的存亡史,都成为中国烹食文化的确证.本文以“鼎”字为例,从汉字字形字音字义各方面来探究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4.
辛稼轩之后的词史中,刘须溪的词作篇目在宋人中仅次于辛稼轩,成为宋末辛派词人的“光辉的殿军”。以须溪“文本”为基点,从须溪词的比兴象征与须溪以文为词的特征两方面对须溪从词体和词体精神两方面接受辛稼轩作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说"鼻"     
依据汉语文献材料探索汉语核心词“鼻”的早期音义形式,并探讨汉语表示“鼻”义的这组词的发展演变。  相似文献   

16.
"拚"字杂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讨论了“拚”字历史源流以及“拚”、“拼”二字的音义区别,并指出“拚”、“拼”二字不应随意混用。  相似文献   

17.
文字是书写语言的符号系统,但对汉语来讲汉字不仅是形音义的统一体,汉字传承的还是一种民族思维,一种深层文化的结晶。字与字的组合也一样,它们不是随心所欲地拼凑,也不只是一个平面的结合。如果我们把造字与组字看作是一种“艺术的创作”,那么它们遵循的原则应该来自于人们的美感经验,这也可以理解为将表层的形象,表面的知觉引向满足深层的非功利的人类审美与心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3500常用字"人"部字理据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3500个常用字的“人”部作为分析对象,探析“人”部的现行汉字的字形与意符、音符以及记号的关系。运用新六书的理论进行剖析,把“人”部的字分析为五种情况,寻求现行汉字形、音、义的对应规律,以便给汉字学习带来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稼轩之后的词史中,几乎无人不笼罩于“稼轩风”的“晕圈效应”之中。陈维崧的词作数量在整个词史上不仅度越稼轩而且空前绝后,在有清词坛上,首先吹响了“稼轩风”的第一声号角,揭开了令人瞩目的“清词中兴”的历史篇章,从词风、技法和择调诸方面对陈维崧对辛稼轩都有所接受。  相似文献   

20.
汉字“形音义三要素”说将语言的“音义”拉入汉字学,范围太宽;认为“文字学本来就是字形学”,又失之片面.汉字本体应该具有形体、结构、职用三方面的属性,分别从这三个角度考察研究汉字现象和有关问题,可以形成汉字形体学、汉字结构学、汉字职用学三个系统.这三个系统不是并列的,也不是层叠的,而是汉字本体分立却不分离的三个平面,从三个维度共同构成三面一体的汉字学.我们把这种以汉字三维属性为依据而建立的学术体系称为“汉字学三平面理论”.“汉字学三平面理论”把单个汉字的属性分析跟学科体系的平面建设统一起来,主张把汉字材料的分析和各种具体问题的讨论分别放到相应平面的学术系统中进行,避免把不同平面的东西搅和到一个平面而引起种种争议,较好地解决了汉字研究的本体范畴、汉字史发展的多线呈现、史前文字与有史文字的关系、汉字与其他文字的比较等难题,大大提高了汉字学基础知识的解释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对疑难字词考释、字典编撰修订、汉字教学规范、古籍整理、非汉字研究等具有指导价值,应用前景广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