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谢赫提出"六法"以来,"气韵生动"已经成为品论中国传统绘画中最重要的美学法则,而"气韵生动"同样也适合于中国水彩画。中国水彩画在"气韵生动"上的追求由来已久。"气韵生动"这一中国传统,提高了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并将有效地指导水彩画创作,把水彩画的发展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由于"气韵生动"一词来源于品评人物品性之论,因此我认为"气韵生动"只有建立在"人品"与"画品"双从符合的基础上,方能达到理想的境界。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中国传统人物画的设色方法,对色彩并置形式作了归纳;指出‘骨法用笔'的笔墨与‘随类赋彩'的设色都是归于‘气韵生动'这一前提,运用笔墨色传情达意的造型手段,色彩当然也就是写意的色彩一‘意象色彩”;同时认为传统人物画的设色追求也在于“气”——化万笔为一笔,在“随类赋彩”中以达“气韵生动”。  相似文献   

3.
克莱夫·贝尔提出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本文认为舞蹈形式意味的生成正是气韵生动的审美形态和诗性表达的艺术境界这两者相互作用的结果。"气韵"为舞蹈形式提供了主体的生命气象,使作品具有了气势和风姿;"诗性"所营造的艺术境界则让人体认到自己心灵的深处,其味外之旨当属于哲学意味层。二者的完美结合和共同作用,使得舞蹈作品最终成为生命表达的有力载体。  相似文献   

4.
田丹  孙迎春 《科教文汇》2007,(1X):135-135
中国画的“气韵生动”,是一种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艺术形式美,它直接诉诸人的感官而引起愉悦。本文进一步结合中国画的特点及审美要求,全面揭示“气韵生动”由三大要素构成,既:笔墨苍润,纹彩自然;应物传神,写物之真;意境灵动,象外有韵。  相似文献   

5.
鲍兆年 《知识窗》2010,(8X):80-80
元代青花瓷人物图清丽挥洒、形神飘逸,受技法、用料、构图等影响;明代青花瓷人物图拙朴率真、气韵生动,受技法、文人画和社会思潮等影响;清至当代青花瓷人物图神形兼具、多元融合,主要受制作工艺、分水技法和西方文化等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人物简介:曹长发,公安部高级警官、书画家,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际书画院副院长。自幼涂鸦与书画结缘,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研修班,受业于梁树年、白雪石、姚治华教授,并受刘怀山等名家指导,几十年勤学苦练。作品意境高雅妙趣、气韵生动、功力扎实,多次参加全国及省市级大展,被公安部等重要机构收藏,著有《书韵画境》一书。  相似文献   

7.
山水自有山水情,在中国山水画中,作者看似无心的一笔却很是用意!中国画理,尤其是山水画理与道家思想最贴近,"气韵生动"一般都是从道家思想角度去理解,因为老子有"万物负阴而抱阳,气以为和。"(见《老子》)庄子有"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庄子·至乐》)"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故曰,通天下一气耳。"(《庄子·知北游》)和"御六气之辨"(《庄子·逍遥游》)等语。而"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则似乎只能从佛家义理角度去理解,因为佛家讲"相由心生"。  相似文献   

8.
李祎 《科教文汇》2008,(4):185-186
中国古代哲学中已有明确的“气”的概念,两汉时期流衍变化到向艺术审美领域靠近,提出“君形者”(《淮南子》)说,为后来顾恺之的“传神”论之先声;谢赫提出的“气韵生动”这一美学范畴是顾恺之“形神”论的发展和延续。至此,自唐五代历经宋元到明清,对历代绘画理论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历代不同流派画家共同追求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9.
绘画与音乐     
艺术门类是相通的。绘画与音乐,一为视觉艺术,一为听觉艺术,却有许多相通之处。人们论音乐时常借用绘画术语,如音色、音乐形象等;论绘画时也常借用音乐术语,如色调、调子、节奏。节奏不但是音乐的状态,同样是山水画气韵生动的一种表现。从对绘画形式诸因素的视觉形象来说,线条的长短、粗细、刚柔,犹如音的节拍、高低和强弱;线色的组合犹如旋律与和声。绘画与音乐在和谐美这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雕塑对中国文化艺术,尤其是现代公共环境中雕塑的造型观形成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在继承中国古代雕塑基础上,吸收、借鉴西方现代雕塑形式语言从而更显其"趣味感"、"形式感"、"现代感"以及这种现代形式因素的雕塑放置于公共环境中如何能使它在美化环境和启人心智的同时更彰显"个性"。在雕塑形式因素中强化现代装饰意味(中国古代雕塑线、面艺术形式决定了雕塑本体的装饰性);中国古代传统艺术倡导的"以神写形"、中国画论中的"气韵生动"等理念对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形式的继承、研究、发扬在解放后有很多优秀先例,从解放后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到树立于兰州市的雕像《黄河母亲》等纪念性公共雕塑,无一不是把古代雕塑中的线、面的形式因素恰当运用于现代公共雕塑的宏伟巨制。  相似文献   

11.
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活起来呢?本文从精心设计导语;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联想、想像能力;用语文的自身魅力吸引学生"品"语文;实施赏识评价五方面做了分析,以此来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12.
刘钱广 《知识窗》2012,(4X):26-26
<正>一、多媒体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有机整合具有重要意义1.多媒体信息技术能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直观地展现出来,使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  相似文献   

13.
师晖 《科教文汇》2014,(20):112-112
民族声乐作为我国华夏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民族特色,在时代不断变迁和世界各种音乐元素的冲击下,我国民族声乐的内涵越来越丰富,表现出了结合民族语言、民族音乐、中华传统文化特点的独特魅力,赋予了现代民族声乐“灵秀生动、气韵不凡”的意境美。文章通过以我国现代民族声乐传统文化为背景,对现代民族音乐独特的韵味进行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14.
刘春贵 《科教文汇》2009,(14):240-240,253
气韵作为中国传统的审美准则,历年来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联系当今社会实际,再次对气韵的特征进行了解读和表述。  相似文献   

15.
在鲍德里亚看来,晚期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仿真的时代.真假的二元对立已被符号的一元生产取代;第二序列世界的动机--意义和表象,也被第三序列的欲望和资本取代.拟像淹没了真实,人们生产真实来对抗仿真.在《拟像与仿真》一文中,他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诸多实例生动而深刻地分析了"仿真时代"的产生,特点和对应策略.  相似文献   

16.
何志辉 《知识窗》2012,(7X):41-41
<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能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视听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一、多媒体技术的优势1.多媒体技术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媒体技术能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生动逼真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如在学习"单价、数量和  相似文献   

17.
生活中有着丰富、生动的化学课程资源,如何去开发和利用呢?本文通过校本课程"食品中的碘元素"的介绍,谈谈笔者在实施过程中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8.
唐代"鬼才"李贺创作了二百多首光辉的诗篇,其诗标新立异、风格独特,自成"长吉体"。文章简要论述了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特异的想象,奇诡的构思;幽邃朦胧,瑰艳凄冷的意境;生动灵澈,神奇超常的意象。  相似文献   

19.
教师适时、 巧妙地运用网络资源,能促进高效、 活力课堂的创设.利用网络资源于音乐教学中能够让音乐教学内容不再单一、 陈旧;能够改善音乐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信息交流的方式;能够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使音乐课堂魅力无限、 生动多姿.本文结合生动典型的教学实例,阐述如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于音乐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20.
视线     
<正>让相机跟随着你的视线,记录下那些美丽动人的山川地貌、民情风俗,还有那些千姿百态的和人类一样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的生命。请把作品寄给我们,只要生动、有趣、给人以感悟。让我们一起分享你的视线。作品请发到:bkzs-sx@foxmail.com"吹糖人"是庙会上必不可少的民间传统工艺,据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吹糖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