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中国古今文学在审美现代性上能够互通,主要的理论根据是趋同的人道原则、创作主体自觉、文化的承传性和审美文本的永恒因素;古今文学在审美现代性上的根本的、决定的互通点则是人本主义思潮铸就的作家主体的以人为本的艺术思维范式,它为中国文学史营造了先秦、魏晋、明代、“五四”、“新时期”等五个人的自觉与文的自觉相互并举的艺术时代;人本艺术思维范式之所以卓有成效地创构了具有审美现代性的文学作品,就在于它从创作选材、美学发现、艺术构思、形象塑造上所体现出的独特功能。  相似文献   

2.
儒学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学的文学审美观念是以伦理道德为本体,而着眼于政治教化。其主要特点是强调文学的伦理道德审美价值,突出文学的功利性。受此影响,中国古典小说作家自觉地以政治伦理作为小说的审美定位,以此去观照人生,反映社会现实。中国古典小说以政治伦理为审美定位,对发挥小说的社会政治功能,使之形成古典小说的民族传统起了很大作用,但是却限制了作家的创作视野,使小说反映现实生活多停留在伦理道德审美的层面上,导致作家审美思维狭窄,作品立意浅露,故事叙述充满浓厚的说教味,人物形象塑造出现类型化,模式化的倾向,从而降低了小说的艺术品位,探讨儒学文学观念对古典小说审美定位的影响,对指导古典小说的艺术审美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儒学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学的文学审美观念是以伦理道德为本位,而着眼于政治教化。其主要特点是强调文学的伦理道德审美价值,突出文学的功利性。受此影响,中国古典小说作家自觉地以政治伦理作为小说的审美定位,以此去观照人生、反映社会现实。中国古典小说以政治伦理为审美定位,对发挥小说的社会政治功能,使之形成古典,小说的民族传统起了很大作用,但是却限制了作家的创作视野,使小说反映现实生活多停留在伦理道德审美的层面上,导致作家审美思维狭窄,作品立意浅露,故事叙述充满浓厚的说教味,人物形象塑造出现类型化、模式化的倾向,从而降低了小说的艺术品位。探讨儒学文学观念对古典,小说审美定位的影响,对指导古典小说的艺术审美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白桦派是日本近代文坛上令人瞩目的文学流派,其发展起始于明治末期,于1916年左右发展到顶点。与其他文学流派不同的是,白桦派作家出身于贵族阶级,大多毕业于贵族学习院,他们生活宽裕,不愁生计。但由于白桦派诞生的特殊时代背景,作家们表现出强烈的批判社会现实的倾向。笔者力图通过对白桦派的发展历程及其所贯穿的人道主义进行分析,揭示白桦派文学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鲁迅与现代评论派、新月派,由于所持的政治立场不同,使得他们对社会、文学观念等问题持不同的态度,并发生论争.但作为文学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和团体,对对方的文学创作批评的同时也难以掩饰对对方的文学才华的赞赏.他们不同的自由人生观、民主政治追求、对民众的态度等,使得他们创作内容和政治倾向不同,鲁迅倾向于平民文学,而现代评论派、新月派大多倾向于贵族文学.他们的诗歌、杂文创作明显体现出各自代表的政治观念和文艺观念.  相似文献   

6.
陈松青 《天中学刊》2007,22(1):57-61
汉赋具有小说化的叙事特点,虚虚实实,主旨难辨。汉赋作家在创作过程中不断地调整叙事谋略。汉赋对叙事谋略的调整,不但体现在实化,也体现在虚化上。汉赋的征实抑或虚化的叙事倾向,实际体现了赋作者对赋体价值定位的思考,表现出对赋体的政治功能与文学审美的不断考量。  相似文献   

7.
汉代的辞赋品评,是真正意义上的对作家个体美文创作的文学评论。虽然政教价值观仍合理地得以延续,但它主宰文学批评的局面巳被打破,审美愉悦价值正式得到承认;赋家品评定位中的唯美倾向和辞宗赋首的推出,搁置了政教批评坚守的原道、宗经、征圣的旧准则,确立了文学自身新的审美范型和新的传统;对创作主体的情感、个性、才情以及审美把握世界的心灵妙奥的关注。是文学观念向着文学本体进一步深化的重要体现。所有这些理论景观,都标志着文学的独立自觉。并昭示着魏晋六朝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自由主义思潮是一种政治文化思潮,在中国现代文坛表反映为要求"文学自由"的理论呼声与创作趋向。这股文学思潮发端于晚清,从五四到建国前兴衰起伏三十年,建国后丧失生存空间,其特殊境遇中有着复杂的内蕴。文学上的自由主义思潮塑造了作家的独立人格,强化了作品人文精神和审美品格。然而它却面临着"功利主义和审美价值二律背反"的必然困境。  相似文献   

9.
西方非理性主义是渗透于现代西方社会各个领域并给以深刻影响的社会意识形态,它不是一种完整严密的哲学体系,而是一个广泛的思潮。以寻找自我、确定自我、体验自我和欣赏自我为创作主题的现代派文学,揭示了现代派文学指导思想的走向,同时也表现了现代派作家们在“自我”与环境的关系上探讨新的人生观,恰恰与现代西方非理性主义思潮不谋而合。本文就现代派文学中的各种流派和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出非理性主义与现代派文学之间的内在关系和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文学创造是以艺术真实反映生活,又以情感评价裁判生活的方式来实现其价值功能的。“底层叙事”作为书写当下社会底层弱势群体生存境况的新兴文学范式,其情感评价体现出“尚苦”、“尚恶”和“尚苦”更“尚善”的倾向,而前者还是更普遍的倾向。这两种倾向融进了作家的审美价值倾向,呈示着不同的意义,对接受者必然产生不同的精神引导,并且影响着“底层叙事”价值的实现。情感评价成为认识“底层叙事”文学价值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11.
汉代皇族在歌诗和赋体文学创作上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在题材上主要有对国势的深切忧虑,对自身命运的哀叹,对人生无常的慨叹,对国势的歌颂和赞美四个方面。在艺术上具有以悲情为主的艺术风格和楚调为主的抒情方式。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对“文”认识的提高,汉代文化事业的发达和皇族提倡文学的实践。  相似文献   

12.
当代敦煌题材文艺创作与传播有以下规律:一、各类创作的艺术水准不均衡,敦煌历史文化蕴含的诗性表达是决定作品艺术水准的重要因素,但艺术水准并非决定社会影响力的唯一因素.二、敦煌题材文艺作品以多种方式借鉴敦煌学、敦煌艺术和敦煌历史文化,这是一个文化意义生成过程和审美价值增加过程,有助于敦煌学的普及.三、文艺作品对敦煌的认知和阐释是社会集体想象物的产物,其中的经典之作影响后继创作,造成敦煌形象的定型化效应.反之,文艺作品塑造的敦煌形象也会培养、影响受众对敦煌的感知、理解和信仰,产生锚定效应,制造关于敦煌的共享价值,并培养受众对此类作品的选择性心理.四、当代敦煌题材文艺作品塑造的敦煌形象参与了中国—甘肃—敦煌的文化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但是,以政府介入的形式扶持敦煌题材文艺创作也存在一些问题,关系到此类创作的理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新月派虽以新诗闻名,但其戏剧创作成果也不乏精品之作,其独特的知识背景和艺术追求使得它的作品在中国现代戏剧文学史上独树一帜,其戏剧创作在意蕴、结构、语言三方面表现出了相同或类似的审美情趣,即温情与孤独并存的戏剧情绪,线段式的戏剧结构和生命跳跃的戏剧语言。  相似文献   

14.
汉赋,之所以长期受冷落,其主要原因在于它是专为统治阶级歌功颂德、润色鸿业的宫廷文学。它缺少真情实感,华而不实。事实证明:真正有价值、有永久艺术魅力的文学作品,乃是发自作家内心,反映社会,反映民生,抒写作家真情实感的作品。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30年的北海文学可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91)北海文学以诗歌为主流文体,北海自然风景成为诗人最重要的创作题材,北海文学可以被描述为一名心思单纯的自然的歌者.第二个阶段(1991-2003)的北海文学结束了各自为阵、散兵游勇的状态,建立了自己的文学团体,吸纳了众多卷入"北海狂潮"的文学移民,形成了一个松散而庞大的文学创作团队.第三个阶段(2003-2008)北海文学力图超越局限于北海一城的本土意识,升腾出"北部湾文学"的海洋文学意识,主流文体是小说.  相似文献   

16.
屈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光照千古的伟人,他的出现,在中国文学史上取得了划时代的成就,开辟了文学创作的新纪元,使楚辞成为了“一代之文学”。由于诗人有着伟岸的人格、高亢的激情和得天独厚的艺术才力,所以他用生命谱写出来的诗篇,是他人格的最鲜明、最直接、最完美的表现,他的诗歌形成了富有创作个性的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7.
叙事文学是时间的艺术,对时间的调度直接关系到作品的艺术成就,改变时间向度,时间碎片策略,强化时间刻度,利用心理,梦境幻觉的描写变异故事时间是文学叙事常用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元稹的<莺莺传>千百年来为读者所接受,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文学史家多以为,张生的"忍情"议论文字会削弱后半篇的艺术价值.其实,<莺莺传>的议论文字,批判了当时的堕落习俗和人心,符合中国两千年来的文学传统,是中国文学艺术精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9.
从《已故上校的女儿》看曼斯菲尔德的叙述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在短篇小说的题材、写作手法、语言形式等方面都作了大胆创新 ,形成了一种具有散文诗式的小说体裁。叙述时间、叙述角度转换和叙述语言是她创作技巧的核心。  相似文献   

20.
作为北宋诗坛影响最大的一个诗歌流派,西昆体尽管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形式上都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但在整个文学发展史上,西昆体还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艺术价值不容忽视。文章从西昆体的艺术创作特色入手,分三个层面对其的艺术价值进行肯定:第一,西昆体纠正了北宋诗坛小巧细碎、平易浅切的创作风格;第二,西昆体托意深婉的艺术特色对北宋文学产生了深刻影响;第三,西昆体对典故的化用,扩大了北宋诗歌的内涵,提高了诗歌的审美品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